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美育教学的工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2022-11-19金美辰

现代英语 2022年1期
关键词:研修美育美学

金美辰

(辽宁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鞍山 114051)

一、高校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美、追求美的民族,历来把美作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美的教育和传续作为民族发展的重要基石。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从来就不缺对美的发现、认知和表达。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过:“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可见德育、智育、美育三者相辅相成,有助于全面人才的培养。在当今社会,美育教育可以帮助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它可以指引人们正确地树立生活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可以引领人们积极向上。拥有美好的审美观,是社会幸福的保证,亦是个人生活幸福的要素之一。

美育精神,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对当前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美育工作,塑造广大青少年乃至成人的美好心灵,具有重要的启迪价值。学校是承担育人工作的主要阵地,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人才的重要场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开始重视美育工作的开展,并取得了喜人的进展,美育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均得到有效拓展,大学生美育课程设置稳步推进,大学的文化氛围持续向好。随着学科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美育教育可以融入各学科教育之中,用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外语教学中,不仅要培养语言技能,还需加强美育意识,将美育元素渗透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我净化、自我提升,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精神教育和人格塑造,是新时期培育“全人”的有效途径。

二、工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美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文学、美学、艺术等鉴赏类课程设置

工科院校学生普遍缺乏对文学、艺术类学科学习的兴趣,美学知识匮乏、文学素养不高,艺术鉴赏力有待提高。大学英语教材大多选取的是原版英语文章,但因为学生缺乏对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知识的了解,无法深刻理解在特定历史时期和时代背景下作者的写作意图。学生对文中所体现的历史知识、文化常识知之甚少,故而无法理解文中某些语句的深层含义。由于缺乏对文学作品的美学鉴赏力,学生不能够准确地汲取西方文化的精髓,也不能进行批判性思考,更无法深入探究艺术作品的意蕴和情感。因此,亟须开设美学鉴赏类课程,以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和艺术鉴赏力。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忽视美育教育元素的挖掘

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仍然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对课文的重点词汇、短语与句型进行讲解,安排学生进行语言操练。忽视对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思想内涵以及文章的词汇美、音韵美、结构美等方面的鉴赏。学生只会应试而缺乏判断力和鉴赏力,综合素质很难得到较好的提升。大学英语的课程内容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在只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导向下,枯燥的课程内容使学生很容易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进而失去学习动力,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在进行课堂产出任务时,无论是写作内容、读后感还是影评,学生的作品大多不够深刻,分析与评论流于表层含义。

从教师的角度而言,大多数教师对美学知识了解较少,不能够较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美学鉴赏。因此,教师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的美学素养与美育意识,同时通过学习和研修美育内容,设计符合学生特点和需求的教学大纲和教案,才能够有的放矢,目标精准。

(三)缺乏有效的美育教育评价模式,难以合理考查学习效果

众所周知,对于英语能力的考查通常是以语言能力测试为主。大学英语教学多以标准化测试为主要考查依据。而美育教育通常是隐性地、长期地、循序渐进地渗透教学环节之中。因此,美育教学效果的检测很难在语言能力测试中得到显著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设计合理有效的美育教学评价标准,教师很难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大纲,美育学习目标不明确,教学难以取得预期效果。设计全面、客观、合理的美育评价标准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以评促教、以评促改才能更加有效地推动美育教学的进步与提升。

三、“三位一体”大学英语美育教学模式探索

课程以生态教育学为理论依据,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全人为教学终极目标,构建“美育教学—美育研修—美育实践”三位一体的美育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审美化教学,探索新时期工科高校美育教育新模式。运用生态教育学思想,把大学英语教学看作一个完整的生态教育圈,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环境各生态因子的作用,构建平等、和谐的生态化教学环境。为美育教育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目前,随着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混合式教学模式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好评。大学英语美育教育依然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展开。

(一)开展课堂美育教学

1.教学目标明确化

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是培养符合国家需要的具备较好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端专业人才。既能够很好地帮助国家在国际发声,又能够成功地进行经济、科技等交流活动。大学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工具性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交际和职场应用打好坚实的基础。然而语言的教学不应只停留于工具性层面,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其还具有人文性。语言教学中,还蕴含着诸多审美元素。语言学习的背后必定有其文化背景、思想流派及各种人文知识作为基础。

地方工科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英语应用能力不强,英语学习兴趣不高,导致学习效率低,自主学习能力弱。如在课堂中融入美育元素,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其视野,引导其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之美,为未来的幸福奠定基础。

2.教学内容丰富化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教学主要聚焦于语言和文化的审美属性,引导学生关注语言之美和文化之美。例如,在每节课的导入环节,与学生共同欣赏一首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诗歌或美文,鼓励学生配乐朗诵,教师与学生探讨诗歌的词汇美与韵律美,既锻炼了学生的诵读能力,又可以陶冶情操;选取合适的英文歌曲,与学生一起吟唱,感受音乐的节奏美与歌词的意蕴美,活跃课堂气氛;每周安排学生进行两次以“中西方文化之美”为主题的课堂演讲,通过用英语介绍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建筑艺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引导学生从美学的角度去欣赏、评价中西方文化的价值所在,可以帮助学生理性地吸取文化之精华,弃其糟粕。在英语教学中,还可以鼓励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对文章的篇章结构、修辞手法和知识点等进行分析;通过制作海报和宣传画,用英文讲解其中表达的思想和寓意,不仅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更能够培养学生的构图能力和色彩搭配能力,这也是对审美能力的一种培养。

目前,国家倡导在各学科教育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美育教育亦可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整合教材内容,防止西方文化及思想糟粕的渗透。美育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鉴赏中西方文化之美,更要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之美。例如,《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单元主题为“The Pursuit of Dreams”,在学习课文主人公聋人 DJ通过不懈努力,实现自己的“美国梦”之后,引入“中国梦”主题。我们在努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即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在先进思想的指引下,在伟大理想的激励下,国家日益强盛,人民生活日益富足,生活中的美好随处可见。鼓励学生通过拍摄短视频、演讲、录制歌曲等多种形式分享生活中的美,讲述自己在实现梦想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感受生活之美。

3.教学模式灵活化

由于课堂学时有限,无法实现审美教育的深入渗透。可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在线上发布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视频、歌曲或者相关阅读材料供学生预习,也可以选取相关主题的慕课布置学生完成线上研修。针对学生对预习内容的完成程度和不同专业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设定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课上,通过在学习通或者雨课堂等学习软件上发布即时讨论题目和测试内容,检测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吸收效果。课后,通过QQ群、微信群、讨论区等媒介进行美学探讨,学生提交书评、研修报告、访谈视频、录制的配音及歌曲等作品成果,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式学习,使学习和鉴赏活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为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

4.教学评价多样化

如何衡量一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美育目标,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美育评价标准。对美育教学评价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注重教学过程的质化与量化标准的考量。对于质的评测,可以通过学生的反思报告、艺术评论和写作等方式考查学生思想境界和审美素养的提升程度,这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美学素养,才能够准确判断美育教学成果。另外,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在教学之前,调查学生的美育教育需求以及兴趣点,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目标与内容。在一个教学阶段过后,再次发放问卷,调查授课效果的达成度和学生的满意度,这将成为日后改进的方向。在量化标准上,可以通过对课程所讲授和探讨过的相关美育内容进行测试,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根据学生特点调整未来授课目标与内容,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美育教学的评价方法应当是灵活多样的。教师应根据单元主题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点挑选合适的美育素材,无缝嵌入课程教学之中,亦应做到润物细无声。美育教学评价还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家庭背景等因素,在设计评价模式时,可以设定个性化的评价标准,如评价档案袋,一对一评定学生的思政及美育成长过程,做纵向对比,分析学生学习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以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做到循序上升、持续改进。

(二)鼓励学生美育研修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包括课堂线上线下教学和课前、课后线上研修。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和超星学习通、雨课堂等教学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积极开展课前和课后的线上美育研修活动。由于课时有限,所授内容无法全部呈现,短时间内学生亦无法完全掌握相关的知识,更无法充分理解美育内涵。因此,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自主研修相关慕课内容并完成测试和测评。鼓励学生及时完成课前预习任务,课堂上针对自主学习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与解答。在课后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布置作业和在线聊天、小组讨论等形式检验研修效果。例如,教师选取美学著作《美学》《谈美书简》等书籍的相关章节在线布置学生阅读,每月完成一次读书报告,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充实其精神世界。鼓励学生用英文表达观点,既锻炼其英文表达能力,又可以检测美育效果。评价方式将教师评价和组间互评相结合,通过同伴互评,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美育评价标准,从而改进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优点。线上的美育自主研修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扩充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它是美育课堂教学十分有益的辅助和补充。

(三)拓展审美实践活动

在课堂教学和自主研修的基础上开展审美实践活动有利于加深美育学习效果。例如,举办英文歌曲大赛,选取思想内容积极向上,赞美亲情、友情、真善美的歌曲给学生以精神引领;举办经典电影片段配音大赛,欣赏英语语言之美,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举办校园文化节与英语角等活动,鼓励学生用歌曲、舞蹈、书法、绘画、摄影、时装秀等多种形式展示对美的表达。带领学生志愿者到中小学进行美育教育普及工作,传授适合学生特点的美学内容,讲解中西方美学精髓,帮助学生尽早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这对孩子的心灵美塑造具有非凡的意义,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通过审美实践活动,也会加深自己对美的理解与感悟,了解自己的不足,对日后的学习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实现中国梦的希望,具备较高的审美素养,会使社会更加和谐,生活更加美好,精神更加富足,国家更加繁荣。

四、结语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三位一体”的美育培养模式,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的文学与美学基础知识的储备有了一定的扩充,在自评、互评与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对美的鉴赏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学生反馈中提到了幸福感增强、生活态度更加积极、学习动力增强等。实践证明,美育教育在学生的思想引领和情操提升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无论是文化层面、艺术层面还是精神与道德层面,美育元素无处不在。美育教育对学生文化知识的充实、艺术鉴赏力的提升、精神世界的升华以及道德水平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美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和加强美育教育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寓教于乐、寓教于美,才是真正的教学艺术。

猜你喜欢

研修美育美学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论公民美育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盘中的意式美学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纯白美学
美育教师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