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望闻问切:“学习故事”四阶式教研新路径

2022-11-17陈敏浙江省杭州市大成实验幼儿园

教育 2022年38期
关键词:学习故事研修教研

陈敏 浙江省杭州市大成实验幼儿园

问题的提出

开展学习故事撰写教研的价值和意义 “学习故事”由新西兰学前教育学者提出,是一种记录、评价和支持儿童学习的重要方式,能够展现幼儿学习过程中的惊喜时刻。因此,在教研活动中研究“如何撰写学习故事”十分有必要。首先,学习故事的相关理论,能够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帮助他们重构儿童观。其次,通过厘清“学习故事”的撰写方法,帮助教师提升撰写能力。第三,观察幼儿的行为,分析其行为背后的原因,采用适宜的方法回应幼儿,支持幼儿的发展,从而提升教师专业成长。

学习故事撰写现状 一是重抽象主观,轻细节客观。教师在撰写“注意”部分的时候会抽象地描述过程,忽略幼儿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细节和信息,缺乏对细节的刻画。对幼儿学习行为的描述不够客观,会依据主观想法和以往经验去判断幼儿的行为,用评价性语言给幼儿“贴标签”“加定语”。二是多含糊分析,少科学解读。在撰写“识别”部分时,教师对幼儿学习行为的分析和评价不够准确,缺乏对幼儿学习经验的理解。教师在分析和评价幼儿行为时常常会含糊其词,不够细致和准确,缺乏专业性和科学性。三是存模糊笼统,缺有效具体。在撰写“回应”部分时,教师对幼儿提供的支持策略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会偏离前面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评价的核心问题,从而导致前后内容出现脱节的现象。对于如何有效回应不明确方法,回应内容模糊笼统,没有针对性和具体化。

“望闻问切”四阶式教研策略

本学期的学习故事撰写教研以“望闻问切”四阶方式开展,旨在通过四种进阶的方式帮助教师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地掌握撰写方法,从而更好地观察儿童、发现儿童。

望:链接理论,扎实根基 “望”,指阅读、学习撰写学习故事的相关理论,主要从好书阅读和理论学习两方面进行研修,以扎实教师的理论基础,为后续研修的开展奠定基石。首先,好书阅读。每位教师进行学习故事相关书籍的阅读与读书会分享活动,主要采用“1,2,3,4”策略,即阅读一本与学习故事相关的书籍、展开两种交流方式、梳理三种不同类型的表单及开展四种记录方式来进行研修。其次,理论学习。通过收集学习故事的相关资料,提出撰写困惑,针对相关理论知识分学习故事理论、困惑答疑、结合案例、梳理总结四方面开展现场教研,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最后梳理总结。

闻:厘清概念,明晰方法 “闻”,指对学习故事中的注意、识别、回应三部分的具体理论学习和解读。前期搜集三部分的理论知识、活动案例,提出相关问题,再针对三个部分进行分段式研修,现场结合案例解析进行头脑风暴,从写作方法、要点解析、注意事项等方面帮助教师分析和解读撰写要领,最后梳理总结三部分内容的具体撰写方式。

一是“注意”部分:客观真实,细节刻画。通过对“注意”部分的研修,让教师了解到“注意”部分是描述“发生了什么”,即以视频、照片、文字等方式,采集儿童在某一时间段或事件中的行为、语言和情绪等细节表现,采用白描式的语言描述场景,记录儿童的语言和行为表现。需要教师收集儿童学习的细节表现进行描述,切实复原幼儿学习场景,关注幼儿正在进行的行为举止、可以学习什么、对什么有着强烈的兴趣。

二是“识别”部分:理论支撑,读懂儿童。针对“识别”部分开展的教研,通过了解识别含义、明确识别问题、撰写识别内容、识别案例解析四部分内容进行研讨:首先,了解含义,理解分析,即了解识别的含义,理解应如何分析幼儿在情境中的学习行为,如学习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解决了什么问题,表现出了哪些优秀、可贵的学习品质。其次,明确问题,寻找策略,即明确识别撰写存在的问题,通过识别部分的理论学习明确撰写上的问题,找到有效的策略。再次,结合理论,链接《指南》。在识别内容撰写方面,我们了解到可以通过归属感、健康幸福、积极探索、社会交往、价值贡献五大线索来撰写。此外,“识别”内容的撰写还可以从学习动机、知识技能、学习策略心智倾向、情绪情感这几方面去写。其中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各领域的目标中多次出现的“坚持”“不怕困难”“好奇”“兴趣”“尝试”等词语,均是对学习品质的描述,也就是心智倾向。最后,案例解析,模式分享。通过案例分享识别的不同撰写模式:最经济实用模式即罗列出幼儿学习品质;多人识别模式即根据不同幼儿的原有经验、事件中的行为表现、《指南》中的子领域目标和典型行为及获得的新经验;多层次分块模式即根据不同维度、表现以及评价方式做梳理。通过识别部分的研修,让我们知道,教师首先提升巩固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与分析。看懂游戏,读懂儿童游戏背后所隐藏的儿童学习与发展价值。教师可以依照《指南》中各领域目标和典型表现判断幼儿的发展,结合幼儿的日常表现,进行全面把握、准确识别。

三是“回应”部分:细化策略,有效具体。我们从回应要求、案例分析、三步骤关系、有效回应策略几个方面开展回应部分的研讨。通过教研,教师了解到回应要联系幼儿在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已有经验、学习品质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采取有效的回应策略,根据幼儿认知方式的差异选择适宜该幼儿的学习方式。

问:团讨剖析,实操演练 “问”,指对在“闻”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学习故事中的注意、识别、回应三部分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疑问,并结合案例进行解读分析的实际撰写操作。旨在引导教师前期搜集案例,开展小组团讨,结合实际案例对注意、识别、回应三部分进行深入剖析,运用案例剖析、现场实操、互助碰撞等形式,基于理论基础进行实际操作运用,最后进行提炼总结。

注意:互助解析,取长补短。三个年级组分别对各年龄段的案例进行注意部分的研讨,链接之前学习的理论知识,为其他组出谋划策,表达各自想法,吸取同伴好的建议再进行修改。通过互助式的案例解析,帮助教师取长补短,在理解和内化理论知识后,将其运用到对案例的分析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思维中不断辨析,寻找理论依据,实际上是教师思维深度参与的过程。

识别:草根引领,助力识别。骨干教师借他山之石学习运用可视化的方式进行评价,并通过钻研运用于学习故事中。一是团体实操,认真钻研。每组教师根据之前撰写过的案例中的识别部分进行二次修改,用可视化方式对幼儿的学习进行识别。有的组对幼儿的原有经验进行分析,制定表格;有的组在原有雷达图的基础上优化图表,将原先的分值用色块代替,更直观清晰;还有的组在识别中先分析识别的维度,如从心智倾向维度出发的可视化图表的制作。二是分享交流,各显神通。教师们经过共同商讨、分享后,其他同伴为其寻找亮点和提出建议。通过教师的实际需求和草根骨干的引领,教师们进行实操演练,了解了可视化图表的制作要素、学会了制作方法和技巧。教师通过可视化的数据分析识别幼儿的学习,给了教师很大的视野冲击和不一样的认知体验。

回应:探讨分享,经验碰撞。在识别的基础上,教师以年级组的形式根据识别内容,分别对各自的案例进行回应,同伴再对分享回应的年级组提出修改建议。通过回应部分的分享与互助,教师明确了回应的途径。教师要基于该幼儿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品质,根据游戏材料,经验认知、家园沟通、环境创设和课程内容等多方面提供回应策略。

切:以玩助学,运用实践 “切”,指提供幼儿一日活动中的新鲜案例,利用接龙撰写、游戏答题、情境表演等方式让教师在玩中学,巩固知识,并能将学会的撰写方法运用于实践。一是接龙撰写式。教师以团队形式分别撰写由教师们提供的小班的新鲜案例中的注意、识别、回应部分,以接龙的方式进行撰写。撰写好后,进行分享和交流,再进行二次修改。二是游戏答题式。教师根据前期学习的注意、识别、回应三部分的理论知识,以游戏的方式设计必答题、抢答题和实操题三大类型题目。三是情景表演式。结合案例梳理注意、识别、回应的具体内容,并用情景表演的方式对注意与回应部分进行表演,同伴通过表演解析具体的策略。通过鲜活的案例,以不同的形式,让教师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能将所学到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望闻问切”四阶式教研成效

转变教师理念,体悟“故事”精髓 一是转变理念:从关注表象到挖掘本质。开展教研的背后,我们更多地是要挖掘学习故事的儿童观、课程观、学习和发展观。我们撰写学习故事的目的不是仅仅只停留在撰写过程中,其撰写的意义在于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幼儿,需要教师深入活动现场细致的观察、注意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以最大限度地发现幼儿的正能量。二是感悟精髓:感悟“三一”。首先,一个关注过程的评价。学习故事记录聚焦在“游戏中的儿童”,捕捉儿童精彩的学习瞬间,教师在不断“注意—识别—回应”的过程中,积极观察、解读、支持儿童学习。关注的是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性评价,而评价的切入点从“找不足、找差距”转变为“发现优点、发现能做的和发现感兴趣的”。其次,一抹欣赏儿童的眼光。通过捕捉儿童学习过程中一个个让人惊喜的“哇”或“魔法”时刻,来刻画儿童作为“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教师要以儿童的视角来解读儿童,支持其下一步的机会与可能性。最后,一种链接家园的方式。学习故事也是成为我们教师与孩子,教师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方式。将学习故事读给孩子们听,让孩子们一起来学习同伴们身上的学习品质。学习故事分享给家长,让家长参与撰写学习故事,能让教师更了解家长的想法与关注,实践家园共育的理念。

翻转研修方式,提升“故事”水平 一是翻转形式:从被动倾听到主动体验。首先,在新的研修模式中,不再是教研组长的一言堂,而是以问题驱动的方式,让教师们相互碰撞火花,以头脑风暴的形式互动交流,让更多教师表达自己的想法。其次,运用轮流主持的方式,将教师被动的教研状态变为主动积极地学习和研修。每位组织的教师要先通过自我学习、梳理知识点后,再组织开展活动,这当中不仅增加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同时增强了学校组织教研活动的能力。最后,通过云端教研,教师不再只是屏幕前聆听和收看专家讲座的看客,而是个个自己做起了主播进行直播,同时还主动学习了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更好地研修助力。二是改进方式: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我们改变了往常的方式教研方式,反客为主,让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参与组织教研活动。在这当中,教研大组长起到了协助策划、传授方法、共同反思的作用,促使教师们主动地进行梳理、建构以及大胆地组织和开展教研活动。这样的方式大大增强了教师教研积极性,让更多的教师在这样组织教研的过程中磨炼成长,提升专业水平。

树立成果意识,收获“故事”案例 通过阅读与学习故事相关的书籍,开展“如何撰写学习故事”教研,解析园本课程儿童观后,多位教师的学习故事案例分别获得了区二等奖的好成绩。

“望·闻·问·切”四阶式教研反思

链接园本故事,完善课程评价 本学期我们的教研以“如何撰写学习故事”为题,以理论学习为载体,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内隐教育观,进一步建构儿童视角。通过学习故事的撰写,落实“看见每一个,看见每一刻”的儿童观,用学习故事的评价方式,完善了园本课程中的评价体系。

优化组织策略,提升教研能力 这学期的教研,我们注入了新鲜血液,让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参与到组织教研中。在与大教研组长沟通、协商教研组织方式的时候,我发现,每位教师都有各自不同的想法。不仅增加了主播教师的自信心,同时让教研变得更加活泼自然,教师能更好地融入教研。

协同合作研修,促进共同成长 在本次的研修中,改变以往的研修方式,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教师们经历自我学习、组织开展、研修反思后,再次参与到其他教研中时变得更加积极主动,能表达的内容越来越多,与同伴间相互碰撞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在相互研讨的过程中,教师的研修能力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锻炼。

新西兰“学习故事”的理念是“相信孩子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因此,教师一定要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观察和等待,因为只有教师褪去对“教”的执着,儿童主动的“学”才有机会显现出来。这同样也适用于教研,只有相信每位教师都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才能促进更和谐、积极的教研氛围,产生较好的教研效果。

猜你喜欢

学习故事研修教研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自主研修与我的专业成长之路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