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阶段的玩具设计
2022-11-16薛冰焰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文/薛冰焰,曹 方(南京艺术学院 设计学院)
玩具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品早已不是“儿童”的专属之物,随着玩具种类的不断增多,玩具市场的不断扩大,玩具的受众也在发生着变化。但就儿童(本文所指的“儿童”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儿童保护法》以及《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18岁”以下的任何人)这一群体而言,随着年龄的递增,对于玩具的需求程度是呈递减趋势的。在这种情况下,玩具作为一种日常生活中的消费品仍然拥有很大的市场。从消费的角度分析,倘若将儿童视为消费者,其参与玩具消费的行为存在复杂性,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供0~1岁婴儿使用的玩具,因婴儿本身并不具备选择与购买的能力,婴儿玩具的消费者仍是成年人。从设计的角度分析,婴儿的特殊年龄阶段决定了玩具设计的材料、形态、颜色等方面有诸多要求,其安全性、功能、视觉、品牌等等都是影响最终购买的因素。
一、婴儿的需求与家长的消费
随着育儿观念的转变,家庭以及社会对婴儿时期的生理、心理以及行为等方面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即使婴儿还不完全具备主动“玩”的能力,但大部分家长并不会将“不会玩”和“不需要”划上等号,玩具显然已经成为婴儿阶段不可或缺的日常物品。
走进婴儿用品商店或打开网购平台,关于婴儿的玩具琳琅满目,各式各样。这些玩具常常根据成长阶段被划分为0~3月、3~6月、6~12月等不同月龄的分类,然而每个婴儿的生长是存在差异的,因此按月龄划分并不能准确体现需求,也不是购买者在选择玩具时的必然参考。针对一个一岁以内的小生命,玩具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情绪的安抚与认知能力的训练,本文所指的安抚类玩具并不包括奶嘴、牙胶等具有安抚功能的物品,而是特指毛绒玩具、玩偶等设计者赋予其“安抚”意义的玩具。例如广受欢迎的英国品牌jELLYCAT各种小动物形象的毛绒玩偶,造型简单可爱,常常被放置于婴儿床边,但其实际的安抚功能无法定论。认知训练类玩具主要指针对婴儿的视听能力、抓握能力、爬行能力等方面进行训练而设计的玩具,其中历史悠久,流传至今仍广泛使用的一种便是拨浪鼓,这几乎是每个孩子出生后必备的玩具。通过摇晃拨浪鼓制造响声,可以训练婴儿追踪声音的能力,拨浪鼓的手柄则用来锻炼婴儿的抓握能力,一举两得。因此,对于婴儿玩具的设计,正是基于情感化以及认知能力训练的基础上,对玩具材料、形态、色彩、使用方式进行设计。
首先,家长在替婴儿选购玩具时,倘若明确地按照上述需求来购买玩具,每个家庭中婴儿的玩具数量便屈指可数。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即便是相同类型的玩具,在一个家庭中也会重复出现,家长们对于婴儿玩具的购买似乎乐此不疲。究其原因,首先,网络购物平台的发展改变了购买方式的同时也大大刺激了购买行为的发生。就婴儿玩具而言,本身属于一个比较小的类目,以大部分实体商场为例,专门出售儿童玩具的门店并不多,大部分儿童玩具分布于母婴用品楼层,以婴童用品综合商店居多,因此可供选择的婴儿玩具种类、数量非常有限。网购渠道无疑极大地增加了这种商品的可选择性,即便足不出户,也能浏览来自世界各地、各种类型、各种品牌的婴儿玩具,互联网以一种打破时间与空间局限的方式将形形色色的玩具陈列在消费者面前,“没玩过”“没见过”不断吸引着购买者的注意。尽管同质化的产品比比皆是,但仍然刺激着家长为襁褓婴儿挑选他们并不需要或者已经有同类型的玩具商品。
其二,如果说设计“首要的任务是刺激欲望”[1],那么对于婴儿玩具的设计,刺激的首先是家长的欲望。上世纪的“八五”后、“九〇”后的家长逐渐成为如今婴童用品消费的主力军,“非理性”消费的现象在年轻一代的家长身上尤为明显,就像购买服装、手机的心理一样,对于时尚的追逐,对于品牌的追求等“炫耀性消费”在婴儿玩具的购买上也有所体现[2]。
以前文提到的英国品牌jELLYCAT为例,经典造型邦尼兔(见图1)以其简单生动的长耳兔形象和触感柔软的毛绒材质颇受欢迎。这种“可爱”与“柔软”的设计对于视觉、触觉都尚未健全的婴儿而言似乎是多余的,在这个年龄阶段也体现不出任何实用性,但仍然有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需要这只兔子。相较于这件玩具是否具有安抚功能,是否能逗得孩子开心,家长在决定购买时更加在乎的是自己或自己的孩子拥有一件jELLYCAT的经典兔子的这个结果。因为它频繁地出现在明星的街拍、社交媒体、“朋友圈”分享的照片里……它代表的是一种对于时尚的风向标。而jELLYCAT国内官网的标语正是“孩子喜爱、明星中的明星”,类似的品牌营销以及消费者的“炫耀”促使邦尼兔及其同系列产品几乎已经成为了安抚玩具的代名词。
图1 jELLYCAT产品:兔子
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各种“邦尼兔”的仿制品层出不穷,这是消费带来的弊端。当人们对于一件商品出现狂热时,便有许多粗制滥造的复制品出现在市场上,对于玩具行业这是危险的。仿冒者往往只看到受欢迎的表象,而一个品牌的价值是不能被轻易复制的,邦尼兔看似简单,但是其设计开发者对于材质的选择、对于工艺的要求、对于安全性的考量是隐藏在这一形象内里的。
二、技术的影响
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儿童玩具作为工业制造品,在生产制作环节早已实现了标准化、批量化。技术对于儿童玩具设计的影响,很大程度体现在新材料的使用上,“技术虽然造就了新材料,但技术本身却不能确保新材料在市场中得到应用或者被接受。”[1]因此设计者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技术手段,最终将材料转化成大众喜爱并为之付费的商品。
在儿童玩具的材料选择上,安全、健康、环保是尤为重要的决定因素。由于婴儿的认知等各方面还处在发展阶段,婴儿的行为模式较为特殊,婴儿阶段对于现实世界的了解最先通过嘴巴实现,通过啃咬自己的手,婴儿感受到了本体的存在,通过“品尝”玩具,婴儿认识了玩具以及自己和玩具的关系;通过“扔”这一动作行为,婴儿体验到了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变化……因此婴儿玩具的材料大多为绒布、塑料、木材、塑胶等,这些材质通常质地柔软细腻,安全无毒,既可以抓握也可以啃咬,同时便于清洗消毒,在玩耍过程中不易破碎,鲜少有金属或者玻璃材质的婴儿玩具。
技术的创新除了促进新材料的开发,还催生了一些新式玩具的产生,使婴儿玩具的设计出现了更多的可能性。积木作为开发儿童智力、锻炼手眼协调能力的玩具是家长普遍会购买的一种,材料类型以木质或硬质塑料居多。而Hape品牌的浮雕软胶积木(见图2),充分发挥了PVC材料的特殊性,材质柔软,方便抓握,同时安全无毒,通过设计的巧思,拓展了积木于“搭建”之外的功能与意义。这款积木一套共有10个不同颜色的立方体,大小适中,材质柔软,通过挤捏,中空可以发出声响,每一粒积木的6个面都有浮雕图案,代表6个不同纬度的内容,涵盖了颜色、数字、数量、动物、触感、图形凹凸多方面的认知训练。这60个各不相同的“面”看似简单,但开模作为其中一道重要的生产工序,难度并不小,成本也不低,因此这10个小立方售价在100元以上。尽管这个价格在一众婴儿玩具中并不算低廉,但它以出彩的设计形式、多元化的功能与优良的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图2 Ha pe品牌的浮雕软胶积木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玩具”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这类玩具需要使用电池或链接电源,针对婴儿的电玩具通常具有发声、发光的功能。继续以安抚玩具为例,如前文所述,传统的毛绒玩具在“安抚”的意义上发挥的作用甚小,于是设计者考虑婴儿更多可能的需求,在毛绒玩具的单纯形式之上完善拓展更多的功能作用。比如,婴儿对于睡眠环境的特殊要求,昏暗的房间配合舒缓的音乐给婴儿提供了不错的入睡准备,于是设计者在常规毛绒玩具的基础上加入光电装置,使伴睡的小动物既能播放轻柔的哄睡音乐,还能通过柔和的灯光营造适宜婴儿入睡的氛围。即便不用做哄睡的用途,在平时逗乐的情况下,音乐也或许比单调的响铃或拨浪鼓声音更丰富。
技术和设计的关系没有比较的意义,既不能说设计比技术更重要,也不能说技术比设计更重要[3]。一件婴儿玩具的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技术作为一种手段在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具有促进作用。技术使材料的多样性成为可能,而设计使创新材料成为新型的具体的商品。
三、设计与现代主义
婴儿玩具的设计者、制造者、购买者均为成人,成人在发生购买行为时总是会不同程度地被视觉信息左右,成人的消费中包含着自己的审美需求,包含着自我品味的表达,包含着自我身份的构建,而这些最能体现在视觉的传达上。
现代主义设计的简洁化、去装饰化的视觉风格在很多儿童玩具的设计上也有所体现。以大众熟悉的民间玩具拨浪鼓为例,传统的拨浪鼓的主体是一面扁圆的小鼓,两侧用细绳连接两颗小珠丸,小鼓的下方衔接一条手柄,没有复杂的机关,造型结构十分简单,使用原理通过转动鼓柄使两侧弹丸击打鼓面发出声响。最典型的拨浪鼓形象(见图3)鼓面用羊皮或牛皮制成,并绘有中国传统的“婴戏图”加以装饰,画面精致细腻,色彩明亮艳丽。鼓身由木或竹为材料,鼓框镶有铆钉,看起来像一枚真正的鼓,鼓身和手柄均为红色漆饰,有的还会在鼓柄或雕刻或绘制装饰纹样,工艺精巧。拨浪鼓最初作为礼乐之用的乐器,后来出现在货郎手中配合吆喝吸引顾客,发展到现在,主要作为儿童玩具之用。作为婴儿的玩具,拨浪鼓主要具备两个方面的使用功能,一是便于抓握,二是发出声响吸引注意。因此,现代工业制造环境下的拨浪鼓已经失去了传统工艺的复杂性,材质、造型、颜色、装饰都趋于简化,设计更多地着眼于实际功能。
图3 传统拨浪鼓造型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拨浪鼓造型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仍然基于传统的造型特点的设计,在外观上改变不大,变化体现在材质、部件以及装饰上。另一种在造型的设计上已经脱离了原先圆鼓的形态,但是仍然能一眼看出是拨浪鼓。Baby care的拨浪鼓(见图4)就是典型的第一种类型,保留了扁圆的鼓的造型,鼓面不再单独使用皮质材料,取而代之的是鼓身通体的环保木质材料。两边的细绳上省去了弹丸装置,这是出于婴儿玩具的安全性考虑,细小易脱落的零件在儿童玩具中常常被去除,以避免发生误食、吞咽甚至窒息的事件。设计者直接用细绳打结,晃动时击打木质鼓面也能发出清脆的声响。虽然传统装饰纹样不见了,但此类拨浪鼓的鼓面仍然会使用环保颜料绘有彩色的卡通形象,以吸引儿童的注意。画面风格或精美富有设计感,或杂乱随意,在品牌特征不明显的情况下,装饰图案常常是影响购买者的重要因素。
图4 Ba by Care品牌拨浪鼓
第二个例子是佚名品牌的榉木拨浪鼓(见图5),主体部分是一个线条流畅、造型圆润的形象,憨态可掬,但几乎看不出是一只小动物还是一个小朋友,完全放弃了“鼓”的外形特征。这件玩具在外观上没有任何装饰元素,通体素面原木,但从功能角度考虑,设计者在形式上保留了两侧弹丸以及手柄装置,弹丸换成了更大并且不易脱落的木珠。此类玩具常常被贴上“北欧风”“日式”的标签以强调其设计形式的简约,受到许多消费者的欢迎;在许多消费者眼里,似乎这类设计比前者更能体现“品味”的高级,但“品味”向来就是成人思想的主观性表达,并没有任何评判标准,两件拨浪鼓摆在小婴儿面前,未必能保证哪一件更受喜爱。
图5 佚名品牌拨浪鼓
因此,在玩具的设计上,尤其对于还谈不上审美评价的使用者——婴儿而言,现代性并不单纯地体现在视觉层面的现代主义形式,拨浪鼓的造型再怎么去装饰化,“发声”和“抓握”这两个目的不会被摒弃。而婴儿玩具的现代性更多地体现为“合适的设计”,是一种出于使用者角度而非购买者角度所考虑的合适,合适的材料选择,合适的零部件组装,合适的尺寸、合适的颜色等等,体现为一种具体使用者的使用经验。
四、玩具去哪儿了?
当装载着近30 000只塑料小黄鸭的货轮在太平洋遇到风暴,金黄的鸭子冲出集装箱漂进汪洋大海。人们把这件事传颂为一个关于“鸭子舰队”的美好故事,歌颂小黄鸭的勇敢品质,引得媒体争相报道。然而,广阔无垠的海洋毕竟不是孩童的澡盆,人们无法寻觅到每一只鸭子的踪迹,只能经过漫长的岁月后在世界各地的海滩与之偶遇,可是那些最终没有被人们遇到的小黄鸭,在哪里?正如那些消失在大海里的小黄鸭一样,许许多多的童年玩具也渐渐消失在了我们的岁月里,也许在很多年后,人们回忆起儿时的某件趣事时会笑问一句:“当时那个玩具去哪儿了?”
随着身心的发展,儿童的每个阶段对于玩具功能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即便是一岁以内的婴儿,随着月龄的增长,对于玩具的选择也会发生变化。当视听能力、抓握能力、手部精细动作等方面都得到训练时,婴儿便不再满足于摇铃、拨浪鼓等简单的发声玩具,而向往更为复杂更具挑战的交互方式。因此,随着生长,婴儿玩具的更新速度十分之快。设计者和制造者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在文具的样式上大做文章,推陈出新,但稍稍观察市场上的玩具便不难发现,大同小异的玩具比比皆是。家长频繁地为婴儿更换新的玩具虽然促进了玩具的设计和玩具市场的扩大,但未必促进了优质玩具的设计,反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这就势必要求设计者在进行玩具设计时具有可持续设计的理念。
儿童玩具的材料仍是值得关注的方面,目前市场上的玩具依然以塑料制品居多,可降解、可再生的玩具材料还没有得到普及。一些天然的木材、秸秆、甚至淀粉材料,既不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也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伤害,是设计者和制造者在选材环节需要重视的问题。就设计与生产环节而言,首先,拓展玩具的功能,使复合功能玩具替代单一功能玩具。上文例举的Hape软积木便是通过设计使其功能得到延伸,实现可持续。一个小小的立方体,同时包含了抓握训练、色彩认知、动物形象辨析、几何数字认知、数理逻辑思维训练、手眼协调能力训练等多重功能,可以替代许多同类功能的玩具,而且这套积木数量不多、体积不大的特点也便于它保存下来。其次,通过合理的设计延长玩具的使用周期,降低玩具的更换频次。这个使用周期的延长一方面指玩具质量好,不易损坏,另一方面也指儿童的年龄段覆盖更广,将0~1岁的使用年龄拉长至0~3岁甚至更多,这更需要设计师把视线转向儿童本身,洞悉儿童心理学、儿童行为学等方面,结合儿童的成长特点进行设计。
玩具的使用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损坏,而一件坏掉的玩具多半是被扔掉,成为垃圾,在大海里“奇幻漂流”的小黄鸭是勇敢的小英雄,难道不也是现实中的白色污染吗?对于玩具的丢弃不仅是资源的浪费,对环境也存在着巨大的危害。同样作为消费品,玩具很少有像家电、汽车、数码产品那样有售后服务,尽管很多玩具也并不便宜。因此,增加玩具的保养、维修以及回收的服务环节,可以延长玩具的使用寿命或正确地处理无法继续使用的玩具,减少垃圾的排放。
五、结 语
在现代工业制造的语境下谈论一件婴儿玩具的设计,其现代性、技术、消费以及可持续发展几方面是无法分割开的,尤其现代性,是“参与一种生活方式的经验,这种生活方式包含了现代生活所能给予的一切”[1]渗透在设计、制造、消费、使用的方方面面,影响着现代生活中的每一个具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