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2022-11-16方洁玉
方洁玉
摘要: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音乐教师应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视听结合、声像一体、资源丰富等优点,为教学服务。音乐教师如何适应时代发展,为学生提供先进的教育体验,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有效整合与应用,是摆在面前的重要问题,也是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本文结合音乐欣赏《彼得与狼》的教学设计谈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音乐;课程标准;信息技术;整合与应用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基础音乐教学改革风起云涌,现代信息技术引入音乐教学已是大势所趋,这一点,从音乐公开课几乎100%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初见端倪。较之传统教学媒体,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实际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为什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笔者结合自己执教的《彼得与狼》一课,就音乐教学中活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1 活用现代信息技术,适应音乐课改的趋势
新课标指出:“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从中我们会发现,人本主义思想是贯穿课程标准始终的“活”的灵魂。新课标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以学习者为学习主体,关注学习者的兴趣、态度和需要,突出音乐学习活动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以有利于每位学习者的成长和发展,使每位音乐学习者能够清晰思考、有效交流、知晓社会发展,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音乐课程成为真正让音乐学习者经历、理解和接受的人文课程。
可以说音乐课程目标趋向多元化,既是中国社会发展对音乐教育量的规定,也是人类智慧光芒在音乐教育中质的升华。活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更好地适应音乐教育这一改革趋势,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音乐欣赏《彼得与狼》选自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者是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这首作品创作于1936年,是一首交响童话。备课设计时,教师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关注他们的兴趣、态度和需要,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引导学生在多元体验中清晰思考、有效交流、掌握新知。
2 活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音乐课程的内涵
现代信息技术是人类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智慧在物质生产领域的结晶,从来没有一项科学技术能像现代信息技术这样迅速、持久而深入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生活。
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使笔者深深地体会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至少具有以下几项功能:
2.1改变音乐存在形式
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包等智能化设备的出现,使音乐真正成为“凝固的历史”,不再受时间、空间以及价格的诸多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欣赏到音乐,通过音乐,学生可以长时间获得音乐的享受与精神的成长,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
2.2改变音乐传播手段
互联网的出现,使音乐不再像以往那样靠口耳相传,或者借助音符来传播,使音乐教师也不再是音乐资源的垄断者,使高雅的音乐飞入寻常百姓家,丰富着每个人的音乐生活。教师可以擇优推荐与教材相关联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课堂、课间或者回家后继续欣赏,营造浓郁的音乐欣赏氛围,增强审美体验。
2.3提供音乐创作工具
利用音乐创作软件,鼓励学生成为“音乐大师”,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创作属于自己的音乐,或者编辑已有音乐,进而欣赏这些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体会创造的快乐。
通过教学实践深刻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凸显了音乐课程的艺术性质和价值,降低了音乐课程技能因素的门槛。现代信息技术为新音乐课程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而新音乐课程目标的提出,也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指明了理想的方向。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目标就在“可能”与“理想”之间相辅相成,共同承载着传承人类文明的光荣使命。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代信息技术是现代音乐课程的外在标志。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使我们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音乐教学时从“自发”走向“自觉”。
3 活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小学生具有好玩、好动、喜欢音乐、喜欢表现自己等心理特点。多媒体在小学音乐课堂中以其绚丽多彩的画面、生动形象的演示,以及化大为小、化静为动的特效,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进行音乐创作。但在实际的多媒体辅助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还是成为一个个接收器,迎合教师事先设计好的一幅幅画面、一个个程序,机械地学习,学生没有时间也没机会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即便提出了,也因为教师事先没有设置这个程序或者因为课件已经定好的原因而匆匆带过,或者由于课前教师没有很好地思考,导致多媒体用于罗列各种资料,音乐课成了音乐图片博览会,结果教师在上面手忙脚乱,学生在下面看得眼花缭乱,一堂课下来,学生茫然无所得。
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是片面地理解音乐课程目标,机械执行新课标所致,非现代信息技术之罪。针对失败的教训,根据业已取得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小学音乐教学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关键在于——“活”。这个“活”既有熟谙学生心理,根据音乐教学实际灵活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思,也有把多媒体作为一个新的、独立的因素协调好它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表现出它的价值和生命力的意思。具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时,要围绕两个方面进行。
3.1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时做到明确“三性”
首先,必要性。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现代信息技术要用在师所不能或者生所不能之处,也就是要用在最需要多媒体的地方。在《彼得与狼》交响童话中出现了很多西洋管弦乐器,由于教学中不可能把所有乐器都搬进课堂,况且教师演奏乐器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教师如果仅仅是纸上谈兵,又不能让学生很好地认识各种乐器,了解各种音色,而借助多媒体视听设备能很容易实现这个教学目的。教师事先建立交响乐队有关内容资源库,鼓励学生课前全方位了解相关音乐知识。借助多媒体技术及音乐软件,对音乐的速度、伴奏、情绪等音乐要素进行探索性的发现和创造性地运用。在音乐教学中利用声画同步技术,让学生感受每件乐器的发音特点和效果,视觉能力和听觉能力互补结合,提升了学生分辨和记忆的能力,避免了教师费时费力空谈乐器的形状、音色以及学生对知识点死记硬背的现象,抽象的教学内容由于多媒体的介入而“改头换面”,合理恰当地运用了视听的体验结合而使难点变得更加容易理解,使学生始终带着愉快的心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其次,高效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整合教学内容,提高音乐教学效率和效益。“审美需要良好的心境,体验的前提是注意力集中。”《彼得与狼》这部交响童话长二十多分钟,学生很难全神贯注地坐在位置上长时间聆听。根据学生这一特点,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运用希沃教学软件让学生在音乐小游戏中初听了各部主题,认识了交响童话中出现的各个音乐形象。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一切情感体验都在亲身参与感受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的经验。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以化大为小、化静为动的特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看希沃白板中的钢琴键盘,对比变化的旋律,能够激发学生的演唱兴趣。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进行音乐表现,结合“律动教学法”,把“动”引到感受各部主题中,鼓励学生动起来,从集体到个人,从局部到全身,随音乐而动,从中感受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是怎样用不同的乐器表现不同角色的。这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理念,通过动、听、赏、唱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加深对主要角色的理解和记忆。
最后,创造性。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在没有多少理论背景的情况下大胆张开想象的翅膀,尝试创作属于自己的音乐。例如,在《彼得与狼》中“智斗大灰狼”的编创环节中,让学生通过音乐制作软件选择适当的节拍或者节奏型表现不同的场景,不同的音色表现不同的角色,然后教师归纳学生创作的方案,并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合作,用电脑音乐系统展示其创作的方案;最后,学生在自己设计制作的音乐中进行角色扮演。结合新课标理念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听音乐讲故事”这一步骤是为创编音乐剧埋下伏笔。学生通过聆听多媒体软件编辑的没有旁白的音乐展开想象讲故事,一方面,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为音乐剧创编了一个很好的剧本。
通过创编音乐剧,学生把情感体验、想象、领悟结合起来,在多媒体软件的帮助下将自己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感受和内心体会,通过舞蹈、美术、语言等形式展现出来,最终完成了音乐再创造、外化内心体验的任务。
3.2 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时,处理好“三个关系”
首先,人与工具的关系。音乐课堂上,教师与多媒体、学生与多媒体,归根结底仍是人与工具的关系,工具是为人所用的,再强大的多媒体,仍然需要依靠教师精心设计、操作,才能发挥它的效能,而且发挥的效能也是为学生学习音乐服务的。
其次,主与辅的关系。在音乐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现代信息技术处于辅助教学的地位,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要始终服从音乐教学的需要。以有助于多元化目标实现为前提,注意音乐学科特点,突出音乐性,绝不可为了多媒体搞“花架子”,以至于喧宾夺主。
最后,优势与劣势的关系。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是十分明显的,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时,要注意扬长避短。例如,停电、软件故障。为此,课前要加强检查,所用软件要事先看一遍听一遍,并制定预案。又如,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这不是現代信息技术的长项,那么,在设计软件时可以设计一些人机对话程序,要么就干脆让人机对话让位于师生对话。
4 活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当代音乐教师提出的挑战
实现多元化的音乐课程目标,用活现代信息技术,无疑具有十分诱人的前景,每位有志于此的音乐教师都将主动科学地应对这一挑战。那么,是否将音乐教师的专业内容加入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内容就万事大吉了?绝对不是这样的!绝不是简单地对音乐教师的学习内容做一次量的扩张就可以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能力、志向、才干的培养问题,没有教师的个性对学生个性的直接影响,是不可能实际解决的。因此,音乐教师活用现代信息技术,必须具备三方面素质:
首先,必须懂教育。教师不仅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而且还要学习现代教育科学的前沿理论,不断擢升自我教育理念。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明确表示,艺术教育特别是音乐对人的生存幸福和全面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课堂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学习新知的起点牢固地拴在已知的“锚桩”上,在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充分挖掘学生潜能,真正让新课标落地生根,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其次,音乐教师必须具备多元文化知识积淀和丰厚的艺术审美修养。音乐不是人类社会中孤立存在的文化现象,而是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文化和科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抛开这一切就容易走回纯技术教育的老路。具备一定审美素养的教师,往往能更好地带领学生走进有色彩、有温度的世界,看到教育的美好、看到生活的美好,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实现通过教育“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
最后,努力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着重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将其广泛应用于音乐教材整合与开发、音乐欣赏、音乐伴奏、音乐创作等领域。在5G、大数据、AR、VR、语音识别等新技术继续发展的时代,在特殊时期的“空中课堂”“线上学校”“云端校园”,网络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不仅对自己本专业要有深入的研究和认识,同时,还要对线上教学的所有技术手段熟练掌握并能自如地操作运用。音乐教师要思考如何适应时代发展,为学生提供先进的教育体验。
这三个方面,应该成为当代音乐教师基本知识结构,而且这三方面不应孤立地以知识的形态呈现,应转化为教学的行为方式呈现,自觉地统一于现代音乐教育的科学实践当中。
现代信息技术走进音乐课程,必将带来音乐教学一系列变革,每位音乐教师都要以开创者的姿态,站在历史与未来的契合点,准确把握这种变革的趋势,为建立一整套具有新时代特色的音乐信息技术教学理论体系和操作方法做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周好.对音乐作品教育性的思考:以普罗科菲耶夫的《彼得与狼》为例[J]. 艺术教育,2020 (9):59-62.
[2]刘慧霞.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的研究与探索[J]. 中小学音乐教育,2021 (3):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