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施黄瓜灰霉病与霜霉病防治技术

2022-11-18周舫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23期
关键词:灰霉病霜霉病病斑

周舫

(山东省龙口市诸由观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 龙口 265705)

黄瓜灰霉病与霜霉病是龙口市设施黄瓜种植中较为常见的病害,危害面积较大,给种植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近年来,灰霉病与霜霉病在黄瓜种植中频繁发生,2021 年发生率高达45%,导致设施黄瓜减产20%~50%不等。需研究黄瓜灰霉病与霜霉病的防治技术,以提质增效,这对龙口地区设施黄瓜高效栽培技术的大范围推广也具有积极促进作用[1]。

一、黄瓜灰霉病

1、症状表现

黄瓜灰霉病主要危害幼瓜,多从凋零雌花入侵,发病初期花蒂部位出现水渍状病斑,表面逐渐覆盖灰褐色霉层,花器变软、萎缩甚至腐烂。随着病情发展,病害会逐渐扩展至幼瓜,病部渐渐发黄,后期覆盖白色霉层,且颜色逐渐变为淡灰色,生长受到抑制,瓜体逐渐变软、萎缩,最终腐烂、落蒂。黄瓜叶片染病后会出现水渍状病斑,后逐渐变为浅褐色不规则形病斑,边缘较明显,受潮后病斑部位变为灰褐色霉层。种植环境湿度较高时,病斑会迅速扩增为直径15~20 mm 的大型病斑。茎蔓受病菌侵染后会逐渐发黄、腐烂、变软,轻易就可折断,出现大面积烂秧、枯死。

2、发病规律

黄瓜灰霉病属高湿、低温型病害,是设施中较难防治的真菌性病害之一。温度18~25℃、相对湿度高于90%时,病菌分生孢子会迅速萌芽侵入黄瓜枯死、衰弱组织内。温度升至30℃以上、相对湿度降到90%以下时,病害停止蔓延[2]。

龙口市春季阴雨连绵时黄瓜灰霉病高发,此时气温相对较低、光照不足、湿度较大、结露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此时黄瓜植株长势较弱,抗病能力不强,易受灰霉病病菌侵染。灰霉病病原菌主要靠风、雨等自然介质以及农事操作传播,结瓜期是病菌侵染发病的高峰期。

3、致病原因

龙口地区早春时期气温普遍偏低,设施内湿度相对较大、光照不足,给灰霉病的传播蔓延创造了条件。当地部分设施黄瓜栽培模式为一年三茬,多年重茬与迎茬生产,灰霉病病菌随植株残体在土壤中过冬,导致次年黄瓜易被病菌侵染。同时,大部分设施种植户为获取更高种植效益,往往会提高黄瓜栽培密度,植株间通风透光性降低;且种植品种相对单一,易出现品种退化,植株自身抗病性逐渐减弱,给灰霉病的发生与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设施内发生灰霉病后,如不能及时摘除病叶、病瓜并带出设施进行无害化处理,会导致病菌孢子随气流、农事操作等快速传播蔓延。

4、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设施内要轮作倒茬,避免黄瓜与茄果类作物连作或邻作。栽种时采用高畦覆地膜或滴灌栽培法,合理控制栽种密度。为提高黄瓜的抗病性,可多施腐熟有机肥,并配施适量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生长期避免大水漫灌,灌溉时间最好选在晴天上午。保持棚膜干净透光,提高温室内的光照强度。保温、增温,做好防风工作,但也要适时放风,湿度保持在90%以下,减少叶面结露和叶子边缘吐水。温室内温度调至31~33℃,下午调至21~25℃,下降至20℃时及时关闭风口,夜间温度维持在16℃左右。幼瓜3~5 cm 时,尽量将瓜蒂附着的花朵摘除,并结合植株长势,摘除发黄、萎蔫的叶子并集中带出处理,以增加植株的通风透光性。黄瓜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深翻土地,以减少次年灰霉病侵染源。

(2)化学药剂防治

黄瓜灌溉后或阴雨天气,每亩使用6.5%乙霉威·硫菌灵粉剂1000 g 均匀喷粉,间隔10 天用药1 次,连续用药2~3 次;或密闭大棚,傍晚点燃10%腐霉利烟剂每亩220 g 熏蒸,次日通风,可有效控制病菌侵染。天气晴朗时可使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 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800 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均匀喷雾防治,每亩用药75 kg 为宜,7 天喷施1 次,连续2~3次,效果较好。

二、黄瓜霜霉病

1、症状表现

设施黄瓜霜霉病多危害成株期黄瓜中下部叶片,发病初期叶片边缘或背面出现浅褐色水渍状病斑,清晨时最明显。随着病情发展,病斑面积逐渐扩大,但会受黄瓜叶脉限制。随着棚内湿度增加,叶片背面会覆盖黑色霉层,叶面逐渐出现褪绿色黄斑,叶子很快枯萎、变黄、萎缩,病斑连成一片,植株成片死亡。

2、发病规律

设施黄瓜霜霉病的发生与流行受种植环境、植株与菌源的共同影响。黄瓜霜霉病病原为鞭毛菌亚门假霜霉属真菌,靠吸取寄主细胞养分生长与发育[3]。霜霉病的发生与种植环境的温度与湿度密切相关,8~13℃时易萌发,16℃时最活跃;15~20℃、昼夜温差8~10℃、相对湿度75%~100%时,霜霉病最易发生蔓延。

3、致病原因

不同黄瓜品种抗病性不同,不同部位的叶片抗病性也不同,一般中间部位叶片发病最严重。设施内温度高于16℃、湿度高于70%时就会发病。棚内放风不及时,夜间温度过低,湿度过大,易导致叶片结露,会加重病害的发生与流行。此外,植株栽培过密、种植地低洼、土壤肥力不足、灌溉次数过多等均会加重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4、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选用适合龙口地区气候条件、种植环境且抗病性强的优质黄瓜品种。播种前用多菌灵等药剂或50℃温水对种子进行浸泡,以达到消毒目的。种子出苗前,白天将温度控制在26~28℃,夜晚控制在20℃左右。成苗后白天控制在25℃左右,夜晚控制在12℃左右,湿度尽量调控在65%左右。合理控制定植密度,避免栽培过密。适当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秧苗旺长,促进植株生殖生长。移栽后采用缩蔓技术减少病害发生,及时用根系发达、长势较好的植株替换病株、弱株。及时摘除底叶、病叶、老叶,完成摘须、去侧蔓、去雄花等工作,确保通风性良好。施肥时选用氮、磷、钾配比平衡的复合肥,为植株生长发育提供全面营养。根据天气状况、秧苗长势及土壤墒情合理灌溉,灌溉时间尽量选在晴天上午,可多次小水慢浇。

(2)生态防治

设施内可使用O3型紫外线灯对黄瓜进行照射,防治霜霉病效果较好。发病初期可在晴天进行高温闷棚,灌溉后立即封闭大棚并将温度提升至43~46℃,维持2 h 左右;然后由小到大放风,将温度降至28~30℃后进行常规管理。一般10 天后再进行1 次闷棚,若病斑呈黄色干枯状、霉层干枯或消失,则表明病情已被有效控制。每亩使用小苏打12 g,兑水50 kg 后均匀喷施,能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具有一定防治效果,且能显著增加黄瓜产量。黄瓜霜霉病是低糖类病害,每亩可使用糖0.5 kg、尿素0.2 kg,兑水50 kg 后均匀喷施,6 天喷施1 次,连续喷施5 次。也可将红糖150 g、生物菌46 g 与2 kg 温水搅拌均匀,放置在大棚内发酵2 h 后喷施或灌根,不仅具有显著防治效果,还能避免产生抗药性,同时增加土壤中的有益菌数量,减少肥料及农药使用量。

(3)化学防治

黄瓜霜霉病主要以预防为主,发病初期用药。雨天可选用烟剂熏蒸,每亩需硫磺粉2~3 kg、50%敌敌畏乳油25 mL,与锯末掺拌均匀后分堆燃烧熏蒸;或选用百菌清烟雾剂220 g 燃烧熏蒸,密封一昼夜,以杀灭设施内的病菌。晴朗天气可使用64%恶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400 倍液或50%烯酰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均匀喷雾,防治效果较好。

三、结语

龙口市设施黄瓜种植中,灰霉病与霜霉病是较常发生病害,染病后会大大降低种植效益。种植者需了解与掌握灰霉病及霜霉病的症状表现、发病特点及致病原因,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采用农业防治、生态防治及化学药剂防治等多种手段,控制病害的传播与发展,提高当地设施黄瓜种植效益,促进龙口市农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灰霉病霜霉病病斑
不用药 两招搞定黄瓜霜霉病
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如何防治草莓灰霉病
如何防治番茄灰霉病
套袋对柠檬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Ophiognomonia castaneae协同板栗褐缘叶枯病病原菌致病作用的研究
蔬菜灰霉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葡萄霜霉病抗性与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
轻松治愈花斑癣
轻松治癒花斑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