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食品专业“生化分离工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2-11-18何玲玲

农产品加工 2022年4期
关键词:生化应用型院校

何玲玲

(百色学院 农业与食品工程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选修课是大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等自主选择修读的课程,具有复杂性、多样性、指导性等特点[1]。选修课亦是本专业和专业相关知识、技能的延展和拓宽的课程,可促进学生知识多元化,增强学生灵活性,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助于学生适应市场经济对多层次、创新型人才等要求,成为 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2]。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目标是以社会需求,即学生的就业为导向,选择合适的专业选修课,是高校培养社会发展急需的发展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最主要方式之一[3]。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生物技术产业崛起,生化分离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在全国各大院校的食品、生物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生化分离 工 程 ”[4]课 程 内 容 综 合 性 强 , 涉 及 “ 食 品 微 生 物学”“食品发酵”“生化化学”“仪器分析”等相关 食 品 专 业 基 础 知 识 , 是 一 门 多 学 科 知 识 的 融 合 。开设“生化分离工程”专业选修课程[5-7],对于具备良好食品专业基础的学生而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技能,开拓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为食品专业毕业未来就业提供更广阔的领域。

1 “生化分离工程”教学中存在问题

“生化分离工程”作为专业选修课,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 3 个方面:①学生的思想认识程度没有给予重视,普遍认为没有专业必修课重要,选修课仅为了修学分,并未认识到其对未来就业的影响;②课程开设实施 多在大学第三年下学期或者大学四年级上学期,学生找工作或准备考研压力较大,学生精力不足,很大程度影响教学质量;③课程总课时少、教学速度快、课程内容理论性强,达不到相配套的教学实践水平。

2 “生化分离工程”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2.1 开设“自由式”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

“生化分离工程”课程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教学安排在大学三年级下半学年,学生已经具备“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发酵工程”等理论知识基础。教材筛选上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导向,耦连大中型企业的人才需求,教材采用李万才教授主编的 《生化分离技术》,该教材理论知识适当,重点突出实践性知识,为地方性本科院校培养学习后能做、会做、做好,并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宗旨相一致。鉴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理论功底,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学校安排的教学时间内,采取学生与学生或学生与教师交流、探讨,亦可通过网络资源筛选教学的章节内容,并阐明选取该内容的理由。在未进行课堂上课前,学生自主性被充分调动,掌握该课程的整体框架,培养了学生统筹全局的意识。根据选择教学内容章节的学生总数,选取典型的、应用性强的 5~6 类“生化分离技术”。地方性本科院校具有别具匠心的地方特色行业,在教学实施上,不应拘泥于教材或教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首先,5~6 人一个小组,查阅图书、文献资料,结合相关的生化分离技术案例,如屠呦呦与青蒿素的发现、超高效液相色谱的最新应用等案例,身边教师科研成果实例及学生大学创新项目的技术成果等,制作汇报 PPT,课堂讲解 15~20 min,小组成员可做补充讲解;其他小组作为不同专家队伍进行评判,提出质疑和观点。其次,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结合学生讲解的技术案例,抽丝剥茧,引导大家学习技术的机理、操作、注意事项及应用范围等方面,为了加强学生对生化技术机理的理解,将视频和动画穿插于技术原理的讲解上,动画形象逼真、简单易懂。最后,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要求教师时刻不断提升自我,了解最新前沿技术和交叉领域的发展动向,增强学术性和前沿性的教学内容,做到与时俱进。

2.2 开设“竞争市场式”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

更新传统的“教师一言堂”传统教学方式,选用灵活多变的辩论探究式、问答式、案例式等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利用教师推荐的网站或精品网络课程,如如岛津等仪器设备厂家的网站涵盖了仪器分析教育课程、应用研究、体验中心、在线学习等栏目,多方位了解和学习知识。让学生走向讲台,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例如,膜分离技术讲解过程中,结合膜分离细分技术分为 6 个大组,每个大组分别代表反渗透、超滤、微滤、纳滤、透析、电渗析等技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引导学生课下利用互联网查阅规模较大的膜分离技术企业,结合小组的技术类别,对比分析自己技术的特性、适用性,以及应用范围。多角度看待自己角色,即作为学生又是消费者、分析技术人员,亦要让自己站在销售者角度,全方位分析技术的应用及改进;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于生物技术企业仪器设备的了解,企业研发产品的趋势,更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自己动手收获的知识,历经一次意义非凡的体验。教学方式上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不仅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语言表达、独立思考分析能力等,更重要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对知识主动的探索和学习,紧贴食品、生物企业和实际生活,让学生感知自己所学知识的重要性,为培养学生成为合格应用型技术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2.3 开设“多元化”考核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性

考核仅以学生出勤率和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并不能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态度、综合能力。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不仅仅能鼓舞学生不断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能为学生树立客观、公平、公正的典范。由于是专业选修课,课程性质为考查课,在所在院校课程考核要求的基础上,革新了课程考核方法。课堂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30%,包括课堂出勤率、课下小组分工、对待任务态度、完成任务程度,增加了分组汇报 PPT 内容和讲解、与生物相关企业联系度、小组成员互评等考核方式,平时成绩由组内及组间评定,存在质疑可及时反馈解决,尽可能使每个学生享受公平,激发学生学习向上进取的精神。期末考试采取“生化产品设计方案制作”。一方面,作为即将进入毕业行列的大学生,可以以毕业论文选题或大学生创新项目或企业项目为契机,学以致用,这也符合地方性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初衷;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石。

3 结语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生物技术产业崛起,生化分离技术日益受到重视,生物技术人才也备受企业青睐。为了拓宽食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培养出思维灵活、随机应变能力强的毕业生。地方性本科院校教师应结合区域特色,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以及教师辅助性,结合学生兴趣,优选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完善考核方式、合理公正评价学生。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符合企业需求且能够胜任相关岗位的技能兼管理型高素养人才,地方性本科院校需要永葆活力地不断探索、改革、开拓创新。

猜你喜欢

生化应用型院校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谁是半生化人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