APP下载

操纵理论视角下新闻翻译的个案研究

2022-11-19刘贤玮

现代英语 2022年1期
关键词:弗尔诗学译者

刘贤玮

(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 100089)

一、引言

翻译研究在1990年出现了文化转向,将翻译研究的视角从文本内部转向兼顾文本内外,也就是文化层面。用传统理论,仅从文本分析等微观视角不能解释的翻译现象,从宏观视角即从文化层面可以进行解释。文化转向后出现的操纵学派认为影响翻译三要素是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虽然操纵理论一般用来研究文学翻译,但是该理论有更广泛的适用空间,可以用于新闻翻译研究。另外,笔者尽量不做价值判断,仅仅描述和解释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希望能抛砖引玉,引发更深刻的讨论。

20世纪70年代,佐哈尔(Itamar Even-Zohar)提出了多元系统理论。多元系统理论第一次把翻译研究放在文化研究中的宏观背景下。图里(Gideon Toury)继承和发展了多元系统理论,并提出了描述翻译学的概念。多元系统理论和描述翻译学的出现,意味着翻译研究开始从微观向宏观层面转换。1990年,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和勒菲弗尔(André Lefervere)编辑出版了论文集《翻译、历史与文化论集》,里面收录了大量从文化层面研究翻译的论文,并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文化转向的概念。从那时开始,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文本研究,而是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分析这个全新的宏观视角。

二、技术路径

(一)改写背后的三要素

文化转向后出现的操纵学派,其代表人物主要有赫尔曼斯(Theo Hermans)、巴斯奈特、勒菲弗尔、佐哈尔以及图里。作为操纵学派的领军人物,勒菲弗尔摒弃了源语导向和规定性翻译研究,而是采用了目的语导向和描述性研究方法,并把文本外的因素列入考虑之中。勒菲弗尔在他1992年出版的《翻译,改写和文学声名的操纵》中前言中写道,“翻译,当然是原文本的改写。所有的改写,不管他们的意图是什么,均反映一定的意识形态和诗学等,以操纵文学使其在特定的社会以特定的方式发挥影响。改写是操纵,出于服务某种权力的目的,其积极的一方面是有助于文学和社会的进化”(Lefervere,p.Ⅶ)。

勒菲弗尔称,只要文本在跨语言和跨文化的背景下改写,那么翻译中操纵不可避免。“假如一些改写由意识形态驱动,或者说在意识形态的限制下产生;另外一些由诗学驱动,或者说在诗学的限制下产生”(Lefervere,p.7)。限制操纵的三个主要因素是:意识形态,包括社会意识形态和译者的意识形态;诗学,包括主流诗学和译者的诗学;赞助人是指把意识形态强加给译者,以把文学系统和赞助人的利益一致。三个因素互相影响,合力操纵原文本、翻译策略以及翻译过程中特定问题的解决方式。

首先,意识形态。勒菲弗尔对意识形态的定义为“一种概念网络,包括在特定社会对特定术语约定俗成的意见和态度,在这个概念网络下,读者和译者接触文本”(Bassnett&Lefervere,p.48)。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意识形态可以是大多数人的价值判断和态度基础上的思想系统。在特定社会,意识形态和当权的单位和个人有关,也可以包括人们的观点和假设,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指引人们的行为。另外,意识形态可以分为两类,即社会意识形态和个人意识形态。

在勒菲弗尔看来,意识形态是在翻译实践中干扰译者的主要因素。在原文本的选择、翻译结果的评估、翻译风格的形成、翻译策略的选择以及被删减或禁止的部分,均有直接影响。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意识形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翻译经常受到意识形态的限制。勒菲弗尔称,“在翻译过程的每个层面上,如果语言层面的考虑和意识形态或诗学上的考虑起了冲突,那么意识形态或诗学上的考虑最后往往胜出”(Lefervere,p.39)。

其次,诗学。勒菲弗尔在《翻译,改写和文学声名的操纵》中提出了诗学的概念,以阐释诗学对文学系统产生的影响。他声称在诗学的范围之外,诗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紧密相连,而且诗学由文学系统环境中的意识形态因素产生(Lefervere,p.27)。诗学包括两方面,一是文学手法、体裁、主题、人物和情境原型以及象征;二是文学的何种角色在社会中,作为一个整体概念是或者应该是怎么样的(Lefervere,p.26)。显然,诗学的第一个因素是构成文学功能的要素,第二个因素是文学的社会角色。

影响翻译的两大因素,按重要顺序排列是译者的意识形态或赞助人施加的某种限制,然后是诗学。意识形态决定译者采用哪种基本的翻译策略,而诗学决定了翻译文本的风格。

最后,赞助人。赞助人是制约翻译的第三个因素,主要是通过在文学系统外发挥作用的。勒菲弗尔对赞助人的定义“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赞助人可以是有权力、有影响力的个人,也可以是一个宗教群体、一个政党、一个社会阶级、皇家法庭和出版社,还可以是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和大型电视节目运营商”(Lefervere,p.15)。

赞助人的影响在于对文学系统设立“统治权威”,并且“调节文学系统和其他系统的关系,这些系统是一个社会、一种文化的组成部分”(Lefervere,p.15)。为了使文学系统适应社会,赞助人最关心的是文学的意识形态。在多数情况下,赞助人有权选择社会因素以及翻译的种类。在这方面,译者面对赞助人时能做的很少,只能妥协;如果想要出版及传播的话,不得不满足赞助人的要求。因此,译者需要站在受赞助的主流意识形态那边。

(二)研究现状综述

在知网搜索“新闻翻译”,把搜索结果限定为“仅学术期刊”,有1567条搜索结果。按时间先后顺序浏览标题后,可以发现新闻翻译一般都使用“动态对等”“叙述学”“目的论”以及“后殖民”等理论。举例来说,李娟和牟雪梅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使用“动态对等”理论做了新闻翻译研究;黄里云、程墨芳和陈颖从叙述学角度研究了新闻翻译;何嘉莹、毕成和武建萍在目的论的框架下做了相关新闻翻译研究,石子娟、梁满玲和姜智慧则是从后殖民的视角研究了新闻翻译。把搜索关键词设定为“新闻翻译+操纵”,搜索结果同样限定为“仅学术期刊”,得出14个搜索结果。其中,徐秉睿探讨了操纵理论解释新闻翻译的潜力。在指出文学翻译和新闻翻译相似的特点后,验证了操纵理论解释新闻翻译现象的潜力。范松梅运用操纵理论的意识形态因素对政治类新闻翻译做了相关研究。范松梅认为勒菲弗尔从文学翻译中总结出来的操纵理论可以延伸至其他领域,比如政治新闻翻译。因为政治新闻翻译受特定阶级和团体的意识形态所操纵。政治新闻翻译不应局限在文本层面,其他因素包括社会文化、国家策略、国际形势都应考虑在内以适应主流意识形态。

马瑞蔓总结了跨文化沟通行为,认为翻译受社会、政治和历史背景影响。出于服务政治的目的,政治新闻改写有特定的目的。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意识形态,政治新闻翻译不仅要满足读者需求还需要符合国家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正因为原文的作者和译者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代表不同的意识形态,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必然会在语言、文化、意识形态层面和原文作者有冲突的地方。译者应该维护国家利益并促进跨文化的共同发展。彭白羽从叙述学的理论框架下解释了意识形态的框定作用,意图寻找新闻翻译研究的新视角。彭白羽总结出在翻译实践过程中,译者应该积极地了解其他国家和文化的意识形态。通过改写策略,比如焦点转移和语言变体,译者有能力控制译作的语义。

在梳理大概20篇使用操纵理论研究新闻翻译的论文后,可以发现他们举的例子说服力差强人意。而且,其中一些作者没有客观地描述原文和译文的翻译差异,还带有一些作者的主观价值判断。

三、案例分析

(一)意识形态

在新闻翻译中,最能直观反映意识形态对译者的影响体现在译文的增删上。意识形态可进一步细分为微观层面(即译者)和宏观层面意识形态,译者的意识形态受到赞助人的直接影响,所以译文想要出版或发表的话,首先必须得与之符合。因此,大多数情况下,译文代表的是一种宏观层面的意识形态。译文和原文相比,或增或删,均出于此考虑。以下试举一例说明。

例1:

原文:The US won't be able to deny the necessity for mitigating climate change for much longer.Yet punishing the American middle class with onerous regulations and back-door taxes on fossil fuels,without offering viable sustainable alternatives,is unethical.(https:∥asiatimes.com/2021/11/how-red-chinaaims-to-go-green-without-going-broke/)

译文:对这部分内容做了删除。

(http:∥www.cankaoxiaoxi.com/china/20211114/2459601.shtml)

分析:原文作者对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持批判态度,抨击了美国对其中产阶级使用化石能源征税而不去寻求可持续的替代能源;对比之下,中国大力开发绿色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及核能。译文对这部分内容删除。

(二)诗学

诗学在新闻翻译中主要通过改变措辞来实现改写。

例2:

原文:the controversial project now supplies as much as18%of China's energy needs,cleanly.

译文:这个项目现在能清洁地供应大量能源。

分析:原文作者对中国的三峡水电站提供的巨大能量是非常羡慕的,其占中国能量的需求的18%,算下来也是非常庞大的数量了;译文对“18%”处理成“大量”,更加突出了三峡水电站蕴含的巨大能量,形成更加强烈的印象。

四、结语

在对原文和译文的差异做了描述并从意识形态和诗学的角度做了解释之后,验证了操纵理论可以应用于新闻翻译研究,文章拓展了操纵理论的研究领域。在研究翻译差异后,可以发现翻译中意识形态的因素主要通过增删来发挥作用,诗学则是改变修辞以契合赞助人的利益。因此,文章的研究结果验证了勒菲弗尔的操纵理论——翻译是最明显,也是最有影响力的改写。和其他改写一样,翻译受制于三要素: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尽管勒菲弗尔的操纵理论传播到中国已经很长时间,但是应用操纵理论解释新闻翻译的相关研究还不是很多,希望今后会有更多新闻翻译方向上的研究。

猜你喜欢

弗尔诗学译者
令人头痛的失物招领
背诗学写话
Dream pursuer on the snow 雪上追梦人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乔纳森·萨福兰·弗尔的《我在这里》
第四届扬子江诗学奖
法国政府称劳尔·卡斯特罗将于2016年2月访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