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视域中的开放教育学生自主学习导引
2022-11-18陈娟娟林翠平
○沈 赟 陈娟娟 林翠平
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开放教育中,自主学习是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开放教育的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一定的网络设施和相关的媒体资源,通过多种途径,自主获取信息、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1]。开放教育的学生入学注册后,主要依托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平台,根据文本教材和网络教学资源,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目前,开放教育主要采用双向沟通的自主学习模式,即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系统、平台和工具实现与指导教师的双向通信交流,开展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国开学习网、BBS或E-mail了解学习课程安排并向老师求教,获得学习指导;也可以与学友交流、向同学求教,了解他人的观点、解答他人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获得他人的评论,达到相互促进学习的目的。
笔者在近十年的开放教育课程管理与导学的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自主”,他们是“被动的自主学习”。主要表现在:教学管理机构规定每门课程必须上网浏览多少时间、必须发多少次帖、必须参与多少次小组讨论、必须完成“形成性考核作业”等等。这些“硬性规定”看似为了把好学习过程关、保证教学质量而强迫学生自主学习,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学生在上班时间打开网络,一边播放网上的课程导学视频,一边忙自己的工作;有的学生则复制粘贴别人发的帖子发放在教学活动周上,这样就算完成了“发帖”任务;甚至还有人请别人帮忙抄作业,以应付指导教师的检查。有没有一种办法让学生超越功利主义学习观而真正地自主学习呢?笔者在实践中认识到,以美导学就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一、培养学习美感是实质性自主学习的动力
实质性的自主学习,就是积极主动地学习,即学习者把学习当作自己生命的一种需要,而不是被动地完成某项学习任务,也不是功利主义的“讲实惠”的学习。开放教育学生与普通高校全日制大学生相比,面临的学习阻力更多,困难更大;工学矛盾突出,学习时间不足。而真正的自主学习,无论学习困难有多大,时间有多紧,额外任务有多重,他们都会挤出时间主动地学习。其中,学习美感的产生是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
美感的基本含义是“对于美的感受和体会”(《现代汉语词典》)。说得具体一点,美感是“审美主体对于美的对象的感受、观照、欣赏、体验与评价,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于主体在精神上的愉悦感、满足感、幸福感、和谐感和自由感。它是以情感为核心的,融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想象、理解等心理要素为一体的那种赏心、悦目和畅神的心理状态”[2]。学习美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轻松愉悦、兴趣盎然的情感体验。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美感,教师就不能让学生感到他是被迫地去接受某种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当学生的学习成为自主学习时,学习活动才是自由的、愉悦的。学习美感中的愉悦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受到知识的刺激所产生的愉快、喜悦、满足和陶醉。“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个人只要对某种事物产生了美感,他就会以一种愉悦的心情去欣赏它。正如汉代刘向《说苑·修文》中所说:“衣服容貌者,所以悦目也;声音应对者,所以悦耳也;嗜欲好恶者,所以悦心也。”美学家李泽厚将美感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笔者认为,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美感也可用这三个层次来概括:教师在制作用于网上教学的视频课件时,声情并茂的讲授和以美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以美启真),可以使学生“悦耳悦目”;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通过联想、想象和对知识的理解,不自觉地感悟到教材内容本质、深刻的意蕴而获得美感享受,就收到了“悦心悦意”的效果;学生学完某一门课程后,对以往一些表象的认识有了系统的归纳和本质的理解,掌握了该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并能融会贯通,在大脑中建构起“知识树”,产生“自由创造”的蓝图,这是学习美感的最高层次,它是一种精神意志上的满足和激情荡漾的愉悦,即由形象到抽象的理性领悟,这就是“悦志悦神”。这种深层次的学习美感是心灵的激动和思想的震撼,是学习达到的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学习美感达到这种状态,就会对读书如痴如醉;只要一拿到书,就仿佛沉浸在一种幸福愉悦的美境中,忘却了烦恼,忘却了疲劳,忘却了压抑,忘却了紧张,似乎窥见了书中真理的光芒,感知到了事物的本质与生活的奥秘。这种状态的持续发展,就会变成一种积极的强大的内驱力,促使学习者自觉积极主动且不知疲倦地学习,进而进行“实践中的自由创造”——充分体现美的真谛。可以这样说,悦志悦神是大学生为了实现美的自由创造必须达到的境界。
学生学习美感的形成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首先应挖掘学科内容的美。每一门学科知识中都含有丰富的审美内容,只有具备一定的美学素养的教师才能充分地将其发掘出来,根据所教学科不同给学生不同的美感启迪。其次,用富有美感的形式呈现抽象的教学内容,能增进学习美感的产生。第三,教师要树立“大美学观”,美的形态多种多样,不仅仅是指艺术美,还包括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伦理美[3],哪怕是“枯燥”的公式定理,或是“艰深”的理论知识,都隐含着美的因素,需要老师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过去,在“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年代里,审美教育往往被师生忽视;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提倡的“素质教育”把“美育”提到了重要地位,但很多人把美育仅仅理解为艺术教育,非艺术学科教师还是只注重知识教育,对各门学科隐含的美没有进行深入挖掘。如今,在“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中,我们要树立“大美学观”,既要弘扬艺术美,凸显自然美,也要积极挖掘科学美,倡扬社会美和伦理美。在进行网上导学设计时,深入挖掘学科内容之美,以美启真,以美扬善,激起学生的学习美感,促进学生围绕课程目标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
二、凸显教学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催化剂
开放教育的学生主要利用文本教材和多媒体课件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制作的导学课件中凸显的教学美,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自主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课程责任教师必须抓好导学设计。开放教育的导学设计与传统的“备课”有很大的区别。传统教学中的备课以大纲(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师为中心,凭教学经验和教师的主观意志决定教学内容。开放教育的教学设计首先要运用系统理论对学习者进行分析,以现代传播理论、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根据课程和教材确定导学目标,然后将教材内容设计成适合学生自学的模块进行课程导学,整个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双向互动的特点。美学理论指导下的导学设计不仅要突出课程内容的美,而且要遵循“以美启真、以美导善”的原则。课件中教学美的展现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美的挖掘、教学形式美的设计、教学氛围美的营造等方面。
挖掘课程内容的美,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每一门课程中都含有丰富的审美内容。教师必须善于从教材中发现美、感受美、提炼美,并融入自己的教学设计中。艺术类学科的审美因素是显而易见的,非艺术类学科的审美因素也不难发现。下面以《教育学》课程为例加以分析。
不少学生认为《教育学》枯燥乏味,对它不感兴趣。事实上,讲授《教育学》一定离不开对教育美的研究,因为教育学要讲教学过程的艺术规律,其中必然贯穿着美的一般原理、原则,而教学艺术与教学美又是紧密相连的。例如:单从“教育”两个字的起源来看,就包含着丰富的审美内容。将书法字典上“教”和“育”的汉字演变(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可以看到“教育”这个词的汉字结构美;引用许慎对“教育”的解释“‘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者,养子使作善也’”,说明只有教育者首先成为真善美的人,才能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格健全、品格高尚、志趣高洁的人;引用孟子说的“君子有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说明从事教育工作(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从教育的产生(人类社会的需要)、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及教育的功能(教育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人的发展)来看,教育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美,因为“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马克思名言)。从《教育学》的重点内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教学”中,可以描绘出一幅幅美的蓝图,如德育中的人格美、理智美,体育中的形体美、技巧美、内在精神美,美育中的艺术美,劳动教育中的劳动价值和创造美,还有师生关系的和谐美……特别是智育,其中的“教学”部分,可以说是教学美的大观园: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理论知识,可以用美的形式展现;具体到各科教学,如语文中大多为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集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伦理美、艺术美于一体,融语言美、心灵美、行为美、生活美、生命美于一炉,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数学中的数字之美、符号之美、公式之美、对称之美、和谐之美、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统一之美、无限之美……数学中的黄金分割之美,又广泛用于社会生活中。“美学是未来的教育学”[4]的观点逐渐成为教育者的共识,引导教师将课堂导学的美打造得更加丰富多彩。
教学形式美的设计,能吸引学生自主学习的专注力。形式美是指事物外在的表现形式给人的审美感受。要使开放教育的课程导学具有美的特性,不仅要追求内容美,还要追求形式美。笔者这里所讲的“形式美”,是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包括遵循美学上形式美的法则,运用形式美的构成要素——色彩、形体、声音等,遵循形式美的组合规律——整齐一律、对称平衡、调和对比、节奏韵律、多样统一等[5]。开放教育课程导学的形式美主要表现在课件的制作方面。将课程的重点内容以微课(微视频)的形式呈现,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美感。当然,制作这样的优美视频既需要教师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又需要将情境图、教师讲解的声音和文字呈现进行同步设计,还要利用视频剪辑软件合成,花费的时间较多。形式美的设计方法多种多样,对于理论性强的内容和单元小结、期末总复习,都可以通过美的形式呈现。
营造美的教学氛围,能够推动学生持续地进行自主学习。所谓教学氛围,其实就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环境和心理环境。营造美的教学氛围,就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审美场。在这个审美场中,学生被教师人格美、教学设计美、知识呈现美、教学环境美等各种美的元素吸引,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开放教育的自主学习往往是个体的独自学习,教师在导学设计中营造美的教学氛围能够充分调动和激活学生良好的心境,唤起学生愉悦的学习情绪,帮助学生战胜学习疲劳,持续有效地自学。美的教学氛围,首先表现在教师导课的形象塑造方面,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能够促进学生喜欢你所教的课程。塑造美的教师形象应该从人格、学识、感情、修养、情趣、能力、语言、风度(气质、行态、仪容)及非语言行为等方面进行修炼,使自己的静态美(衣着、服饰、打扮)和动态美(动作、姿态、举止、行为、言谈)在学生面前完美地呈现。美的教学氛围,还表现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丰富多彩。开放教育的教师主要运用多媒体进行导学,多媒体的使用,能突破时空限制,寓抽象于形象,生动活泼,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容易使学生获得美的直观感受,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为了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还可以在生动形象且富有感召力的教学语言中同步嵌入优美的轻音乐,以增加自主学习的愉悦感。
三、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是通向美的人生的必由之路
学习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的必由之路。无论是一个人、一个团体,还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获得新知识,增长才干,跟上时代的发展。开放教育的主要特征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资源(主要是网上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能够自主安排学习的课程和进度,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事实上,人的自主学习能力从幼儿阶段就开始了(幼儿对成人的模仿行为);到了基础教育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积累自主学习的方法;在大学阶段,自主学习能力便基本形成。一个人的自主学习习惯一经养成,便会把读书与实践看作自己的生命需要。通过对开放大学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方式的培养,能够帮助其掌握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这对他们在将来的人生旅途中得到更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开放教育的教师又从教育审美学的角度对自主学习进行引导,会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就如在书海中的美学散步,为寻求美的人生找到了方向。
自主学习不仅是学知识,更要学智慧。将学习的智慧运用到生活中,会给自己的人生增添光彩。开放教育教师的导学要使学生明白,现在的很多工作都需要运用智慧去开辟新的产品或项目,这就是教育美的发展——实践中的自由创造。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都是通过不断学习积累智慧,运用智慧进行创新创造实现的。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新的信息呈几何级数增长,每一个人都要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智能手机、电脑等的普及,使人们随处都可以学习需要的知识。只要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就给自己的人生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人类社会始终是朝着更美的方向发展与进步的,我们的人生要过得有价值、有意义,就要以审美的方式生存,因为只有美才能给人带来充实而丰富的生活意义。美的生活不仅仅是追求物质上的满足,更要追求精神上的丰富,实现高尚的伦理价值、精准的科学价值与丰富的审美价值的统一,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生活,在创造中体验到快乐的人生美学意蕴。
美能满足人高级的精神需求,每一个人都有审美需要。把学习上升到审美需要的角度进行研究,是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笔者研究美学视域中的自主学习,就是试图以教育的审美特征去唤起学生自觉读书的意识,努力去发现知识的审美意蕴,摆脱功利性的学习观,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把读书学习视为书海中的美学散步和创造美的人生的必由之路,努力实现人生价值。这也是开放大学提升学习资源建设质量、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激发开放教育活力的有效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