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路径式带教在妇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2-11-16伟,李

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8期
关键词:分值妇科科室

郑 伟,李 翡

(1.西安市职工大学办公室,陕西 西安 710065;2.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 咸阳 712046)

妇科作为临床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需将临床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进行结合[1]。但如何将临床实践与书本理论有效融合,一直是妇科临床教学中的重难点[2]。常规护理教学中,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让学生提高对妇科疾病的了解,但由于实践能力不足,往往教学效果并不理想[3-4]。临床路径式教学作为西方国家所推行的护理教学模式,能将医院各部门以及各专家对某种疾病的依据和治疗方式进行结合,作为循证指导[5-6]。让患者在住院到出院整个过程都能依据所制定的模式接受治疗[7]。将临床路径式教学用于妇科护理教学中,能促进护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并满足妇科患者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最大化利用医疗资源[8]。对此,本研究将探讨临床路径式教学用于妇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现将方法与结果汇报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遴选本院妇科2020 年3 月至2021 年3 月实习护生90 名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按45 例分配,采取不同带教模式,即对照组护生采取常规妇科带教模式实施教学,该组实习生均为女性,年龄抽取范围为 18 至 23 岁,平均年龄为(20.28±0.22)岁;观察组采取临床路径式带教模式实施教学,该组实习生均为女性,年龄抽取范围为18 至22 岁,平均年龄为(20.16±0.21)岁。两组实习生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二)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妇科带教模式:临床带教教师需针对科室所涉及的各种疾病,以理论知识教育的方法进行讲授。从中选择合适的病例,让学生自行依据病史完成相关工作,结合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让学生观看妇科常见操作技巧,便于熟悉流程。设立护理问题,并将其作为带教重点,带领学生依据问题学习妇科常见疾病以及护理要点。

观察组开展临床路径式教学:(1)制定临床路径教学内容:依据本组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和目的,与本科室日常护理工作等具体情况相联系,制定出科室的常见病护理要点、护理问题等教学内容,并设立教学时间,以及患者入院后的各项指导。在教学期间,所有学生必须按照临床路径式教学中的指定时间,对应性开展护理操作,保障操作的熟练性。(2)实践临床带教活动:带教教师带领学生对科室环境、制度、程序、人员等进行熟悉,并了解妇科常用的设备、器械以及患者的特点等。帮助学生掌握妇科常见病,以及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操作方式,熟练进行外阴消毒、阴道冲洗等操作,确保护生在实习期间对科室的操作技能有一定的掌握。最后学习药品相关内容,介绍催产素、米菲司酮等常用药物的使用方式,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正确处理患者的不良反应等。在护理实践操作教学期间,需示范妇科常见护理操作技术,正确教会学生使用负压吸引器以及宫腔镜等,对妇科异位妊娠、急性盆腔炎、流产后的处理等内容进行强化,让学生加深对妇科的了解。在带教教师的带领下,让学生为患者进行护理操作,并独立完成病例书写、护理记录、查房、健康教育等。(3)人文关怀教学:理论方面,带教期间需依据理论授课,对人文关怀理论知识展开培训工作,邀请该领域的专家,做好人文关怀的知识讲解、普及同理心等相关内容。针对妇科多见病、发病机制、病理生理特点、护理问题等进行讲述,告知护生需利用业余的时间阅读妇科心理护理方面的书籍,鼓励护生将所遇到的护患沟通难点进行讲述,由带教教师制定对策,并鼓励医学生进行共同探讨,总结教学效果;技能方面:依据所选出的案例,设计情景进行模拟,将护生各自分配为对应的情景角色,带教教师则对扮演者展开培训,让护生充分体验患者的心理、生理和状况。最后由带教教师进行全面分析,重点体现患者所缺失的人文关怀,并提出此种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组织学生自由发言,分享相关经验。

(三)观察指标

(1)妇科成绩对比:以临床护理带教结束时间作为观察点,对组间展开妇科护理知识考核成绩比较,包含妇科理论知识与护理操作技能两大类,理论知识包含主观论述题(20 分)、客观选择题(40 分)、操作技能(40分),满分为100 分。(2)妇科教学效果对比:由科室设置问卷,以临床护理带教结束时间作为观察点,依据学生实习期间学习效率及氛围、理论结合实践、临床思维判断、学习主动性作出评价,观察指标学生例数占比较高时,表示教学效果较为理想。(3)妇科常见疾病护理要点掌握对比:以临床护理带教结束时间作为观察点,对组间进行妇科常见疾病护理要点掌握情况分值评价,即妇科急性腹痛的护理评估、流产患者的人文关怀、宫颈疾病的健康教育3 项内容考核,单项分值为100 分,由带教教师进行分值测评,分值越高表示学生对妇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要点掌握较为理想。(4)共情能力对比:以临床护理带教开始、结束时间作为观察点,对两组教学对象开展妇科共情能力分值评价,选用杰斐逊共情量表进行打分,涵盖3 项观察内容,分别为换位思考(赋分 0~14 分)、情感诊疗(赋分 0~56 分)、观点采择(赋分0~70 分),测得分值越高则提升共情能力越强。(5)学习兴趣对比:以临床护理带教结束时间作为观察点,对学习兴趣做出分值评价。问卷由科室自制,涉及5方面内容,包含学习兴趣、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单项分值为0~10 分。(6)综合能力对比:以临床护理带教结束时间作为观察点,对组间综合能力水平做出问卷调查,问卷由科室自制,单项赋予0~10 分,4 项指标分别为风险意识、创新能力、应急能力、团队协作。(7)教学体验对比:采取匿名的形式展开妇科临床教学体验满意度问卷调查,问卷由科室设计,学生均在实习结束后填写问卷,包含项目为课程设置满意度、理论知识运用、教学兴趣激发、临床技能操作4 个方面。

(四)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数据均在SPSS22.0 中精准录入,组间计量资料应用()予以表述,经t 检验获取结果;计数资料应用(%)予以表述,经χ2检验获取结果,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妇科成绩对比

观察组学生于科室实习结束后,测得考核成绩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如表1 所示。

表1 妇科成绩对比(,分)

表1 妇科成绩对比(,分)

组别 例数 主观论述题客观选择题临床操作技能 总分观察组 45 17.59±1.25 35.22±1.69 36.33±1.24 89.14±4.18对照组 45 15.33±1.45 30.19±2.33 32.19±1.78 77.71±5.56 t - 7.919 11.723 12.802 11.023 P - 0.000 0.000 0.000 0.000

(二)妇科教学效果对比

教学后观察组学生教学效果各项观察指标占比例数更高(P<0.05),如表 2 所示。

表2 妇科教学效果对比[n(%)]

(三)妇科常见疾病护理要点掌握对比

观察组学生对本科室常见疾病的护理要点掌握程度更高,各考核项测得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3 所示。

表3 妇科常见疾病护理要点掌握对比(,分)

表3 妇科常见疾病护理要点掌握对比(,分)

宫颈疾病的健康教育观察组 45 84.55±3.26 88.26±2.01 87.41±3.22对照组 45 74.69±3.21 76.14±3.18 77.41±3.52 t - 14.157 21.612 14.061 P - 0.000 0.000 0.000组别 例数 妇科急性腹痛的护理评估流产患者的人文关怀

(四)共情能力对比

妇科教学前,组间测得的共情能力考核得分均占较低分值水平,且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开展妇科教学后,观察组学生共情能力得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 4 所示(见文末)。

表4 共情能力对比(,分)

表4 共情能力对比(,分)

换位思考 情感诊疗 观点采集教学前 教学后 教学前 教学后 教学前 教学后观察组 45 6.25±1.45 11.11±0.01 37.56±1.29 48.29±1.25 50.51±1.66 64.15±1.29对照组 45 6.22±1.39 8.59±1.36 37.78±1.05 42.58±1.11 50.96±2.16 57.21±2.14 t-0.101 12.430 0.887 22.913 1.108 18.631 P-0.920 0.000 0.377 0.000 0.271 0.000组别 例数

(五)学习兴趣对比

观察组实习生在妇科实习期间学习兴趣、解决问题、主动思考问题等能力得分均以更高分值呈现(P<0.05),如表5 所示。

表5 学习兴趣对比(,分)

表5 学习兴趣对比(,分)

组别 例数 学习兴趣 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 分析问题的能力 沟通协作的能力观察组 45 8.74±0.77 8.09±1.05 8.59±0.52 8.16±1.21 9.28±0.55对照组 45 5.21±1.01 5.08±1.22 6.44±0.89 5.66±1.36 6.54±0.98 t- 18.645 12.544 13.992 9.213 16.356 P-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六)综合能力对比

观察组实习生于各项综合能力水平测得分值均呈更高显示(P<0.05),如表 6 所示。

表6 综合能力对比(,分)

表6 综合能力对比(,分)

组别 例数 风险意识 应急能力 创新能力 团队协作观察组 45 9.21±0.11 8.45±1.46 8.33±1.03 9.03±0.11对照组 45 6.55±1.33 5.15±1.09 5.75±1.36 7.64±1.03 t - 13.371 12.150 10.145 9.002 P - 0.000 0.000 0.000 0.000

(七)教学体验对比

观察组学生对妇科教学模式的体验感更好,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 7 所示。

表7 教学体验对比[n(%)]

三、讨论

临床护理教学以“填鸭式”“师徒式”教学形式为主要教学路径[9-10]。由于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实习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是被动接受带教教师的临床经验,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下降,引起整体教学质量不理想[11]。开展临床路径式教学,能针对某一疾病提出标准化的诊疗程序,能将高标准、规范性的临床医疗和护理服务作为实践目标[12]。在妇科护理教学中,充分依据科室特点设定教学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13-14]。这样能保障实习护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掌握妇科护理知识,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15]。

妇科护生作为今后妇科护士的主要来源,护理服务的认知和技能操作决定了护理水平的高低[16]。带教模式是提升护生护理水平的重要步骤,也对护生今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7]。对于刚进科室的实习生而言,希望能够更快熟悉科室工作模式,缩短适应期。将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尽快应用于实践。在此阶段,采用路径式教学,能依据学生的特点和科室特性,由带教教师将科室典型患者疾病作为护理重心,建立规范化、全面性的护理路径表[18]。将此作为开展教学工作的标准,引导实习生主动发现、解决、思考护理期间存在的问题。

整个教学过程均以护生作为主导者,带教教师作为辅助者[19]。此种教学模式能依据循证医学基础,确保临床护理带教工作有医可循,能有效避免教学的随意性,改善常规带教存在的不足,能确保护理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让学生在妇科实习期间护理质量水平有所提升[20]。此外,临床路径式教学能将护士的工作内容和护生的学习内容通过路径表的形式进行呈现,可满足护生对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的需求。待护生对妇科常见疾病掌握能力提升后,能缩短医院及用人单位对新护士的培养时间,从而缩减医疗成本,能确保人员利用率发挥到最佳[21]。

通过上述研究得出结论,将临床路径式带教用于观察组护生实习期间,该组护生妇科考核成绩理论及实践操作总分均高于对照组,教学效果中与妇科相关的内容以及学生学习效率和氛围占比更高,该组护生对妇科常见疾病护理要点的掌握能力更强、共情能力更强、学习兴趣、综合能力较对照组占据更高水平,对本次教学模式的体验满意度更具优势,突出显示了临床路径式教学应用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将临床路径式教学用于妇科护理带教中,对学生共情能力及学习兴趣、综合能力的培养效果较好,还可强化学生对妇科常见疾病护理要点的掌握,使教学效果更具优势。

猜你喜欢

分值妇科科室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浅析公立医院内部绩效审计的作用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爱紧张的猫大夫
谁是科创板创值全能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