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与人文:清代徽州民用漆器研究

2022-11-16陈厚娟黄山学院艺术学院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创意与设计 2022年5期
关键词:黑漆描金螺钿

文/陈厚娟,长 北(.黄山学院 艺术学院;.东南大学 艺术学院)

徽州之名,在中国无人不晓。这里自秦置县,称歙州;晋太康元年(公元280),新安郡辖黟州、歙州、海宁、黎阳、遂安、始新六县;唐开德四年(公元621)改新安郡为歙州;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改歙州称为徽州,下辖歙县、休宁、祁门、黟县、绩溪、婺源六县,治所歙县。明清两代延续一府六县的体制。因为新安郡是徽州的前称,所以,徽州文人往往自称籍贯为“新安”。这一地区的文化,于宋、明、清3朝积累为丰厚,人们称这一地区的文化为“徽派文化”并且诞生了专门研究徽派文化的学问——徽学。1949年,婺源划归江西;1987年,徽州被撤消,黄山市代之而起,辖歙县、休宁、祁门、黟县、徽州区和黄山风景区,绩溪改属宣城市。本文论述的范围,正是宋明清以来“一府六县”的徽州。

一、徽州风物与历史积淀为清代徽州漆器的兴盛提供了可能

徽州地处皖南群山之中,境内绿水环绕,森林茂密,黄山、齐云山等名山竞秀。徽州民谚道:“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山区交通闭塞,民风淳朴稳定,自古以来较少战事,吸引了中原名门望族来此避乱定居。中原世家带来中原先进的文化包括先进的工艺。山区多竹、木、漆等资源而可耕地少,山民又多闲暇,为竹编、雕版、木雕、髹漆等手工艺提供了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这使徽州人多以技艺谋生或往外地贩运当地土特产,经商和手艺便成为徽州多数人谋生的手段。明代张瀚《松窗梦语》记:“严、衢、金华、郛郭徽、饶,生理亦繁,而竹木漆桕之饶,则萃于浙之西矣。”[1]

南宋,徽州作为朱熹故里,儒学从官方、士林深入到民间,出现了“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景象,从此,程朱理学成为徽州文化的精神支柱。徽州文化的高潮则是在明清两朝。随徽商足迹东进并广被天下,徽派版画、徽派建筑、徽派工艺等新安文化向东传播继而传向全国,徽商在经营茶叶、生漆、宣纸、木材等生意的同时,也从事漆器营销,茶叶店兼卖生漆便是例证,继而从行商坐镇江南,无物不商,以至江南“无徽不成镇”“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2]。徽商成为徽州以及坐地教育、文化的热心投资者。康熙《徽州府志》记徽州见于记载的书院达54所,社学462所,私塾不计其数。教育从根本上改变了徽州人的地位,“父子宰相”“同胞翰林”“四世一品”“同科五进士”“一朝三学政”“十里四翰林”,在当地被传为佳话,徽州被称为“东南邹鲁”,尊礼崇儒成为风尚,连偏僻乡村的命名也往往出自经、史、子、集名句。美丽的山川、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人文积淀以及强有力的经济支撑……种种条件遇合,终于孕育出了包括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朴学、徽派版画、徽派建筑、徽派髹饰、徽派篆刻以及徽剧、徽墨、歙砚在内的一整套徽派文化,徽州成为江南漆器的重要产地。正因为新安人黄成生活在髹饰工艺发达的晚明徽州,他才可能精通古今髹法,总结宋元髹饰工艺与明代髹饰工艺,写出泽被千古的《髹饰录》。清代浙江巡抚纳兰常安在《宦游笔记》中记“休歙漆器”:“今江南产漆之土,十有七八,所作漆器,亦巧冠天下,而在休、歙者尤盛。凡大至屏几,小至盘盂,皆以金采描画,备极工细。”[3]由此,清代徽州漆器的发展盛况可见一斑。

二、清代徽州民用漆器的特点

2.1 清代徽州民用漆器髹法众多,应用广泛

徽州漆器髹饰手法极其丰富,有描金、描金加彩、衬色螺钿工艺;有堆起、波罗漆、漂霞工艺;有戗金、款彩、戗彩工艺等。产品多为平常人家使用的杯、盘、盒、箱及宗祠、寺庙、店堂使用的楹联、牌匾、屏风、家具等。其胎骨多为篾胎、木胎,少见脱胎。由于徽州知书识字者众,漆砚盒、墨匣、墨床、台屏等亦有相当的市场份额,既有实用价值,同时也是案头清玩,与墨、砚相得益彰。徽州髹饰工艺还与雕版、木雕、竹编等技艺相互借鉴、吸收和融合,丰富了髹饰工艺的品种,形成了当地髹饰工艺特色。如徽州工匠借鉴晚明徽州雕版印刷工艺而发明“款彩”这一新工艺,在书画市场极为繁盛的清代扬州得以发扬光大,继而传往苏州,传向全国;因为徽州竹材丰富,徽州篾胎漆器或嵌篾编漆器甚多,既有竹篾的细致纹理和竹编器皿的轻巧,又有漆器的光滑靓丽且更加坚固耐用,笔者在安徽省博物院、屯溪“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各见到晚明“篾编黑漆描金长方盒”“篾编圆漆盒”,有理由认为,南京博物院藏晚明方如椿制“篾编黑漆地描金报捷图委角长方盒”也是徽州制品。徽墨名闻全国,墨盒成为徽州特色产品,制墨中的雕刻、识文、戗金、填彩等工艺,无一不与髹饰工艺相通相融。现按收藏地点列举清代徽州漆器实例如下。

徽州漆器最为常见的装饰工艺是描金彩绘。安徽省博物院藏清代“黑漆地描金福禄寿图圆盘”(见图1),直径13.3 cm,盘边用极细的笔触描金为网格纹地,围起团花一围;盘心与盘边间用卍字流水纹锦地围起开光,开光内绘4幅野凫图;盘心描金为祝寿场面,空中遨游的蝙蝠、庭院内屹立的松树和踽踽前行的梅花鹿。有人从老者各持龙头拐杖和笏板认为,此图为“福禄寿三星图”但图中并无福星。全器描金饱满纯正,构图主次分明,层次繁而不乱,题材寓意吉祥,显示出精深的绘画功力。该院藏“黑漆地嵌螺钿描金加彩漆花卉夔龙纹八棱形果盒”(见图2)[4],高29.5 cm,对角长30.3 cm,造型浑厚,底足外撇,盖顶面用描金加彩漆工艺绘山水高士,外壁与底足用嵌螺钿锦地围起40个开光,开光内以描金加彩漆工艺绘山水、花鸟、夔龙等图案,雍容不觉臃肿,精工不觉淫滥,底部书“思诚堂辉记”款。如果说以上两件漆器可能为富家所用,笔者更喜欢该院藏一些漆器小品。如清代“彩绘公鸡芙蓉图漆碟”(见图3),边长仅10.6 cm,盘心画公鸡立于山坡鸣叫,一旁芙蓉盛开,蝴蝶翻飞,充满乡间野趣,仿佛一幅清新可喜的没骨画小品。篾胎漆器如,清代“黑漆地彩绘腰圆形盒”(见图4),木板面,黑漆盒盖用彩色油漆绘一幅乡村小景:田间溪头,依依话别,人物着装色色不同,而情景依依动人,房屋掩映在点点桃花丛中,颇有李白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意境。该院藏清代“红漆地彩绘委角方盒”(见图5),则是木胎髹朱漆嵌篾编,盒盖面绘山水工俭意足。髹漆墨盒如,该院藏“十锦墨长方漆盒”,黑漆面用描金加彩漆工艺绘博古图,盒内紧密套装吴天章制十锦墨10锭,上方有金漆篆书为“龙宾十友,结契文房,金澜膠尔,既坚且芳”,钤“闇然室”“开泰”两枚红漆篆书方印,下绘金漆红彩博古图。吴天章,清初著名墨工。清代徽州剔红不及明代徽州剔红有名,该馆藏清代剔红数件,多刀法刻露颇不足道,唯“剔红如意”(见图6)雕刻深峻而不刻削,磨工十足。

图1 黑漆地描金福禄寿图圆盘

图2 黑漆地嵌螺钿描金加彩漆花卉夔龙纹八棱形果盒

图3 彩绘公鸡芙蓉图漆碟

图4 篾胎木面黑漆地彩绘腰圆形盒

图5 木胎髹朱漆嵌篾编彩绘委角方盒

图6 剔红如意

2.2 清代徽州民用漆器于乡土气息中见文人情趣

笔者多次往各省博物馆并往徽州调查,见合肥安徽省博物院、屯溪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及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各藏有徽派漆器且多是清代作品,屯溪私家亦有收藏。披览徽派漆器后笔者以为,区别于苏州贡御漆器、扬州文人漆器,清代徽州漆器以民用为特色。其总体特点是:无论雕刻彩绘,皆乡土气息浓郁,工艺见地方特点,既面向民间实用,也兼顾文人用度及欣赏趣味。

屯溪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藏清代漆器10余件,总体品相不及安徽省博物院藏品却体现出更为浓郁的民间艺术特点,如“黑漆地嵌螺钿团花纹长方漆盘”(见图7)“篾编红骨描漆人物食笼”“竹木胎漆提篮”(见图8)“红漆地描漆杂花纹木盒”(见图9)等,都是殷实农户家庭就可以置办的日用物品。该馆藏漆楹联有几十对之多,工艺之丰富、艺术面貌之多样,为多数博物馆莫及。如清代“单漆地朱熹书楹联”(见图10),于木质单漆楹联上刻陷“鸢飞月窟地、鱼跃海中天”十字,刻纹内撒螺钿沙屑,笔力千钧,语惊魂魄,真有挟电惊雷之势。清代“吴氏宗祠漆匾”(见图11),于蓝漆地上撒瓷器屑,镶瓷片“吴氏宗祠”四字,瓷片极薄,用粉彩工艺绘烧出人物故事,工艺难度极高。查北岸村吴氏宗祠始建于万历年间,道光间重修,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图7 黑漆地嵌螺钿团花纹长方漆盘

图8 竹木胎漆提篮

图9 红漆地描漆杂花纹木盒

图10 单漆地刻灰朱熹书楹联

图11 吴氏宗祠漆匾

上海博物馆藏有几件清代嵌薄螺钿漆器,均是文房用具,表现出明末清初吴岳祯传派细致嵌饰、擅用螺钿砂屑撒为滩涂磨显的特点,如嵌薄螺钿漆笔筒、嵌薄螺钿漆砚盒、嵌薄螺钿漆扇骨、嵌薄螺钿漆台屏等。清中期“黑漆地嵌薄螺钿山水图委角方笔筒”(见图12)[5],四面所嵌景致不同,螺钿五色纷披,楼阁宝塔、远水近山……宛若仙境。委角使造型不张扬、不生硬,与画面的婉约作风相应。该馆藏康熙间“黑漆嵌螺钿月兔纹长方形墨盒”(见图13)擅衬色,擅用螺钿砂嵌为虚景,金边灿灿,表现出与扬州嵌螺钿漆器的诸多不同,与该馆藏康熙间“黑漆嵌螺钿松竹梅纹节形墨盒”等应该均系徽州制品。该馆又藏清中期“款彩凤戏牡丹图长方漆盒”(见图14)[6],长70 cm,宽50.5 cm,高29 cm,髹黑漆,盖面刻为阳纹凤戏牡丹,迎面刻为阳纹山水人物,后壁刻为阳纹鹭鸶荷花,左右壁刻为阳纹博古,敷红、绿、蓝、黄色漆至今鲜艳,既体现出乡间审美情趣,也顾及当地文人审美,体现出浓郁的徽派漆器特点。该馆藏清中期“波罗漆圆笔筒”(见图15)[6],高10.5 cm,口径6.7 cm,红漆地上黑、绿、黄、赭诸色点层叠,有藏有露,研磨光滑,为徽州制品。波罗漆,清代为江西及徽州、广州等地漆工所擅。

图12 黑漆地嵌薄螺钿山水图委角方笔筒

图13 黑漆嵌螺钿月兔纹长方形墨盒

图14 款彩凤戏牡丹图长方漆盒

图15 波罗漆圆笔筒

通过观摩考察,笔者以为,南京博物院藏品中也有徽州制品。如该院藏清中期“描金加彩漆游乐图圆盘”(见图16)[7],观之如读《金瓶梅》,彩漆大块文章,描金十分粗疏,推测为徽州制品。屯溪甘而可先生藏有多件雅俗共赏的徽州漆器小品。如“黑漆地描漆加戗彩鹤鹿同春纹八方漆盒”(见图17),先用刀刻划图像轮廓并略丝鹿毛鸟羽,轮廓内有画红漆有留黑,刻纹内填黄漆而不磨显,比宫廷制“戗金细钩填漆”漆器工艺大为简易且节省工本,审美清新可喜;甘先生藏“黑漆地描金山水人物纹长方漆盘”(见图18)既有乡村气息,又见文人审美。笔者在徽州乡间购得“皮胎红漆地描金罩漆龙凤纹漆枕”(见图19),则是一件乡民也能享用的实用工艺品。

图16 金理勾填漆游乐图圆盘

图17 黑漆地描漆加戗彩鹤鹿同春纹八方漆盒

图18 黑漆地描金山水人物纹长方漆盘

图19 皮胎红漆地描金罩漆龙凤纹漆枕

三、徽州漆工艺是清代扬州、苏州漆器工艺的源头之一

清初“江南省”沿袭明代“南直隶”,下辖今天江苏省、上海市、安徽省及江西、浙江、湖北部分地区,是当时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因其建制过大难以操控,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廷设立江南左、右两位布政使,分治江南就此开始。康熙六年(1667年),清廷正式将江南省拆分为“江南右”“江南左”:“江南右”取江宁府(治今南京市)、苏州府首字,改称“江苏省”,衙门设在苏州;“江南左”取安庆府、徽州府(治今黄山市)首字,称“安徽省”,衙门设在南京。由于南京曾经管辖安徽,安徽人大批涌入南京,称南京为“徽京”。南京的木业、米业、典当业等为徽商操持,清代驻扎南京的50多座会馆中,安徽会馆就占了21座(见《南京土地管理志》)。明清富甲皇室的扬州盐商多为徽州人,扬州成为徽商贸易的据点和中国漆器的重要产地。《苏州府志》记,“祁门水入于鄱,民以茗、漆、纸、木行江西”,又记“漆作,皆旌德人为之……有退光、明光,又剔红、剔黑、彩漆皆精”,“苏州府”条下则记为“漆作,有退光、明光,又剔红、剔黑、彩漆皆精,皆旌德人为之”[8],明确说明徽州运往各地的土产有茶叶、生漆、木材、宣纸,并且承认苏州髹饰工艺乃徽州工匠带入。如果说清代中国名城以扬州、苏州、南京为首选,多重证据说明,南京是徽派建筑、版画、髹饰工艺等东进的中转站,徽州漆器工艺成为清代扬州、苏州漆器工艺的源头之一。

四、结 语

徽州漆器主要为民用漆器。从大量遗存的实物看,清代徽州漆器在明代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器物种类更加丰富,涉及生活器具的各个门类,反映了这一时期徽州民间不同人群的生活习俗与审美趣味,彰显了徽州漆工的智慧。徽州髹饰工艺成为江南髹饰工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黑漆描金螺钿
螺钿镶嵌工艺概述
分析漆器中的螺钿镶嵌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六站(下)
蒲美合作品选
青玉雕御制诗描金长方形插屏
花梨木嵌螺钿玉石人物图顶竖柜
黑漆描金双龙纹药柜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跃
—— 墨彩描金瓷艺作品
湛静斋款花开富贵描金兽耳葫芦瓶
割拼长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