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
2022-11-17程如轩李小胜马悦航
程如轩,李小胜,马悦航
(安徽财经大学 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的总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但是我国经济仍然面临着新的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高质量发展开启了由 “数量追赶” 转向 “质量追赶” 的范式转换,随着国内外发展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征,过去通过迅猛扩张形成的传统产业的生产能力已经难以满足当下的市场需求,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传统粗放型增长形式也无法满足未来经济发展的要求,提高质量和效率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理解高质量发展内涵并构建评价体系变得尤为迫切。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界定、如何量化及量化方法,需要我们在理解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一套合理的指标评价体系。由此,本文基于五大发展理念与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探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指标构建和测度方法,因近几年受新冠疫情突发事件的影响指标数据异常,本文选用了经济发展较平稳的2017 年指标数据,测度2017 年我国296个地级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水平,为了便于分析,以31 个省会城市作为样本探究地区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差异。
目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学者大多都是从理论角度切入,探究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导向和实践取向。其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基于经济增长质量的视角,此类文献通常以单纯的经济指标(如人均GDP、劳动生产率等)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优点是数据易获得、计算简便,但存在片面性,无法诠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第二,基于动态发展角度即新发展理念的视角,探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此类文献强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多维性,侧重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定性描述与分析,对经济发展关注不够;第三,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多维特征视角,结合各地经济现状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更加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实质,此类文献侧重于研究各地区如何有效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即对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进行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没有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拓展而及时更新。我国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已日趋成熟,但这方面的实证研究的文献不多,本文在学者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地级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从实证角度分析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系构建和指标选取进行研究时,可以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李梦欣和任保平(2018)[1]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五大发展理念具有一致性,因此从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5个维度构建包含42个指标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利用AHP和BP神经网络算法进行测度。师博和张冰瑶(2019)[2]也是基于五大发展理念从经济发展基本成果、社会成果和环境成果的层面采用简单的均等权重赋权法去测度地级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李金昌等(2019)[3]通过剖析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国外发达国家的典型评价体系,从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入手,构建了绿色发展、创新效率、经济活力、人民生活和社会和谐5个维度27个指标的经济高质量评价体系。魏敏和李书昊(2018)[4]构建包含经济结构、创新驱动、资源配置等10个方面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利用熵权TOPSIS 法对30 个省市进行测度分析。马茹等(2019)[5]从效率、运行、供给、需求和开放五个层面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采用等权重赋权法测算2016 年中国30个省市的高质量发展系数。
在综合评价方法的问题上,经济发展评价常用的模型有熵值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变异系数法、主成分分析、专家打分、灰色关联度法等。但是,本文在选取经济高质量发展模型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来计算我国296个地级市2017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得分。结构方程模型从20 世纪80 年代就得到迅速发展,其优势在于结构方程模型相较于传统的多变量分析模型而言弥补了其不足之处,成为多元分析的重要工具,结构方程模型发展了潜变量的概念使变量结构关系更加完善,允许自变量和因变量测量误差的存在,可以同时估计模型的因子结构及因子关系,适合测量更为复杂的模型。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理论构建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
搞清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至关重要,因为其关系到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方法。从狭义的角度去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指一个经济体在投入上通过利用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资源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生产经营方式由粗放型经济增长向集约型经济增长转型,提高生产资源利用率;在产出上,通过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使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从广义的角度看,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应局限于经济增长的范畴,还需要考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因素。
何立峰(2018)[6]指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是充分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树立和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依照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必然趋势,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关键因素,解决的是发展的动力问题;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解决的是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解决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解决的是发展内外联动的问题;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解决的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突破发展瓶颈、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的行动指南。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以解决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为根本目标。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美好生活需要” 不仅表达人民群众新的内在诉求,也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满足 “美好生活需要” 要以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价值归宿和终极目标。 “美好生活需要” 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涵盖了人民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的需求,要做到一切为人民,一切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彰显人民的主体地位,不断研究和解决新问题,切实实现美好生活目标。现阶段,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生产现状已由 “落后的社会生产” 转变为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由此可见 “落后” 已经不能准确表达我国当前真实的社会生产水平,但是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是既不平衡也不充分,不平衡不充分存在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白玫(2017)[7]指出不平衡发展主要体现区域发展、城乡发展、收入分配、结构性发展、经济与生态发展等;不充分发展主要体现实体经济发展、创新能力、民生领域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等方面。造成经济不平衡不充分的原因比较复杂,既与要素禀赋有关,也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惯性有关,还与经济发展的政策与战略制定相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是制约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主要原因,要解决此类问题其实质是重新审视公平与效率,各级部门需要将医疗资源、教育资源、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放在首位。
牵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必须以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五大发展理念为切入点,围绕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着力解决经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进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在准确理解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将高质量发展的评价维度细化为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基础建设发展、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五个部分。
1.创新发展。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后,创新发展已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提高综合国力和社会生产力的战略支撑,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力量。首先,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红利,但是进入新时代后我国这种优势消失,这就需要我们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为我国的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动力。其次,我国通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利用创新发展的乘数效应,全面提高生产力,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最后,技术创新可以改进传统工业模式,降低能源消耗,节能减排,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
2.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程度是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现阶段我国需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提倡绿色低碳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大气、水资源、土壤等污染治理,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改善空气质量,提高绿色发展水平。引导企业、社会和公众参与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3.基础建设。基础设施虽然可能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但是,它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运输、电力、水利、通讯、建筑、教育等服务于人民生活或生产部门的设施,能够使劳动和要素的生产率提高,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程度是其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必不可少条件;另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缩小地区间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贫困地区的人民也可以享受到较好的教育资源、完善的医疗设施、便捷的交通运输等,提高社会的公平性。虽然目前我国的基础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缺口仍然比较大,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需要建立更加高效、智能、安全、舒适、绿色的基础设施体系。
4.经济活力。经济活力是指一个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能,亟须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发挥企业的能动性,增加微观市场主体活力。一方面,当前应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深化国际合作,与国际接轨,提高国家竞争力,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新机会,促进贸易平衡,提升出口商品与技术质量和附加值,根据国内消费需求的升级和产业结构发展积极拓展进口领域。另一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扩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5.人民生活。保障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反映的不仅是人民的生活水平质量,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着重于解决民生突出问题,特别是就业、养老等领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贫富差距。
(二)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上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解,在借鉴国内外相关评价体系优点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基础建设、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等维度39 个指标的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具体指标见表1,评价指标的选取要满足独立性、全面性、量子性和可测性的要求。
表1 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
在每个维度具体指标选取时,结合前文对五个维度的理解分析,创新发展方面,结合指标的易得性选出8个创新发展指标,技术创新投入指标有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教育支出比重、科学技术支出比重、R&D 人员比重和R&D 经费支出比重,技术创新产出指标选取每万人专利申请数、每万人专利授权数和GDP 工业用电量。绿色发展方面,利用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反映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情况,GDP工业废水排放量和GDP工业烟尘排放量
反映单位GDP 废水和烟尘的排放量,更科学地体现发展中国家实际经济发展情况与污染物排放水平,在选取空气质量指标时,将CO、SO2、PM2.5、PM10、O3和NO2在内的六种常规监测的大气污染物浓度值以及空气质量指数(AQI)作为衡量大气污染的指标,为了与废水和工业烟尘统一指标,将其分别与GDP 相除得到单位GDP 单项污染物和AQI。基础建设方面,在选取的指标时从交通运输、医疗、教育和通讯网络等角度筛选出7个指标,分别为人均铺装道路面积、每万人排水管道长度、每万人高等学校数、每万人医生数、人均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人均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和每万人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车数。经济活力方面,GDP、人均GDP 和GDP 增长率反映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指标产业结构体现国民经济由劳动密集型为主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单位GDP 进出口额反映对外开放程度、单位GDP 公共预算收支表示政府管控力度,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单位GDP金融机构存贷款反映金融业发展程度。人民生活方面,为协调经济发展衡量区域发展差距选取指标城镇化率,指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职工平均工资反映贫富差距社会公平问题,单位GDP 国内旅游收入、每万人养老保险参保数、每万人医疗保险参保数和每万人失业保险参保数4 个指标体现社会福利程度。
三、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的理论模型
(一)SEM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简称SEM 模型)也称为潜在变量模型(LVM 模型),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经济学、心理学及社会学等,多用于探讨式问卷或实验性等数据。SEM模型整合了因素分析与路径分析两种统计方法,检验模型中包含的显性变量、潜在变量、误差变量间的关系,进而获得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直接效果、间接效果和总效果。由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包括了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基础建设、经济活力和人民生活维度的39个指标,且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复杂的,故利用SEM模型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综合评价是一种合理的方法,它较一般的综合评价模型优点在于可以同时处理多个相关因变量,同时估计因子结构及因子关系,可对模型拟合程度进行整体估计,并且允许数据估计存在误差。SEM模型的测量模型为:
其中,δ 与ε 为外生观测变量和内生观测变量的测量误差,ξ与η分别为外生潜在变量和内生潜在变量。ΛX为外生潜在变量和外生观测变量间的关系,表示X在ξ上的因子载荷矩阵;ΛY为内生潜在变量和内生观测变量间的关系,分别为Y在η上的因子载荷矩阵。SEM模型的结构模型为:
其中,β 是内生潜在变量的通经系数矩阵,Γ是外生潜在变量对内生潜在变量的通经系数矩阵,ζ为随机干扰项。
(二)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因SEM 模型是适用于大样本的统计分析模型,样本容量越大,模型的稳定性和各种指标的适用性也越好,一般大于200个以上的样本量才可以视为一个中型的样本,故为了追求模型的稳定性,模型的样本量最好大于200,故本文选取全国地级市数据。表1中的39个指标的数据除了空气质量指数AQI和单项污染物浓度外其他均来源于2018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各地级市2018年统计年鉴,剔除了部分数据缺失严重的地级市,保留296个地级市数据;CO、SO2、PM2.5、PM10、O3和NO2污染物浓度值以及空气质量指数AQI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利用AMOS软件进行SEM 模型分析的时候指标不能有遗漏值的存在,针对296 个地级市数据中部分地级市指标缺失问题,利用AMOS 软件自带的贝氏估计插补法进行插补。
在对遗漏值进行插补后,因各指标量纲不同且指标间差值较大无法类比,需要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使用SEM模型时,因本文选取的指标存在正向和负向之分,为便于分析选取的指标为正向指标,所以利用极差法将指标全部转化为正向指标,正负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公式分别为:
其中,ZXi( j)表示i 指标在j 地级市无量纲化后的数值,Xi( j)表示i 个指标在j 地级市的实际值,maxXi( j)和minXi( j)分别表示i 指标在296个地级市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证分析
经过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构建和指标选取,对数据进行处理后,本文需要进行对指标体系进行筛选,降低指标间的高度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量化评价地级市的高质量发展。
(一)模型修正与指标筛选
1.对数据处理后,需要从组成高质量发展的每个发展构面入手,对模型进行初步修正并删除一些不满足模型的指标,这里以创新发展为例:其一利用AMOS对创新发展构面的指标进行非标准化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各指标的P 值都小于0.001,故指标都通过显著性检验。若存在指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需要将该指标删除。其二,潜在变量与其测量变量之间的因素负荷量的值,最好介于0.5~0.95 之间,故先删除指标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STD、科学技术支出比重TEC、每万人专利申请数APP和GDP工业用电量ELE。
2.指标剔除后将数据重新带入AMOS 中运行,得到图2,利用上述的步骤对剩下的四个构面进行相同的操作,使每个构面的指标保留3~5 个为最佳,为了进一步优化模型,若构面指标过多可分析结果中的修正系数(modification indices),当存在某一指标的MI值较高时,说明该指标与其他指标间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可以将该指标剔除。
图2 创新发展构面修正模型
通过SEM 模型对初始模型的修正,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5个维度39个观测指标中筛选出满足条件的18 个指标,具体的路径模型见图3。创新发展保留的观测变量为教育支出比重EDU、R&D 人员比重RD_PER、R&D 经费支出比重RD_EXP 和每万人专利授权数AUT;绿色发展的观测变量为NO2/GDP、SO2/GDP、CO/GDP 和O3/GDP;基础建设的观测变量为每万人医生数DOC、人均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MOB和每万人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车数BUS;经济活力的观测变量为GDP、人均GDP、单位GDP 进出口额和产业结构MX;人民生活的观测变量为人均可支配收入REV、每万人养老保险参保数OLD 和每万人医疗保险参保数MED。
图1 创新发展构面初始模型
图3 经济高质量发展修正模型
(二)模型信效度检验
经过模型修正后,模型需要进行信效度检验。信度检验反映测量结果的一致程度,一般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a 系数和组合信度CR来检验。Cronbach’s a 系数越接近1,表明信度系数越高,稳定性越好;当Cronbach’s a系数大于0.7时为高信度,在0.35~0.7之间为中信度,低于0.35为低信度。界定组合信度CR的判别依据,信度系数在0.9以上为最佳的,0.8附近是非常好的,0.7附近为适中,0.5 以上为最小可接受范围。其中,组合信度的计算公式为:
一般认为 Cronbach’s a 系数大于0.6,组合信度CR 大于0.7。五个潜在变量的信度检验的Cronbach’s a 系数和组合信度 CR 见表 2,且五个潜在变量的信度检验的Cronbach’s a 系数均大于0.7,组合信度CR 均在0.8 以上,说明各变量都通过信度检验具有比较高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效度检验用于检测选取的测量变量是否是测量该潜在变量的工具,及能否正确测量出该潜在变量收敛效度一般通过平均方差抽取量AVE值判别,AVE值大于0.5即可。表2中收敛效度检验结果均大于0.5,表示存在收敛效度。平均方差抽取量AVE 表示每个测量模型中,全部观测变量可以被潜在变量因素解释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表2 信度检验
(三)结构模型验证性因素分析
因素分析分为探索性因素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简称EFA)与验证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简称CFA)。就EFA而言,测量变量的理论框架是因素分析后的产物,理论框架是个事后概念,相比之下,CFA则必须有特定的理论观点作为基础,然后由数学程序来判断该理论观点所得到的计量模型是否合理,因此理论框架是个事前概念。本文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为了验证经济高质量发展结构模型是否与实际数据适配,对该评价体系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利用AMOS 软件得到一阶CFA 的标准化模型,见图4。验证结果中一阶CFA的参数估计结果均显著,说明因素间关系显著,不需要删除路径。
图4 一阶验证性因素分析
在一阶CFA 的基础上,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通过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基础建设、经济活力和人民生活五个潜在变量来测度,这就是一个二阶CFA 模型,进一步验证五个潜在变量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系数。二阶CFA模型的标准化模型见图5,二阶CFA 模型的整体组合信度CR 为0.906,平均变异数抽取量AVE 为0.673,达到信效度检验标准。
图5 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
在模型配适度方面,一阶CFA 模型中χ2为377.906,χ2/df =3.023<5,GFI=0.880>0.8,AGFI=0.836>0.8,CFI=0.938>0.9,RMSRA=0.083<0.10。二阶 CFA 模型中 χ2=443.56,χ2/df=3.412<5,GFI=0.854>0.8,AGFI=0.809>0.8,CFI=0.923>0.9,RMS‐RA=0.089<0.10。对于模型配适度的标准范围,普遍认为卡方值χ2越低越好,卡方值/自由度χ2/df在1~3 为理想,3~5 为可接受。根据Maccallum et al.(1996)[8]的研究,将RMSRA的值0.01,0.05,0.08设定为模型适配度优秀,理想和一般。也有很多学者认为RMSRA理想的状态为低于0.05,但是不能超过 0.10(Kenny et al.,2014)[9],本文研究的一阶CFA 模型和二阶CFA 模型的RMSRA 均低于0.10。另外,很多的研究者认为GFI 和AGFI 在0.80~0.89之间为可接受,0.9以上为理想[10-12]。故本文构建的SEM 模型基本上满足模型配适度检验的可接受范围。
(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分析
通过上述利用SEM模型分析可以得到如表3所示的参数估计结果,绿色发展、创新发展、人民生活、基础建设和经济活力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405、0.913、0.929、0.761和0.963,均呈显著正相关,从路径系数的结果来看,经济活力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最大,人民生活和创新发展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次之,绿色发展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虽然最低0.405,但大于0.33。
表3 二阶CFA模型的标准化和非标准化参数估计
因子载荷量反映了潜在变量相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三级指标相对于潜在变量的重要性,所以可以以此作为各级变量分配权重的依据。利用表3中变量的因子载荷量,计算潜在变量和测量指标的权重,结果见表4。以人民生活的权重为例,其权重为:0.929/(0.405+0.913+0.929+0.761+0.963)≈0.234。
表4 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
利用表4 中计算出来的权重计算地级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了方便分析地级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情况以省会城市为例,计算中国31 个省会城市2017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五个维度的得分和综合评价系数,结果见表5。根据这个测度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发现:
表5 2017年31个省会城市GDP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
将省会城市综合评价排名与GDP排名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排名存在较大差异。乌鲁木齐市的综合评价排名相较于GDP 排名上升幅度最大,上升了15 名,主要原因在于乌鲁木齐市的GDP 排名虽然靠后,但是基础建设和人民生活两个维度发展良好,银川市上升10名,太原市上升8名,西安上升了7名。重庆市的综合评价排名相较于GDP 排名下降幅度最大,下降了17 名,主要原因在于重庆市的GDP 排名虽然靠前,但是人民生活、创新发展和基础建设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哈尔滨市下降10 名,石家庄市下降9 名。这些充分体现了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不平衡和不充分的,政府要注重缩短地区间经济发展质量的差距,从过去追求经济发展的数量增长到现在的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增长。
人民生活得分最高为0.811(北京市),最低为0.159(拉萨市),相差0.652;创新发展得分最高为0.479(北京市),最低为0.020(拉萨市),相差0.459;基础建设得分最高为0.725(北京),最低为0.227(哈尔滨市),相差0.498;绿色发展得分最高为1(上海市),最低为0.789(拉萨市),相差0.211;经济活力得分最高为0.753(北京市),最低为0.126(拉萨市),相差0.627。研究发现,除了绿色发展以外,人民生活、创新发展、基础建设和经济活力的得分最高与最低相差都比较大,尤其人民生活和经济活力维度最为明显,这充分说明现阶段大多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许多方面是不平衡的,故更应该重视各地区的全方位协调发展,缩小区域贫富差距,实现地区公平高效发展。
人民生活得分排名前五的分别为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杭州市和乌鲁木齐市,创新发展得分排名前五的分别为北京市、广州市、合肥市、杭州市和西安市,基础建设得分排名前五的分别为乌鲁木齐市、杭州市、西安市、广州市和太原市,绿色发展得分排名前五的分别为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重庆市和天津市,经济活力得分排名前五的分别为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天津市和杭州市。由此可以发现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和杭州市的发展是协调且居前的,说明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下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五个维度都均衡发展时,才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研究,验证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由绿色发展、创新发展、人民生活、基础建设和经济活力5个维度来衡量,其中创新发展、人民生活和经济活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最大,基础建设次之,绿色发展最小。在SEM 模型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和模型修正,通过因素载荷量进行客观赋权,随后将2017年31个省会城市作为样本计算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系数并分析结论。基于此,对于促进我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创新发展方面,强化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创新赢得发展先机,创新正成为塑造国家综合国力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变量。抓紧制定新的科技发展战略,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完善科技成果转移机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扶持力度,促使企业摆脱对资源和要素过度的依赖,更多依靠设计、研发等满足人民的差异性和个性化需求,推动传统制造业向以研发为核心的新型制造业转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型。除此之外,需要考虑营造有利于创造的制度环境,鼓励企业提高研发投入,建立与完善科研成果产权激励制度。
(二)绿色发展方面,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2010—2020年我国的工业化进入高峰期和转入平台期,污染物排放总量已经超过了环境容量,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完善全民共治环境治理体系需要健全政府责任清单,夯实环境治理问责机制的基础,加强政府对企业的环境监督,不断优化环保督察方式,压实各级政府责任。推进环境信息公开,为公众参与提供基础保障。发展绿色产业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促使企业排放达标及转型升级。
(三)基础建设方面,经济高质量发展,旨在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满足人民群众对经济发展红利的获得感。然而当前我国民生任务艰巨,如何实现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保障人民高质量生活水平的必由之路。一方面,要坚持以产业促建设,在保证城市经济高效发展的基础之上,提高城市公共服务的辐射性,以此加快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另一方面,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资源共享平台,在补齐贫困落后地区基础设施短板的同时,探索将民间资本引入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公共领域新途径,保证各区域间公共服务的协同化与高效化。
(四)人民生活方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体现在经济发展的诸多方面。房地产虽然对GDP的增长贡献较大,但也是人民生活消费水平上升的重要因素,给人民带来了一定的负担,要解决房价过快增长问题,关键在于恢复房地产实体经济属性,抑制非理性的投资需求和虚高的价格。加大社会的人力资源投入,完善教育体制,提升就业服务质量,保障劳动者基本权益,发挥与凸显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消除就业歧视,提高劳动力市场的公平性。巩固精准脱贫攻坚成果,创造发展要素,加大财政投入和社会支持力度,缩小城乡贫富差距。
(五)经济活力方面,高质量发展是依据我国的发展阶段与基本国情提出的战略目标,经济活力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发展能力与潜力,不能简单以成熟经济体的 “标准结构” 作为衡量标准,必须充分考虑我国的基本国情、经济结构转型期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特点。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最根本途径是要持续推进改革开放,增强经济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倒逼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完善市场监督机制,提高专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