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2022-11-18殷小芬
殷小芬
摘 要:本文就“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探究,并对此提出相应看法,以期为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 高职教育 教学模式改革
课 题: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高职校思政课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9SJB164)阶段性研究成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各类互联网技术,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将互联网技术引入教学领域,有利于教师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构建全新教学体系,从而提升整体教学效果,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但在将互联网技术运用于教学领域的过程中,因教师教学能力不足、教学目标不明确等原因,导致学生综合能力得不到全面发展,难以发挥互联网技术的积极作用。针对这些问题,高职院校在发展中应协同专业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等形成全新教育合力,针对问题探究有效解决措施,借此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学改革。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一)丰富教育内涵
很多学者认为“互联网+教育”的本质内涵是借助互联网、信息化手段等多媒体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学生在全新的技术支持下进行通信联系以及知识学习,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深入理解相关知识,提升自身的能力。“互联网+教育”体现的是“人—物—机”三元互联的关系,同时也体现了运用互联网思维对教育进行整体、部分创新,促使教育发生变革,并实现一定水平的飞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互联网+教育”的实质是技术融合教育而不是技术支配教育,是对传统教学的辅助以及补充。借助全新教育形式,高职院校不同专业、课程教师可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内容、全新的教学形式吸引下主动参与学习,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意识、综合素养等得以发展。这不仅可以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同时也可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单一讲解的现状,进一步提升教学实效。
(二)提升教学质量
当下,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高职教育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大好机遇。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服务、管理、技工等工作,这些岗位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逐渐提高,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性的知识、具有一定操作技能,而且要有一定的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此外,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侧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使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从而在毕业之后能顺利就业,并具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高职院校和专业教师围绕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积极构建“互联网+教育”教学体系,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完善专业教学体系,符合当代教育的发展规律,可以满足学生综合化发展需求,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围绕“互联网+”深化教学改革,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之一。各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积极落实相应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果。不过从现实情况看,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高职院校既定教学目标难以实现,且学生综合能力得不到提升。
首先,一些高职院校和专业教师育人观念落后。部分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未重视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线上平台的搭建等。一些教师教学观念相对落后,其在教学中并未运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仍然采用传统的对照教材直接讲解相关知识,随后要求学生掌握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方式局限性较大,难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其次,没有制定新时期的教学改革目标。为了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的作用,高职院校和专业教师需要结合当前教学现状、学生能力发展需求等进行全面分析,并围绕“互联网+教育”内涵做好规划,以此确保后续教学的有效性。但现实中很多高职院校和教师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导致既定教学目标难以实现,且学生综合能力得不到提高,“互联网+”下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针对当前“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和专业教师应立足现实,结合教学现状落实改革措施,借此推动教学改革,最大化发挥“互联网+”的作用。
(一)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发挥“互联网+”引导作用
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改革进度与深度,因此,为了发挥“互联网+”的引导作用,高职院校应重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使其及时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主动学习、掌握信息技术和全新的教学方式方法。首先,教师要制定自身的职业规划以及发展目标。在新时期,教师是整个育人环节中的核心,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增强发展意识。为了满足学生的综合发展需求,高职院校教师首先要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为学生树立榜样。同时,高职院校在制定師资信息化素养标准的基础上,要引导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创新,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方法的作用,从而构建全新的“互联网+”教学体系,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化。其次,大力开展师资培训。在师资培训初期,主要是通过专业人士的专业讲授,让教师掌握各种信息化技术及应用技巧,帮助教师增强发展意识,让教师精通信息化教学技术,结合教学现状积极进行创新。在此基础上,通过分层、分批方式开展师资提升培训,重点放在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专业知识发展等方面。最后,完善并修订“互联网+”教学改革方案。高职院校在“互联网+”背景下,要及时与不同专业教师进行沟通,通过召开调研会议,了解教师教学情况,分析其教学方式的创新、信息技术的运用情况,及时为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积极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
在“互联网+”背景下,为了确保教学改革的进度与效果,高职院校应积极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支持教师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在一般情况下,信息化教学平台应涵盖以下四个板块。
第一,校企交互平台。一方面,企业与学校积极合作,企业工程师、工作人员协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并定期将企业生产标准、实践案例、项目以及用人标准等上传到交互平台,供学生以及不同专业教师参考。另一方面,打造线上虚拟模拟平台。高职院校主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线上平台应有模拟教学板块。例如,针对电子商务学生的模拟实训;针对会计专业的电算模拟实训;针对计算机专业的编程模拟等。
第二,专业和课程教师教学资源库。这一板块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其教育资源类型涵盖育人方案、专业教学内容,同时也有面向各专业学生的教育思想、基本教材和课堂活动开展形式。这些内容需要精英教师团队通过实践积累,其中要详细介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注意的事项、学生综合能力需求以及专业岗位定位等,且这些内容均为开放性文件,教师若需要可以直接查阅,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
第三,学生自主学习资源模块。这一平台主要面向学生,学生在平台终端输入学号即可进入平台进行学习,而为了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其专业实际情况相符,需要教师定期更新教学内容、案例等,避免学生所学知识与现实脱节。
第四,混合式教学平台。在当前教育背景下,混合式教学平台不仅可以体现教师主导、引导作用,也可以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高职院校在“互联网+”背景下搭建线上教育平台时可以为专业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技术平台,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切实推动教学改革。
(三)借助混合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混合教学方式是“互联网+”背景下的重要教学方式。此种教学方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当前众多教师普通使用的教学方式。混合教学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在线上教学阶段,教师通过分析教学内容、学生综合学习情况,运用线上资源库整合学生自主学习视频、教学案例、注意事项等,随后将这些内容上传到班级学习模板,将模板生成二维码分享到班级学习群,让学生通过扫码的方式完成自主学习任务,掌握相关知识,做好预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自身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留在评论区,教师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整合,并在课堂上进行详细讲解。在线下教学阶段,教师主要是结合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教学重点详细讲解,之后开展针对性教学活动。
四、小结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变化,在教学中围绕“互联网+”开展教学活动,以改变当前教学现状,满足学生综合化、多元化发展需求。因此,在新时代,高职院校和企业应形成教育合力,结合学生综合能力发展需求,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构建“互联网+”教学体系,借助全新教学方式来推动专业教学发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秀丽. “互联网+”环境下五年高职“专转本”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2(18).
[2]苏志强. “互联网+”下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途径[J].学周刊,2022(15).
[3]管媛,章素华.基于“互聯网+”创新创业大赛对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报告[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