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费尔巴哈实践观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2022-11-18谢淞楠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费尔巴哈利己主义黑格尔

谢淞楠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费尔巴哈思想的转变时期正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繁盛时期,作为青年黑格尔派的激进分子,费尔巴哈突破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枷锁,开始反对黑格尔学说中思辨的、唯心主义的部分。这个阶段他对黑格尔的批判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他认为人是真正的人而不是精神。另一方面,黑格尔对人的理解讲求人的普遍性,而费尔巴哈对人的理解则从人的绝对性角度研究。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实践观对马克思的实践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某些方面的影响。因此,对费尔巴哈实践观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费尔巴哈实践观合理和局限之处,也可以再次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过程中是否存在一种“费尔巴哈阶段”,可以明确探讨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形成。

一、费尔巴哈实践观的合理之处

(一)提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费尔巴哈对哲学的批判是从对宗教的批判开始的,从黑格尔思辨哲学开始又复归于哲学。受德国政治和经济的影响,这一阶段的德国哲学处于保守阶段,费尔巴哈从人本学出发,把上帝的、浩瀚宇宙的、超越自然的、超越人的本质的宗教思想重新拉回到人的人本学本质,把神学的至高无上逐渐回归到人本学的水平。他把现实的人作为主体,并证明上帝或者理念是一种人类实践,对宗教产生了冲击,也影响了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人类学。

费尔巴哈哲学区别于旧哲学,在经过对自然和宗教的深入了解之后,他的人本学唯物主义要求理论与人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他认为宗教必须进行批判,他的人本学就是这样一种一方面坚持理性反对信仰,另一方面坚持人的生活实践,坚持以感性的人为根本的一种哲学。费尔巴哈曾经明确指出:“作为人的哲学的新哲学则不然……甚至与理论髙度协调,本质上具有一种实践倾向:而且是最髙意义下的实践倾向。”[1]这就意味着,费尔巴哈批判了旧哲学将哲学与宗教统一,区分了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坚持了哲学是来自于自然的学说。但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还原是基于神化了的理性还原为人的理性,要求立足于现实的人,那么他所说的实践只能是现实的人的活动而不可能有别的理解,因此,费尔巴哈所提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有其合理性,但是他所理解的人只是现实的人的表象特征,而没有把人放入社会生产中去理解。

(二)实践范畴的合理性

费尔巴哈虽然在批判宗教和唯心主义的过程中大量地使用了实践这一词,但是他没有明确实践的含义,仅把实践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指人的道德行为,更不是理解为人的精神活动。费尔巴哈认为生活、实践比引证更重要。他仅仅把人认为是自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部分,把人的生理活动当作最基本的活动。虽然这种观点只接触到实践的现象而没有揭示实践的本质,没有揭示生产活动是人的实践获得最基本的方式,但是这一点有其中的合理之处,在这里费尔巴哈的基本观点与唯心主义不同,看到了实践与人的关系,在费尔巴哈的许多文章中, 实践的观点并不明确表述,通常把它作为和理论、思维、书本、学问、表象等相对的,而与生活、行为、现实、事实等并提的范畴进行讨论。费尔巴哈将人的本质客观化,认为人的对象具有客观化了的人的本质,他认为:“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2]费尔巴哈把实践仅仅理解为一种生活实践,把理论活动看作是人的活动。费尔巴哈把实践理解为日常的生活活动的合理性,则在于他坚持了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人是感性的对象,是需要空气、食物活着的人,然而他理解实践则是从满足人的意识需要,生活的需要出发的。

(三)利己主义的活动

费尔巴哈认为实践一种利己主义的活动,他用利己主义作为自己道德观的原则,并从人本学出发,在“爱”的宗教的基础上发挥了伦理道德思想。他对利己主义的性质进行划分,认为利己主义可以划分为个体、群体、社会等几个方面。费尔巴哈在追求利己主义的过程中,接触到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不同目的和动机,在某种程度上不断发现社会中阶级的划分和阶级利益的差异,种种现象被列宁评价为这是“历史唯物主义萌芽”。但费尔巴哈并没有认识到因阶级利益不同而有不同利己主义是一种客观的现象,更不懂得阶级划分的主要依据,反而希望一种大家都承认的一般的利己主义,这种利己主义则在自我节制和对他人以爱中。虽然在这种情况下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在历史观上再一次陷入了唯心史,但是他把实践理解为利己主义的活动也对马克思实践观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费尔巴哈实践观的局限性

费尔巴哈并没有真正了解到实践的含义,不能理解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仅仅把实践看成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活动而不是一种改造世界的活动。没有认为主客体是不可分割的,没有看到主体对客体的积极作用。虽然他的唯物主义观点超越了黑格尔,但在主体能动性方面,却比黑格尔明显倒退。所以,他并没有科学地解决主客体的关系。

(一)把实践看作是一种认识活动

费尔巴哈对于实践的概念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他往往把实践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在他的眼中不过是像动物一样对环境的一种消极适应,而不是一种社会性的实践活动,他没有把这种实践活动通过社会的改造的形式表现出来。他把实践仅仅看作一种对客观事物进行认识的认识活动,在他看来人只能被动地认识世界而不能主动地改造世界。他没有准确把握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费尔巴哈抬高理论而贬低实践的地位,他认为“理论的直观是美学的直观,而实践的直观是非美学的直观。”[3]他往往更注重理论上的直观而非实践意义上的直观,这样可以看出这种直观是片面的,形而上学的直观。

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一种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费尔巴哈仅仅从直观的角度把认识当做实践,把认识的开始之处和终结点混淆,没有看到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人类的劳动,没有真正理解主客体的关系以及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在马克思看来,费尔巴哈的直观的认识方式只停留在认识的开始而无法深入的理解其本质,而这种认识形式也只属于感性认识无法上升为理性认识。

(二)不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费尔巴哈的哲学虽然是人本学唯物主义哲学,但是费尔巴哈所说的人不是社会意义上的人,而仅仅是生理学意义上的一种活生生的实体的人,他仅把实践看作是人的生活活动,离开生产实践只谈论生活实践或者是“饮食”实践,只是抽象的论述人的需要的自然性没有看到人的需要是要通过生产出来的物品而获得。费尔巴哈对生活实践的理解正是鲜明地体现了他对社会的本质的理解的单一性,不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正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哲学家所研究的问题是解释世界,最关键的是在于改变世界,正是说明他对于社会实践只是片面的、孤立静止的、直观的看待问题,这就注定旧唯物主义必然会走向唯心。

(三)不能科学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费尔巴哈对于实践概念含义的理解比较混乱,不能科学地说明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他批判康德和黑格尔从纯粹理性中寻找真理的标准,主张哲学与人的生活、实践相联系,才能真正追求真理。费尔巴哈曾经说过,“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实践将为你解决。”[4]在这里,费尔巴哈揭露出理论、实践和生活三者的关系,不断与唯心主义作斗争,这种思想也包含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思想。但是,作为一个人本主义者,他十分强调人是一种感性的存在,把感觉当作人的一种本质特征,因而在认识论上又把感觉当作真理的标准。费尔巴哈把感觉的地位不断提升,认为感觉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明确的东西,认为感觉是可以检验真理的。费尔巴哈又提出类的思想,这种类思想、类意识不是普通的个人意识或者是集体意识,在认识过程中把其作用抬得很高,他说∶“类的尺度,是人的绝对的尺度、规律和准则。”[5]虽然费尔巴哈不断坚持人本主义的立场,但是他把类意识的地位提高了,认为类意识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正是这种“类”的观点使这费尔巴哈在历史观上再一次陷入唯心主义。费尔巴哈对实践含义的理解十分混乱。实践局限在生活范围内,时而将实践说成犹太商人的利己主义活动,时而又将实践说成感性存在,将实践说成是类意识。因此,费尔巴哈对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混乱的,这种混乱使他不能对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进行更进一步的理解。

三、费尔巴哈实践观对马克思实践观的影响

马克思早在青年时期就心怀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思想,大学时期吸收黑格尔的思想,认为实践是一种理论批判。后来马克思对政治生活中尖锐的出版自由问题和贫困农民受迫害问题,公开抨击德国的封建统治,此时马克思的实践观点已经转向对政治的批判。1841年左右费尔巴哈思想突起,恩格斯曾经在文章中也说过,一时之间我们都成了“费尔巴哈派”了,马克思吸收了反对黑格尔思辨哲学,揭露黑格尔法哲学的根本错误的思想,在许多著作中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科学的实践观。

(一)在认识论上的影响

费尔巴哈之前的旧唯物主义哲学家所理解的直观往往都是消极的,黑格尔认为这种“消极直观性”的认识论的理解否认了主体的能动性,而费尔巴哈的直观是积极主动的,他认为客体作用于主体,主体也在认识中规定客体。所以说不同的主体,对同一客体,其认识关系是不同的。在费尔巴哈的认识论中,他认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感性直观的,但是没能认识到认识是通过感性的直观而获得的。列宁曾经指出:“费尔巴哈把人类实践的总和当做认识论的基础。”“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基本的观点。”[6]费尔巴哈虽然对实践的生活效用与实践作为认识的客观基础之间的关系做了完全对立的理解,没有将生活实践进一步发展成为生产实践,但是他鲜明指出了实践所具有的认识论层面的内容,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与黑格尔的抽象思维进行区分,但是费尔巴哈仍旧没有清晰地认识到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对主体的认知仍停留在思维层面,在这一方面马克思则对其进行了批判性的超越,将实践带入认识论的观点,让认识实现主客体的统一。

马克思一方面认为实践是一种人和自然活动的统一。另一方面,实践使人的能力得到发展从而使其认识能力得到加强。而费尔巴哈的实践观在认识论方面仅看到了实践的主观性而没有看到实践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作用,他的实践观仍具有片面性。

(二)自然观上的影响

费尔巴哈在晚年的《宗教本质讲演录》中曾经明确地论述了实践问题,他说:“惟有人才以其结构和教育在自然界上盖上了意识和理智的烙印,惟有人在实践过程中才渐渐改变地球为一个合理的适合于人的住所,而且以后还要改变得比现时更合理些、更适合于人些。”[7]在这里,费尔巴哈虽没有比较人和自然动物的不同,但是由于人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的实践的活动的不同;这种不同就形成了对自然界的关系中人与自然的不同,这种不同是十分普遍的。费尔巴哈认为只有自然界发生过的才是真实的,自然界是脱离于主观存在而存在的,他认为主观包含在自然之中,所有的认识都是从自然开始的,虽然马克思正是以其自然思想为基础,但在某种意义上,费尔巴哈始终认为人只是在消极地对自然进行直观的过程中认识自然,他没有把实践理解到生产活动的高度,没有正确地在自然中看到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没有正确理解实践主客体的关系,仅看到实践在认识世界中的作用,而没看到实践改造世界的作用。他这种脱离人类积极的实践活动来看待认识的哲学观点,叫做直观的哲学观点。这是他整个哲学的人本学性质的表现。费尔巴哈他虽然没有真正地理解实践,但是在他的著作中经常使用实践一词,他理解的实践不是一种社会性的实践,而是一种生活实践,是在人们的日常交往过程中的实践,指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的活动,而不是指生产实践、社会实践。他曾经明确表示过:暂时存在于个别人的头脑中的东西叫做理论,而在许多人头脑中都有的东西就叫实践。这样十分明显地说明了,费尔巴哈所理解的实践只是意见一致的实践。正是由于他对实践作这样的理解,所以他虽然一方面也谈说着什么实践是真理的标准,但另一方面他却说真理和错误的区别只是在于个人的认识是否和大家的认识相一致。他这种真理观完全是唯心的。

结论

费尔巴哈的实践观对马克思的实践观以及他的哲学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不能片面地看待费尔巴实践观,费尔巴哈坚持了人的自然性,虽然他只是把人看成是自然的人而没有看成是社会生产中的人,但是他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人的存在和人的生活实践活动是客观的,对人和生活的理解从理想回归现实,进而为马克思实践思想以及哲学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十分丰厚的基础。

猜你喜欢

费尔巴哈利己主义黑格尔
从黑格尔的《怀疑论》文章看怀疑论与辩证法的关系
论黑格尔对辩证法理论规范的创立及其对马克思的影响
世界上不是只有利己主义一条路可以走
最有思想的句子
黑格尔评理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马克思对象化思想及其对人的发展的启示
罗尔斯原初状态中立约人特性
浅析李箱小说《翅膀》中映射的社会现象
费尔巴哈宗教观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