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古籍整理出版印刷工艺杂谈(三)

2022-11-16徐蜀

藏书报 2022年37期
关键词:网目活字影印

徐蜀

铜版印刷(附锌版)

铜版凹印

铜版印刷有凹印和凸印两大类,凹印出现较早。大约清中期,西方的铜版凹印术便由传教士带到中国,但仅在清宫之中使用。文献记载,民间首先采用铜版凹印印书者,为元和王肇鋐,时间在光绪十五年(1889)前后。王肇鋐撰《铜刻小记》,详述铜版凹印制版法。《铜刻小记·总论》云:“刻铜版之法,创自泰西,行诸日本。镌刻极精图式,宜取诸此。虽细如毫发之纹,亦异常清楚。其免燥湿伸缩之虞也,胜乎木刻;其无印刷模糊之病也,超乎石印。惟刊刻之法固难于木刻,亦迟乎石印。非心粗气浮者所能从事也。(转引自《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据文中所述,铜版凹印的最大特色是线条精细,“虽细如毫发之纹,亦异常清楚”,这是其他印刷工艺达不到的。

铜版凹印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在平整洁净的铜版表面敷一层蜡,作为保护层;将图文转印到蜡上,然后雕刻图文,图文部分的铜版便暴露在外;最后用化学腐蚀液浸泡铜版,图文部分便被腐蚀出凹下的沟槽。印刷时,去除铜版表面的蜡,整体敷墨,然后刮净沟槽以外的墨,覆纸后施压,沟槽内的墨便转印到纸上。

其实,中国古代的碑石拓印就证明,阴文雕刻极细线条比阳文更具优势。因为在印版上(无论什么材质)雕刻极细的沟槽,只要刻刀足够锋利结实即可;反之,若是凸起的极细线条,不仅雕刻的难度和工作量大增(要刻去线条以外的部分),而且对印版材质的柔韧度和强度也有较高要求。由于在铜版凹印沟槽内填墨,比在碑石拓印的沟槽中塞纸要容易,所以沟槽可以更细,印品也就愈加精细。而且,铜印是阳文,比阴文的拓印更具实用性。

铜版凹印虽优点很多,但制版印刷之设备复杂昂贵,成本较高,因此一般的出版物极少使用,使用较多的是铜版凸印。

铜版凸印

铜版凸印,制作和印刷原理与凹印大致相同,只不过凸印腐蚀掉的是铜版图文以外的空白部分,保存下来的是凸起的图文。印刷時少了“刮墨”那道工序,工艺和设备简化了不少,成本也就大幅降低了。铜版凸印,又分为无层次的黑白版、有层次的网目版两种,但前者很快被价格低廉的锌版取代,因此铜版大多制成网目版。因为铜的硬度和韧性优于锌,更适合印制精细的网点图。

铜版印刷是依靠网目表现图像的浓淡层次,因此民国时期铜版又被称为“网目版”。“网目版”印刷属于高档印刷,制作难度大,成本高,一般用于印制艺术类期刊的封皮和插图图版。早在宣统元年(1909),神州国光社便用铜版刊印了《黄石斋书王忠文祠记》。册中介绍其制版印刷特色时,重点就放在了铜版的网目上: “本集所制网目铜版,其网目极密而细,极明而显,清朗悦目,可与玻璃版(珂罗版)相并,亦与寻常者迥殊。”民国元年(1912),上海国粹学报社印行的《古学汇刊》第一、第二编,将善本书影与古书画、金石、古器物一起,用铜版影印,制作成精美的图版附在刊前。两编共收善本书影十余幅,与其他书法、绘画、金石、古器物等图版一样,浓淡交织、层次丰富。商务印书馆在铜版印刷上,也投入了一定的力量,民国九年(1920)印制出彩色铜版画册《费晓楼仕女精品》。上海国华书局也于1920年前后,印制出了《董邦达山水》《古画大观》一、二、三集。

值得注意的是民国三十年(1941),上海开明书店用网目铜版印行了潘承弼、顾廷龙编著的《明代版本图录初编》。这部书也成为百余年来,唯一一部采用铜版印刷的版刻图录,其图像层次丰富,表现力远超黑白书影的古籍图录。

铜版印刷,印版直接在着墨后转印到纸张上,印刷品的层次与质感甚佳。相比于珂罗版,铜版印刷有印制效率高、周期短,拼版方便灵活等优点。铜版印刷的缺点是设备投资和日常花费甚高,非一般小厂能够承担。再有就是对印刷用纸的要求较严,为保证印刷质量,要使用“蜡光纸”(铜版纸),更拉高了书的成本。因此民国时期采用铜版影印古代碑帖、书画图书的规模,远小于珂罗版印刷。

锌版印刷

锌版印刷与铜版凸印几乎同时诞生,原理和制作方法亦相差无几。锌版可以胜任黑白线图或要求不高的网目图印制,普遍应用于铅印书、报、刊中的插图,以及少量古籍的影印中。民国时期采用锌版翻印古籍最典型的事例,是上海开明书店的《二十五史》。

《二十五史》,系将殿版《二十四史》加上柯劭忞的《新元史》而成,以原书九叶割裱拼成一面,每面上下四栏,大16开本,分装9册。开明版《二十五史》是缩印殿版《二十四史》力度最大的一种,相对定价也最低。在印制装订工艺方面,书店考虑到以往“石印本的《二十四史》,把殿版的九页拼做一页,每页三栏,俗称‘横行《二十四史》。这就一般的经济能力说,当然比较轻而易举,但是那些本子把字体缩得太小了,石印既然不见得怎样清楚,而线装又多到一百本以外,翻阅、保存、携带都不方便。现在我们特铸锌版印刷,把字体缩到新五号字那样大小,更把这么大的一部东西匀装做九本,这样无论从那方而看,都觉得没有丝毫缺憾了(《刊行二十五史的缘起》)。”开明版《二十五史》全书用锌版印制,在古籍影印制作中实属罕见。此锌版系腐蚀而成的凸版,成本比前面提到的石版的代用品“亚锌版”高不少,但字迹的清晰度肯定比平面印刷好,从根本上解决了石印之书字小不易辨认的弊端。另外,中华书局长期印行的同文书局版《康熙字典》,也是翻铸锌版印刷的,保证了小号字笔画的完整、清晰。

铅印

西方的铅活字印刷,于清道光年间开始在中国传播。清末民初,铅印被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出版机构当做翻印古籍的重要印刷工艺。铅印传入中国之初,铅字多为宋体,比较单调。宣统元年(1909),商务印书馆创制二号楷书铅字,倩江湾徐锡祥镌刻字模。其方法为:先以楷书原底照相摄制阴文铜版,每字嵌入铜壳子,制成刻坯铜模,浇铸铅字,刻工修整而成。民国四年(1915),商务印书馆又聘请湖北刻字名家陶子麟,以《玉篇》之字体,照相制版,镌刻“古体字”,制成一号、三号活字二副。民国六年(1917),钱塘丁氏仿宋精刻欧体活字,名曰“聚珍仿宋活字”,以其刊印古书,可与宋椠元刊媲美。先后排印《大观录》《习苦斋诗集》《居易堂集》等诗文集。丁氏“聚珍仿宋活字”后被中华书局收购,用其印制著名的《四部备要》。民国八年(1919),商务印书馆海陵韩佑之以宋元精椠为范,创制仿古活字。商务不断改进铅字字体,除排印古籍的需要外,还有大量影印古籍的序跋、校记等文字需要与不同底本配套的“仿古”字。

铅印的优势

铅排印刷,其功用虽与中国传统木活字相近,但具有更多的优点:金属材质不易变形;铅字翻铸、镌刻方式灵活多样;小型字更易制作,且印刷效果好于木活字和石印,这就为增加排印古籍叶面的字数,降低书价,提升销量,打下了基础;排版、印刷效率更高;可以制作“纸型”,低成本的保存原版(注:用排好字之铅版,在特制纸板上压制出凹字模版,即为纸型;用铅浇铸成印版即可印刷,一副纸型可反复浇铸多次),方便重印。其中“可以制作‘纸型”尤其重要,传统木活字之所以未能大行其道,进而取代雕版印刷,主要原因就是未能解决再版重印的难题。

铅印在古籍整理出版中的应用

商务印书馆翻印善本古籍,虽重视影印,但铅排印刷的数量也不少。其采用铅印的古籍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多种残本校勘合成,如1927年出版的《说郛》一百卷。《说郛》,明陶宗仪纂,此前《说郛》一书通行本为清顺治刻本,该本错误“指不胜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正甚多。曾任京师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主任的张宗祥,得见馆中残本明抄《说郛》,持校刊本,以为“欲还南村之旧,非明抄本则不足据。(张宗祥《说郛》序)”此后,张宗祥历经六年,共搜集到六种明抄残本,反复校勘,“择其善者而从之”,汇辑而成。此类以多种不同开本、字体、行款之残本纂辑成书的本子,不但版式难以统一,各本之间需要穿插调整的字句亦有不少,直接影印显然不行;用字体字号一致的铅字排印,效果当然最好。二是底本品相差,不能影印。例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奢摩他室曲丛》(一集二集),系近代著名戏曲家、藏曲家吴梅选辑,二集共收传奇、杂剧三十五种。因“吴氏藏本版甚漫漶,不能景印,廿四种均用活字排印”(《张元济书札》1929年9月24日致傅增湘信)。这也正是商务印书馆1930年《百衲本二十四史预约样本》附《曲丛》广告中所谓“分用石印、活板(铅排)两种,次第印行”的缘由。

铅排古籍最大的好处是不受底本“清朗”与否的限制,又可将校勘、注释等与正文一体排列,提高了原书文献价值的同时,还便于阅读使用。中华书局采用聚珍仿宋小二号字,排印校注本《四部备要》,书高19.5厘米,宽13.2厘米,每半叶十行,行二十字,版面之美观堪比宋椠元刊,成书尺寸亦相仿,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商务注重版本,影印为主形成的空档。

说起铅印在民国古籍整理出版中的作用,不得不提商务印书馆的《丛书集成初编》。《初编》由王云五策划主编,遴选宋代至清代重要丛书一百种,按现代分类法重新分類,共收古籍四千余种(实际出版三千多种)。王云五总结该书特点时说:“是书之出,将使向所不能致或不易致之古籍,尽人得而致之,且得以原值二十分之一之价致之。(《辑印丛书集成初编缘起》)”张元济在1935年11月23日致傅增湘信札中,也对《初编》赞誉有加,谓:“是书用排印本非弟始愿所欲,然为售价计,乃降而出此(注:《初编》极少数为影印)。主者谓是书专备各图书馆之用,杜威十大类目世界已通行,吾国新设图书馆不能不兼收外国书,将来排比势不能分中外为两部,只得冶为一炉。吾国之旧分类法因此全废,且《四库》史部之别史、杂史,子部杂家之六类亦甚难分辨,故不如全盘更换之为愈。弟亦无以难之。今此书竟售至二千余部,则其说胜矣。(《张元济信札》增订本)”

《丛书集成初编》成功的因素非常多,铅排印刷应位居前列。《初编》书高17.5厘米,宽11.8厘米,属于小32开本;平装,五号字,每页15行,行40字,计600字,版面字数为一般古籍的三至四倍,加之单页双面印刷,篇幅再减半,因此价格低廉,且便于庋藏。这一点,影印本无论如何是做不到的。当然,《初编》源自历代丛书本,又成书极快,断句、校对差错难免,整体质量不能与中华书局古籍排印本相比,但从普及、实用的角度看,恰好又填补了《四部备要》类专业排印书的市场空白。

(完)

猜你喜欢

网目活字影印
基于变化纬网目组织的立体凹凸曲线织物的设计与开发
克氏原螯虾捕捞网目研究
农业部关于长江干流实施捕捞准用渔具和过渡渔具最小网目尺寸制度的通告(试行)
红批影印
红批影印
活字蹦跳
把玩活字 续写光阴的故事
进“门”填字
明活字印本《适情录》排印技术考
过滤性网渔具网囊网目扩张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