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务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①

2022-11-16池毓江

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8期
关键词:教务效能师生

池毓江

(龙岩学院,福建 龙岩 364000)

高校教务管理是“高等学校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理论与方法,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监督、评价,引导和激励组成成员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学校管理活动”。[1]高校的教务管理能力,不仅影响教学运行的顺畅度,还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度,最终影响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伴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迭代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高校教务管理理念与实践掣肘着新时代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要求。准确识别并科学治理高校教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动进行教务管理与信息技术融合创新,不断提高教务管理效能,努力实现教务管理能力现代化。

一、高校教务管理积弊之困——准确识变

(一)教务管理目标不够清晰

新时代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光荣使命。有学者提出:“促进学生学习和进步是高等学校管理的首要和核心目的,源自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还有学者认为:“教育管理的目标就是教育目标的有效实施。”[3]教务管理目标要紧紧围绕学校管理目标及教育管理目标展开定位,一所学校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教务管理人员在繁杂琐碎的工作中会无法思考教务管理工作目标,我们之所以对教务管理的目标聚焦不够,忙碌于繁复的工作之中,是因为培养人的效益总是不那么直观,功利和急切遮蔽了育人目标和信仰。一些教务工作者对教育目标的理解还停留在掌握知识和能力目标的理念上,认为培养人的任务在一线教学教师身上。教务管理目标不同于其他管理目标,教务管理目标的对象是人,教务工作是为了人的进步和成长,是为了塑造人的灵魂,是为了成全一个完整的人。如果没有意识到教育目标是对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素养的引领,注定无法让清晰的教务管理目标进脑入心。

(二)教务管理模式不够灵活

教务管理逐步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模式转变,一部分教务管理工作还是延续传统的模式。从人事安排的角度看,高等学校校长全面负责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分管教学副校长具体负责教学管理相关工作,学校设立教务处长统筹全校的教务管理工作,教务处其他人员在处长领导下开展工作,二级学院配备教学秘书负责具体教务工作。从组织架构上看,当前我国高校的教务管理几乎全是“金字塔构建模式”,即由顶层从上而下逐层分级,从决策层到教务处再到二级学院最后到系(教研室)。向上集中的模式有利于资源的统一调度,提高各项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但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这种层级结构的管理弊病日益突出。在高校教务管理中,层级结构严重阻碍了教务管理效能:其一,层级结构容易滋生形式主义,极大地降低了管理服务效能;其二,层级结构的向上报批审查制约下一层级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激发活力、凝聚智慧;其三,层级结构的单向传播性降低了信息传递的时效性,甚至信息传递时常被中断。这种线状的教务管理模式让教务工作变得单一、僵化,重要决策到了执行层面易变形走样。

(三)教务职员素养再生之困

不论是教育管理还是教务管理,教育教学理论与管理理论共同指导其工作。“管理功能的精髓则在于知人善任,激励优秀人才。”[4]人是最不可控的因素,教务管理人员是完成好教务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教务管理应看到每个人已具备的才能以及未来的可能性,并把不同的人匹配在合适的岗位上。当前高校正陷入人员素养参差不齐的困境。首先,缺乏终身学习的意识,教务人员本身也是接受过学校教育,大学毕业往往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只用已学知识投入工作中。其次,信息素养不高,“信息素养对于个人来说很重要,指的是一个人对于所需要的信息能够意识到的能力,能够采取一定的方式寻找到所需的信息,并进行正确的评价及有效的利用,最终能够创造出新信息。”[5]作为一名高校教务管理人员,既要有信息意识,又要有信息获取能力,更要有信息运用能力。最后,责任意识不强,缺少“一切为了师生发展服务”的责任意识,教务人员的换位思考能力不足,如果站在师生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管理对象与管理者必然可以和谐发展。

(四)教务管理效能提升无力

高校办学不比办企业,高校办学无法直接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甚至对地方财政来说还是一种负担。高校处在这种现实的尴尬境地,自身更要正视问题,主动对接地方产业发展,主动融入地方社会发展需求,主动思考教务管理应有的效能。忽视教务管理效能的教务管理十分不可取,一些高校不重视教务管理效能,尤其地方高校更没有效能管理意识。一方面表现在教务工作按部就班,只完成领导交办的事务,事情能拖就拖、能推就推,没有做到急师生之所急、想师生之所想。另一方面表现在应付工作任务,没人关心工作任务完成的质量,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与教务管理效能的长期缺位之间的不适切,严重影响教务管理向现代化迈进。教务管理水平越现代化,它的效能就越高,完成的工作质量就越好。一所学校在拥有明确的教务管理目标、立体的教务管理模式以及高素养的教务管理人员的情况下,就要努力构建教务管理效益的评价标准,否则一切努力都会付诸东流。只有牢牢抓紧“效能”这只无形的手,才有可能实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

二、当前高校教务管理问题应对之策——科学应变

(一)明确教务管理目标

教务管理目标就是培养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关键在于教务管理,“教务管理内容面很广,但教学计划的管理是其核心内容,其他各项管理工作都是为完成教学计划管理服务的,为它提供优化的客观条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6]。由此可见,教务管理目标的核心就是对教学计划的有效管理。第一,树立以课程为中心的人才培养观,建设更新、更多、更好的“金课”,淘汰低质、低效、低头的“水课”,要紧紧抓住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这个管理目标。围绕课程的管理目标要抓住课程教学大纲、考核大纲、教材,教学大纲是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案,考核大纲是对教学目标的检验,教材是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教务管理目标就是进行教材管理,为师生提供教材信息服务;进行考核方式改革,考核就是评价,有什么样的评价观就有什么样的考核观;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把最前沿、最新研究融入教学大纲,切合人才培养目标。第二,树立以人的共同成长为终极奥义的教育观,坚持学生是主体的定位,坚持教师是主导的定位,坚持管理者是服务的定位,不但要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注入最强大的师资队伍,更要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在学生、教师、管理者之间跃升到人性互哺互育境界,构建和谐共生的教育生态。

(二)创新教务管理模式

构建以师生为中心的立体化教务管理模式,既是对传统线性教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改革要求,又是教务管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它是以师生为圆心,以决策层、教务处、二级学院三者为动力,形成良性循环的教务管理体系,这种管理模式体现了各方的平等关系。“在高校内部自主管理和自由发展,既意味着人们对高校教务管理本真意义的理解,从管理者的一元话语向多话语的复归;也意味着人们需要从‘管理关怀’和‘教育关怀’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管理行为。”[7]以师生为中心的立体化教务管理模式,真正体现了一切依靠师生、从师生中来、到师生中去的教育管理情怀。教务管理现代化就是让管理者与师生之间的不平等话语逐渐走向平等话语。新模式有利于:一是立体化的管理结构不再是层层堆叠,不同教育对象之间可以自由对话,如决策层可以直接把指令传达给教务处、二级学院及一线师生,师生也能把信息同时反馈给决策层、教务处和二级学院。二是立体化的管理结构让信息多节点传达,不再因某个环节掉链而断路,让信息跑最短的路程,不再因上下长跑而走形变样,让信息高效地流动起来,不再因层层阻隔而缓慢低效。三是立体化的管理结构加强了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有效调动了所有人的积极性,集体的智慧得到了凝聚。立体化教务管理体系与传统教务管理体系比较图如下:

(三)逐步提高教务职员素养

教务管理的复杂特质要求教务人员具备细致性、耐劳性、服务性、责任性,这直接决定了高校教务工作者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业务素养、心理素养、沟通素养。第一,全面提高教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养。一方面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另一方面主动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从“管理即是服务”出发,充分理解服务育人的内涵,让服务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第二,全面提高教务人员的业务素养。教务人员必须掌握教学运行管理、学籍管理、考务管理等具体的业务知识,还应学习高等教育相关管理知识,加深对教务管理的认识和理解,更要培养教务业务创新素养。第三,全面提高教务人员的心理素养,教务人员在工作中需要面对性格迥异的师生,做好面对困难的心理准备,容师生之难言,纳师生之异色。做到喜怒不形于色,好恶不言于表,待人和颜悦色,处事心态豁达。第四,全面提高教务人员的沟通素养,按照是否需要与人打交道的标准,教务管理工作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个体能够完成的事务,如新生信息导入系统、成绩录入等。另外一种是必须通过团队协作才能够完成的任务,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排课等工作。教务管理工作看重的不是一个人能做什么,而是他能让整个团队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教务管理更需要的是一名军师,要让团队聚合能量,而这就需要极高的沟通艺术及素养。

(四)全面提升教务管理效能

“高校教务管理高效能就是指在教务管理过程中资源的消耗程度、工作效率与获取的效果达到最佳匹配结果的状态。”[8]首先,构建科学、系统的教务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尊重每一份劳动成果,嘉奖每一次工作改进创新,弘扬每一颗热忱服务的心。考核指标设置要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可以量化的考核指标一定要量化,如培养方案变更次数、调停课次数,定性化的考核指标一定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必须集思广益、反复研讨、严谨周密。完满的考核评价体系能够激发教务人员的斗志,不断提高教务管理效能。其次,树立教务管理过程观,每一项教务工作的过程顺畅度直接影响教务管理效能。只要把工作过程理清、看细,问题的症结就会明朗。最后,重视教务工作透明化,如教室的预约,从申请者发起到学院审核再到教务处审批,初步一看工作规范、合理,但深入细究就会发现,教室的预约经过了两层的流转,大大降低了管理效能。教务处层面审批的目的是让教室合理、合规地使用,只要把教室审批权下放给学院,再结合教室预约信息透明化,依靠全校师生员工监督,既能规范教室管理,又能提高教室管理效能。

三、新时代高校教务管理破障之道——主动求变

(一)教务管理业务流程化

教务管理业务流程化是为了解决师生要办什么、怎么办的问题,并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各项教务工作有条不紊地运行。“业务流程再造的关键是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分解、评价和重组,突出关键业务,减少没有价值的业务,重新设计更加高效的业务流程。”[9]因此,业务流程化包含三个要点:第一,对业务进行分类。一类是日常教务管理业务,其特点是稳定性,这类业务流程要快速响应师生的需求,减少业务非必要流转,简化程序;另一类是个性化教务管理业务,其特点是不确定性,这类业务流程不可急于求成,要注重办事的效益。第二,对业务流程进行设计。设计的要点包括:一是清晰描述业务含义,尤其是一些师生容易混淆的概念,如什么是学籍证明、在读证明、在校证明、学历证明。二是明确业务办理材料,把办理有关业务的材料逐条进行罗列,避免师生因为材料不齐全而无法办理。三是明确业务办理方式,哪些可以通过线上办理,哪些是必须进行线下办理,哪些可以代办,哪些需要本人办理。四是承诺业务办理时限,可以马上办理的,当场办结,对办理时限较长的业务,需要及时跟师生做好沟通,做到信息渠道通畅。第三,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既要反反复复研究业务,又要搭建师生评价反馈平台,还要关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变化。教务管理业务流程化是以提升全校师生的满意度为前提,并实现教务管理的规范化,提高教务管理效能,促进教务管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二)教务管理业务数据化

教务管理业务数据化是大数据教务管理从理念到实践的落地,对教务数据进行挖掘是实现高校教务管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从而打破传统的信息孤岛效应,实现教务数据共享,提高教务管理效能。教务管理业务数据化就是借用互联网对传统教务的线下业务进行变革,实现业务的线上办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教务管理业务数据化:首先,要制订好教务数据标准,充分做好前期调研,厘清教务系统与人事、科研、财务等系统的关系,不但要做到数据输入、输出统一规范,更要做到数据的大联动、大共享,真正让数据动起来、跑起来。其次,做好教务数据采集,“通过多途径、多方式、多节点采集数据是获取海量数据的基本方式”[10],尤其是要做好多节点采集数据,因为数据具有时效性特点,一个排课数据的变动,如果没有及时更新、推送,就可能酿成一次教学事故。再次,做好教务数据存储,使用多台服务器进行数据异地备份,不仅可以避免数据丢失后无法修复,更是为了实现数据的可回溯,让数据更加安全、可靠。最后,做好教务数据挖掘,从教务业务数据化升华到教务数据业务化,业务数据化和数据业务化是一个不断螺旋提升的过程,数据业务化是业务数据化的质变。教务管理业务数据化的作用表现在:经过教务数据的不断沉淀和堆积,对教务大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精准指导,为教师有效教学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为教育教学管理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三)教务管理业务信息化

提升教务管理信息化水平是一所高校教务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当前高校信息化的软硬件设施条件已经相当成熟,下一步关键是走向应用,教务管理业务信息化就是依托互联网,对流程化、数据化后的教务管理业务进行整合创新。在教务管理业务与信息技术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应从安全性、便捷性、效益性进行完善建设。首先,要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建设,网络安全的风险正变得日益突出,信息安全关系到每一位师生的切身利益,尤其要注重保护师生的敏感信息,杜绝信息泄露和信息被篡改。其次,要全面深入调研,了解师生的真正需求,通过信息化应用,不但要解决好师生的普遍共性需求,更要用好大数据实现并满足师生的个性化需要,为师生提供便捷性、个性化的服务。最后,在教务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效益问题,努力提高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教务管理业务信息化的优势体现在:一是有利于实现信息的互通共享,提高教务管理效率。二是业务处理不再受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可以发起和受理。三是每一项业务具有可追溯性,接受全体师生的监督。学校必须努力实现各项教务管理业务信息化,如学籍异动、成绩管理等业务只需通过在线办理,实现无纸化办公,不断提高教务管理水平和教务管理效能。总而言之,教务管理业务信息化能够解决学生的痛点、教师的堵点、教育管理者的难点。

四、结语

当前,我国高校教务管理正处于从未有之大变局中,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倒逼教务管理能力现代化,教务管理能力现代化又不断促进高等教育变革创新。在线教育教学、数字化教育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教学,不断对教务管理提出新的挑战。高校教务管理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应做到教务管理理念、教务管理模式、教务管理方法、教务管理手段以及教务管理队伍的现代化,并深刻把握教育发展方向,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培养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猜你喜欢

教务效能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与优化研究
教务排课对高等院校教学运行的作用分析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基于排队论的信息系统装备维修保障效能分析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浅析新时期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创新探讨
麻辣师生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