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谢苗诺夫手风琴作品《顿河狂想曲》第三乐章的演奏及情感体会

2022-11-16徐靖雯

大众文艺 2022年21期
关键词:风箱大调和弦

徐靖雯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上海 200234)

[1]20世纪后期,逐渐有一批优秀的青年巴扬演奏家展现出来,其中有佐洛塔耶夫,库夏科夫等。谢苗诺夫作为其中一位全能的手风琴演奏,教育,作曲艺术家被人们熟知。

《顿河狂想曲》又名《静静顿河的三个故事》,是以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中描写的哥萨克人豪放张扬的性格为原型,结合顿河汹涌澎湃的艺术形象,二者相互碰撞,从中获取灵感而创作的。[2]

《顿河狂想曲》第三乐章是演奏技法运用最丰富的一个乐章。笔者主要从作曲家生平、音乐本体分析以及演奏方法与个人体会三大方面进行论述,结合自己的演奏,总结巴扬手风琴演奏技法在该乐章的应用。

一、作曲家生平

[3]维阿切斯拉夫·谢苗诺夫出生于音乐世家,他七岁开始跟随父亲接触和练习巴扬,14岁考入了罗斯托夫艺术中专,师从尼古拉耶夫纳·特拉赫特金那教授;中专毕业之后,谢苗诺夫考入莫斯科国立音乐学院,跟随著名手风琴艺术家苏尔科夫教授继续学习,本科毕业后,为了更系统地了解巴扬手风琴乐曲的创作方法,他选择留在格聂辛国立音乐学院跟随著名作曲家阿卡尔科夫教授继续深造,[4]阿卡尔科夫教授对世界音乐开阔的视角和全面地理解为之后谢苗诺夫将巴扬的传统创作同现代音乐的协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研究生期间,他试着整理改编了一部分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如舒曼的《赋格曲》,舒伯特《即兴曲》和《e小调奏鸣曲》,李斯特《练习曲》,巴赫《恰空》等作品。研究生毕业后第一年,谢苗诺夫创编了《保加利亚组曲》,后又写下了《顿河狂想曲》,在这个阶段他创作了近十首巴扬作品。他既是创作者,同时也是第一个演奏自己作品的演奏家,真正做到了创演并行。

谢苗诺夫不仅在手风琴音乐编创和演出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同时也兼顾了手风琴教育。1988年,他开始担任莫斯科格涅辛音乐学院的教授,培养出了多位著名音乐演奏家,其中包含希什金,希里万诺夫,叶夫金等。

二、《顿河狂想曲》第三乐章演奏及情感体会

《顿河狂想曲》第三乐章是一首充满力量的作品,其音乐旋律具有磅礴的气势,哥萨克人快意豪放的性格特点同顿河汹涌澎湃的形象相互碰撞,交相呼应,形成独具特性的艺术形象。

[3]《顿河狂想曲》第三乐章是有引子的双主题变奏曲。

(一)引子的演奏及情感体会

引子(1-24小节)在g小调上,第三乐章第一乐句(谱例一)同时再现了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这一部分的结构匀称,左右手在开始低音区演奏相同的旋律,后又转成柱式和弦叠加主旋律,在原先的基础上把旋律织体加厚,情绪推向高潮,表现出顿河的沉稳流动的形象的同时展现了一种坚定的力量感。作者不掩自己对湍流不息,大气而富有张力的顿河水极强的生命力由衷的欣赏和赞叹,其间乐句的变化像是一问一答,对句和答句的运用增加了引子部分的流动感,也为听众留下想象空间。整个引子是一条雄壮而富有推动性的旋律线,其中运用的逻辑对比感是维阿切斯拉夫·谢苗诺夫塑造音乐形象时常用的创作特性之一。

谱例一:

演奏时以沉思的面部神态配合和弦的转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巧妙的风箱处理

在这一部分左手要绷紧风箱,加大对风箱的压力,同时安排合适的气口,气口的衔接处左手手腕要注意力量的均匀变换,拉回风箱的力度尽量保持一致,这样可以让我们在加大风箱风量的基础上依旧保证音乐的流畅和乐句的舒展。

2.双手的触键配合

引子部分主要采用的演奏手法是非连音,左右手在这一部分的音符时值完全相同,为体现这一部分的力量,在演奏中尤其要避免连奏,[5,6]要保证每个音都有一个抬手落键的过程,左手尤其要注意要这方面的训练,这要求演奏者在练习和演奏的时候对指尖有一定的控制力,同时运用自己的听辨能力和对乐句的理解,按照对句和答句的特性演奏。

(二)第一部分:第一主题及两次变奏:(33-48小节)

这一部分旋律十分自由,富有抒情性,轻柔悠扬的旋律和引子部分大气磅礴的旋律形成强烈反差,整个部分洋溢着温柔的情感,好像在缓缓诉说着美好的回忆,级进为主的旋律为我们娓娓道来那些温柔却历久弥新的温暖,让人为之动容。这一主题部分采用缓慢悠扬的高声部旋律,在A乐段主题的第一次变奏(33-38小节)中转入bE大调,

1.第一次变奏(33-38小节)

转入降E大调,左手采用bE作为低声部持续音,之后使用对位式复调写法,[7]丰富了原有旋律肢体,展现出音乐的变化性。

39-40小节采用bE大调上下行的音阶,旋律逐渐加快变得活泼,这两小节的结尾处速度逐渐放慢,将旋律巧妙过渡到第二次变奏的高声部,同时也让这两部分的慢旋律富有变化。

2.第二次变奏(41-48小节)

这次变奏和第一主题的旋律大体一致,后半句由八度叠加单音旋律构成,再现并且强调了主题旋律。

演奏第一乐章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保持音的演奏

该乐章的第一主题在右手的演奏中有大量保持音出现,保持音的时值要比其他音符更长,并且音符之间几乎没有空隙,手指要找将保持音“撑起来”的感觉,保持音的训练也是培养演奏者乐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颤音的演奏

[5,6]这一乐章内左手的演奏中,颤音占了极大的比例。颤音演奏体现了我们对手指的控制力,要尽量控制手指下键深度一致,这样才可以平稳的发声,同时每个小节内要安排相同数量的颤音,如33小节有四组颤音,那么之后的小节也要按照该数量进行安排。

(3)节奏以及情感的把握

尽管这一乐章情感基调是温柔的娓娓道来,但并不代表我们在演奏这一乐段的时候对节奏的处理可以过于自由和舒展,反而我们要尽量避免节奏过于散漫,对此一方面可能会造成节奏和前后两个乐章的脱节,另一方面可能会造成音乐缺乏推动性,陷入过分平静缺乏情感流动的陷阱。

谱例二

(三)第二部分:第二主题及七次变奏

B乐段(49-60小节)开始转入C大调,从2/4拍转为3/4拍。虽然53-60小节节拍转入了三拍子,但依照重音这一部分却出现二拍子效果。该乐章音乐旋律较为欢快,和抒情为主的第一主题形成强烈对比。49-52小节的长音符和53-60小节连续的短音符体现了乐句内部的对比感。这一段为我们描绘了哥萨克人欢歌载舞的热闹景象,[8]演奏该乐段,面部表情可以较为活泼,肢体动作更加明显。

为了进一步烘托热闹的氛围,后边又进行了三次变奏。分别在61-67小节,68-94小节,95-158小节。

第一次变奏(61-67小节)由2/4拍转3/4拍,整体节奏加密,采用16分音符的快速跑动,开始出现了部分离调和临时变音,以对位式复调写法进行变奏,旋律肢体更加饱满,以属和弦收尾。

第二次变奏B2(68-94小节)是5/4拍和3/4拍的转换,高声部采用带有倚音的大切分,出现大量和弦外音,左手低声部采用主七和弦加入和弦外音同七和弦形成震音,增加了不协和感,这几个乐句按顺序分别是F大调,b E大调,C大调,这三个大调属于远关系大调,增加了音乐色彩上的冲突对比。

第三次变奏(95-158小节)较为复杂,由F大调转向bA大调,bD大调,最后进入bE大调,[9]这一乐段将第二主题的主题材料分割开来,动力式进行主题的发展和扩写。这里出现了大量不协和音程及和弦,二度和七度叠加制造出诙谐的氛围,这里高低声部的配合又形成了二拍子的伴奏音型,类似鼓掌的节拍,为后续哥萨克人进入热烈的狂欢做准备。音乐转入快速跑动的华彩乐段,情感更加激烈,直到进入变奏中的高潮阶段,低声部由主音和导音形成的七级和弦震音做伴奏,配合高声部由快速跑动到和弦连接再回到快速跑动,最后以属和弦收尾。后面从137小节开始转入bE大调,节拍也从之前的4/4拍转向了5/4拍,节奏变化也更加频繁,每小节都会更换节拍,打破了之前固定化的旋律节奏,节奏在乐曲快结束的这一部分更加随性自由。伴随着四小节的过度进入抖风箱的部分,二抖风箱(谱例三)在这里渲染了热烈的狂欢氛围,由突强到突弱,再由弱逐渐渐强,前半部分热烈,诙谐幽默,营造出快活的热闹景象,最后结尾(151-158小节)是由弱到强,同时也逐渐加快的一串抖风箱,在这里运用三抖风箱,以降E大调属和弦作为框架,内部叠置二度音丰富音响效果。最后以开放性刮奏结束。

谱例三:

演奏这一部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触键手法:

139小节开始触键采用轻巧的触键,这里我们可以采用断音奏法或者非连音奏法。

①断音奏法:

断音奏法一般称跳音奏法,在表达比较活跃的,跳脱的音乐片段中运用广泛。断音奏法需要手指第三指节更加灵敏的发力,要求手指间断贴键快速触键,在练习时我们将力量集中在指尖弹奏,可以先用慢速练习寻找手指发力的平衡感,每次触键都尽量用最小力气弹奏练习(每个人手指和身体的力量都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可以减少每次触键使用的力量提高手指的整体灵活度和持久度)。断音有两种演奏方式,在演奏音程或者和弦时我们可借助手腕把位调整演奏断音,例如在本乐章两次抖风箱时就有用到(谱例三),在手腕的带动下通过控制手指的各个关节,手型灵活切换,练习时可以通过重复练习形成音位的手指记忆;演奏单音断奏时用指尖弹奏断音,要求我们的手指快速而灵活的演奏,这种奏法在比较多的华彩乐段以及变奏片段中都出现过。在练习时我们要由慢到快的高抬指练习,随着速度的加快,缩小手离键的距离,进行贴键练习。

②非连音奏法:

非连音奏法和断音奏法在练习时都用到高抬指练习,但二者的音响效果有所区别,断音具有颗粒感,是“点状”的发声,而非连音是“线段式”的发声,手指触键时间更长,配合低音声部的跳音断奏更富有层次感,整体音响具有一种“稳定音节和不稳定伴奏冲突的诙谐感”。

(2)抖风箱

抖风箱作为风箱的特殊演奏技法之一,在手风琴音乐作品中被普遍运用。抖风箱包括二抖,三抖,四抖,五抖风箱,每种都各具特色。本乐章用到了二抖和三抖风箱。

在第二主题的第三次变奏中运用了二抖风箱(谱例五),为了使发力更集中,我们首先要调整好背带使上身更加贴合,在练习时可以通过上提风箱抖风箱分担一部分力,左臂绷紧风箱,通过慢练找准合适的发力点,发力点大约在左前下方的风箱角,把这个角作为支撑开和风箱,其余的三个角轻松活动,发出的音就可以轻巧动听,也能有效的把握风箱的开合状态,要通过大量练习寻找发力点提升对风箱的控制力。

第二次抖风箱是结尾处的三抖风箱,这里的三抖风箱由弱到强,将音乐渲染到高潮,在练习抖风箱时风箱分别在前上方,后上方两个角找到支点,紧接着左手快速回风箱形成三抖风箱。我们在练习时要找到三抖风箱的平衡点,尽量使其时值均匀。最后通过刮奏的演奏方式将感情推向高潮,宣告全曲结束。

结语

《顿河狂想曲》是大气而富有热情的,是维阿切斯拉夫·谢苗诺夫在成年早期创作的一首代表作。在二次创作演奏的时候我们要贴合谢苗诺夫创作时的心境,结合哥萨克族热情豪放的个性特点,融合自身情感,尝试为乐曲的各乐章进行音乐表演设计,练习时避免手指机械运动,思考设计乐曲整体感情的表达,这样才能更好地彰显乐曲生命力。笔者通过对该作品的研究,结合文献资料及他人的演奏,同时结合自己的演奏,尝试从演奏技法以及情感体会进行多方面剖析,旨在对维阿切斯拉夫·谢苗诺夫《顿河狂想曲》第三乐章进一步探知,进而更好地指导演奏该乐章。

猜你喜欢

风箱大调和弦
论手风琴风箱的重要性
重属和弦构成方法研究
浅析抖风箱在手风琴演奏中的作用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G大调随想曲
风箱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
关于手风琴风箱运用若干问题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