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开发学生潜能的最佳时机
2022-11-17马志国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个人死后来到天堂,问圣彼得:“我是否可以见见生前世上最伟大的将军?”圣彼得指指身边的一位天使。但是,这个人认出来,这位天使生前不是什么将军,而是一名鞋匠。“是的。”圣彼得回答说,“如果他在世时当上将军,他就会是最伟大的将军了。”鞋匠本是将军之材,之所以生前没有成为将军,是因为他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这便是寓言的寓意所在。
人的天赋能力往往是潜在的,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都像一座有待开发的丰富矿藏。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把学生的潜在能力开发为现实能力。中小学阶段又是学生能力发展最快的阶段,是我们开发潜能这座“金矿”的最佳时机。所以,班主任不仅要抓住学生能力差异来提高班级管理的效能,还要抓住最佳时机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能力开发。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取决于其智慧行为中的两种心理机能系统的相互作用。其中,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在智慧活动中具有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及处理各种内外信息的具体操作的机能。人们把具有这类机能的诸多心理因素统称为智力因素,它们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非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对智慧活动具有动力和调节作用,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及处理各种内外信息,而是对智慧活动起始动、维持、强化、定向、引导和调节作用。人们把具有这类机能的诸多心理因素统称为非智力因素,它们包括动机、兴趣、性格、情感、意志等。
最新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能力发展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的过程,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也就是说,非智力因素才是开发学生能力的根本动力。
针对学生一般能力差异,促进能力开发
有句话广为人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句话要看从怎样的角度来理解。如果认为只要教师教育教学得法,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可以得到最优发展,那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这违背了心理学发现的关于能力差异的规律。对这句话的科学理解应该是,只要教师教育教学得法,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可以得到他自身的最佳发展。这才是承认能力差异的科学发展观。也就是说,我们的班级管理,在促进学生能力开发上,必须要针对学生能力差异,特别是针对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差异因材施教。
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现有发展水平;一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那个区域就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实现最近发展区的发展,也就是实现了学生阶段性的最佳发展。既然学生的能力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就必然不同。因此,班级管理中,我们必须针对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学生能力开发。如果不顾学生实际能力发展水平,急功近利盲目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就会给学生增加心理压力,不仅不能促进能力开发,还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阻碍学生发展。
我们还要注意学生一般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有的学生能力发展可能一直领先,但是,确实有学生低年级时能力平平,到高年级后却有突飞猛进的进步。这就需要我们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在学生能力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激励方式。
能力与知识的区别告诉我们,不能把知识教学当成能力开发。教育实践中有这样的现象:重点高中招收的学生,来自乡村的学生往往比来自城镇的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幅度大。为什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与城镇学校相比,乡村学校的教学环境相对宽松,学生课业负担相对较轻,他们进入重点高中还学有余力,因而学习成绩有较大的提高空间。也就是说,城镇学校相对紧张的教学环境和相对沉重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并没有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
在班级管理中也有类似现象。有的班主任学科学习抓得很紧,学生在校期间也确实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学生离校后却少见很好的发展。这警示我们,在班级管理上,要科学对待能力与知识的关系,不能光要眼前的考试分数,不顾学生未来的能力发展,更不能“杀鸡取卵”。班主任要二者兼顾,一面抓好学科成绩,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一面抓好能力发展,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
针对学生特殊能力的差异促进能力开发
心理学研究中有一种“白痴天才”现象。所谓的“白痴天才”,就是一般能力水平很低,但是,却会有某种超乎常人的特殊能力。比如,英国的丹尼尔·塔米特就被认为是一位“白痴天才”。他从小就得了自闭症,却精通10种语言,可以不用思考直接说出哪天是星期几,被人称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
“白痴天才”虽属特例,却也从一个侧面启示我们:人难有全能,却各有所长,天生我材必有用。心理学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智能是多元化的,因而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只是聪明表现的范畴和性质有差异。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各种智能优势都可以发挥作用,闪烁独特的光芒。比如,学生语言学习迟钝,可能逻辑思维能力很棒;肢体动作笨拙,却可能有出色的绘画艺术天资;人际交往屡屡失败,却可能表现出卓越的音乐天赋。
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往单一的学生能力观,改变以往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标准,要看到学生能力的多元性,看到学生能力的差异性,看到每个学生的能力结构的特殊性,看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能力优势,都可能成为某方面的天才。只要我们正确地引导和开发,激励学生发挥各自独特的能力优势,学生就真的会成为某方面的天才。这就要求我们与科任教师携手合作,改进教学的形式和环节。比如,在教学形式上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以利于人际智能的培养。再如,在教学环节上重视最后的反思环节,培养学生的内省智能,等等。
指导学生开发大脑两半球的潜能
包括心理学在内的相关的现代科学研究让人们把眼光深入到人的大脑内部,于是人们有了一个奇妙的发现:大脑左右两个半球靠胼胝体的联络,在机能上奇妙地“分工合作”。
综合起来看,大脑左半球主要负责语言及与语言有关的心理机能,在语言及与语言相关的心理活动中占优势,如读、写、算等心理活动;右半球主要负责非语言形式的心理机能,在非语言的心理活动中占优势,如在时间、空间的感知上,在音乐、绘画等活动上。可以说,大脑左半球是抽象思维的世界,右半球是形象思维的世界。它们是两个不同类型的信息加工系统。这两个系统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协作,各种心理机能都是大脑两半球协同活动的结果。
现实生活中,人的用脑习惯以左脑型居多,这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脑潜能的开发。具体来说,有人认为这与手部的活动有关,我们大多数人是右利手,使大脑左半球得到优势发展。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大脑的发展与手部的活动有密切关系。因此,我们应该尽力让学生大脑两个半球的潜能都得到更好的开发。
第一,全面开发大脑的潜能。开发能力最理想的状态是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都得到充分开发。这就需要我们破除传统文化中一些没有多少道理的“道理”。比如,吃饭用筷子,可以“左右开弓”,并没有什么对错。写字握笔,也不必硬性规定要用哪只手。以此类推,学生的许多动手活动都可以照此办理,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所谓“左撇子聪明”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由于多数人用右手,刺激左侧大脑,而左撇子的人相对地右脑有了较多机会被刺激,因此大脑的开发较全面些。如果班主任发现有学生的用脑较明显地偏向某一侧,那么,从全面开发的角度看,也应指导学生有意识地锻炼自己,使另一侧大脑半球得到较多的被开发的机会。在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的人把右手右脚叫“正手”“正脚”。其实,从开发大脑的角度看,两手两脚无所谓“正”“副”。为了全面开发大脑,我们不妨指导学生把左手、左脚“扶正”,多使用和活动左侧肢体,以利于刺激开发右脑潜能。
第二,开发优势大脑半球的潜能。所谓左脑型、右脑型的用脑习惯,不过是人们较多地使用左脑或右脑,并非只使用一侧大脑半球。全面开发,也并非一定要使大脑两半球完全均衡发展。因此,在全面开发大脑的同时,我们也要因势利导,在大脑潜能全面开发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优势大脑半球的潜能开发。比如,如果学生表现出较好的空间知觉能力,能描善画,思维具有鲜明的形象性,那就不妨指导学生顺势发展绘画能力,促进大脑右半球潜能开发;如果学生能说会道,就不妨指导学生重点发展口头语言能力,促进大脑左半球潜能开发。如此顺应优势,有侧重地指导学生发展一技之长,也是好事。当然,优势开发是在全面开发基础上而言的,并不等于让另一侧大脑半球越荒废越好。
第三,着重开发大脑右半球的潜能。就生活实际而言,大多数人有着左脑型的用脑习惯,右脑没有得到足够的开发。所以,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我们应该指导他们多用右脑,有意识地着重开发右脑的潜能。
下面就是一个可以指导学生练习的办法:努力把头脑中浮现的念头或情景以图像形式显现。比如,学生在读剧本时,可以在脑海中想象舞台上的情景。此时,脑海中出现的舞台布景、出场人物的言谈举止等正是右脑发挥作用的结果。接下来,我们让左脑担任导演,对这些舞台布景和出场人物进行观察、评价和修正。这对习惯用左脑的人来说,是激活右脑潜能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开发右脑的方法还有很多,主要是多运用左侧肢体。所以,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做些左侧的肢体活动,比如,尝试用左手拿筷子,左手拿剪刀,左手持球拍,左手取东西,左手抓握扶手;还可以用左脚踢毽子,左脚跳房子,等等。这些方法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条:①刺激左半身的感觉神经。②锻炼图形识别能力。③锻炼绘画能力。④锻炼形象思维能力。⑤锻炼空间认知能力。⑥锻炼五官感觉能力。⑦锻炼想象能力。
上述开发大脑潜能的方法,在具体操作上,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利用自由活动时间单独进行相关的练习;一方面可以开展班级群体活动,针对学生的共同情况,利用班团活动有组织地进行相关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