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扫描三维重建联合3D打印辅助内固定对髋臼骨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研究

2022-11-18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髋臼优良率三维重建

李 辉

( 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 , 辽宁 辽阳 111000 )

髋臼骨折为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多见于严重的暴力损伤,如高处坠落、车祸、挤压损伤等,局部骨损伤较为严重,同时还可伴有神经、血管及其他软组织损伤,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患者活动受限,致残风险极高,需及时采取有效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位置解剖结构复杂,复位要求较高,若不能有效复位固定,可直接影响患者行动能力,还易累及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需准确有效的制定手术方案[1]。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为髋臼骨折提供了有效的影像学支持,但是仍不能有效解决复位困难问题。近年来3D打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骨创伤治疗中,为进一步探明CT扫描三维重建联合3D打印辅助内固定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62例髋臼骨折患者,对比分析了该联合复位内固定方案的有效性,现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62例髋臼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6-58岁,平均年龄为(41.92±15.89)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7天,平均为(4.97±1.91)天,受伤原因:车祸16例,坠落伤11例,其他3例。观察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27-58岁,平均年龄为(41.52±15.49)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7天,平均为(4.95±1.92)天,受伤原因:车祸17例,坠落伤12例,其他3例。2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认可。(1)纳人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髋臼骨折,符合内固定术指征;意识清晰、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功能无异常;患者和家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症者;陈旧性髋臼骨折;手术禁忌证者;沟通交流障碍者;合并其他急慢性疾病者;随访期间失访者。

2 方法:2组患者术前均行CT扫描三维重建,采用512层宝石能谱CT((美国GE)完成薄层扫描,对患者骨盆及股骨上段扫描,扫描数据传入工作站,扫描影像以医学数字成像及通信格式信号输出,采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 12.0软件进行骨折位置三维重建。对照组患者按照CT扫描三维重建影像进行常规内固定治疗,根据骨折情况设计手术入路,逐层切开、分离,充分暴露骨折部位,清理局部并复位,采用克氏针和钢板固定。观察组采用CT扫描三维重建联合3D打印辅助内固定治疗:CT扫描三维重建影像后,观察患者髋臼骨折分型,通过数字化3D打印技术(上海淞虹Stratasys J850型3D打印机)打印模型,确定患者是否存在髋臼前柱/前壁骨折、髋关节中心脱位、骨盆环骨折、耻骨联合分离等情况;医生依据模型复位重建,在模型上设计钢板和钉孔位置,预设螺钉方向与长度,模拟复位确定最佳复位方案,将最优钢板位置骨折复位模型数据导入3D打印软件打印出骨折复位模型,确定手术方案,选择并确定最优长度、孔数及其重建钢板,同时对钢板进行提前准备,如折弯钢板等。术中,依据骨折复位模型及最优复位方案直接进行复位固定。2组患者术后留置引流管引流48小时,术后2天影像学复查,观察骨折复位情况。

3 观察指标:(1)复位效果评估。术后2天,根据影像学复查结果进行复位效果评估。优:达到解剖学复位,骨折移位不足1mm;良:复位满意,骨折位移1-3mm;差:复位后骨折移位≥4mm。优良率=(优+良)例数/样本数×100%[2]。 (2)术后髋关节功能评估。随访12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疼痛、功能活动、畸形和活动度)评估髋关节功能。优:≥90分;良:81≤评分<90分;可:71≤评分≤80分;差:<71分,优良率=(优+良)例数/样本数×100%[3]。 (3)术后观察指标。记录2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2组指标差异。

5 结果

5.1 2组术后复位效果评估结果对比:观察组术后复位效果优者18例,良者12例,差者2例,优良率为93.75%(30/32)。对照组术后复位效果优者6例,良者16例,差者8例,优良率为73.33%(22/30)。观察组术后复位效果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23,P<0.05)。

5.2 2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估结果对比:术后Harris功能评估:观察组优者17例,良者12例,可者2例,差者1例,优良率为90.63%(29/32)。对照组优者5例,良者15例,可者6例,差者4例,优良率为66.67%(20/30)。观察组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02,P<0.05)。

5.3 2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统计对比: 观察组术后出现1例切口感染者、1例压疮形成者、1例肺部感染者,无畸形愈合者;对照组术后出现3例切口感染者、2例创伤后关节炎者、1例肺部感染者、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2例畸形愈合者。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38%,3/32)显著低于对照组(30.00%,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68,P<0.05)。

讨 论

髋臼骨折存在较高的致残风险,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案,但是该位置结构复杂,损伤类型辨别难度较大,因而复位难度较大,极易出现复位效果不佳、创伤后关节炎等不良后果,影响患者术后功能恢复。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是髋臼骨折治疗的重要影像学评估技术,可有效分析患者局部损伤情况,但是仍不足以直观判断具体损伤情况,不利于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

近年来,3D打印技术快速发展并完善,为骨科领域提供新的手术方案参考资料,通过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和3D打印技术结合,可快速建立骨折模型,避免了依赖医师临床经验判断而引起的判断失误。通过3D打印的骨折模型,可直观分析骨折损伤情况,明确骨折分型,精准、直观的预设骨折复位、内固定,确定最优方案,并可提前模拟规划手术操作,对于复杂性的骨折也可准确应对,有效保证了复位效果[4]。3D打印辅助内固定治疗相关文献报道显示,其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可靠,可为手术提供了最优方案,复位效果显著提升,优良率高达85%-95%,而未实施者复位效果优良率仅为60%-80%,同时随访显示3D打印辅助内固定治疗可有效提升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功能优良率可达到90%以上,而未实施3D打印辅助内固定治疗者仅为65%-75%[5]。本次研究也发现,观察组术后复位效果优良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且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可知联合3D打印辅助内固定治疗,可有效提升手术复位效果,提升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治疗效果良好。此外,本次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提示联合3D打印辅助内固定治疗可精准完成手术,有效减少了手术风险,降低了并发症风险。

综上所述,髋臼骨折CT扫描三维重建基础上,联合3D打印辅助内固定治疗,可有效提升解剖复位效果,改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降低并发症风险,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髋臼优良率三维重建
1.5T常规和放射状MRl诊断髋关节髋臼盂唇损伤的价值比较
无明显移位的 髋臼骨折可以保守治疗吗?
什么是股骨髋臼撞击症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缺损的处理策略
互联网全息位置地图迭加协议与建模制图技术
品析“飞利浦公司”基于单目视觉的三维重建技术专利
无人机影像在文物建筑保护中的应用
光编码技术在犯罪现场重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