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云岩区711例出生缺陷婴儿监测结果分析
2022-11-17何江艳张泰魏周意园
何江艳,郑 丹,黎 梅,王 芳,邹 严,张泰魏,周意园*
(1.贵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贵阳 550025;2.贵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贵阳 550003;3.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贵阳 550023;4.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贵阳 550001)
出生缺陷或先天性异常是由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或在两者共同影响下导致胚胎或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结构、功能异常或代谢紊乱〔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04年全世界约26万人因出生缺陷而死亡。在中国,出生缺陷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比例从1996年的9%上升至2015年的20%,且自2009年以来,先天畸形已成为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2-3〕。出生缺陷严重降低了患儿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是影响国家人口素质和群体健康水平的重要原因,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是“健康中国2030”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出生缺陷的病种繁多,病因复杂,且大多数缺陷类型的病因不明〔4〕,使得出生缺陷的流行病学调查具有紧迫性。我国每年新增出生缺陷儿近90万例,发生率为5.60%,与中等收入国家的5.57%接近,高于发达国家的4.72%,低于低等收入国家的6.42%〔5-6〕。由此推测,出生缺陷的发生可能与经济水平、医疗卫生水平有很大关系。没有全面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积极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是夯实健康扶贫、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关键措施。贵阳市目前尚未开展过大规模的出生缺陷流行病学研究,为减少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提高贵州省出生人口素质,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贵阳市云岩区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各助产机构的围产儿出生资料,对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讨论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控制出生缺陷提供流行病学基础,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研究以医院监测方法为基础,收集出生缺陷胎婴儿资料,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贵阳市云岩区出生缺陷监测医院分娩的妊娠满20周至产后7 d的22 693例胎婴儿(包括活产儿、死胎、死产儿及7 d内死亡的新生儿)纳入研究。
1.2 监测方法根据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制定的《中国出生缺陷医院监测方案》中23类主要出生缺陷的定义、临床特征及诊断标准,各监测医院专业人员明确缺陷类型诊断并填报《出生缺陷儿登记卡》和《围产儿情况季报表》,按季度将收集到的资料逐级上报至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由贵州省疾病和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定期进行质量检查,保证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准确性和真实性。
1.3 统计分析将收集到的所有数据录入Excel 2019,采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趋势分析采用趋势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云岩区各医院出生缺陷监测结果显示,2017—2019年围产儿数为22 693例,其中711例存在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313.31‱,不同年份间出生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101,P>0.05),2018年和2019年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均高于2017年,其中2018年出生缺陷发生率最高,为333.51‱。711例出生缺陷患儿中,男婴399例,女婴312例,男女缺陷儿的比例约为1.28∶1;男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75.83‱,女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7.49‱,女婴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男婴,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3,P<0.05)。观察期内男婴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见表1。
表1 2017—2019年出生缺陷发生情况
2.2 出生缺陷主要类型及发生率的顺位排序情况云岩区2017—2019年主要出生缺陷发生率顺位前10名分别是先天性心脏病、外耳畸形、多指(趾)、唇腭裂、唐氏综合征、马蹄内翻足、先天性膈疝和脐膨出、并指(趾)、脊柱裂和尿道下裂。先天性心脏病一直高居历年出生缺陷类型首位,经趋势χ2检验可知,各年份间发生率逐年上升,由2017年的56.87‱上升至2019年的101.93‱;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类型前3位分别是房间隔缺损(91/191,47.64%)、动脉导管未闭(37/191,19.37%)和室间隔缺损(21/191,10.99%)。外耳畸形、多指(趾)、马蹄内翻足、并指(趾)和尿道下裂畸形未见明显趋势,可能与观察年数较少有关。唇腭裂、唐氏综合征发生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分别下降62.45%和81.58%;先天性膈疝和脐膨出、脊柱裂趋势χ2检验虽未见明显变化,但与2017年比较总体呈下降趋势。见表2。
表2 2017—2019年云岩区主要出生缺陷类型发生率[n(‱)]
2.3 出生缺陷儿的诊断及转归情况711例出生缺陷儿中,产前诊断286例(占40.23%),出生7 d内诊断425例(占59.77%),其中,外耳畸形的产前诊断率为8.04%(23/286),明显低于出生7 d内的诊断率19.76%(84/425);多指(趾)的产前诊断率为3.85%(11/286),同样低于出生7 d内的诊断率11.06%(47/425)。先天性膈疝和脐膨出、唐氏综合征和脊柱裂的产前诊断率分别为5.24%(15/286)、8.74%(25/286)和3.50%(10/286),出生7 d内诊断率分别为1.65%(7/425)、1.65%(7/425)和0.47%(2/425),这些严重畸形的产前诊断率远高于出生7 d内的诊断率。
研究结果表明,711例出生缺陷儿的活产率为77.22%,死胎死产率为22.50%,出生后7 d内死亡率为0.28%。出生缺陷主要的诊断依据是临床诊断、超声诊断或二者联合诊断,3年间该诊断依据占比高达91.14%,其中超声诊断所占比例有增大趋势,染色体诊断及其他诊断仅占8.86%。见表3。
表3 711例出生缺陷儿的诊断与转归情况[n(%)]
3 讨论
3.1 出生缺陷的发生水平研究结果显示,贵阳市云岩区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为313.31‱,与浙江省(304.60‱)〔7〕、丹阳市(349.70‱)〔8〕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接近,明显高于2010—2014年贵州省全省的出生缺陷发生率(129.8‱)〔9〕,且远高于同期四川省(150.5‱)〔10〕、山西省(156.1‱)〔11〕和柳州市(195.3‱)〔12〕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分析贵阳市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全国多地区的可能原因为:①贵州省的经济水平、医疗卫生水平在全国范围内比较落后,产前缺陷诊断、干预水平有限;②贵州省是多民族聚集地,地势较高、山地较多,有研究表明,空间分布特点是影响出生缺陷发生率的一个因素,在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随着纬度的递增而递减,由北方向南方逐渐升高〔13-14〕;③现在许多年轻人生活方式不规律、饮食结构不合理,加之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15〕和不断普及的电子产品都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3.2 出生缺陷的性别分布本研究中,女婴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男婴,与既往文献报道一致〔16〕。除了受2017—2019年贵阳市出生性别比例失调影响外,考虑主要是男女性染色体核型不同造成的,女性存在2条X染色体,当其中一条功能受损时,另一条可能会有弥补作用,而男性Y染色体缺乏互补基因,更易受致畸因素影响,因此,加强对男性遗传学的深入研究非常有必要〔17〕。此外,还可能是受到传统重男轻女思想观念的影响,如经产前诊断轻微畸形的男性胎儿,较多家长会选择继续妊娠,若胎儿性别为女性,部分父母可能选择放弃〔18〕。
3.3 出生缺陷的主要类型贵阳市云岩区出生缺陷类型前5位分别是先天性心脏病、外耳畸形、多指(趾)、唇腭裂和唐氏综合征,与2020年全国妇幼卫生的监测结果相似,其中,先天性心脏病自2005年起一直是我国围产儿首位高发的出生缺陷类型且有逐年上升趋势〔19〕。本次调查研究结果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以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室间隔缺损为主要类型,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研究证实约80%的婴儿出生后3个月才形成解剖上的闭合〔20〕,故将动脉导管未闭者纳入研究范围可能是本研究中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高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贵阳市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居高不下还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一方面,随着系统彩超的广泛应用和经皮血氧饱和度检测筛查的应用及普及,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检出率有所提高〔21〕;另一方面,由于二孩政策的开放以及越来越多的育龄女性推迟生育年龄,高龄孕妇数量显著增加,高龄孕妇机体抵抗力有所下降、卵巢功能有所衰退,导致卵子质量下降而增大了胎儿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性〔22〕。因此,继续加强高龄孕妇的孕期保健、提倡育龄妇女选择最佳年龄段生育十分重要。虽然英格兰北部的相关研究显示〔23〕,孕妇高龄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无明显相关性,考虑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很大关联,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不同地区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的影响因素。外耳畸形和多指(趾)缺陷的健康危害相对较小,因此猜测大多数孕妇在知晓胎儿有此类缺陷时仍然选择继续妊娠,这可能是此类缺陷排位比较靠前的原因之一,所以贵阳市在出生缺陷防治工作中应以这几类发生率较高的缺陷类型为工作重心。近年来,尿道下裂的发生率有升高的趋势,这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关系密切。荷兰一项基于大规模人群的病例对照研究发现〔24〕,经治疗或未治疗的子痫前期均是尿道下裂的危险因素,因此妊娠期严密监测孕妇的血压是预防胎儿尿道下裂畸形发生的重要手段。唇腭裂、唐氏综合征、先天性膈疝和脐膨出、脊柱裂都是严重影响外观或者严重影响生存的缺陷类型,研究发现其发生率均有所下降,尤以唇腭裂和唐氏综合征发生率下降最为明显,分别下降62.45%和81.58%,可能与贵阳市开展婚检、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地中海贫血防控、贫困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项目密切相关。此外,产前诊断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普及,促进产前诊断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严重的缺陷儿在出生之前被发现而提前终止妊娠〔25〕,这也可能是严重缺陷类型发生率降低的原因之一。
3.4 出生缺陷的诊断与转归本研究中,出生缺陷儿活产率较高,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死胎死产率逐年下降,出生缺陷儿的转归情况较好。与2014年贵州省全省比较〔9〕,产前诊断比例大幅升高,增幅为84.97%,出生后诊断所占比例高且有所上升,提示产前诊断技术仍不够完善,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外耳畸形和多指(趾)属于微小结构畸形,产前超声检查时容易受到胎位、羊水量的影响而漏诊,因此,应指导孕妇多进行散步等活动以协助胎儿宫内活动,配合多次超声筛查以提高产前诊断率。临床诊断和超声诊断是出生缺陷的主要诊断依据,染色体诊断和其他诊断技术应用较少。因此,做好贵阳市优生优育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改善缺陷儿的预后,需要继续加强孕前优生遗传咨询、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工作,加大对无创、简便、准确和自动化的临床诊断方法研究。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是样本量相对较小,且缺陷监控网络不完善,无法获得正常围产儿与缺陷儿的母亲年龄、文化水平、民族、家庭收入水平等信息,从而全面评估出生缺陷的影响因素,因此有必要继续完善监测系统,提高监测能力,在将来研究中增加样本量,同时进一步识别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
本研究结果表明,贵阳市妇幼健康事业的发展仍存在薄弱环节,监测系统有待完善,出生缺陷防治工作任重道远。由于出生缺陷病因复杂且目前尚无法完全明确〔26〕,出生缺陷防治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坚持“防”“治”并举,加强孕前、产前、产后3个阶段的综合防治对策至关重要。首先,应积极完善婚前保障服务体系,推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大力开展优生优育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对育龄女性出生缺陷知识的科普工作,同时提高孕妇孕期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素养;其次,应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能力,将高危孕妇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并进行孕期指导、追踪和随访,提高监测力度,尽可能减少缺陷儿的出生;最后,应加强产后重大缺陷救治工作,特别对存活下来的严重缺陷儿,应做到早期诊断的同时进行及时的治疗与矫正,力求将缺陷危害性降至最低,最大限度提高缺陷儿的生存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