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时代新人的“担当”精神及其培养路径

2022-11-18王勤瑶刘文通

教育评论 2022年1期
关键词:担当精神时代

●王勤瑶 刘文通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统筹党和国家整体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判断,为在新发展阶段培养时代急需的人才开拓了逻辑理路。在我国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之际,有必要梳理时代新人“担当”精神的生成逻辑,分析其内涵诉求,进而探讨其培育路径。

一、为何担当:时代新人“担当”精神的生成逻辑

(一)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担当的重要论述为培养时代新人的“担当”精神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其一,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与责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一方面,没有脱离责任的自由。“如果不谈谈所谓自由意志、人的责任、必然和自由的关系等问题,就不能很好地讨论道德和法的问题。”[1]人没有绝对的自由,履行责任的多少便成为衡量享有自由的重要尺度。另一方面,责任是以自由为前提的。主动的责任意识在指导责任行为的过程中起推动作用,反之亦然。这就要求人在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方面都是自由的,正像马志尼所说:“你们是自由的,因此是负有责任的。”[2]可见,自由与责任是相依存而发展的,时代新人在获得不断丰富的美好的生活自由的同时,要承担时代赋予的责任,以实现人生价值。

其二,时代新人的担当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内涵之一。马克思指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3]这里的“全面”强调人要在劳动和社会的双重关系中全方位发展自己。人只有适应社会规则,担当起在劳动和社会关系中的责任,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马克思也认为,人类所有活动的根源是人的需要,人类基于自身需要的多样性,通过开展多种社会实践活动以满足自身需求。可见,实践的过程就是人的才能全面发展的过程。时代新人只有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成长,才能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

其三,时代新人的担当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外在要求。马克思立足于唯物史观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即人必须处于社会环境之中,表现出社会属性这一根本特征。随着生产实践活动日益丰富,社会关系亦趋于复杂。人作为社会整体的构成单位,为处理多样的社会关系要求担当精神。时代新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应该具备担当精神,为推动社会前进和人的能力提升而努力。

(二)历史的必然:担当精神的赓续

担当精神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担当情怀,外化于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新人培养实践。

其一,担当精神是中华民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情感基因。历朝历代的仁人志士均通过诗文著作或身体力行表达了担当情怀。一方面,担当表现为家国情怀。先秦时期,中华民族已萌发“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构想,尤其是儒家对“大同社会”的诗文描述阐明了全民的责任担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仁人志士的济世担当禀赋。另一方面,担当是德行高尚的表现。无数中华儿女置家国命运于个人前途命运之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境界是国人履行责任应有的高尚品行,也是中华民族经受住痛苦磨难、谱写光辉篇章的精神密码。时代新人应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济世天下的家国情怀,秉承甘于奉献、敢于担当的高尚德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立志担当。

其二,担当精神外化于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新人培养实践。习近平指出,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对培养新人担当精神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担当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充分肯定青年是革命的先锋力量:“改变中国现在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建立人民民主主义的制度。全国青年应当为此而努力。”[5]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毛泽东积极鼓励知识分子去苏联学习科学技术,早日成才,回到祖国担当起国家发展的重任。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结合时代要求提出“中国青年要把社会主义进一步推向共产主义。多少年以来中国人民所争取的伟大理想,将在你们年轻一代的手里成为光辉的现实”[6],号召“四有新人”树立起让中华民族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崇高理想。江泽民寄语青年:“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你们的肩上。”[7]胡锦涛认为:“青年从来都是开风气之先的力量,应该主动走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前列,为开创社会新风发挥积极作用。”[8]习近平在新时代对新人的担当内涵有了“新”的要求,提出要“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接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景。

(三)现实要求:新时代“两个大局”对担当精神的召唤

“两个大局”的研判是世界发展格局在21世纪历史催化的结果,国内外形势变幻莫测,担当精神成为实现“中国梦”和“世界大同”的重要推动力。

其一,国家发展大局召唤担当精神。“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9]它将国家、社会和个人连为一体。然而,在思想多元化的当下,各种虚无主义思潮深刻影响青年一代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鉴于此,实现中国梦需要新人抱有满腔热血,肩负历史使命,在传承中见证青春之担当底色。此外,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意味着时代新人要把握好“变”与“不变”,在社会历史方位不变的条件下,处理好新征程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时代新人作为21世纪生力军,要积极培养自身辩证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实现我国的强国梦而接力奋斗。

其二,世界发展变局召唤担当精神。习近平敏锐把握世界发展态势,深刻指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10]。百年变局以“变”为主导,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安全等多方面内容,是世界各国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一次历史性飞跃。这期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大变局的演化进程,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时代新人要充分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仅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把握世界格局的时与势,兼备风险和机遇意识,而且要以人类命运为己任,在多领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中国方案,为世界提供中国援助。

二、担当什么:时代新人“担当”精神的内涵要求

随着时代背景的演变,育人理念会发生相应变更。我国步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因时而进地提出育人新要求、表达新期望。时代新人要谋定而动,在时代环境中内涵担当精神,彰显价值意蕴。

(一)为人民谋幸福而甘于担当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11]为人民谋幸福,是习近平在大历史观下“人民至上”的生动映照,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发展阶段的横向延展和纵向深化。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为人民、为国家守护在第一线。人民是国家发展稳定的根基,是时代新人奋斗的最大底气,一代又一代新人应在历史长跑中拿稳接力棒,为人民幸福而甘于担当。

为人民谋幸福,是习近平在大历史观下“人民至上”的生动映照,时代新人要将其作为行动准则,在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一方面,解决人民面临的新问题。新时代环境下,诸多领域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意味着新阶段面临新问题、新挑战。基于对我国所处历史发展方位的研判,时代新人要把握好主要矛盾中的新问题,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诸多亟须解决的难题;要在新的历史方位中明确自身价值,为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而甘于担当。另一方面,创造人民幸福的社会环境。担当是对时代新人精神状态的基本要求,是时代新人成为历史推进者的基本素养。在经济层面,时代新人要贯彻党在新发展阶段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成为担当起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主力军,创造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在政治层面,要构建社会主义民主廊道,保障人民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文化层面,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人民对文化的多样化需求。在社会层面,要努力增进人民福祉,推进社会治理有序化,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生态环境层面,要成为生态环境的卫士,在生态“窗口期”统筹推进生态治理,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远景目标。“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时代最强音将激励时代新人致力于人民对美好生活夙愿的实现。

(二)为民族谋复兴而勇于担当

“中国梦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12]国家的前途命运始终与时代新人的担当作为密切相关,在中国共产党苦难而辉煌的百年历程的激励和指引下,时代新人应紧跟国家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部署,努力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专业技能,在改革发展中强基固本。担当精神是践行使命的精神动力,时代新人要敢于有梦,勤于追梦,以小梦融入大梦,勇于担当,在追逐中国梦的道路上书写人生意义,展现奋斗姿态。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任重道远,需要时代新人明使命、勇担当。一方面,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改革发展进入深水期,意味着第二个百年目标绝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实现的。面对新冠疫情的突袭,时代新人责任在肩,应以自己的方式承受起国家危难时刻的担当。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大会上强调我国正全面脱贫,小康社会圆满实现,将开启奋斗“十四五”新征程。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和新困难,时代新人要勇于担当,接力奋斗。另一方面,新时代中华儿女更有能力和信心指向民族复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13]“强国有我,请党放心”是时代新人践行担当精神的铮铮誓言。时代新人要珍惜与祖国共同成长和进步的机会,担当起使命和重任。

(三)为世界谋大同而善于担当

“中国共产党愿同各国政党一起努力,让梦想照进现实,让行动成就未来,始终不渝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14]当前,世界正处于深度调整变革的动荡时期,各国政党作为时代的先行者和掌舵人,要在百年变局中培养善于担负历史重任的时代新人,使其成为世界大同精神的发扬者。首先,时代新人要努力成为推进世界和平的守护者。如今已经不再是“国强必霸”的年代,和平的国际环境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时代新人要传承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理念,践行全球治理理念,维护世界和平秩序。其次,时代新人要成为世界发展的贡献者。共谋世界经济发展是各国人民的普遍意愿,中国不断为世界各国做出贡献以实现发展成果共享。时代新人要坚决抵制贸易壁垒和技术垄断,在“一带一路”下搭建发展新桥梁,造福世界人民。最后,时代新人要成为文明的传播者。在交流互鉴中消除隔阂,实现多元文化共存发展。综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世界各国的文化价值理念虽不尽相同,但不应是阻碍各国共同交流、共谋大同的绊脚石。时代新人要在弘扬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敞开胸怀,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弘扬世界人民的共同文明。

三、如何担当:时代新人“担当”精神的培养路径

担当是时代新人凝心聚力的精神密码。培养大学生的“担当”精神,助力其成长为时代新人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统筹谋划,加强顶层设计,多方面整体推进担当精神的养成。

(一)营造担当环境

环境是培养时代新人担当精神的重要场域,其好坏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时代新人的成长。鉴于此,应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维共建,共同营造助推时代新人担当精神养成的良好环境。

其一,家庭教育是培养时代新人担当精神的第一关。家长要以言传身教和家风的道德教化为时代新人的成长打好基础。一方面,以言传身教影响时代新人。家长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启蒙导师,家长的日常行为方式会成为孩子模仿的范例。为此,家长必须身体力行,在家庭教育中树立担当的榜样,使大学生从小在耳濡目染中养成知行合一的担当精神。另一方面,以优良家风滋养时代新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15]良好的家训、家风等“家文化”元素能够以行为准则的方式,规范、滋养大学生,使其担当精神得以养成。

其二,学校教育是培养时代新人担当精神的主阵地,要发挥大思政课“引导青年正确认识发展大势、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必修课”[16]的育人功效。首先,学校要加强教师品德的提升。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新背景下,学校要建设一支质优量足、结构优化的教师队伍,并善用大思政课引导大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大学生的担当意识。其次,学校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如,从小学阶段思政课开始,有意识地调动学生在课堂上自我表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将来成为时代新人奠定基础。最后,学校要加强符合自身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强国之路上,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学环境和氛围的特色优势,引导大学生学理明智,立志成为新时代国之栋梁。

其三,社会要为培养时代新人担当精神提供必要的辅助手段。首先,要塑造崇德向善的社会风气。社会风气是人们精神面貌和道德意蕴的外在表现,体现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念。如,监管部门要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其次,法治和德治协同发力。要发挥法治和德治双向功效,谴责或惩治不敢担当、不想担当的行为。此外,还要在社会上大力弘扬担当主旋律,宣传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的道德模范人物,以此强化道德的教化作用。最后,要发挥主流媒体的引导作用。当下迅猛发展的新媒体已经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观走向,国家和社会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主流媒体的话语影响力,使大学生崇尚担当,主动在社会历练中提升担当能力。

(二)筑牢担当意识

李大钊先生曾“铁肩担道义”,发出“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17]的至理名言,以此让青年人意识到自身力量的强大,唤醒其救国意识,担当起救国家于水火的重任。

其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首先,激发担当意识。当下外来文化的流入使得民众尤其是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下降。鉴于此,帮助大学生厘清文化红线,有助于激发其乐于担当奉献的意识。其次,挖掘担当元素。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担当元素的核心理念,以家国情怀、奉献精神教育大学生,催化其担当情感。最后,弘扬担当品行。古代圣贤身体力行践行担当的事例数不胜数,将其作为教育素材,能够在自身文化领域内加深大学生对担当精神的理解,筑牢担当意识。

其二,厚植中国革命文化中的担当资源。革命文化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载体呈现,也是传达中国共产党人担当精神的重要文化资源。首先,加强革命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经”,是中国共产党人一步步赢得历史革命胜利的重要理论武器。要引导大学生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发展格局中筑牢担当意识,举好民族复兴大任的旗帜。其次,树立革命英雄榜样。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砥砺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是时代新人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攻坚克难的精神之钙。弘扬革命英雄舍己为公的担当精神,引导大学生在榜样模范的带动下巩固担当意识。最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建党精神是在长期革命中深刻把握历史规律的精神伟力。以伟大建党精神激发大学生的情感认同,从而在内心深处扎根担当意识。

其三,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核心价值观要突出强调实践导向。首先,立足个体品行修养。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行为准则下,加强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在个体担当中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品行,为培养时代新人奠定品德基础。其次,提升社会理性认知。立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要求,普及人人平等理念,营造社会公平正义环境,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教育,以此凝聚大学生的社会担当共识。最后,践行国家富强目标。对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强国目标,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厚植家国情怀,明晰担当职责。

(三)提升担当本领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18]提升大学生的担当本领,要充分把握其成长特点,通过改进教育方式,加强挫折教育,激发主体意识等方式落实铸魂育人的“路线图”。

其一,改进教育方式。大学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群体,要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采用多种顺应大学生发展特点的教育方式提升其担当本领。首先,注重引导式教育。相比较于幼年时期,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认知方式更趋于成熟,对事物具有自我判断力,有必要根据大学生的社会角色,以引导的方式提升其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代入感。其次,注重针对性教育。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在各国思想文化相互碰撞中,大学生意识形态出现被消解的现象。鉴于此,有必要针对性地引导大学生提升辨识能力,解决存在的显性和隐性思想问题。最后,注重生活化教育。担当意识的养成凝聚于日常生活之中,时代新人的培养应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鉴于此,有必要培养大学生的细节意识,以生活化教育为练就大学生的担当本领赋能。

其二,加强挫折教育。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发展阶段,大学生面临的是我国涉及范围最广、力度最大的攻坚克难期,需要大学生在改革浪潮中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首先,创设挫折情境。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向发力,聚焦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和社会交往等方面,让大学生在感受挫折、体验挫折的过程中明晰挫折来源、探析解决途径。其次,宣讲挫折故事。通过广泛开展名人演讲活动,宣传模范人物故事,引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教育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直面挫折,勇担使命。最后,调节挫折心理。通过开设疏导挫折心理课堂,加强大学生自我心理调节机制教育,使大学生养成顺境不喜、逆境不悲的心态,在担当使命中勇于直面挫折。

其三,激发主体意识。大学生不应被束缚在象牙塔之内,做温室里的花朵,而是要树立投身社会建设的主体意识,争做寒冬里的傲梅。一方面,发挥共青团的动员作用。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联系大学生的重要桥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共青团在十四五新征程中发挥其动员作用,引导大学生与祖国共同奋斗,为国家发展担当青春主力。另一方面,提供多样化的政治参与渠道。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要求以主人翁的身份为社会主义建设建言献策。党和国家要顺应这一潮流,鼓励大学生担当政治使命并加强法律引导,为大学生划定红线、标定红区,提升担当本领。

(四)养成担当行为习惯

学思践悟体现了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培养时代新人担当精神,既离不开个体素质的提升,也离不开在实践中担当习惯的养成。

其一,扎实的学识有利于提升个体素质,进而帮助大学生在社会中找准自身定位。首先,要加强个人专业知识素养。大学生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知青岁月的七年之“勤苦”,在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以提升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为目标,练就专业实践能力,避免在社会建设中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境况。其次,加强个人综合知识素养。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突出、最鲜明的特点。基于此,学校应大力推动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全能型和创新型人才,以在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中充分占据人才优势;要鼓励大学生进行多学科交叉式学习,开拓创新思维,提升创新意识。最后,要加强大学生的体育教育。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以坚强的意志和强健的体魄担当起祖国赋予的重任。

其二,社会实践是培养担当精神的第二课堂,有助于大学生在知识的具体应用中深化对担当的理解,进而萌生自觉担当的意识。首先,在社会实践中启发担当意识。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在了解社会的同时,认识和把握世情、国情,从而调动起他们担当的积极性,形成对担当的理性认知。其次,在社会实践中坚定大学生的担当信念。如,在“三下乡”“四进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的磨砺下,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内在潜能,促使其在解决问题中汇聚担当元素,树立成才为国的坚定信念。最后,在社会实践中巩固担当行为。社会实践是人的情感认知升华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大学生投身西部大开发、三支一扶、边远支教团等社会实践的力度,引导大学生转变社会角色,深刻领悟担当精神。

担当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动力,是时代新人特有的精神品质。培养时代新人的“担当”精神,有利于在社会中营造人人重视担当的氛围,为大学生在新的历史方位中找准定位,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绘就青春华丽的“担当”图景。

猜你喜欢

担当精神时代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论林语堂的《语丝》创作
脱贫攻坚中的媒体担当
e时代
e时代
顺应党建趋势,党员干部如何作为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