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示范背景下农业绿色生态发展的实践探析
——以嘉善县天凝镇为例

2022-11-16江郁菲

上海农业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嘉善县雪菜农业

江郁菲

(嘉善县天凝镇农业农村办公室,嘉兴 314109)

嘉善县作为浙江省唯一一个与江苏省、上海市直接接壤的县,地处浙江、江苏和上海三大经济核心区,区位优势明显。2013年,嘉善县获批成为全国唯一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2019年5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以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示范引领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1]。嘉善县作为一体化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双示范效应叠加,承担了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光荣使命,背负了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从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的历史任务,未来将全力打造成生态优势转化的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及改革开放的新高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的新典范。

天凝镇作为嘉善县域中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重要一员,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嘉善县农业经济开发区天凝分区为依托[2],着力打造长三角农业科技园区核心板块,大幅提升现代粮油、智慧生态牧业、雪菜产业化综合体三大标志性农业产业的显示度,全镇农业经济总产值超6.5亿元。另外,在数字农业方面,天凝镇完成了“华腾数字牧业”建设,顺利启动了“雪菜数字农业”“善农数字农业”项目,成功入选了浙江省第二批数字农业工厂试点创建主体名单。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推动天凝镇农业绿色生态发展,笔者拟对全镇农业绿色生态发展的资源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发展建议,以供周边或类似地区参考借鉴。

1 天凝镇推动农业绿色生态发展的资源优势

1.1 区域位置优越

天凝镇地处嘉善县西北部、长三角太湖流域、杭嘉湖平原及苏、杭、沪三城腹地,申嘉湖高速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在天凝镇均有出入口,杭申线航道、湖嘉申线航道穿境而过,规划中的通苏嘉甬高铁也在天凝镇设有站点。天凝镇区域面积75.6 km2,辖22个行政村、3个社区,总人口5.68万人。

1.2 农业资源丰富

天凝镇拥有耕地面积4 533.33 hm2,水田面积3 666.67 hm2。全镇葡萄种植面积600 hm2,目前拥有“洪家滩”“阿丽水”“凝杏”等葡萄品牌,其中“洪家滩”葡萄和“江南珍鲜米”2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杨庙“东麟湖”牌雪菜于2016年入选航天基地特供产品,2021年11月,被航天(北京)技术研究院授予“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杨庙雪菜”被列入国家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行列,荣获省、市著名商标及省、市品牌基地等荣誉,并连续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华国际品牌博览会十余届,其中7次荣获参展产品金奖。

1.3 基础设施完善

近3年来,天凝镇总投资约4.24亿元,建成了王凝圩区、小农水重点县项目、三个育秧中心等,完成了部分嘉兴市北部湖荡治理及水系连通工程(天凝片)、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等,大大改善了天凝镇农业基础设施。洪溪村高浜河湖群入选全国农村水系综合治理会议的展示点。

1.4 人居环境秀美

通过小城市培育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天凝集镇、洪溪集镇、杨庙集镇高分通过省级验收,且天凝集镇荣获“省级样板镇”,成功入选第三轮市级培育试点,成功创建“省级美丽城镇”“省级园林城镇”。东方红村等3个村成功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精心打造“魅力农旅”“多彩田园、伴凝前行”美丽乡村风景线,洪溪滨河绿道获评“嘉兴市最美生态绿道”。马塔塘村等5个村成功创建县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同时,洪溪村还获评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2 天凝镇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规划引领不到位

天凝镇绿色生态农业发展规划缺乏系统性、科学性,虽然不同门类的专业规划较多,但各规划间衔接不够完善。例如,天凝镇农业开发区的总体规划和天凝镇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等衔接不到位。另外,由于农业项目用地面积大,而全镇农业资源呈紧缩局势,紧缺的农业用地资源制约了种养业项目的承载和落地。

2.2 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

目前,天凝镇除“杨庙雪菜”外,其余农产品(如葡萄、甜瓜、水产等)均呈现出小而散的特征,深加工企业基础薄弱,农业企业发展存在平台能级不高等问题,对农业项目的承载能力不足,缺乏龙头企业及大中型农业企业的拉动。

2.3 农业产业化创新不足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主体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对农业新理念、新技术等接受程度低[3]。优质人才储备不足,掌握新技术的复合型现代化农业人才相对较少。优质农产品占比较低,休闲旅游普遍存在同质化现象,农业经济效益不高。

2.4 传统产业生产管理粗放

天凝镇新联村、光明村的农户以种植雪菜为主,目前仍采用传统的蔬菜腌制方法,且蔬菜加工企业分散、层次不一,普遍存在人工需求大、机械化程度低、加工工艺落后、工作效率低等问题。另外,规模化养殖尾水排放不符合环境要求,温室甲鱼养殖产生的烟尘、废气污染对周边环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5 三产融合程度不深

一是部分承包户普遍存在管理水平与现代农业不相适应的问题,特别是部分外来农户,专业技术匮乏、管理方式粗放[4]。二是有相当一部分农业经营主体经营管理观念落后,小富即安,缺乏用工业化的理念改造农业,三产融合程度不深。

3 关于天凝镇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对策与建议

3.1 以农业经济开发区为抓手,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3.1.1 坚持规划引领

天凝镇应坚持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总体定位不动摇,立足天凝镇实际,以“一区三园”建设为主要抓手(“一区”指天凝镇农业经济开发区;“三园”指现代粮油产业园、现代雪菜产业园、农牧融合生态园),通过建链、补链、强链[4],高标准编制天凝镇农业经济开发区规划,规划面积3 266.67 hm2,涉及13个行政村,重点打造绿色优质粮油生产基地、生猪生态规模化养殖基地、雪菜标准规范产业基地,同时不断完善农业产业相关配套服务体系,建立“育种+生产+加工+仓储+科技+营销”的全产业链。

3.1.2 强化要素保障

天凝镇应坚持优势资源要素向农业领域倾斜,规划15 533.33 hm2建设用地和9.67 hm2农业设施用地,分别用于雪菜加工、生态养殖、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等。同时,做足“土地流转+土地整治”文章,全镇土地流转率达92%,其中11个村实现整村全域流转,将农业全产业链的土地流转面积从133.33 hm2扩大至1 266.67 hm2。

3.1.3 强化利益联结

创新“现代农业+农民”的合作模式,积极吸纳本地新型职业农民入库“田管家”,实行“八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供应良种、统一供应新型化肥、统一机械播种施肥、统一田间技术指导、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回收农产品、统一烘干加工、统一品牌销售),全面优化粮油产业。同时,以“企业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方式深化“龙头企业+科技+合作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形成“企业连市场、市场带基地、基地富农民”的农业产业格局,实现产业增值收益与民共享[5]。

3.2 以践行绿色发展为理念,推进农业生态环境治理

3.2.1 开展生态环境整治

深入开展温室养殖退养转产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工作,温室养殖实现历史性“清零”,目前,累计拆除温室养殖面积2.2×105m2,涉及养殖户174户;传统雪菜产业完成兼并重组。另外,开展规模化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全覆盖,按照“一场一策”“一片一策”的原则,采取村集体自治、规模化养殖场自治和散户连片集中治理等形式,落实与养殖面积相对应的尾水处理设施面积,应用物理和生物净化处理技术,研发集处理效果、环境美化于一体的工艺流程,建立沉淀池、过滤坝、曝气池、生物处理池、人工湿地等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目前,天凝镇完成尾水治理的农户有63户,治理面积达292.47 hm2。

3.2.2 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

具体体现在:(1)2021年天凝镇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3 800 t,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面积8 413.33 h m2,全镇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98.75%;(2)推广种植绿肥面积10 hm2,开展统防统治面积2 120 hm2,成功创建县级绿色防控示范基地3个,覆盖面积300 hm2;(3)持续开展农药包装瓶和包装袋定点有偿回收集中处置,目前镇域内共有9家农药废弃物回收点;(4)建成废旧农膜回收点1家,形成农膜“使用—回收—加工—再利用”的良性循环机制,累计回收废旧农膜150 t;(5)进一步健全化肥、农药销售登记备案制度,农药实名制购买覆盖率达100%。

3.2.3 打造美丽田园、共享发展红利

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整治”的联动实施,天凝镇近3年建设高标准农田666.67 hm2,同时对“插花田”进行整治,打破原有田埂,建设约1.33 hm2统一的“大田块”,并合理设置下田坡道,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另外,推行“水稻+油菜”水旱轮作种植模式,并在田园内融入稻田构筑物、观景平台等,形成了独特的田园景观体系,打造了“春观油菜花海,夏听稻浪蛙鸣,秋品银杏美景,冬赏素装银裹”的美丽乡村画卷。

3.3 以强化科技创新为支撑,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

3.3.1 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天凝镇兼顾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大力推动“机械换人”。目前,全镇共投入各类农机具1.1万台,机耕、机播、机收作业面积分别达4 533.33、2 600、4 733.33 hm2;新增粮食烘干机械24台(套),一批次粮食烘干能力达300 t。在耕、种、管、收、植保各环节,以智能农业装备为基础,实现水稻-油菜全程机械化作业,2021年蒋村基地的优质水稻“嘉禾218”每667 m2产量达650 kg。同时,天凝镇以稳定粮食生产为核心,探索高效生态立体种养模式[6],实施稻渔综合种养,实现“稳粮增收,渔稻互促,绿色生态”的目标,每667 m2农产品产值提高至2万元以上。

3.3.2 构建科技集成创新平台

围绕农业产业特色,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不断深化与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省农科院、浙江大学等科研机构的院地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联合攻关,形成科企紧密合作的有效机制,培育优质粳稻、油菜等新品种,研发稻作新技术,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和成果转化率[7]。

3.3.3 推进农业整体智管

利用“物联网+”建成农作物虫情监测预警网、农田灌溉实时数据库、智慧农业监控系统,实现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监测信息化、灌溉排涝自动化及全程可视化,提升农业生产监管整体水平,增强农业生产管理的主动性和科学性。

3.4 以强化政策保障为牵引,加强要素供给能力建设

3.4.1 加大人才培育力度

积极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型人才,扎实开展职业农民、农村实用技术、农村人才等专题培训,努力培育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每年有序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业实用人才技能培训等3次以上,培训人数300余人次。在疫情防控期间,为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培训的热情,利用网络直播形式,邀请嘉善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开展水稻生产技术网络直播授课,向农民群众传播现代农业生产理念、生产技术、管理知识等,从而提升农民群众的综合能力。

3.4.2 吸引返乡创业人才

为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不但要大力培养本土化人才,还需吸引外来人才,丰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人才来源。目前,天凝镇启动总投资5 000万元的小微产业园、建设500 m2电商创客创业平台,用于电商项目招商和人才培养,吸引青年返乡创业[8],为天凝镇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注入新的活力。同时,组织开展助农直播活动,重点对有天凝特色的传统雪菜、大头菜进行推介,直播间共吸引5 000余人次观看,进一步拓宽了“杨庙雪菜”的品牌价值和销售路径。

3.4.3 创新金融服务方式

为满足新型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大凝镇积极探索金融助力农业产业发展,联合涉农金融机构优化金融产品的贷款额度、期限、担保方式等,降低新型经营主体的融资难度。另外,中国建设银行为天凝镇乡村振兴授信4.5亿元,还签订了村银合作协议,推出裕农通、种粮大户贷等多元化、多样化的金融配套服务。嘉善县联合村镇银行为杨庙雪菜园区企业和农户授信1 000万元金融贷。

3.5 以延伸产业链为导向,推动三产深度融合

3.5.1 以生猪生产推动现代牧业发展

天凝镇光明村和新联村引进华腾农旅融合开发合作项目,总投资2亿元,占地面积53.33 hm2,建设年出栏无抗生态生猪10万头,并按照欧洲的标准,以舒适的生活环境、精细的饮食、信息化管理、节约化设计为特点,促进嘉善县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

3.5.2 以智能环保推动绿色循环发展

通过“以商引商”形式,引进农业种植公司1家,投资3 000万元,实施“水稻-果蔬”轮种,并融合采摘、农耕体验等新业态,即生猪养殖中产生的污水、猪粪经过生化深度处理、膜过滤系统等实现资源化循环利用,污水经厌氧工艺处理后用于农业种植,猪粪经发酵处理后制成有机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100%,实现零排放。通过种养结合,将生猪养殖产生的粪污作为种植业的肥源进行消纳,使物质和能量在动植物之间进行转换,形成“生猪养殖—粪污处理—有机肥利用—果蔬种植—生猪养殖”的种养结合生态链,从而实现种植、养殖生产要素的有机循环。

3.5.3 以业态融合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具体措施:(1)依托千年古银杏、碧水蒋家漾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展美丽田园建设,形成独特的田园景观体系。(2)探索“交通+产业”实践路径,在全面启动29.6 km环穿全域秀美道路提升改造的基础上,画线串珠,打造集红色旅游、水乡风光、美丽田园、农耕体验、农业产业等于一体的“最江南”共同富裕示范路。(3)融合产业、文化、电商、体验等聚合模式,全力打造独具天凝特色的农旅融合乡村振兴典型样板。

猜你喜欢

嘉善县雪菜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把产业做进神舟飞船的菜单
一株小菜,留住时光的味道
雪菜肉末粉丝
县域校园足球师资队伍建设困境及对策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十三五”期间嘉兴市与沪杭同城战略研究
聚焦浙江省嘉善县“善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