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在风湿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概况
2022-11-18潘宏伟王颂歌刘红艳陈传榜李满意袁静李涛
潘宏伟 王颂歌 刘红艳 陈传榜 李满意 袁静 李涛
【摘 要】 冬病夏治作为治未病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得到了广大医者和患者的认可,但是其在治疗风湿病方面的运用却较为杂乱。通过查阅近十余年来冬病夏治的相关文献论著,对冬病夏治治疗风湿病的病因病机、适应证、治疗方法进行梳理与总结,全面了解冬病夏治在风湿病治疗中的应用概况,用以指导临床实践。
【关键词】 风湿病;冬病夏治;治未病;病因病机;适应证;治疗方法
冬病夏治有“春夏养阳”“未病先防”的特点,是中医学的重要特色。冬病是指到冬季易发作、复发或者病情加重的一类疾病,究其原因,其实与寒冷有关,本类疾病怕冷;夏治是指在三伏天对冬病进行治疗,盛夏伏天,阳气旺盛之时,借助外界之阳气配合内服、外贴、针灸、埋线等方法,以温阳补肾、疏通经络、扶正固本,达到祛除“寒邪”,预防或治疗“怕冷”类疾病的目的。
风湿病又称“痹”“痹证”,是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也可由内生痰、瘀、热毒引起),出现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重着、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甚则变形,累及脏腑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具有慢性、渐进性、反复发作的特点。与季节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多具有怕冷、遇冷加重的特点,如阳气亏虚之虚寒痹、感受寒邪导致的风湿寒痹等,多于冬季发病或病情加重,甚至夏季尚不能脱去冬衣。运用冬病夏治的方法,在夏季三伏天自然界阳气最盛时,温补阳气,以阳克阴,祛除体内之寒邪,达到治病祛痛之目的。同时,对于阳气亏虚的培补亦事半功倍,取春夏养阳之意,借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正不虚则邪不侵,可预防风湿痹病恶寒、怕冷、遇凉加重之症。故冬病夏治在风湿病中的应用非常重要,值得大家认真研究。
1 风湿病冬病夏治的理论依据
冬病夏治是根据《素问》中“春夏养阳”“长夏胜冬”等理论发展起来的中医“治未病”思想。风湿病由于正气虚弱,风、寒、湿等邪乘虚侵袭经络、脏腑、肌肉、关节,致气血瘀阻不通而发为风湿,其病因病机不外乎“虚、邪、瘀”三个方面,即正虚、邪侵、痰饮瘀血[1]。冬季寒气较重,寒性凝滞,瘀阻更甚,患者也表现为恶寒怕冷、遇凉加重、冬季复发或病情加重。而夏季阳气最盛,此时养阳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机体阳气以克阴寒,使人体阴平阳秘,以标本兼治,进一步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状态。王海隆等[2-3]认为,夏治的目的在于借助外界阳气旺盛之势,提升机体阳气生发能力,以达到防病治病之效。《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这是最早对冬病夏治的描述。赵兴奎等[4-5]认为,穴位贴敷的机制在于通过穴位刺激与药物吸收的协同作用,激发经气而产生的整体效应。杨巧丽等[6-9]认为,冬病夏治可以提升机体免疫力、调整阴阳平衡、起到扶正固本之功。叶芹[10]通过试验研究发现,冬病夏治对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均有提升作用。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指出:“四时之病,以其胜治之愈也。”故在三伏天阳气最盛之时,予以温补阳气之内服外治之法,充盛阳气,以穷病源,使人体阳气逐渐充沛,恢复到阴平阳秘,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这也是冬病夏治的真谛所在[11]。
2 风湿病冬病夏治的适应证
近年来,国家对治未病逐渐重视,冬病夏治作为典型的治未病项目已深入人心;然而,临床上对风湿病适应证的选取以及纳入标准却不尽相同。
李满意等[11]认为,中医证型为风寒湿痹、虚寒痹的风湿痹病多为阳气虚损,具有恶寒怕冷,冬季发病或病情加重的特点,符合冬病夏治的应用范围。王海隆等[2]在冬病夏治法治疗风湿痹病研究中随机抽取的150例患者中,類风湿关节炎以风寒痹阻、痰瘀痹阻、寒湿痹阻3种证型为主,骨关节病以寒湿痹阻、风寒痹阻、肝肾两虚3种证型为主,复发性风湿症以瘀血痹阻、风寒痹阻、寒湿痹阻3种证型为主,结果显示,偏寒型患者疗效更加明显。夏志宏等[12]运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配合红外线治疗风寒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结果显示,在缓解疼痛、减轻肿胀方面有较强的优势。潘宏伟等[13]将中医诊断为寒湿型或虚寒型的风湿病患者纳入观察,临床使用“穴位贴敷、穴位埋线、中药内服”三联疗法,效果明显。
曹岚等[14-15]运用冬病夏治法治疗虚寒型骨关节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赵兴奎等[4-5]运用穴位贴敷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明显。刘艳霞[16]运用冬病夏治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辛凯[17]运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加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张海峰等[18]运用穴位贴敷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郭凤霞[19]运用冬病夏治法治疗虚寒型痹证,均取得很好的疗效。沈广珍[20]认为,冬病夏治可有效改善患者局部疼痛、怕风怕冷等症状,从而治疗寒型风湿病;李玉霞等[21]运用冬病夏治法配合针刺、拔罐等治疗产后痹,效果明显。李桐等[22]认为,三伏贴是用以防治虚寒型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法。
经研究整理不难发现,冬病夏治的适应证与纳入标准不尽相同,样本基本资料差距较大,有些中医证型并不符合冬病夏治的病因病机,势必造成观察结果失真。通过对研究结果分析发现,在诸多证型中,偏寒型疗效更为显著,不论何种风湿病,只要具备“寒”的特点或具有“阳虚”的病机,均可使用冬病夏治法。
总体来说,虚寒证与实寒证作为风湿病冬病夏治的适应证已达成共识,临床应用时,可做到有理有据,避免冬病夏治乱用。
3 风湿病冬病夏治的方法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李满意等[11]认为,一切养阳温寒的方法皆为冬病夏治法,包括内服中药理气、祛寒、补阳之剂,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灸疗、热熨、热敷、药透、超短波、沙浴等外治之法,均可辨证论治,都能起到鼓舞正气、疏通经络、温经散寒的作用,使人体阳气充沛,抗寒能力增强,从而达到治本的目的,预防患者“恶寒或者遇寒加重”。
3.1 穴位貼敷 穴位贴敷是传统特色疗法之一,通过药物治疗和穴位刺激相结合改善患者症状或体质。朱现民等[23-25]均采用穴位贴敷疗法治疗风湿病,贴敷药物多为热性,可以激发体内阳气,提高免疫力,祛除体内陈寒。赵兴奎等[4]研究表明,三伏贴具有调节免疫、控制病情的作用,对关节炎症状与体征的改善作用明显。王海隆等[2]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随机、盲法、安慰剂对照研究中运用痹痛消膏治疗,结果显示,对寒湿痹阻、风湿痹阻、痰瘀阻络、肝肾两虚等偏寒证,可有效改善畏寒肢冷、乏力、关节痛、晨僵等症状。
3.2 火 针 火针是指用火将烧红的针尖急刺到穴位之内,具有温经通络、祛风散寒之功,可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灵枢·官针》记载:“淬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因此,在临床运用火针治疗虚寒型风湿病已有较好的疗效。徐秀芳[26]在三伏天运用火针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3.3 温针灸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成团裹于针柄之上点燃,通过针柄将热力传入穴位,具有温经通脉、行气活血之功,适用于寒湿痹阻、经络不通之痹证。蒋雷雷等[27]采用温针灸联合“冬病夏治”治疗膝骨关节炎,结果治疗后WOMAC量表评分明显改善。
通过整理文献发现,相关冬病夏治疗法的运用多种多样,临床医师有许多选择,甚至可以多种项目联合使用以增强疗效。
4 讨 论
治未病理论最早源于《黄帝内经》,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未病的目的在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易经》云:“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冬病夏治疗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未病方法,在风湿病中的应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冬病夏治疗法在风湿病中的运用还不太成熟,缺乏统一明确的适应证。
冬病夏法防治风湿病应以中医基础理论及中药理论为指导,结合经络辨证探讨内病外治的辨证取穴规律,加强穴位贴敷药物的筛选及穴位的临床验证;同时,还要深入研究,进行科学合理的扬弃。
穴位处方选取亦是百家争鸣,不尽相同,上述多篇研究涉及穴位19个,被多人选用的有大椎、曲池、阴陵泉、阳陵泉、关元、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归属于督脉经的筋缩穴与命门穴亦有选取。所以,对于冬病夏治的选穴处方急需广大医者重点研究遴选。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重要的防病治病思想与方法,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内治外治于一身,经济安全,疗效显著,已具有充分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随着中医现代化的推进,冬病夏治在防治风湿病方面越来越重要。这也要求广大医者与时俱进,深入研究,造福广大患者。
参考文献
[1] 娄玉钤,娄高峰,娄多峰,等.基于“虚邪瘀”理论的风湿病学科体系建立及相关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1):10-15.
[2] 王海隆,姜泉,冯兴华,等.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随机、盲法、安慰剂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4):97-100.
[3] 段晨霞.浅谈冬病夏治[J].江西中医药,2009,2(2):70-73.
[4] 赵兴奎,尹楠,高花荣.三伏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10):1714-1716.
[5] 李巧林,牛彦红.冬病夏治法治疗寒型风湿病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5):204-206.
[6] 杨巧丽,郑好飞,郑藤飞,等.浅析“冬病夏治”原理[J].中医学报,2019,34(7):1380-1382.
[7] 谢洋,余学庆.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基础初探[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1):2840-2841.
[8] 徐桂芹,刘健.风湿病冬病夏治的疗效与机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0(15):451-453.
[9] 梁汝成,王振瑞.冬病夏治原理与辨证用药[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16(16):590-591.
[10] 叶芹.冬病夏治对提高免疫力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3,5(2):114-115.
[11] 李满意,娄玉钤,潘宏伟,等.风湿病的“冬病夏
治”[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6):53-55.
[12] 夏志宏,沈治祥,蔡晓辉,等.膝关节痛痹证型的冬病夏治法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29):79-82.
[13] 潘宏伟,李满意,娄玉钤.冬病夏治法治疗寒型风湿病89例临床疗效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6):36-38.
[14] 曹岚,郑剑南,曹俊青.冬病夏治穴位敷贴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虚寒型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3):75-77.
[15] 李瑛,王剑波,钟宁.冬病夏治治未病对老年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运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1,9(2):238-239.
[16] 刘艳霞.风湿性关节炎的冬病夏治[J].中国实用乡村医学杂志,2008,15(2):8-9.
[17] 辛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加曲肘外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15(4):70-71.
[18] 张海峰,李立红.穴位贴敷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镇痛效果的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4):236.
[19] 郭凤霞.冬病夏治治疗痹证之经验[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1,26(5):125-126.
[20] 沈广珍.冬病夏治法治疗寒型风湿病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5):204-206.
[21] 李玉霞,王彩环,李水蓉.观察“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针刺、拔罐综合治疗产后痹的临床疗效[J].西部中医药,2016,29(7):110-114.
[22] 李桐,马占平.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三伏贴的临床应用[J].光明中医,2022,37(5):1567-1569.
[23] 朱现民,陈煦.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临证应用研究[J].四川中医,2011,29(7):118-120.
[24] 王树凡.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的临床运用[J].光明中医,2007,22(4):16-18.
[25] 杨梅香.“冬病夏治”运用三伏药贴之体会[J].中国中医基础杂志,2007,13(3):225.
[26] 徐秀芳.三伏天火针治疗风湿性关节炎5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5,13(15):14-15.
[27] 蒋雷雷,韩为.温针灸联合“冬病夏治”治未病理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0):33-34.
收稿日期:2022-04-15;修回日期:2022-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