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中国书房中“照见天地心”

2022-11-17赵钒宇

新阅读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五经雅集书房

文/赵钒宇

书房,古称书斋,是文人在庭院、园林或自然山水中藏书、读书的房舍,是文房用具、文房清供、棋琴书画的陈设空间,是文人或兼济天下,或独善其身,或畅怀交游的精神空间,是文人诗文绘画的重要创作主题。自先秦书房雏形诞生以来,随着物质条件的进步与文人精神生活的拓展,书房的内涵也在不断累积。2022年8月29日至10月23日,“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览在故宫博物院的午门展厅举办。主办方选出105件故宫精品文物和9件当代艺术家作品,分别陈列在三个单元:第一单元“委怀琴书”,位于西雁翅楼,包括星空、五经萃室、图书、文房四宝、文人赏器五部分;第二单元“正谊明道”,位于午门正殿展厅,包括修身养性、家国情怀、仰观宇宙三部分;第三单元“结契霜雪”,位于东雁翅楼,包括三友同德、雅集唱和两部分。该展览以中国书房的物象为主题,旨在探讨和阐释中国书房的文化内核以及如何赋予“书房”这一意象的时代精神。

委怀琴书

走进故宫西雁翅楼展厅,展墙上取自苏轼墨迹的“委怀琴书”四个大字,语出晋代陶渊明著《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入口处二十八星象图让观众“仰望星空”,将天上的壁星和地上的鲁壁联系起来,拓展对书房文脉的思考和对书房空间的想象。壁星又称壁宿,是北方七宿中的第七宿,由两颗星组成。因在室宿的东边,很像室宿的墙壁,又称东壁,古人认为它是“天上的图书库”。鲁壁是孔子故宅中藏有古籍的墙壁,后世以鲁壁借指古代文化典籍。

“五经萃室”部分复原了乾隆皇帝在紫禁城内的一间书房。乾隆皇帝将相传为岳飞之孙岳珂所校刻的《易》《书》《诗》《礼》《春秋》五经合在一起,存于昭仁殿后西小间,名曰“五经萃室”。五经是中国保存至今最古老的文献,是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被认为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阐述圣人之精微,示天理、正人心的经书。这次展放的《周易本义》《钦定书经传说汇纂》《诗经大全》《钦定三礼义疏》《钦定春秋传说汇纂》分别代表了“周易”“尚书”“诗经”“礼”“春秋”。展厅还原了五经萃室的布局:上方悬挂乾隆楷书“五经萃室”匾,匾额下是六扇紫檀髹漆炕屏,屏心刻有乾隆所著《五经萃室记》,阐述了五经的重要性、宋代岳珂所刻五经的精致程度、散聚经历和五经萃室名称的由来。炕屏前的楠木六屉炕桌,原用于盛放岳氏版五经。

图书是中国古人书房的主角。展览中展出了儒家、道家、佛家的代表作品,如《性理大全》《道德宝章》《宗镜录》等明清时期的书籍。《性理大全》是明代永乐帝敕纂并刊赐天下,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读书目,亦是文人书房常备之书。所谓“性即理也,在心唤做性,在事唤做理”。碑帖方面的展品,如十卷本的《宋拓懋勤殿本淳化阁帖》,这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名迹的法帖。第一卷为历代帝王书,二、三、四卷为历代名臣书,第五卷是诸家古法帖,六、七、八卷为王羲之书,九、十卷为王献之书。《阁帖》以册页形式展出,故宫博物院藏宋拓本,钤“乾隆御览之宝”“懋勤殿鉴定章”等印。白纸挖镶剪方裱本,麻纸乌墨拓,每页尺寸纵25.1厘米,横13.1厘米。每卷末皆有“淳化三年壬辰岁十一月六日奉旨摹勒上石”篆书刻款,完整难得。后世文人习书,时有临学《阁帖》。此帖有“法帖之祖”之誉,对后世影响深远。

文房四宝与读书人的关系十分密切。展览中特意摆放了一件饰有云山水岸图案的大漆剔红工艺笔匣,里面装有50支毛笔,共分为五层。每支笔的材质、装饰、笔头造型各不相同,笔管上分别题有乾隆在不同时期所撰的咏花诗。安徽巡抚朱珪向乾隆进献的仿南唐李廷珪墨,藏于特制的黑漆描金墨盒中。盒面正中题“泽古怡情”四字,表达了乾隆帝对于“还政”后潜心读书的渴望。梅花玉版笺、绿色描金松竹梅纹粉蜡笺、橘色描金二龙戏珠纹蜡笺不仅是高级宫廷蜡笺,也是清代圣旨用纸。蜡笺纸属于蜡质涂布纸,纸张涂蜡后表面光滑,增加了抗水性,并有防虫蛀的作用。好砚是案头不可或缺的一个物件,文人对砚亦是痴迷。“项元汴铭端石抄手砚”石质细腻,色紫黑。砚面受墨处平滑,砚堂宽阔,月形墨池。砚背为斜通抄手式。砚侧刻楷书砚铭“项元汴写山研”六字。展览还展出了一件乾隆御用的紫檀木旅行文具箱,按动机关并将木箱整体翻转过来,便会转化为一张高40厘米的书桌。箱内置有布满层、格、槽的盛物盒,用于盛放各种文房器物,包括珐琅、漆器、玉器、瓷器等工艺精品,可谓是一个移动的书房。

文人赏器。以瓷器为例,展厅的最内侧展出了汝窑天青釉盘、哥窑灰青釉八方贯耳穿带壶、钧窑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龙泉窑青釉琮式瓶等物件。另外,还有古琴、青铜、几案等品类,充盈一室,全无俗物。

正谊明道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正谊明道”,取自东汉班固著《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第二十六》:“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正谊明道”单元重点诠释了古代文人为什么要读书,即完成人格的提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时展出了很多能够提升书房思想境界的文物,如禹之鼎的《早朝图》、玄烨《早朝诗》、弘历《待漏院记》、文徵明《西园诗》、柳公权《蒙诏帖》、苏轼《归院帖》、还有倪瓒《淡室诗》,寄托淡泊心境,既有书房味,又能反映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

修身养性。明代唐寅为友人汪荣“双鉴行窝”书屋所作《双鉴行窝图》,以夹室二池喻双鉴,并于画中写记以记其书房的作用。鉴者,光也,金无光则昏,水无光则浊,心无光则愚。以金、水、心为鉴,要使金、水、心保持光泽,必从自身修养做起,保持自身的清洁,以理鉴心,养心以道。

郭熙《窠石平远图轴》的画面近处,裸露的岩石缝隙钻出几颗杂树。虽无苍松挺拔,但仍刺破天空。虽叶已落尽,但仍老枝遒劲。中景溪水缓缓流淌,不算喷涌,但带来生命的希望。“宋神宗十分推崇这位画家,一整座大殿内只挂他一个人作品。中国山水画取景构图的‘三远’法则就是郭熙首先总结出来的。”

家国情怀。虢叔旅钟是一件能够体现家国情怀的重器。此钟体呈合瓦形,桥形口,长乳,甬饰环带纹。钟钲部有铭文4行,左鼓有铭文6行,共计91字。铭文在追述祖先功烈、告祭荣誉、感念王室恩赐的同时,突出宗族体系的传承,代表了周王朝统治者福荫家国、惠泽子孙的美好愿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文人修身的背后,所求者往小而言是独善其身;从大范畴来说,自是兼济天下。“行书宏斋帖卷”为文天祥去信贺包恢晋升新任,其时文天祥与权臣政见不合,外任江西。信中表达了对时政的忧愤和对包恢“忠忱爱国”的仰慕,又述及在江西缴寇等政事。体现了儒家士大夫对国家忧难的关切和忠正之气。

仰观宇宙。包括弘历御笔书写的:一件是《大宝藏》大挂屏,另一件是《待漏院记》卷。《待漏院记》阐释了宰相的职责、反映了宋儒的政治理想。以宰相待漏之时的思想状态,将宰相分为贤相、奸相、庸相三个类型。是两位唐代、宋代在朝做官的读书人张蕴古、王禹偁对皇帝和宰相执政的要求,直言不讳,要求皇帝要大公无私,严格自律,要求宰相要勤于政务,不要做奸相、庸相。“正谊明道”思想在中国古代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成为历代儒生自我修炼的最高标准与最高境界。

一个成功的展览,一定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但没有思想性的展览是没有生命力的;而思想性是建立于学术之上的。当代读书人不仅要学习和承载传统古典文化的精髓,还需要把眼光放到自己生活的当下,去感知生命中永恒的思想。在中国,无论从何种角度考量,故宫博物院都是一座“文化物”的宝藏,近年来在以各种方式被发掘而成为公众关注热点中的热点。此次展览,不仅是一次创新的尝试,更是在向世人展现了故宫的开放性。

结契霜雪

第三单元“结契霜雪”分为三友同德和雅集唱和两个空间。“岁寒三友”松竹梅是文人品格的象征,常与书房相伴。展厅入口的沉浸式体验空间采用裸眼3D、体感交互投影等技术,还原了紫禁城内的“香雪”书房。“香雪”是养性殿西暖阁的一间书房,由乾隆亲自参与营造,仿养心殿梅坞而建。室内以白石依墙堆砌出山景,并于壁间装饰松竹梅贴落画,表达了“仰观香雪海,坐觉太虚宽”的意趣。与环境呼应的是沈周《松石图轴》,画面主体表现了一棵遒劲的松树,整体以淡墨为主,气势磅礴,又不失文雅之气,亦体现了文士的高洁。

各式御制花卉诗管紫毫笔、檀香木管山茶花诗笔

古代文人常于书房、花园、山林之间相聚,俯仰天地,抒发感怀,诗文唱和,这种聚会称为“雅集”。历史上著名的雅集有魏晋时期的兰亭雅集、唐代的香山九老雅集、宋代的西园雅集、明代的杏园雅集等,成为当时和后世文艺创作的经典题材。此次展出的米芾《行书兰亭序跋赞卷》、明人绘《西园雅集图卷》、沈时《兰亭修禊图卷》等,均是以雅集为主题的书画作品。《行书兰亭序跋赞卷》为米芾题《兰亭》的传世数种之一,以行书小字写成,笔法绝妙。古代文人常于书房、花园、山林之间相聚,俯仰天地,抒发感怀,诗文唱和。为了让观众感受到古代雅集的真实风采,展厅还巧妙地还原了曲水流觞的场面。

对于古代的读书人而言,书房一方面是修身养性、著书立说、评古论今的场所,另一方面也是暂离琐事、放飞思绪的空间。本次展览以星空、家国情怀和物我一体来阐释古今书房的特性,从而贯通古今,实现古今书房的对话。照见天地心指的是努力继承一种精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当我们走进“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览时,不仅看到了古代书房的外在之美及其内在之质,也看到了当代艺术家对古代书房的发轫与反思。在这两股力量之中,我们也打开了自身的认识之门,在内心深处自问:我们该为自己留一个什么样的书房?

猜你喜欢

五经雅集书房
把自己关进书房
童年的小书房
“四书五经”包括哪几部书
《清溪雅集》
品鉴书房
不仅仅是“风雅”——西園雅集
勤向窗前读五经
戊戌海棠雅集
丁酉海棠雅集
大师们的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