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盆腔恶性肿瘤的CT和MRI诊断分析
2022-11-18程英
程 英
(重庆市江津区妇幼保健院妇科 重庆 402260)
目前,随着女性生活压力的不断提升,再加上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的改变,使得女性盆腔发病率直线上升,特别是女性盆腔恶性肿瘤,该病的出现不仅会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严重时还会威胁女性的生命安全[1]。女性盆腔肿瘤是临床目前最为常见的妇科疾病,其以盆腔肿块为主要表现,而盆部是由盆腔腹膜与其相关部分组织构成的[2]。出现女性盆腔恶性肿瘤后,会有一定的发病特点且有一定的隐秘性;且女性盆腔恶性肿瘤会从发病开始间隔0.6~5.0年。因此,为了保证女性的身体健康,需要在早期对女性盆腔恶性肿瘤进行有效的检查诊断、预防,在了解病情的过程中明确病因,及时开展有针对性、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提高患者身体健康水平[3]。据相关数据表明,女性盆腔恶性肿瘤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且越来越向年轻化方向发展,同时女性盆腔恶性肿瘤的出现还会改变患者的生活状态,增加家庭经济负担[4]。近年来,女性盆腔恶性肿瘤鉴别诊断较为困难,一般情况下均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对于一些病因不明的疾病,或是药物过敏的患者,药物治疗方案并不理想,故需要进行手术诊断,以此来明确病情。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CT、MRI在女性盆腔恶性肿瘤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价值,可通过不同的检测结果,有效鉴别诊断女性盆腔恶性肿瘤,为临床提供有效参考[5]。本文于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重庆市江津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女性盆腔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对照研究,评价CT和MRI在女性盆腔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期间重庆市江津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女性盆腔恶性肿瘤患者60例开展本次研究,回顾60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CT和MRI检测,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60例患者年龄为33~77岁,平均(57.67±4.67)岁;病程0.5~2.6年,平均(1.57±0.61)年。本次参与研究的患者均出现程度不一的腹痛、盆腔肿块、阴道不规则出血等症状。
纳入标准:①经超声检查与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女性盆腔恶性肿瘤者;②检查配合度较高者。排除标准:①无法正常交流者;②临床资料不全者;③不愿参与研究者;④其他恶性肿瘤患者;⑤血液系统疾病患者;⑥ 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⑦其他生殖器官有严重病变者;⑧妊娠或是哺乳期患者。
1.2 方法
60例患者均进行CT和MRI检查。
CT检查:选择相应的CT检查仪,设置好CT检查仪器的相关参数,即层厚为5 mm,层距为5 mm,增强扫描的层厚为3 mm,对盆腔部位的平面开展扫描,根据相关情况,对相关部位进行增强扫描[6]。
MRI检查:应用1.5T磁共振检查扫描仪,在检查时,先设置层厚与层距分别为5 mm、1 mm,之后开展冠状位、矢状位、横断面扫描,部分患者可注射造影剂进行增强扫描[7]。
1.3 观察指标
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CT和MRI在女性盆腔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结果。同时分析CT和MRI影像学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检查结果分析
经过病理检查,60例患者确诊为卵巢转移瘤者5例,宫颈癌24例,子宫内膜癌16例,卵巢原发性肿瘤15例。
2.2 CT、MRI检查结果对比
CT检查确诊为卵巢转移瘤者4例,宫颈癌22例,子宫内膜癌15例,卵巢原发性肿瘤13例。MRI检查确诊为卵巢转移瘤者4例,宫颈癌23例,子宫内膜癌15例,卵巢原发性肿瘤14例。CT与MRI检查卵巢转移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原发性肿瘤的符合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CT、MRI检查结果对比[n(%)]
2.3 CT影像学检查图像分析
分析CT影像学检查特点,其中卵巢原发性肿瘤患者经CT检查,发现多数患者会出现大网扁平状,边界较为模糊,且分布不均匀,并在CT检查中,可以发现患者盆腔周围出现大量的钙化灶,且还出现转移性病灶;甚至还有部分患者的外淋巴结出现相应的异常增大表现,并伴有淋巴结转移病灶,或是转移病灶。子宫内膜癌患者经CT检查,发现子宫的体积出现明显的扩大现象,部分患者甚至还出现积液影像。卵巢转移瘤患者经CT检查,发现患者的病灶影像密度影出现明显的不均匀现象,并有腹水的出现。
2.4 MRI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
分析MRI影像学检查特点,即宫颈癌患者在MRI检查中,发现多数患者属于内生型,同时还能发现子宫体积出现不规则的增大,信号不均匀,T1、T2信号较长;且经增强扫描后,发现早期有明显增强影,且信号还在逐步减弱,与正常的宫颈组织信号强度相比,增强晚期信号较低。子宫内膜癌患者经MRI检查后,发现子宫内膜出现不规则的变厚现象,同时病灶还累及至子宫的侧壁。卵巢原发性肿瘤经MRI检查,发现T1WI信号从低至高,T2WI为高信号,腹腔内出现腹水,病灶有转移,并侵犯邻近的结构。
3 讨论
近几年来,女性受到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的不断影响,使得女性盆腔疾病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不仅会影响女性的日常生活与工作,还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8]。盆腔恶性肿瘤属于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多数会伴有盆腔肿块,从解剖结构来看,盆部的组成部分包括盆腔腹部外部分与包绕部分,盆部原发生肿瘤发病较为隐秘。发病早期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通常要6个月甚至5年才能确证,此症状的确诊与发病时间间隔较长,从而增大了治疗难度,故此病症在确诊时已达到中晚期。此时患者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因此,采取有效、合理的检查方式,对诊断、治疗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女性盆腔恶性肿瘤来讲,因部分女性盆腔恶性肿瘤较为隐匿,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困难,如长时间诊断,可能导致患者错过最佳的诊治时间,从而对其生命构成严重威胁[9]。因此,需要对女性盆腔恶性肿瘤尽早进行有效的检查与诊断,通过强化检查与干预,帮助女性患者提高治疗信心。同时有效的早期诊断,还可以提高女性患者的治疗信心,在加强保健健康知识中通过相应的干预指导,有助于尽早预防其他女性疾病的发生[10]。盆腔属于女性易出现恶性肿瘤的高发部位,其具有发病较隐匿的特点,发病后还会伴发盆腔肿块等症状,据相关调查表明,因女性的工作、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变化,使得女性盆腔恶性肿瘤发病率越来越高,且越来越年轻化,已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故提供安全、准确、科学的检查诊断方法非常有必要,特别是卵巢内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对提高预后效果与控制病灶转移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还可以加强女性患者生殖器官保健知识的了解,及时预防其他女性疾病[11]。
生殖器官是女性最重要的器官之一,盆腔易引发恶性肿瘤,也是妇科目前最为常见的女性盆腔恶性肿瘤之一,从发病至病情确诊时间较长,为盆腔恶性肿瘤的转移与增殖提供了有利条件、空间,同时还有隐秘性高、治疗难度高等特点,给治疗与预后恢复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12]。同时,根据盆腔的解剖结构来讲,盆腔主要是由腹膜与包围组织、外部分组织组成,目前常见的恶性肿瘤有卵巢转移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原发性肿瘤等。而对于女性盆腔恶性肿瘤来讲,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因、临床症状,采取合理、积极的检查方式,配合患者的发病原因,为其开展相应的治疗干预,以此来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出现女性盆腔恶性肿瘤后,患者会出现盆腔肿块表现,以卵巢肿瘤最为常见,通过超声检查,可以发现卵巢肿瘤有实质性占位、混合型占位等情况,接下来是子宫内膜异位样囊肿,此类患者多数会出现明显的痛经症状,同时还会伴有月经延迟、紊乱等表现,只有少数患者不会出现临床表现,再接下来为盆腔炎性肿块,其属于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多数患者出现此症状是因急性期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使得病情反复发作或是恶化所致。此外,针对盆腔的原发性肿瘤、肿瘤的胚胎与相关组织的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又能将其分为几种类型,且多数患者还会出现实性的软组织肿物,长时间下来,病灶易出现钙化灶、囊变病,甚至是出现变性坏死,故为女性盆腔恶性肿瘤实施有效的检查方式非常重要[13-14]。
以往,临床在女性盆腔恶性肿瘤诊断中多采用超声检查,其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等特点,但对于宫颈内较小的肿瘤来讲,如针对病灶直径不超过3 mm的病灶,采用MRI检查的效果更好,而且超声检查诊断在子宫内膜肿瘤分期、范围等的判断中,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超声检查漏诊与误诊率均较高。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CT、MRI检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中,特别是在女性盆腔恶性肿瘤诊断中,CT、MRI发挥了积极的诊断作用。CT、MRI均为先进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其可以全面、清晰地观察女性盆腔恶性肿瘤的实际情况,对病情进行诊断,而且CT检查可以提高肿瘤钙化转移效果,MRI检查可以提高病灶的定性与定位诊断效果。经临床实践表明,将CT、MRI联合检查作为诊断女性盆腔恶性肿瘤的方案,相互弥补,为提高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发挥积极作用。本研究显示:CT与MRI检查卵巢转移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原发性肿瘤的符合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分析CT、MRI影像学检查特点,可以有效明确疾病的相关类型,为接下来诊断提供相关依据。而且采用MRI、CT进行深入诊断,在明确卵巢癌方面,CT钙化转移诊断效果明显优于MRI,而在卵巢肿瘤内成分、周围器官侵袭等诊断方面,CT明显不如MRI,而且宫颈癌诊断中,MRI在肿瘤病灶分期、定位、定性、术后疗效等方面的诊断中,效果要优于CT。
综上所述,CT和MRI在女性盆腔恶性肿瘤诊断中,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如可以将其联合,更能有效提高诊断符合率与特异度,并能为临床提供有效的诊治依据,诊断效果较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