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细教学环节谋划 助力有效学习活动开展

2022-11-16黄志清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22期
关键词:有效学习数学思维小学数学

黄志清

摘 要:精细教学环节谋划是缔造有效数学教学的前提,也是助力有效学习活动开展的根本保障。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依托文本,预构教学趋向;解读学情,构划学习愿景;应用实践,提增创新活力等相关谋划。通过相关活动的预设与酝酿,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探究学习活动中更有劲头,同时,也让学生的学习思维得以激活,让数学学习活动智慧闪烁。

关键词:精细预划;有效学习;小学数学;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22-0242-03

Fine teaching link planning to help carry out effective learning activities

HUANG Zhiqing (Zhangzhou Nantaiwu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Fuji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The planning of fine teaching links is the premise of creating effective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it is also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learning activities. For this reason, in the process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make relevant plans such as relying on texts, pre-constructing teaching trends; interpreting learning conditions, formulating learning vision; applying practice, enhancing innovation vitality, etc. Through the presupposition and preparation of relevant activities, it can better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make students more energetic in inquiry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at the same time, activate students' learning thinking and make mathematics learning activities sparkle with wisdom.

【Keywords】Fine pre-planning; Effective learning;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Mathematical thinking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个道理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得善于把握教学预设这一关,力求通过细致入微且又符合教材编写意图,以及学生学习现状的教学预案,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实践、思考、交流和推理归纳等学习活动,让他们的数学学习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利用精妙的教学预设,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有趣的学习资源,让他们的数学学习趣味隽永,又活力连连;也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较为丰富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使他们的数学思维在学习中得到锤炼和提升。

1.依托文本,预构教学趋向

解读文本、领悟教材编排的意图、把握好数学知识的基本架构等,是一个教师的基本功,也是组织有效教学活动的根本抓手。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深度解读文本,吃透数学知识内容的基本脉络,从而进行精准、科学的教案预设,使教学活动更有目的性,也更加灵动,富有实效。同时,还得找到学生知识积累、经验水平等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连接点,灵活地进行教学预设,以保障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促进学生的学习步入一个理想的境地。

(1)研读文本,找准生长点

例如,在“分數的初步认识(二)”教学中,教师要较理性地研读文本,从分数认识的知识编排体系中把握准这一阶段的教学任务,并做好相应的教学预设方案,为学生更好地感知一个整体认识提供知识准备,更为分数认识概念建立逐步抽象提供思维支持。

一是回顾“分数初步认识(一)”教材编写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的过程。解读文本就能发现,分数认识这一知识内容在教材编写中呈现分布广、小台阶逐步上升的特点。比如,在三年级的上册中就是“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旨在通过把一个苹果、一个长方形或一个其他的单一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几份就是它的几分之几。这些知识的领悟是学生新的学习探究的基础,也是他们研究分数认识的动力所在。

二是联系“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教材内容安排。从这部分教材的解读中,不难发现,“分数初步认识(二)”远比“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的学习要求要高得多,特别是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考察也在不断加强,要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学习中学习归纳和抽象出一个整体的表象,进而建构起一个整体的数学思维模型。

(2)把握教材,夯实基础点

“分数初步认识(二)”教材编写最为核心的部分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体验中更好地理解一个整体,建构一个整体的表象。这一过程对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对思维的要求层次以及抽象水平要求等都有着极大的挑战。因为学生要科学地理解一个月饼、一个圆片,几个月饼、几个圆片,甚至是很多个体的聚合体都是一个整体。要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这一特点,并建构好一个整体的数学表象,教师就得在教学预设上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力求在一定的教学中让学生感知愈发丰富,积累愈发厚实,使抽象出一个整体数学概念成为一种必然。

2.解读学情,构划学习愿景

与教学有关联的因素非常多,有教师、学生、教材,还有有关资源等,其中,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因为其他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顺利地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思维提升服务的,总之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全面、健康地成长。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读学情,应成为构划学习愿景的第一要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怎么学”放在预设的最核心的位置中思考,让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学习现状,更有利于他们的发展。例如,在“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得充分把握学生既有的生活经验,以及他们对千克和克的感知等诸多要素,并以此设计系列的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亲历不同的学习体验,从而形成有关千克和克的认识,为学生顺利地建构千克和克的重量概念提供经验支持。

(1)联系实际,感知概念

千克和克对小学中年级学生而言,既是熟悉的,又是模糊的,也可以说是陌生的。究其缘由,主要体现在学生有生活层面的感知积累,他们会在日常生活中听父母或爷爷奶奶说过,大米10千克、草鱼3千克、面粉5千克等,因而学生对千克是听过的,也看到过的,所以是具备相应的感知的。

(2)应用体验,感悟概念

众所周知,体验是获取感知、形成感悟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基于此,教师在“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酝酿中就得把应用体验这一策略用好、用活,以此助推学生学习感悟的不断深入。比如,预设猜一猜活动。“同学们都与家长去水果超市买过水果吧,有没有关注过这样的信息呢?1千克的桔子大约是多少个?桃子呢?苹果呢?樱桃呢?”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看到的情景,以及他们参与过购买水果活动的经历等,会说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1千克的苹果大约有8~10个的样子,如果苹果特大或特小,那个数就会少些或多些。1千克的樱桃个数有点多,因为樱桃太小了,没有具体说过,大约也得有30~50个吧。”学生的交流不仅能丰富对千克感知的积累,也让感悟到1千克的具象表现,进而为他们建立千克概念提供了强有力的感知支持。

3.应用实践,提增创新活力

操作实践是小学生感悟数学知识的基本手段,应用知识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他们建构认知、形成技能、发展数学思维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根本措施。基于此,在教学预设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细化应用实践环节,努力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学习活动,让他们的数学感知愈发丰富,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也让他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激发创新学习的活力,促进创新意识的发展。

(1)预设观察实践,感知规律

要让学生对乘法分配律学习有较好的基础,教师得尊重教材编写,并科学地进行创新使用。为此,教师得谋划好引领学习观察实践,指导学生观察改编后的主题图,一边引导学生解读主题图,一边指引他们联系生活经验,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等,从而让学生能有热情、也有信心地探究乘法分配律的规律。

例如,把主题图旁的题目改编为“体育组将为参加运动会的足球队员购买一套运动装,上衣45元,裤子25元。学校足球队一共有12人,购买这些运动服需要多少钱”。

(2)构思梳理分析,感悟规律

当学生对例题进行相应的探究之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应用学习感知,让他们在跟进一层的学习体验中更好地领悟乘法分配律的本质。

“你们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式子”“把它们回忆出来,并想一想自己对它们的理解”等。问题能诱导学生联系学习进行回忆,并从这些等式中进一步感知规律,领悟规律的实质。

(3)指导应用实践,建构规律

预设实践应用环节就是帮助学生深化学习理解,加速认知建构的有力措施。为此,在“乘法分配律”教学预设中就可以预设诸如以下的实践体验学习活动。

一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已经感知到的乘法分配律。学生会依据自己的经验、学习个性等进行自我创造学习,他们的学习定会呈现一个精彩的局面。有的学生用数字等式表示规律;有的学生则用符号;还有的学生则用文字等。不同的形式,会刺激学生的感官。

二是引发引论,显露疑问。当不同形式的等式出现时,就会有“这个写法对吗?是不是和刚才学习的规律一样”等疑问自发地萦绕在他们的脑海中,疑问定能诱导学生思考,从而有助于乘法分配律规律理解的深入。

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再度审视这些等式,用说理的方式深化乘法分配律规则的理解,从而让他们的学习活动更为理性,也更有实效。

4.整理反刍,加速学习构建

要打造有效的学习活动,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始终都不能离开教师的精准谋划和精细思考。故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得围绕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需求等实际,科学地运用各种教学素材、教学资源等,创设相应的整理反刍学习细节的打磨,让学生真正亲历数学知识形成的探究活动,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学习体验,进而生成较为理想的学习思考,让他们的整个学习活动既有自主活力,又有合作学习的动力,也让数学学习活动更显智慧。

例如,在“面积单位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得高度重视学习整理、学习反刍环节,并以此设计一些相应的学习互动,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1)开展回望活动,促使学生咀嚼学习

指导学生回望学习历程,反思学习历程中的收获与不足,是小学生由被动学习逐渐走向自主学习的重要历程。但是,由于小学生自主意识不够强大,自制力也不够强劲等因素的困扰,因此他们在这一方面的意识不是很强烈。这都需要教师通过恰当的活动来引导、培育,以期促进学生自学意识、自律素养等得到较好的提升。

比如,在“面积单位的认识”教学的收尾阶段,教师得引导学生较为理性地反刍学习活动,从中更好地把握面积单位的认识。可以引导学生回顾面积单位的种类,特别是像1平方厘米的认识等,让学生对学习的历程有一个较为清晰的印象,这为他们形成较为恒久的学习记忆是大有裨益的。

(2)组织辩论活动,引导学生梳理学习

在上述自我反刍完成后,教师还得设计一些必要的思考题,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要点的梳理学习,从而达成提纲挈领的作用,也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串珠成链,成网成片,较好地建构起面积单位的认识学习体系。

比如,采取追问策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研究,你认为面积单位的重要特征是什么?”这是一个较为有难度的话题,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同样,这个问题还能诱导学生不断地回溯学习历程,从而帮助他们解读问题、回应问题。

随着学生思考的深入,学生就会在脑海中建构起面积单位的表象。通过这些表象的思考,学生终于悟出:面积单位的存在都是依附在一个个具体的图形上。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得围绕学习梳理等活动开展,促进学生对整个学习活动进行回溯,并在此过程中获得丰富的学习感知,形成较为理性的学习感悟等,让他们的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理性、更加有效;也使学生互动的數学思维、学习经验等得到较为理想的发展。

5.结语

综上所述,要打造一个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得在预划环节上多下功夫,努力创设一系列贴近学生学习需求的活动情境,引导他们开展更为积极有效的学习探索和学习实践活动,从而让他们的学习体验愈发丰厚,让整个学习过程更为顺畅,也充满活力与智慧。

参考文献

[1]朱德江.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理力——“教学力”研修的内容与策略之四[J].小学数学教育,2014(07).

[2]王莹莹.小学数学有效预学策略探索[J].学子(教材教法研究),2016(18).

[3]单林.精于心,简于形——略谈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5(10).

猜你喜欢

有效学习数学思维小学数学
高中文综学科学习方法的中学生视角分析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有效学习的研究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