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教育
2022-11-16谢素梅
谢素梅
摘要:所谓审美教育,是指施教者按照一定时空范围内的审美观念和理念,通过选取和使用适当的审美媒介,促使受教者在审美体验、审美感受方面的改善,以此培养受教者的审美能力和陶冶受教者的审美情操的活动。基于此,本文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从小学语文教学这一视角出发,对相关主体如何开展审美教育进行探讨,以找到一种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更好地渗透审美教育的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审美教育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了对审美教育的相关要求,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要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理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施教者要重视对审美教育的渗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引导,充分发现美,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欣赏美。
1 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渗透的优势
其一,在学科属性上,语文是作为一门有着“美”的学科盛誉而存在的。它的审美属性不仅能够唤起学生对美的感悟,激发对学习的热爱,而且能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有着诸多好处。比如,在行文结构中注重的语句对称、结构均衡、比例合适,在语义表达上强调的遣词、造句、用典,在行文逻辑上讲究的清晰、准确、严谨等,这些都展现出语文学科所具有的美学特点,即通过学习语文,受教者能够从中感受其内在的美,包含自然景色的美——优美壮丽、社会的美——多彩多姿,以及具有艺术气息的美——璀璨明丽。
其二,在教材展现上,从现行通用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我们能很好地感受到教材内容和教材形式所蕴含和展现的诸多美的因素。这些美的因素既有语言表达上的优美生动,又有画面意境的唯美深远,更有艺术形象上的丰满感人,这些都是小学语文教材进行审美教育渗透的优势。这些审美优势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一是在选材上,小学语文教材不仅更加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对亲情伦理关系的教导,对人类、自然、社会文化多样性的关注,以及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的展现,而且依据小学生的特点更加注重学生的“童心童趣”;不仅选取真实的生活事例,而且更加注重回归生活的本真,并结合时代特点,强调时代的气息。二是在体裁上,小学语文教材不断追求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不仅选取诗歌、散文,还有童谣、儿歌,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三是在配图上,教材的发行者更加注重根据学生的特点,如他们的认知水平、审美特点等,选取一些不仅看起来简单易懂,而且文章的内涵能深刻地体现在配图的画意里的文案和内容,以此使配图在文章里不仅体现艺术美,而且对文章本身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四是在美术设计上。视觉美感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更加凸显,如小学语文教材的封面和内部更加强调使用暖色调,并进行彩色打印,而经暖色调打印过的教材展现出了色彩的明亮和柔和,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总之,对于传统的小学教育,审美教育多是通过美术、音乐、体育等科目的学习进行的,受教者很少通过其他途径或者课程的学习获得审美教育,而这对于培养受教者的审美素养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要更加注重小学语文教育渗透的优势,尤其是审美教育的优势,并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积极发挥其优势。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审美教育绝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装饰品而存在的,它是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因此,这也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不仅要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以及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一,对德育的促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审美教育的渗透可以有效为小学生的德育发展奠定感情基础。因为思想道德认知是一种很抽象的情感认知,而要将思想道德认知转化为思想道德行为,需要一种情感动力,这种情感动力恰是审美教育的情感因素与思想道德的情感因素融合在一起的表现,审美教育就是这其中的情感动力的内在体现,因此,审美教育为小学生的德育发展奠定了感情基础。另一方面,审美教育的渗透是一种绝佳的教育手段,即它对德育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审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形象性、愉悅性特点可以使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将抽象的理论形式转化为具体而又生动的感性形象,将呆板的思想道德“灌输式”教育转化为具有审美特点的“愉悦性”情感教育,从而使学生在思想道德学习中更易于接受,也使学生由被动式学习转换为主动、愉快地学习。因此,在小学生的德育发展方面,我们要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其二,对智育的促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审美教育对智育的作用不可替代。首先,审美教育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欲望。它不仅可以促进小学生情感的激发和丰富,还可以促使他们激发自身的探索欲望,并在对各种奥秘的探索过程中享受审美教育所带来的乐趣,使学生在此过程当中获取知识的丰富。其次,审美教育可以有效开发学生的智力能力。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小学生的直观变化就是直觉能力的改善。感悟能力的提升,而对于小学生的想象力更是有一个质的提升,这些都是智育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小学生本身具有认知不足的特点,通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可以有效地培养、锻炼和改善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智力能力。最后,审美教育可以有效开阔小学生的视野,使他们通过认知和学习感悟美。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持续开展不仅可以使小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以外的各类知识,而且可以使他们开阔视野,充分感受美,并获得由美带来的情感体验。
其三,对体育的促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对体育的促进作用体现得更加明显。对体育的追求是人类追求形体美的基本诉求,而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对形体美的认识,并鼓励他们努力实现形体美。同时,审美教育也可以促使小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体育运动技能,使自己的大脑神经得到放松,身体机能得到改善,使他们充分感受体育锻炼给自己带来的美的享受。所以审美教育可以使小学生的身体和精神得以保持协调,在身心健康方面得以增进。
3 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现状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而言,尽管语文这一学科充满了美感,让学生学习起来也颇享受,但在审美教育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阻碍着审美教育的开展。
其一,重视智育。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对学生的智育十分重视,语文教学并不是作为例外而存在的,而是把语文教学具体化、目标化,诸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的讲解,以此达到对学生智力方面的系统训练。
其二,对德育的重视。对德育的重视则表现为将语文教育、教学转变成枯燥、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把语文教育、教学当作一种工具性的学科,而忽视了学科本身具有的人文性,既没有把审美教育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发挥审美教育在智育和德育之间的良性协调作用,造成的后果是学生的人格培养没有达到理想化水平。
其三,对审美教育内涵理解上的偏差。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本身的问题,没有准确理解审美教育的特定内涵,造成了语文教学作为一个形式教学而存在。如一些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强调多媒体的运用,而基本不使用板书教学,使学生不能很好地体会板书教学所展现的美感,学生感受更多的是为了学习知识而学习知识。同时,教师对审美教育的主动性、自觉性也十分缺乏。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多采用灌输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并主观地认为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始终起着主导性作用,很少考虑或者不会考虑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简单粗暴”地采用自己的方式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而不是有意识地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理解教学内容,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
4 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渗透的路径
4.1运用多种方式,强化课堂生动性
在审美教育过程中,对审美能力的培养更加强调的是人的感性力,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仍然依靠传统的语文教育、教学方式,那么对于教材中所传递出来的知识文化,学生不仅无法准确地理解和领悟,而且对学习兴趣培养也起不到作用。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已经逐渐融入语文课堂,这对语文教学来说是重大改变,因此,通过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相融合,对于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而言,将会有效提高其生动性。如在《女媧补天》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口头询问、现场提问的方式向学生了解是否听过或者看过“女娲补天”的故事或者动画片,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了解到学生对于这则神话故事知之甚少,因此,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则神话故事并不是采用口头说教的传统教学方式,而是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直接把《女娲补天》的动画片和相关图片呈现在课堂上,然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在看完这部动画片之后想象和思考“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女娲补天都经历了什么”等问题,以此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想象力,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锻炼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4.2延伸课外活动,提升学生思辨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会把教学的侧重点放在课堂上详细讲解,而较少采用课外活动的方式授课,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是单调枯燥的。理论和实践只有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具体的认知,进而提升思辨能力。而如果只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将无法很好地理解和领悟语文教材中所表达出的审美情感,并且,学生的审美情感也不能很好地被激发出来,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而课外活动包含着诸多形式,比如朗诵比赛、手抄报等,通过这些方式,学生能充分地感悟到语文的“美”。如在《观潮》这篇课文的讲解中,钱塘江大潮本就比较出名,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组织学生到钱塘江附近对大潮进行细致的观察,让学生现场领悟大潮的壮观、大潮的持续变化,感悟“潮水奔腾”的激情。同时,现场向学生讲解钱塘江“大潮的形成原因”“大潮的形成过程”以及“大潮可能带来的危害”,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领略了大自然的魅力。这种课外教学方式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知识和文字的感知力,提升了审美能力和思辨能力。
4.3培养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相伴而生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审美能力的提升,如果学生在语文科目的学习过程中始终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他的审美能力将会在不知不觉中快速提升。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重视度不高,造成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主动感知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注重学生创新力的培养,不断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让学生主动感知语文的魅力,主动打破自身的思维定式,培养自身的审美情感。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是重中之重。作为教师,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审美教育渗透的优势,审美教育在开展教学中的必要性,而且要充分了解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诸多阻力,包括社会教育尤为重视德育和智育的学习,教师对审美教育内涵理解偏差等,因此,我们要采取多种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充分感悟美的意义和美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马雪.古诗词中的美感与美育[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2):108-109.
[2]何懿枭.浅析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汉字文化,2021(23):106-107.
[3]武珊珊.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小学生审美素养培养分析[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2):53-55.
[4]侯伟新,于聪.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儒雅国学教育路径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39(9):156-158.
[5]梁俊涛.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穿审美教育[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3):69-71.
[6]王桂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美育的巧妙渗透——以《雷雨》课堂教学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9,5(6):87-88.
[7]欧阳火木.例析小学语文课堂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3):28-29.
[8]张歆沂,杨其勇.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课堂美育探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9(9):89-92,110.
[9]邱姣娇,王宗海.小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教育[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187-188.
[10]李红香.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管见[J].新教育(海南),2010(3):57.
[11]陈金霞.在字词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途径与实践探究[J].内蒙古教育,2013(9):71.
[12]罗晓玲.浅谈小学语文审美教育[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1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