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如何拥有大未来?
2022-11-17韦星
韦星
从湖南新晃进入贵州后,玉屏、岑巩、镇远、三穗、剑河、台江、凯里、福泉……一路而来,每个县(市)都有个省级开发区,彼此距离不过20公里。
在三穗调研时,黔东南一位领导也注意到这种现象,他说:“开发区过多,但工业内涵不足。”
这是黔东南州工业发展的现实处境。但不仅黔东南,贵州全省88个县(市)区中,几乎每个县(市)区都有开发区(工业园区),有的甚至不止一个。
去年8月,贵州着手对开发区管理机构进行整合。据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披露,对全省139个开发区管理机构规范后,全省将只保留100个。
即便如此,开发区“吃不饱”的现象依旧突出。以黔东南的三穗县为例,三穗经济开发区去年全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约7.5亿元。
“一个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还不及沿海一家企业产值。”当地工业系统一名工作人员直言,三穗经开区附近还有岑巩经开区和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
支持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各地经开区如何最大化发挥扶持资金效能?“有效整合,错位发展。”黔东南一名官员称,使经开区成为引领地方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要实现开发区有效整合、错位发展,县与县之间的有效整合至关重要,特别是通过区划调整来实现行政资源的大整合,这是不小的挑战。
三年前,小梁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三穗县的一名公职人员。最近,她特别关注佛坪县—这是被互联网喻为“袖珍县”的小城。
佛坪是陕西省汉中市辖下的县。虽是县,但佛坪常住人口只有3.02万人—“这还不到郑州大学人数的一半”“一栋互联网总部大楼就能装下全县人”“县城没有红绿灯,没有网约车,也没肯德基和外卖”“全县出租车就9辆”……众多媒体聚焦下的佛坪,其更“袖珍”的一面广为人知。
3.02万人,这是佛坪人口持续收缩的结果。在1990年,佛坪人口曾达3.57万人—尽管也“袖珍”,但30年后,人数还减少5000多人。
“袖珍”不只佛坪,汉中市留坝县的总人口也不过4.16万人,这相当于大多数县份一个乡镇的人口规模。
在大城市、超大城市聚集越来越多人口的当下,小县人口流失已是不争事实。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已公布的2700余个县(市)区中,2010年至2020年常住人口减少的就有近1200个。
2021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李冬玉也关注到这种现象,她说:“越是人口规模小、经济欠发达的县,人口流失就越严重。”
“优化县级行政区划,推进小县合并试点。”李冬玉建议,对人口规模低于10万人的小县先行合并试点,减少行政资源浪费,优化生产要素配置。
这引发互联网对小县存废命运的关注。作为小县中的典型,佛坪更是被媒体置身于聚光灯下,反复审视。
2022年上半年,中办、国办出台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人口流失县城”的概念。
减少行政资源浪费,优化生产要素和公共服务配给,“人口流失县城”究竟要通过合并小县来实现,还是要通过大部制改革来压缩编制、提升效率?
不同地方有不一样的探索。对一些收缩型小县,山西主要进行大部制改革。
2020年4月,河曲县被确定为山西省第一批人口小县改革试点县。河曲县总人口12.4万人,GDP不足180亿元。经大部制改革后,河曲将36个党政机构精简为22个;135名领导职数精简为114名;186个涉改事业单位整合为40个;1964名事业编制核减为659名……
甚至,河曲县7位副县长中,除1名挂职副县长外,其余6名都兼任政府主要部门的局长。
大刀阔斧的改革,引发舆论广泛关注。除河曲县外,人口不足10万人的浮山县也是山西省第一批开展人口小县机构改革的试点县。
在第一批试点改革的基础上,今年4月,山西省委再次将太原市娄烦县、吕梁市石楼县、晋中市榆社县、长治市黎城县4个县确定为第二批试点县—这四个县,其常住人口都低于14万,其中黎城县的人口最多,为13.4万,娄烦县的人口最少,为9.1万。
“人口规模特别小的县无法支撑过多机构和人员,对其机构进行撤并重组是可行的。”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祁凡骅认为,依据当地特色,认准其独特优势,给予灵活性的建制,这也是一种出路。
“贵州财政本来就弱,即便给园区一些扶持资金,但每个园区匀分,基本上就是撒胡椒粉的效果。”在镇远,黔东经开区一名工作人员说,“如果整合发展,将有限资金用于具体产业撬动,形成龙头效应,效果就会不一样。”
黔东南共有16个县(市),县多、县小、县弱是主要特征。以2021年为例,黔东南GDP超百亿的只有2个县(市),分别是刚压线过百亿的黎平县和州府所在地凯里市(县级市),其他14个县的GDP都低于100亿元。
从人口看,黔东南16个县(市)中,除凯里、黄平、天柱、黎平、榕江、从江这6个县(市)外,其余10个县的人口都低于20万人。
和山西对小县进行大部制改革不一样,黔东南试图通过区划调整来完成小县的整合。为将黔东南镇远、岑巩、三穗三县合并,2014年9月28日,黔东南州人大通过决议:同意黔东南州政府“关于撤掉镇远、岑巩、三穗三县,合并建镇远市”的议案。
新设镇远市市政府驻地拟建在镇远县青溪镇。这是兼顾三地的折衷办法,青溪镇距镇远县城40公里,距三穗县城23公里,距岑巩县城10公里。
黔东南州人大认为,镇远、岑巩、三穗三县撤县合并建市,符合优化行政区划设置的要求。但因部分群众反对,撤县建市很快搁浅、暂缓报批。
时光一晃而过,“暂缓”报批至今已过8年,但小县如何有大未来的思考没有停止。2021年4月,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有网友给黔东南州州长留言呼吁将三县(三穗、镇远、岑巩)合并一事重新提上议事日程。
黔东南官方对此回应称,将积极推进三穗、镇远、岑巩同城化发展,打造东部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施秉、天柱等县发展。
今年4月,贵州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实施意见》强调,要推动黔东片区协同发展,支持凯里至镇远、镇远至三穗快速通道建设,加快完善黔东片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镇远、三穗、岑巩协同发展。
民间也盼着协同发展早日到来。灵山村地处三穗县城郊,距离三穗高铁站不远。8年前,当撤县建市消息传出后,老杨在村里建房前,特意到镇远的景区参观,将自家建成具有民宿的调性,因为他也盯上了镇远的旅游。
“镇远根本装不下那么多游客,必然会溢出到我们三穗来。”老杨说,随着镇远至三穗快速通道建成,今后从镇远到三穗只需半个小时,三穗又有三穗鸭等美食,食宿也很方便。
的确,在疫情前的旅游高峰,镇远游客停车、吃饭、住宿都遇到了困难。“一些村民将自家房子腾出租给游客,晚上搭帐篷睡到路边。”镇远县委一名干部介绍,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在工业发展上受到诸多限制,古城没什么空间了。
但隔壁的三穗县,其土地平整、视野开豁,又有高铁站,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融合发展也会给镇远带来利好。
历史地看,三穗、镇远、岑巩也曾三县合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才陆续分出。目前,这三县常住人口在16万人至18万人不等。但和5年前相比,這三县的人口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以2021年为例,这三县的GDP加起来只有184亿元—在贵州全省88个县(市)区中,这三县的GDP之和也只能排在第35位。
今年10月,在三穗、镇远、岑巩三地采访中,南风窗记者感受到三地干群希望融合发展的愿望,但就如何融合发展也出现一些分歧,比如:三地融合发展,究竟是产业优先,还是行政优先?
持“产业优先”的认为,重点是通过交通、城建、产业等发展,使三地按市场规律运行,最终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融合。
持“行政优先”的认为,应先进行区划调整,然后从全域统一规划和功能划分,这样可更好凝聚共识、集中力量,一步一个脚印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现有行政区划下,上级也出台政策推动三地在交通和产业等方面协同发展。但在当地一些干部看来,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三穗县经开区工作人员介绍,过去,州里在镇远成立的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主要由核心区和功能区组成,具体由镇远、三穗、岑巩等多个县市合作共建,但没能达到预期效果,相关文件也在2020年废除了。
“当自己的篮子都还没有能力填满时,指望大家先填共建的园区是不现实的。”岑巩一名官员直言,除非各地都发展到有溢出需求的程度,但目前无论镇远、三穗,还是岑巩,都远没有发展到那个程度。
不过,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如果行政不能顺应经济发展需求时,也会阻碍彼此的融合。羊坪镇和岑巩的当下就是个中的典型。
20年前,岑巩县政府从思旸镇龙江村搬到新兴村时,岑巩曾想将对岸的羊坪镇纳入统一规划和建设,但遇到了阻力。
行政上整合失败后的20年,在岑巩和羊坪两地都留下深刻的印记—
朝河岸上看,羊坪一侧尽是低矮、破旧而参差不齐的民房和拥挤街道。岑巩一侧则是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城里的道路越修越宽,路灯越来越明。
岑巩县城里,大型购物广场、高端餐饮和住宿酒店等商业体,随处可见。晚上9时,这里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但河对岸的羊坪镇,多数门店已关闭,路灯暗淡,行人稀少。
为享受更好教育,越来越多羊坪人把孩子送到对岸的岑巩县城就读。不仅读书,就业、医疗、购物和请客吃饭……甚至跳广场舞,羊坪老百姓都已习惯涌向岑巩县城。
高峰时曾有500多名学生就读的羊坪中学,逐渐出现萎缩,包括教师在内就百来人。2022年9月,100多名师生离开羊坪、并入到镇远县青溪镇的中学就读,运行数十年的羊坪中学也就此关停。
“如果当初同意纳入岑巩统一规划和发展,羊坪的今天就不是这个样子了。”羊坪镇羊坪居委会原主任杨宗彪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