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与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2022-11-17张晓艺席文韬
何 敏 黄 浩 张晓艺 席文韬
积极参与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有关“加强国际交往中心设施和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北京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的重要支撑。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走深走实,北京在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年,北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全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12.64%,仅次于广东省(18.46%),居全国第2位。不仅服务国家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的全面对外开放大局,北京在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中的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夯实了北京国际交往中心的地位。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迅速扩散,使得全球经贸合作和国际交往活动受到严重影响,继续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凸显。一是疫情加剧了2018年以来的中美贸易摩擦,2020年,我国对美国贸易占比降至12.6%,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比升至29.1%,“一带一路”作为重要海外市场战略依托的地位更加显现。二是疫情暴发后,我国面临的国际政治环境更加复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性凸显。三是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被迫中断,使得一些国家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被进一步放大,加速了全球供应链的区域化进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价值链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因此,分析和厘清疫情对“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产生的冲击,以继续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在当前尤为重要。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参与者,在后疫情时代如何更好地参与推进和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进一步完善国际化服务,提升北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和国内国际资源综合配置能力,对于推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和参与全球治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采用2020年的最新实际数据,对新冠肺炎疫情前后北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变化,尤其是疫情对北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冲击和影响进行剖析,识别后疫情时代深化与“一带一路”经贸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进而提出北京进一步参与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一、“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与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是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柱,也是加速北京国际交往中心设施和能力建设步伐的重要推手;二者协同发展,共同服务国家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和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新要求、提供新平台,加速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政府为了适应全球化的新发展态势而提出的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1)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EB/OL].中国一带一路网,2015-03-28.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和“逆全球化”浪潮下,“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健全和完善经贸合作对接机制,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实现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经贸合作,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不仅推动发展中国家经贸合作和发展,也为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和结构性调整提供机遇。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以及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为北京开放发展提供了新平台,对北京参与建设也提出了新要求。2013年以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北京市成立了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从规划布局、机制建设、平台搭建、重大项目入手统筹推进,出台了“一带一路”实施意见和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和规划,在北京着力打造全面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四个平台”,即对外交往平台、科技支撑平台、人文交流平台和服务支持平台。2018年,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促进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开放,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北京市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优化提升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大力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全面开展人文交流合作、不断深化投融资合作、积极促进国际经济贸易往来等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共6个方面、28项主要任务,以更好地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
随着全面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北京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以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京津冀协同发展、首都高质量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发挥“四个中心”功能优势,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了开放引领辐射带动、交流互鉴、保障有力的示范作用。在强化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方面,北京主要完善了“五大机制”:一是不断完善专业化、常态化的运行服务保障机制,保障“一带一路”等重大国际会议和重要外事活动;二是深化拓展友好城市的交流合作;三是形成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大兴国际机场“一南一北”双枢纽,构建国际交往新门户;四是以冬奥会冬残奥会、国际展会等重大国际活动为抓手集聚高端资源;五是加速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吸引各类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优秀国际人才来京发展。在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方面,北京落实了“五项重点”;在人文交流方面,重点聚焦文化、体育、教育、旅游和医疗卫生“五个领域”;在不断深化投资、促进经贸合作方面,重点提升“四大服务”、推进“四区建设”。(2)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资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北京在行动[J].投资北京,2019(1):66-69.
通过积极参与和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参与全球治理,北京在全球政治经济网络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其国际交往中心的设施和能力也不断提升。截至2020年10月,北京市已与全球50个国家的55个城市缔结市级友好城市,其中有24个为“一带一路”国家城市。(3)市级友好城市[EB/OL].中共北京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网站.与此同时,作为首都城市,以及中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在推进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服务资金融通与贸易畅通、推动设施联通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也有利于“一带一路”借力首都北京促进与共建国家及城市的经贸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因此,积极参与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既是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加速北京国际交往中心设施和能力建设步伐的重要推手。
(二)“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是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柱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经贸合作即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是开展国际合作的焦点和重点,也是“一带一路”倡议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领域,同时也是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柱。经济资源和比较优势的互补促进了人、物、资本、知识和信息等经济要素的国际间流动,是推动和深化北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交往的重要方面。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北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活动日益紧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成为北京重要的货物贸易伙伴。根据海关总署和北京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北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共计1312.80美元,占北京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39.03%。根据北京市商务局发布的《2020北京市外资发展报告(中文版)》数据,北京市实际利用外资从2013年的85.24亿美元提高到2019年的142.1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8.89%;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5万家,约占全国5%;集聚了4000多家地区总部及研发中心、18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6家世界500强企业总部,居世界第1位。
经济上的互联互通能进一步推进北京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与到双边及多边合作中,并带动城市间乃至其他国家及城市的经贸往来。因此,在北京今后的国际交往中心设施和能力建设中,应更加重视促进经贸合作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及能力建设,尤其是重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建设。
二、新冠肺炎疫情对北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影响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作为一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对世界经济尤其是全球价值链造成了严重的外部冲击(崔日明和李丹,2020)。北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也受到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货物贸易方面,根据北京海关数据,2020年,北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共计1312.79亿美元,较2019年下降22.66%,占北京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也下降为39.18%(见图1)。其中,北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口总额为1021.47亿美元,较2019年下降24.65%;出口总额为291.32亿美元,较2019年下降14.81%。从全国各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来看,与2019年(占比12.64%)仅次于广东(占比18.64%)、居全国第2位相比,2020年,北京(占比9.78%)落后于广东(占比18.70%)、浙江(占比12.16%)和江苏(占比11.58%),居全国第4位(见图2)。
图1 2016~2021年北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北京海关数据计算整理。
图2 2020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进出口总额排名前10位的省份 注:2020年北京进口仍居全国第1位,出口仍居全国第7位,与2019年持平。资料来源:海关总署。
可以看出,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北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疫情导致生产和项目停滞,国际班轮停摆、航班停飞,国内运输暂停营运,各国采取限制人员流动等措施,全球价值链及供应链中断,严重影响了各国间的贸易往来。但同时,从图1可以看出,事实上北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的下降从2019年就初见端倪,进出口总额从2018年的1715.46亿美元下降到2019年的1697.52亿美元,下降了17.94亿美元。这可能与从2018年开始在逆全球化浪潮下愈演愈烈的中美经贸摩擦有关,美国对中国在全球价值链高技术产业上的遏制以及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态度,使得一些国家在将制造业“回流”的同时,开始着手调整其供应链和重要产品生产的海外布局。在此基础上,疫情加剧了这一影响,并严重冲击了全球生产网络和价值链,造成了全球生产价值链的中断,进而对北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产生了更大的负面影响。
尽管如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仍是北京重要的货物贸易伙伴。从北京海关2021年1~9月的数据来看,随着国内和“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疫情相对好转,以及中国及北京持续开放的政策和营商环境,北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迅速回升,仅前9个月的货物贸易总额就已达到1385.35亿美元,超过2020年全年总额,占比也已达40.17%,超过欧盟(占比14.71%)、北美自由贸易区(占比11.54%)的货物贸易比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要贸易伙伴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具体地,从进出口产品结构来看,2020年,北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有所微调,但基本结构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从表1可以看出,2020年北京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前5名的商品分别为矿物燃料(HS27)、机电设备(HS85)、能源设备(HS84)、精密仪器设备(HS90)、钢铁制品(HS73),分别占比37.56%、21.73%、12.92%、5.68%、4.08%;虽然与2019年(分别占比47.58%、14.79%、12.53%、4.36%、3.51%)相比都略有下降,但基本结构未发生变化,仍非常集中,合计占比超过80%。2020年进口商品前5名分别为矿物燃料(HS27)、铜及其制品(HS74)、机电设备(HS85)、车辆及其零件(HS87)、精密仪器设备(HS90),分别占比71.55%、5.11%、3.40%、2.01%、1.46%;与2019年进口商品前5名矿物燃料(HS27)、铜及其制品(HS74)、机电设备(HS85)、有机化学品(HS29)、贵金属及其制品(HS71)分别占比79.42%、3.01%、2.16%、1.24%、1.18%相比,虽然车辆及其零件(HS87)和精密仪器设备(HS90)取代有机化学品(HS29)和贵金属及其制品(HS71)进入进口总额前5名,但基本结构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这也再次充分体现了北京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自然资源、产业和贸易结构上的差异和互补性,是双方贸易往来的坚实基础和原始动力。
表1 2020年北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进出口商品
从国别分布来看,与2019年相比,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印度和俄罗斯上升为北京出口“一带一路”的主要贸易伙伴。2020年,与北京货物贸易总额前15名的国家和地区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8个,分别是沙特阿拉伯、俄罗斯、伊拉克、阿曼、新加坡、科威特、阿联酋和土库曼斯坦;与2019年相比新增1个国家(阿联酋)。其中,进口贸易伙伴仍主要集中在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俄罗斯、阿曼、科威特这5个国家,主要集中在西亚地区,进口总额合计占比55.10%,较2019年相比(60.85%)有所下降;而出口贸易伙伴主要为新加坡、菲律宾、越南、印度和俄罗斯5个国家,出口总额合计占比达49.41%,仍以东南亚国家为主,但新增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印度和俄罗斯,二者共占比12.99%(见表2)。
表2 2019~2020年北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排名前5位的国家
从企业结构来看,国有企业在北京货物贸易中占主导地位。与2019年相比,2020年虽然北京国有企业货物贸易金额和比重都有所下降,但仍占比66.26%(见表3)。疫情期间,在做好自身防疫、复工复产的同时,这些企业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国际抗疫,体现了大国强企的担当。而随着北京坚持对外开放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外商独资企业、私营企业在北京货物贸易中占比进一步提升。2020年,外商独资企业货物贸易额从2019年的607.40亿美元增长至644.27亿美元,占北京市货物贸易总额的比重从14.60%提高到19.23%;私营企业货物贸易额从2019年的297.70亿美元增长至318.80亿美元,占北京市货物贸易总额的比重从7.16%提高到9.52%;中外合资企业的货物贸易额也有所增长,占比从3.21%提高到4.13%。这也从侧面说明了随着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北京的开放程度和营商环境得到了提升。
表3 北京市货物贸易企业结构
服务贸易方面,2020年,北京服务贸易总额为1217.88亿美元,比2019年下降了21.08%,在全国占比也下降为18.40%(见图3)。可以看到的是,北京服务贸易额的下降事实上也是从2018年就开始了,而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此基础上加剧了中美经贸摩擦、世界经济增长低迷等对北京服务贸易产生的负面影响。随着技术进步以及疫情的催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推动了服务贸易数字化发展,“互联网+中医药服务贸易”、语言服务贸易、纪录片方案国际预售融资模式、跨境电商物流账款智慧管理模式和跨境电商出口保险服务创新等大量服务贸易新模式、新业态被广泛推广应用,北京作为首批服务贸易试点,与上海、广东作为三大服务贸易核心区的头雁效应依旧突出。(4)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20)[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
图3 2017~2020年北京服务贸易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北京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数据计算整理。
与货物和服务贸易相比,新冠肺炎疫情对北京利用外资方面影响较小。2020年,北京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41.04亿美元,仅比2019年下降0.76%(见图4)。其中,除其他商业外,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表现突出,分别占比34.0%、31.6%、10.3%。(5)北京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2021-03-12.从图4可以看出,北京实际利用外资较大幅下降也发生在2018年,从2017年的243.29亿美元下降到2018年的173.11亿美元,减少了28.85%,主要体现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实际利用外资额从2017年的131.79亿美元下降为2018年的45.22亿美元,减少了65.69%。这与前述提到的中美经贸摩擦大背景下,美国加紧对我国的经济和技术封锁相符。为了遏制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上游攀升,美国重点对我国的5G、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高技术行业进行断供或全球封锁,使得一些跨国企业不得不调整其全球布局,如将一些分工环节转移至与越南、柬埔寨等国家。但也可以看到,随着北京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再加上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阶段北京各行业结构等也都在一定程度上趋稳。
图4 2016~2020年北京实际利用外资情况 资料来源:《北京统计年鉴(2021)》。
北京对外直接投资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2020年全年对外直接投资额为42.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1.7%;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为37.1亿美元,下降12.1%;(6)北京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2021-03-12.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1.5万人,劳务人员实际收入总额为4.7亿美元。这主要体现为,一些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项目不得不停工停产,一些设备、物资、原材料等不能及时被运送到建设项目工地,以及设计、评估等人员不能及时到现场开展工作等,甚至一些建设项目由于所在国经济发展严重受创而无法提供必要的配套资金与物质保障,影响对外投资项目的继续开展等。
总体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对北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2020年,北京对外直接投资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较2019年下降了41.7%;其次为北京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进口额,较2019年下降了24.48%;服务贸易也较2019年下降了21.08%。这一定程度上说明,相比于疫情在中国境内较早地得到了控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防疫形势不容乐观,疫情对当地的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了更大的影响,较为严重地影响了其投资项目和出口商品生产;再加之国际物流遭受疫情重创,各国防控措施导致国际运输物流成本上升、信息化程度降低等,对于货物贸易也造成了较大影响。此外,中美经贸摩擦也给北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尤其是高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三、后疫情时代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主要挑战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在冲击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同时,也对今后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加强北京国际交往中心能力建设带来新的挑战。
一是沿线国家仍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考验。疫情使得各国经济发展面临更大考验和不确定性,特别是在一些防控不利使得疫情反复波动的沿线国家,国内经济发展疲软、项目停滞,各国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控制疫情而不是经济合作上。根据WHO的报告,从2020年初疫情暴发至2020年3月31日北京时间17时,仅几个月的时间,新冠肺炎病毒就已攻陷全球202个国家和地区;除土库曼斯坦和也门外,63个“一带一路”国家中,就有61个国家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确诊人数达到92039人,病亡3604人。(7)新冠肺炎疫情对“一带一路”股票市场的影响[EB/OL].搜狐网,2020-04-11.疫情的快速、持续蔓延,使得“一带一路”经贸合作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各国因为疫情所采取的封闭和管制措施,造成更大范围内的需求降低和供应链中断,全球经济因此面临更大的衰退,通过全球价值链传导至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一带一路”合作的其他国家及跨国企业,进而通过跨国企业进一步影响各国国内经济发展。
二是全球产业链震荡,引发各国和跨国企业对产业链安全的担忧及全球布局调整。全球生产网络和全球价值链是当前全球经贸合作的最主要特征之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为了实现成本最小化,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设计生产、市场营销和售后支持等从概念变成最终消费品的全部环节的生产活动,越来越多地由分散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企业共同完成(秦升,2014)。随着来自数字经济等供给结构的变化,以及来自制造业服务化、消费需求更偏好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生产过程等需求方面的变化(De Backer & Miroudot,2013),再加之中美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抬头造成的贸易成本上升和政策不确定性,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企业就已经开始减少对国外中间投入的使用和依赖,从离岸外包“回流”进而转向近岸或者在岸生产。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大大加速了这一趋势,由于疫情导致生产和供应链断裂,全球中间产品贸易减少,全球价值链呈现更加区域化和本土化的趋势。因此,对于跨国企业而言,那些交通运输风险相对较低、距离较近,同时能够保持稳定开放政策、有效控制疫情的国家或地区,取代成本较低的国家或地区成为其进一步多元化其全球供应链的首选;对于一国政策制定者来说,实行供应链本土化、确保其生产供应链安全成为当务之急。
因此,后疫情时代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既面临来自跨国企业从低成本高效率转向以产业链安全可靠为原则的全球布局调整,还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供应链两端的制约。一方面,本由欧美供应的处于价值链高端的产品由于疫情出现了断供或供应不及时;另一方面,本由一些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原材料和人员因为疫情也不能及时送达或抵达生产现场,从而影响了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下游产品的生产。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多为初级产品和初级加工品,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对外部需求和外部技术、资金等投入依赖较高,疫情期间北京进口的大幅下降、北京对外投资的大幅下降,也容易引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依靠外部需求以及外国资本和技术发展的重新思考。新冠肺炎疫情将加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经济和产业安全方面尤其是供应链安全方面的担忧。
三是跨境物流成本骤涨、协作亟待提升。在疫情的冲击下,整个国际物流系统严重受创,在全球贸易逐步回升的后疫情时代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以海运为例,国际海运面临集装箱出口运价大幅上涨、众多航线爆舱缺柜、准班率大幅下滑的严峻挑战。自2020年下半年及2021年以来,全球贸易回升,对国际物流运力的需求也同步上升,但因供小于求,导致国际运费暴涨。例如,到2021年6月,从中国广州港到荷兰鹿特丹港口的海运运费已从2000美元/ 40英尺高箱上升到15000美元/ 40英尺高箱,暴涨了6.5倍。这主要源自逆全球化大趋势下,船东们对未来市场的悲观态度,导致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暴发前就削减了相关航线的运力,将老旧船只报废。面对后疫情时代全球贸易回升而增加的对船舶和集装箱的需求,新船的预定及投入使用需要2~3年的时间,导致国际运力供小于求,相关航线运力尤其是太平洋航线运力十分紧张,运费飙升。另外,由于港口及船舶的防疫要求,及各国的经济补助政策,码头工人及卡车司机严重短缺,码头、船舶运行效率大幅降低,全球港口拥堵指数创下全球最高峰,船舶靠泊准点概率极低。一些航线为了把握商机,货物运抵后来不及等空集装箱回船,就直接返回运货,导致出现爆舱缺柜的局面。空运和陆运也由于疫情面临类似的问题,跨境物流成本和运期不确定性高,这对企业报关报检、及时履约造成极大的不确定性。
目前,一方面,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关国际合作程度低,尤其是一些沿线国家海关信息化建设、配套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海关国际合作和信息化建设亟待提升;另一方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物流通道尤其是国际多式联运通道尚未形成体系,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大兴国际机场“一南一北”双枢纽、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此外,也缺乏具备全球化服务能力的供应链物流企业。
四是复杂的外部环境。当前,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在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贸易摩擦叠加下,我国对外经贸发展面临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后疫情时代,中美关系将继续影响“一带一路”的发展进程。尤其是中美经贸摩擦从贸易领域扩散到科技领域,对医疗设备等高技术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对汽车芯片、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实行断供以及全球封锁等,将对北京高新技术、高端产业的国际发展合作产生较大影响。
而美国对我国的政策还会通过其盟友国家传导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而影响“一带一路”的推进和共建。2021年,欧盟启动的“全球联通欧洲”战略计划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拉入欧盟的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体系中,明显是针对“一带一路”倡议打造替代方案。为保证其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计划稳定的资金来源,欧盟鼓励加强与欧盟成员国、欧洲企业、金融与发展机构的协调,吸引公私部门联合参与投融资,这将提高跨国企业在欧盟投资的热情与积极性,部分在我国的欧盟投资企业也由于欧盟投资环境改善或政治原因选择撤出中国而回流。
四、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方向
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对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总体要求,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北京作为中国的国际交往中心,应在其中发挥更重要的带头示范作用。
当前,在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冲击下,全球价值链的地理分布从全球化进一步转向区域化和本土化,给全球经贸合作及共建“一带一路”带来新的挑战。北京应继续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统筹疫情防控和“一带一路”建设,积极依托优势产业产能,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区域价值链构建和发展,并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助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一)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合力抗疫
维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经贸合作与和平环境,加强抗疫合作,保持稳定的贸易和投资监管环境是构建“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的首要任务。
一是要发挥政策沟通优势,维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经贸合作与和平环境。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应加强合作和相互信任,坚持通过对话解决争端,通过推进建立争端解决和协商机制解决分歧,共同建立安全风险以及卫生突发事件的预警和预防机制,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创造和平和谐的环境。
二是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疫情防控合作。疫情防控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顺利开展的前提。一方面,从政府层面,要强化政策沟通协调,分享防控经验,提供力所能及的防疫物资援助和人员支持;对推动“一带一路”项目复工复产所需融资、税费、设备及货物、人员出入境等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严格做好境外项目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北京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口罩、疫苗等防疫物资生产以及中医药治疗上的协作,可以以此入手展开区域产业链的构建,并尝试在口罩等物资生产、中医药发展等方面建立统一的标准,进一步为构建区域价值链奠定基础。
三是要保持稳定的贸易和投资监管环境,这是后疫情时代全球经贸合作的重要前提,也是全球价值链发展的重要保障。2020年底,涵盖中国和东盟10国、日韩澳新在内的全球规模最大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并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在逆全球化背景下向世界各国宣告了持续对外开放、互利合作的决心。中国也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13个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8)商务部:截至目前中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13个国家签署了7个自贸协定[EB/OL].人民资讯,2021-07-22.可在此基础上,推动探讨与更多国家在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经贸合作,凝聚共识。
(二)依托优势产业产能合作,推动发展“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
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价值链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但在2020年,中间产品占比仍达到世界贸易总额的50%以上(52.45%),(9)根据UNComtrade数据库计算。全球价值链仍是全球经济与贸易的主要特征。而随着全球价值链转向区域化,推动构建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区域价值链既顺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也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向全球价值链高端位置攀升的利益诉求。而北京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也充分显示了二者的良好互补性和合作潜力,这是构建区域价值链的坚实基础。
全方位构建和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区域价值链协作关系,一是要依托双方的优势产业开展产能合作。后疫情时代,健康医疗、社会应急保障等民生产业应优先发展。此外,可充分发挥北京在服务业发展上的优势,在信息技术和信息软件、金融服务等方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合作,尤其是在5G、软件技术、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北京的优势产能,将相关产业链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延伸;在高端农产品等其他原材料供应上,也可向有条件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延伸布局。
二是加强在便利产业链发展的经贸政策和规则上的合作畅通。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各国全球价值链的作用凸显,为了构建发展区域价值链合作,应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利于全球价值链顺利运作的经贸政策和规则上加强合作,如建立区域原产地规则等,也有助于构建更具弹性的区域生产网络。
三是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作用,助力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通过产业分工协作的政策引导,推动形成国内区域产业链以及产业集群发展,一方面,提升区域对外开放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助力构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四是加强使用大数据技术进行风险管理的知识和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不仅有利于企业,也有利于政府和社会大众依靠平台确定风险管理的最佳解决方案。对于参与“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主体——企业而言,能否在管理实践中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至关重要(OECD,2020),如确保供应和分销渠道安全、合理安排产能、建立可靠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及专业有效地处理相关信息等。尤其是对主导型的跨国企业而言,加大对信息分析系统的投资非常关键。信息分析系统不仅能保证主导跨国企业快速得到行业生产市场等一线信息,而且能够帮助企业开展科学分析,设计制定应对外来冲击的管理解决方案。
(三)整合国内国际资源,完善国际通道体系及信息化建设
国际通道是开展国际交往的关键。在疫情冲击下,企业对于国际物流或货运代理的追求也不再是价格最低,而是能否协调海关、物流公司等提供更具保障性、确定性和标准化的服务,端到端的综合物流服务成为行业发展大趋势。因此,后疫情时代,企业和政府尤其是海关要加强合作,加强对国内国际物流资源的整合及物流信息建设,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效益,提升物流综合服务质量。
一是通过加强政策沟通和设施联通建设,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关国际合作和海关信息化建设。新冠肺炎疫情造成港口码头拥堵,准点率低,货物在港口和海关滞留,国际运输及时性及物流服务质量大幅降低。北京海关应以此为契机,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关监管统一标准以及AEO互认机制建设,实时共享海关数据,提高海关信息传递速度,提高服务水平。
二是整合北京已有的国内国际物流通道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大兴国际机场“一南一北”双枢纽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优势,促进铁路、公路、海运和航空的相互连通和多式联运,构建畅通、便捷和标准化的国际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在此基础上,推动物流通道的标准化建设,促进技术、运作及安全标准的统一,为物流通道的互联互通奠定基础。
三是加强国际物流信息化建设。依托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组建货运交易平台,集成国内外水陆空等主要运力和航线、货柜等信息,减少信息不透明、船家集体撤运力涨价等传统货运市场的弊端,提高物流货运价格市场竞争性、降低空载率。
(四)结合数字经济和技术,继续推进服务贸易发展合作
后疫情时代,人们的经济活动和消费模式从线下转到线上。针对服务消费需求的服务创新不断涌现,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新服务业态和新服务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北京应依托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已有的优势,结合数字经济和技术发展,继续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服务贸易发展合作,打造经贸合作新的增长点。
一是依托“互联网+”开展线上问诊、个体健康追踪等健康医疗服务合作。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成为全球抗疫的有效工具,采用健康码对个体健康追踪、线上健康讲座等抗疫防疫措施得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众普遍接受和欢迎。后疫情时代,也可在此基础上,推动建立基于核酸检测结果、以国际通行二维码为形式的健康码国际互认机制,加快中医药全方位合作等,以此帮助沿线国家有效防控疫情。
二是推进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合作,加速“数字丝绸之路”的建设。除健康医疗服务外,在线娱乐、网络视听等新型文化业态的创新发展,“5G+8k”体育赛事转播、超高清电视技术创新应用等都将加速对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需求和建设。
(五)促进科技创新合作,提高产品附加值
科技尤其是医疗技术创新和高端医疗制造在此次疫情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后疫情时代,要继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技术合作与创新能力建设,鼓励企业的科技创新和研发,培育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主导跨国企业,从根本上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一是继续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通过共建科研平台和技术转移平台、共建经贸合作区和科技园区、共建国际科技联盟与国际科技组织等途径,切实提升科技创新的能力。
二是进一步加强创新经营环境、集聚创新资源,推动实体经济、现代金融、人力资源与科技创新融合协调发展。其中,尤其要营造更加富有活力的人才发展环境,通过着力打造与国际对接的人才服务措施如具有国际医疗保险结算服务的高水平医疗机构,以及营造有利于高科技行业的生态环境建设等加强国际人才社区的服务。
三是鼓励和培育主导型跨国企业,并依托行业协会、高端智库和技术开发、建设风险和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或数字平台,提升创新管理水平。例如,宝洁公司的中央控制塔系统为自己的工厂、供应商和分销商整合了从库存水平到天气预报的实时数据,可以提供跨地域和跨产品的全公司视野。当问题出现时,系统可以根据实时数据来确定最有效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