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昌市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11-16谢晓艳张淑云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2年5期
关键词:南昌市知晓率慢性病

谢晓艳, 张淑云, 范 蓉, 肖 红

随着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行为危险因素流行对慢性病发病的影响,中国慢性病患病/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2019年中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88.5%,这表明中国慢性病防控形势较严峻[1]。慢性病防治素养是指获取、理解、交流、应用健康信息的能力,以改善健康和减少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2]。提升公众慢性病防治素养是从根源上降低慢性病发生的有效措施,并可提升慢性病患者的基本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因病致死致残的发生。本研究依托2021年南昌市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对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提升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南昌市辖区内非集体居住的15~69岁常住居民(常住人口指过去12个月内在当地居住时间累计超过6个月的居民,户籍不限)。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第一和第二阶段分别利用PPS系统抽样方法从每个县(区)抽取4街道(乡镇)和每个街道(乡镇)抽取2个居委会(村)作为监测点,第三阶段使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在每个居委会(村)抽取60户家庭,第四阶段每个家庭户采用KISH表法抽取15~69岁常住人口1人作为调查对象,每个居委会(村)完成40份调查问卷,全市共计调查2 880人。

1.2.2 调查问卷

采用国家统一编制的《2021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经南京微源互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导入Apk应用软件,调查员手持Pad入户后面对面进行调查。慢性病防治素养监测包含9道题目,其中判断题2道、单选3道、多选2道、情景题2道(含单选题1道、多选题1道)。

1.2.3 判定标准

判断题、单选题回答正确计1分,错误计0分,多选题回答选项与正确答案完全一致计2分,错选、漏选计0分;情景题判分标准与单选题、多选题一致。慢性病相关题目得分达到相应总分的80%及以上,则被判定为具备慢性病防治素养。

1.3 质量控制

调查员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保人员担任,经统一培训后开展入户调查;质控员通过现场指导和查听后台数据及录音,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督导员从每个监测点抽取5%的调查问卷进行现场或电话复核,不合格问卷比例超过20%,则视为现场调查工作不合格,该监测点必须重新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计量资料采用描述,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描述。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构成比的比较运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运用logistics回归,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基线情况

本次调查收回问卷2 880份,有效问卷有2 775份,有效率为96.35%。其中,城市人口占55.67%,农村人口占44.43%,城乡人口比为1.25:1。男性占44.94%,女性占55.06%,男女性别比为0.82:1;平均年龄(48.39±13.43)岁;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职高/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24.11%、26.56%、19.89%和29.44%;公务员/事业单位、医务人员、学生、农民、工人、其他企业人员和其他人员比例分别为16.22%、2.85%、1.80%、33.58%、13.37%、18.41%和13.76%。未患慢性病人员占78.13%,慢性病患者占21.87%;自觉健康状况好/比较好的占66.52%,一般的占28.86%,比较差/差的占4.61%。

2.2 慢性病防治素养测评题目知晓情况

慢性病防治素养测评题目的知晓情况分析显示,知晓率最高的题目是“儿童青少年也可以发生抑郁”,为89.68%;知晓率最低的题目是“吃豆腐、豆浆等大豆制品的好处”,仅有43.52%。知晓率低于70%的题目由低到高为“对于自测高血压的理解”“运动对健康的好处”“癌症早期危险信号”和“烟草的危害”,知晓率分别为56.87%、59.12% 、59.52%和64.30%。见表1。

表1 南昌市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知晓率

2.3 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及单因素分析

南昌市居民2021年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为32.58%。单因素分析显示,居住地、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是否患慢病、自觉健康状况是人群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居民的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高于农村居民。在不同职业人群中,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医务人员、学生、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其他企业人员、工人和农民。在健康状况方面,未患慢性病人群的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高于慢性病患者;自觉健康状况较好的居民,其慢性病防治素养也较高。见表2。

表2 调查对象的人口社会学特征分布及单因素分析

2.4 慢性病防治素养的多因素分析

以是否具备慢性病防治素养为因变量,将居住地、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患慢病情况和自觉健康状况作为自变量进行赋值,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南昌市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有文化程度和职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慢性病防治素养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南昌市居民2021年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为32.58%,低于2018年广州市的33.23%[3],高于2021年全国居民的26.67%[4],与2016年南昌市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5.92%相比[5]有一定的提升。从近年来全市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来看,南昌市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呈稳步上升态势,但还不足以应对慢性病患病/发病率不断上升的严峻形势[1],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予以高度重视。

对慢性病防治素养的知晓率分析显示,居民对儿童青少年也可能发生抑郁和用吃水果代替吃蔬菜的知晓率较高,而对吃豆制品的好处、自测血压、吸烟危害、癌症早期信号、运动的好处等知晓率偏低,与吴敬[2]、罗林峰[3]、王竞[6]的调查基本一致。这提示在今后工作中应加强饮食、运动、控烟、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等薄弱点的健康教育。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地区、中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者、农民和工人、慢性病患者和自觉身体状况较差的人群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偏低,这与徐倩倩等[7]、吴敬等[2]的调查基本一致。提示今后应重视农民、中老年人、低文化人群、工人和慢性病患者的慢性病防控工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职业是慢性病防治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居民的文化程度越高,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越高,与国内大多数研究结果一致[2,3,6-10]。这可能与文化程度高者对健康相关知识的获取、理解、应用能力更高有关。在不同职业人群中,医务人员的慢性病防治素养最高,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职工也较高,这可能与其职业环境和自身教育水平有关。

综上所述,南昌市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有待提高。应在大力开展健康中国行动、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和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的同时,加强饮食、运动、控烟、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等薄弱点的健康教育,重视农民、中老年人、低文化人群、工人、慢性病患者的慢性病防治素养干预措施。

猜你喜欢

南昌市知晓率慢性病
模拟成真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江西南昌市1169个建制村实现通客车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考了个大的
吃两个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