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征程上完善制度体系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2022-11-17郝志强

兵团党校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制度体系实践路径共同富裕

[摘要]新征程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完善制度体系。完善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制度体系必须遵循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突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与发展方向、坚持“三新”战略导向、彰显全体人民全面自由发展的价值旨归的四大原则;完善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制度体系要从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健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制度、健全促进农民群众增收的制度、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完善贫困群体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五个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共同富裕;制度体系;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2)04—0128—06

[作者简介]郝志强,男,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1]5。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将其作为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020年这一目标已实现,这就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共同富裕纳入2035年远景规划中,并且作出了部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共同富裕写入了第三个《历史决议》中,再次强调了在发展中要促进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5,是中国式现代化和西方现代化的本质区别。在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安排上,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8月召开的中财委十次会议上提出了促进共同富裕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在“十四五”末不断缩小居民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差距,使共同富裕更为坚实;第二步是在2035年使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第三步是在21世纪中叶使居民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差距控制在合理区间,基本实现共同富裕。由此可见,随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启,“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2]4。在新征程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需要进行全方位多领域的科学谋划,尤其是要完善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制度体系,从而使制度优势能够切实转化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强大效能。

一、新征程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完善制度体系

共同富裕既是一个关于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也是一个关乎全体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社会问题,同时也是关乎党治国理政的政治问题。共同富裕关乎党、国家、人民的发展全局,而制度问题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因此在新征程上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必须高度重视制度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坚持系统观念,使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不断推进,国家治理能力也有了显著提升,在理论和实践中取得了诸多成就,为新征程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奠定了强大的制度保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针对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105的重大论断,在国家治理中更加凸显制度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于各项体制机制的改革力度空前增大,更加突出制度间的系统性和协同性,更加强调“建章立制、构建体系”[3]112。因此,新征程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也需要进行制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当前,促进共同富裕的制度还不健全,甚至还存在缺位的现象,没有形成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促进共同富裕的各项制度出现了“孤军奋战”和“互相打架”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制度配套功效的充分发挥,影响了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部分领域在发展中出现了制度失灵,导致一部分人或者团体实现了利益最大化,而多数人的利益不能得到切实保证,共同富裕变成了口号。因此,新征程上通过完善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制度体系,一方面能够切实地推进共同富裕迈出新步伐,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健全,使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能够上下贯通,进一步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二)实现公平与效率动态平衡的题中之义

共同富裕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共同”强调的是财富的占有情况,是着重对生产关系的体现,反映的是社会公平公正问题;“富裕”强调的是财富的创造问题,体现的是社会生产力,反映的是生产效率问题,因此共同富裕根本上讲就是要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动态平衡。要把握好公平与效率这对矛盾统一体的关系,就必须依赖完善的制度体系,把握二者的内在统一性,弱化二者的矛盾性,从而使共同富裕能够有效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把‘蛋糕做大做好”[1]5,又要“把‘蛋糕切好分好”[1]5,可见新征程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一方面要使能够激发人民群众创造社会财富积极性的制度不断完善,使全体人民能够团结在一起不懈奋斗,将社会财富这块“蛋糕”越做越大;另一方面要使社会财富的分配制度更加完善,使全体人民能够更加公平公正地参与到“切蛋糕”中来,将社会财富这块“蛋糕”切实分好。总的来讲,要实现公平与效率动态平衡,必须完善促进共同富裕的制度体系,要使维护公平正义的制度和促进效率的制度有机融合起来,使新征程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制度体系能够同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实际相适应,从而构建起更加系统协同的制度体系。

(三)反映共同富裕自身固有特征的必然选择

共同富裕不是一蹴而就能够实现的,需要在动态发展中逐步实现,因此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事情,“等不得,也急不得”[2]6,在其实现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会面临各种复杂的情况。一方面,共同富裕的实现具有长期性的特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由小到大的過程,共同富裕也不例外。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也需要“走过程”“分阶段”,为此习近平总书记规划了促进共同富裕的“三步走”战略蓝图,通过实打实地走好每一步来提升共同富裕的实效。另一方面,共同富裕的实现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共同富裕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富裕,还包括精神上的富裕等各个领域的富足,涉及“五位一体”等多个领域。同时共同富裕也涉及多层次的主体,不同社会阶层的群体由于个体差异等因素对于共同富裕的理解和追求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在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上有着极大的差异性,大大增加了促进共同富裕的困难程度。当前,由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制度体系不够完善,难以应对新征程上各种严峻形势与巨大挑战。因此要破解促进共同富裕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难题,就要坚决避免孤立片面地制定推动共同富裕的制度,必须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制度体系以从整体上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

二、新征程上完善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制度体系需遵循的原则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不仅要考虑其本身具有的特征,还要结合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需求,更要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色。因此新征程上完善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制度体系,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必须突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与发展方向,必须坚持“三新”战略导向,必须彰显全体人民全面自由发展的价值旨归。

(一)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

建设社会主义首先要明确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否则就不能够将社会主义建设好。针对何为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结合我国的发展实际,给出了科学的答案。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结合治国理政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4]189“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5]72等论断,这些论断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由此可见,社会主义的本质一方面要强调生产力要得到解放,社会经济要发展,另一方面也强调在发展中要结合实际对生产关系进行适时调整,最终能够走向共同富裕。因此,新征程上完善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制度体系,也必须使其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要使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制度体系既能够激发生产力的活力,也能不断使生产关系得以优化调整。

(二)突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与发展方向

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实现了现代化,但两极分化现象愈发严重。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实践中,盲目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模式,直接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制度建构,不仅使发展中国家出现严重的贫富悬殊问题,更有甚者导致社会混乱、国家动荡。针对这些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党带领全体人民通过走自己的路“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6],并且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7]5,表明了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2]4。因此,新征程上完善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制度体系,必须突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前进方向,更好地促进公平正义。

(三)坚持“三新”战略导向

党之所以能够夺取一个个胜利,在于能够实事求是地对我国发展阶段做出科学的判断,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合乎实际的各项具体政策。伴随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圆满实现,党和全体人民踏上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新征程,这也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要更加突出满足全体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这就要求在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处理上更加注重公平,以此来推动共同富裕更好地实现。新发展阶段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新发展理念中,创新为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协调能够增强发展的系统性,绿色是永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开放使发展能够实现内外联动,而发展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共享,因此新发展理念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理念先导。为了能够统筹“两个大局”,必须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国内大循环同国际大循环双向互动,从而以国内高质量发展为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后盾。“三新”战略导向已经成为新征程上引领高质量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因此要完善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制度体系也必须以“三新”战略导向为基本的原则遵循。

(四)彰显全体人民全面自由发展的价值旨归

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立场。如果将党比作参天大树,人民则是肥沃的土壤,离开了人民,党就成了无根之木,人民的支持与拥护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力量来源。进入新时代以来,在发展中更加突出全体人民全面自由发展的实现,最突出的成果就是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使共同富裕迈出了一大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8],第三个《历史决议》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十个坚持”,其中之一就是“坚持人民至上”。第三个《历史决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出了全新的阐述,其主要内容概括为“十个明确”,其中之一就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8]。因此新征程上完善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制度体系,要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深深根植在制度体系的设计架构中,从而真正体现出共同富裕的价值旨归。

三、新征程上完善制度体系,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新征程上完善与共同富裕相配套的制度体系是一项重大的任务,需要对各项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同时,也要善于抓住“牛鼻子”,重点完善好对推动共同富裕影响较大的制度建设,从而以“关键制度建设”推动共同富裕整体制度体系的健全与完善。

(一)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依据基本国情确立的科学制度,是我国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制度基石,对于新征程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因此必须在对其坚持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以此更好地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第一,必须在经济发展中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于公有制经济,要在发展中使其不断壮大,其主体地位要得到切实巩固和提升,从而打牢社会主义的物质根基,夯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避免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对于非公有制经济,要充分认识到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鼓励支持其发展,在实践中“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2]6。第二,必须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制度。在“看得见的手”的调控下,使信息、资本等各種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中能够得到最优配置,使其激发市场活力的积极作用能够最大限度迸发出来,从而使生产力获得极大提升,市场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也得到极大改善。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就业问题的解决、提升政府财政收入、贡献税收等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当然非公有制经济也有其弊端,“一些领域出现资本无序扩张”[1]6,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不利于推动共同富裕。因此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一方面要支持其发展,给其吃下“定心丸”,避免出现资本恐慌甚至外逃,另一方面也要为其设立“禁区”,给其划出红色,“防止有些资本野蛮生长”[1]6。同时,为了激发非公有制经济对于推动共同富裕的积极性,要进一步完善支持其发展的制度体系,譬如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的融资制度、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的产权制度、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的竞争制度。

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由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对共同富裕的实现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1]5,因此新征程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第一,必须加大力度改革初次分配制度。从当前的收入分配占比来看,初次分配在整个分配体系中占比是最大的,可见初次分配对于整体分配格局的影响是较大的。初次分配是一种“效率分配”,当前初次分配突出的问题体现在各行业各领域竞争不平衡、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初次分配中占比较大、劳动报酬占比偏低等方面。如果完全按照市场机制来进行初次分配,就会导致收入分配存在较大差距,而如果更加注重公平就会使经济发展失去效率,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坚持按劳分配的基础上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1]5,不断完善市场规则和监管体系,全面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第二,必须加快完善再分配制度。再分配是一种“公平分配”,能够对初次分配进行调节,从而使收入分配差距不断缩小,更加保障公平正义。因此,完善再分配制度必须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巨大作用,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的支持力度,在此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各项制度实施的精准性。第三,必须完善第三次分配制度。第三次分配是一种“志愿分配”,主要是依赖于社会志愿服务、慈善事业、社会捐赠等途径进行,对再分配制度起到补充作用。完善第三次分配制度需要制定能够在全社会营造乐善好施强烈氛围的制度,要建立起能够激发企业和社会公众参与到公益事业中的激励机制,提升整个社会人群的捐赠意愿。但同时也要避免出现“道德綁架式‘逼捐”[1]5,以免激起“先富人群”对于第三次分配的不满情绪,不利于“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富”。

(二)健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制度

实现共同富裕并不是整个社会同时同步富裕,也不意味着消灭相对的贫困,而是要使社会中低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占比偏低,中等收入群体占据绝大多数。因此共同富裕能否实现,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低收入群体能否提升收入水平,能否使其迈入到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认为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能够使整个社会收入分配格局出现新的调整,更加彰显出社会的公平正义。当前,我国已有4亿多的人口迈入了中等收入群体,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0%左右,然而还有9亿多人口处于低收入群体行列,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左右。可见,低收入群体是成长为中等收入群体的“主力军”,低收入群体能否实现向中等收入群体的跨越,核心问题在于能否有稳定且不断增长的收入。第一,必须完善相应的制度,保证低收入群体的高质量就业。譬如高校毕业生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生力军,要不断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发展中。第二,必须完善激励低收入群体积极劳动的激励制度。譬如通过完善奖励制度激励其勤劳致富,通过完善惩罚制度加大对违法违规、靠偏门致富等不良现象的打击力度,形成反向激励。第三,必须完善相对贫困长效治理机制。要充分认识到各个地区各个领域之间的差异性,要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相对贫困长效治理机制,尽最大努力避免出现返贫致贫现象。

(三)健全促进农民群众增收的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十分重视农村农业农民工作,通过精准扶贫使广大农民摆脱了贫困困扰,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极大改变了农村面貌,农业现代化也不断推进。但是,在全面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现代化仍是一大短板,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乡村发展的不充分体现的较为明显,促进农民群众增收面临很大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9],因此,在新征程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完善促进农民群众增收的制度。第一,必须健全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制度。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民群众增收的主要渠道,关乎农村建设发展,关乎农业农村改革的前进方向,更与农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息息相关。要加大力度改革集体产权制度,在更大程度上给农民群众“松绑”,使其获得更大的支配权;要对耕地保护制度进行深入改革,对于保护耕地要采取最为严格的措施,对于敢越雷池的行为要坚决打击,使农业实现稳产增收;要完善土地制度,尤其是土地流转制度、土地征收制度等,使农村资产可以盘活,“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2]8。第二,必须对宅基地制度进行深度改革。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宅基地集体所有的实现路径,要使农民群众能够公平公正地享有宅基地的使用资格,拓宽农民群众对于宅基地的使用权限,要切实保障农民群众对于房屋的处置权,要维护农民群众在房屋上的合法权益。第三,必须深入完善农业经营制度。要建立健全农业现代化经营体系,以家庭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以合作经营提升资源利用率,以社会服务提高社会生产率,“使更多农村居民勤劳致富”[2]8。

(四)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并非要实行西方的“福利主义”。部分拉美国家盲目学习“福利主义”使得社会中出现了许多“懒人”,养了许多不劳而获者,致使国家整体财政负担加重,从而深陷“中等收入陷阱”。福利待遇一旦提升上去就很难降下来,很容易超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力,给经济社会发展增加诸多不可持续性,必然会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严峻问题。因此新征程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1]5,重点应该放在想方设法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上。基本公共服务是社会提供给每一个公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服务,这既是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利,也是政府的职责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3]37,可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为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我国已经出台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这是针对改善民生做出的制度创新举措。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在实践中还存在明显不足,需要对其进一步完善。譬如社保制度这张大网已经织就,但还不够细不够密;教育医疗制度虽已建立,但还存在“上学难”“看病贵”等突出问题;各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基本建立,但缺乏整合,很难形成合力;住房制度还存在诸多缺陷,住房供给和需求还存在矛盾,等等。因此在新征程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第一,必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要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支持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使社会资源进一步得以优化配置,完善公共资源公平分配的机制。要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力度,使贫困家庭的教育负担能够减轻,提升其受教育水平和质量。要对现有的养老医疗保障体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的社保待遇,使其同城市居民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要对社保兜底制度进行深入改革,要加快城乡居民享受的社会救助统筹进度,尤其是城乡低保制度要协调推进。第二,必须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整合建设。要统筹推进城乡居民、职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所享有的社会公共服务,要完善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户籍等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让其能够安心就业和生活,要改革工资待遇制度,适时提高工资待遇能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尤其是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第三,必须完善住房保障制度体系。要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政府要保障供给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同时市场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供商品性住房,要坚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实行租购并举,使全体人民都能够“住有所居”。

(五)完善低收入群体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

实现共同富裕仅仅有丰富的社会财富和强大的政治引导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进行有效的社会治理。完善的社会治理制度,特别是完善的低收入群体参与社会治理制度能够极大促进广大群众广泛地参与到社会治理活动中,能防止社会群体的相互排斥,在很大程度上使社会财富的分配更加均衡,从而使社会更加公平,使社会矛盾冲突降到最低。当前,低收入群体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因此,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一是要创新社会治理制度。要使社会中的不同群体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尤其是要使低收入群體同富裕群体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在社会治理中团结协作,真正形成“先富”帮“后富”的机制,从而形成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社会合力。二是要健全政府购买服务制度。要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对社会力量进行调节,发挥社会组织和团体的作用,对低收入群体的思想观念、劳动技能等进行专项训练,逐步提升其致富能力。

四、结语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制度的好坏直接关系能否国泰民安,直接关系能否实现共同富裕,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长久之策,也是根本之策。新征程上要科学系统谋划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制度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漏洞,从而使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制度架构得以优化升级,使各项制度科学合理、协调高效运行,从而真正发挥出促进共同富裕的制度体系的巨大优势,在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8]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J].求是,2022(10).

[2]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5]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2).

[7]习近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J].求是,2021(9).

[8]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1).

[9]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N].人民日报,2021-12-27(01).

责任编辑:杨建平

猜你喜欢

制度体系实践路径共同富裕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绩效管理的应用探析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体系及实施路径研究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其在中国的适用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