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以食为天,师以趣引领幼儿食育策略分析
——

2022-11-16江苏省苏州市昆山高新区院士路幼儿园徐薇薇

家长 2022年28期
关键词:日常化食育饮食习惯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高新区院士路幼儿园 徐薇薇

民以食为天。食物不仅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工具。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有效探寻食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意义,并借助丰富多样的教育策略提升食育的教育价值,引领幼儿在快乐体验中成长、进步。为了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可以凭借多媒体资源观看引领幼儿了解不良的饮食习惯;可以凭借绘本的欣赏,帮助幼儿建立珍惜粮食的意识;可以通过趣味化操作,帮助幼儿了解食物的来之不易;可以通过互动化表达,引领幼儿建立珍惜粮食的品质;还可以凭借日常化引领,逐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由此可见,食育活动的开展将切实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助力幼儿健康成长。

一、幼儿园食育的意义

教师想要在幼儿教育中积极应用食育活动引领幼儿成长,则需要详细探寻食育的存在意义。

第一,幼儿园食育的开展,能够带领幼儿了解丰富多样的营养知识。在食育活动实践中,教师可以为幼儿介绍食物搭配、食物包含的营养的相关知识,凭借趣味化的知识引领,为幼儿营造寓教于乐的氛围,在有效提高幼儿活动参与积极性的同时带领幼儿理解营养知识。同时,在食育的践行中,幼儿凭借营养知识的了解,能够初步感知健康的饮食观念,并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加以践行和传播。

第二,幼儿园食育的开展,能够逐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通过教育观察教师发现,很多幼儿都存在饮食习惯不健康等问题。有的幼儿非常爱吃糖;有的幼儿不爱吃蔬菜;有的幼儿则非常挑食。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凭借幼儿园食育活动的实施,能够帮助幼儿寻找自己身上存在的不健康饮食习惯,了解其对个人健康的影响,也能促使幼儿掌握健康饮食的方法,进而凭借教师的帮助有效建立起健康的饮食习惯。

第三,幼儿园食育的开展,能够帮助幼儿有效建立起珍惜粮食的意识和品质。随着当今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绝大部分幼儿都没有经历过缺衣少食的生活体验,因而往往意识不到食物的可贵。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发现很多幼儿存在浪费粮食、不珍惜粮食等问题。这种情况需要教师凭借食育的开展,带领幼儿领略食物的重要性,帮助幼儿建立起正确对待食物的态度,促使幼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浪费粮食并珍惜粮食。

第四,幼儿园食育能够凭借趣味化的操作活动,锻炼幼儿的实践能力。对幼儿而言,动手操作将直接影响幼儿小肌肉群以及大脑的发展。因此,教师凭借趣味化的食育活动邀请幼儿参与,能够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促使幼儿在积极观察、踊跃动手、操作体验活动的不同环节中切实提升动手能力。同时,幼儿能够在活动中凭借自己稳步提升的操作能力完成食物的制作,也将在此过程中感受到食物制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第五,幼儿园食育能够培养幼儿感恩意识。通过教育观察发现,很多幼儿都不了解食物是怎样来的,他们往往只知道家庭中的食物是家长做出来的,而幼儿园中的食物是从食堂推出来的,但是他们却不知道食物从植物播种、成长、成熟,再到加工等多个过程中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工序。因此,凭借食育活动的有效践行,教师能够引领幼儿了解食物制作步骤,也能够促使幼儿了解一份食物端到人们面前所经历的繁复过程,进而帮助幼儿建立起感恩他人的意识和品质。

二、幼儿园食育策略

教师要结合幼儿园食育策略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供更多的幼儿教师加以借鉴,凭借趣味化的食育活动为幼儿生活增添色彩。

(一)多媒体观看,了解不良饮食习惯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很多幼儿都存在不良的饮食习惯。通过单纯的说教对幼儿进行引导,往往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反而容易使幼儿产生抵触情绪。为了帮助幼儿解决这一成长问题,教师需要凭借食育活动进行引领。同时,考虑到幼儿的接受能力和活动参与兴趣,教师可以从多媒体资源入手,引领幼儿在相关资源观察中了解不良的饮食习惯,将其与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对比,感受到这些不良饮食习惯对个人健康的严重影响。在教师的积极引领下和对多媒体资源的认真观看中,幼儿将感受到不良饮食习惯的坏处,能够以自身经历为背景进行反思。例如,教师在班级中播放多媒体视频,邀请幼儿欣赏。从视频中,幼儿看到一个动画人物——萌萌。萌萌活泼开朗、爱笑爱闹,是一个深受大家喜欢的小女孩。可是,萌萌却有很多不好的饮食习惯,如在吃饭前不愿意洗手;在吃饭的时候总是挑食,不爱吃蔬菜和水果,只喜欢吃肉;吃完饭,萌萌的座位下还会掉落很多食物残渣。在视频观看结束后,教师询问幼儿:“大家看看萌萌有哪些不好的饮食习惯?”幼儿经过视频观察,积极思考和总结。有的幼儿表示萌萌不讲卫生,吃饭之前都不洗手;有的幼儿表示萌萌不爱吃蔬菜水果,这样不利于消化;还有的幼儿则表示萌萌吃饭掉一地,这样不仅不卫生,而且还很浪费。教师对幼儿的观点表示赞同,又询问幼儿:“萌萌的这些不良饮食习惯,大家身上有没有?”幼儿听完教师的提问有些不好意思,纷纷表示自己也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良饮食习惯。可见,每一个幼儿都能凭借多媒体视频的欣赏,感受到其他小朋友存在的不良饮食习惯,且能够将其与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对比,并切实产生改正自己不良饮食习惯的主动性。

(二)绘本的欣赏,建立珍惜粮食意识

为了帮助幼儿建立珍惜粮食的意识,教师可以通过绘本资源的展示和讲解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在实践前,教师要针对绘本内容进行合理选取,结合珍惜粮食主题进行资源展示,并在班级中为幼儿声情并茂地讲述绘本内容。这种趣味化的教育活动,不仅能够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也能促使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感受粮食的珍贵和来之不易。在绘本讲述完成后,幼儿将初步建立珍惜粮食的意识,也能够将这种意识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进而在吃饭进餐的时候勤拿少取、尽可能将自己碗中的食物全部吃掉。例如,教师凭借趣味绘本《谢谢你,好吃的面包》进行活动引领,尝试在班级中为幼儿讲述这个趣味绘本。首先,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将绘本内容展示在大屏幕上,然后一边邀请幼儿欣赏,一边进行故事讲述。声情并茂的讲述为幼儿展示出一颗小麦粒是如何变成面包的,其中经历了丰富的劳动和长久的过程。在绘本欣赏中,每一位幼儿都认真观察着大屏幕上的绘本画面,积极聆听教师的讲述,切实了解了一个小麦粒最终成为面包一部分的过程。在阅读完绘本后,教师询问幼儿:“我们的食物珍不珍贵?”幼儿积极回答:“珍贵!”教师追问:“如果我们吃不完食物怎么办?”幼儿表示应该收纳好放到冰箱里。教师又问幼儿:“那在班级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有的幼儿表示我们应该珍惜粮食,不浪费粮食;有的幼儿表示我们每次吃饭的时候应该少拿一点,不够再去拿,而不是每次都倒掉。教师对幼儿的观点给予赞同,并表示不仅仅是我们今天阅读绘本中的面包,每一种食物都来之不易,因此我们应该珍惜粮食。在教师的引领下,幼儿将切实建立起珍惜粮食的意识。

(三)趣味化操作,了解食物的来之不易

教师可以在食育活动的开展中带领幼儿制作食物。通过教育观察,很多幼儿都不了解一种食物制作的基本流程,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食物操作活动的安排,带领幼儿感受食物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在实践中,幼儿将改变自己原有的思想和看法,意识到原来食物这么来之不易。同时,经过趣味化操作活动的实践,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将得到切实提升,也将凭借食物的趣味操作建立起感恩他人的意识和品质——每当幼儿品尝到一种美味的食物,都能感恩种植粮食的农民伯伯、感恩制作食物的食堂阿姨,以感恩之心面对每日生活。例如,在端午节来临之前,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制作传统美食——粽子。首先,教师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助合作,并为每一个小组分发粽叶、糯米、红枣、绑绳等物品。在活动中,由教师亲自示范、详细地为幼儿呈现粽子的制作方法。一开始,幼儿有些手足无措,于是教师就借助教育演示和详细讲解帮助每一个小组的幼儿顺利完成粽子制作步骤的了解。接着,教师表示粽子制作过程其实是一个熟练工,大家需要多多练习,才能掌握包粽子的技巧。在教师的鼓励下,幼儿撸起袖子加入了粽子制作的过程中。这时,虽然幼儿已经掌握了粽子制作的基本步骤,但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还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幼儿在操作中不是漏米,就是忘记装枣。仅有个别幼儿能够在短暂的尝试下完成粽子的制作,于是教师对幼儿鼓励打气,要求幼儿不气馁,因为每一个人都是在反复尝试中才能掌握包粽子的技巧的。最终,幼儿顺利完成了粽子的制作,也在食堂阿姨的帮助下品尝到美味的、自己动手制作的粽子。在活动参与和教师启迪中,幼儿实现了动手能力的强化,也切实感受到食物制作并非自己想象般简单,进而切实建立起感恩他人、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和品质。

(四)互动化表达,建立珍惜粮食品质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师幼互动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引导方式。因此,教师可以凭借互动化表达为幼儿指引思考方向,并借此帮助幼儿逐步感知粮食的价值和意义,引领幼儿建立起珍惜粮食的品质,并能够将其践行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经过引导,幼儿在吃饭的时候能够保证不浪费粮食,也能够以友好的态度提醒他人不浪费粮食,切实将珍惜粮食的品质融入日常生活中,并将其传播到家庭以及社会范围内。同时,互动化表达能够强化幼儿参与,为幼儿指明思考的方向,进而帮助幼儿建立起珍惜粮食的品质,并将其进行有效传播。例如,教师在引领幼儿了解袁隆平爷爷的事迹后,幼儿纷纷为爷爷鼓掌。此时,教师提出问题:“既然袁隆平爷爷已经把我国水稻产量提升了这么多,那么我们是不是就不用珍惜粮食了,哪怕浪费一点也没关系?”话音刚落,幼儿当即提出反驳。有的幼儿表示粮食虽然比以前多了,但是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吃不上饭,我们不能浪费粮食;有的幼儿表示,虽然我们的粮食多了起来,但是浪费粮食依然是可耻的;还有的幼儿则表示:刚才我们通过袁隆平爷爷的事迹已经知道,我们国家有很多像他一样的人为了人民的生活而努力,我们如果浪费粮食,一定会让他们失望。教师对幼儿竖起了大拇指,表示大家说得没错,老师要向大家学习,一定要珍惜粮食。互动化表达活动的实施能够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探索氛围,有利于鼓励幼儿积极结合教师在互动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继而提出自己的看法。最终,幼儿将借此切实建立起珍惜粮食的品质,且能够主动将其践行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五)日常化引领,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食育活动中的日常化引领能够为幼儿营造良好的食育氛围,也成为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基础。在食育活动开展中,为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师要凭借日常化引领进行渗透和启迪。同时,尝试将食育日常化,能够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幼儿进行影响,帮助幼儿切实建立起良好的饮食习惯。比如,幼儿能够在教师的日常化引领下建立起多吃蔬菜水果的饮食习惯,也能够建立起不挑食的饮食习惯等。这些凭借日常化引领逐步建立的饮食习惯,将使幼儿受益终生,也能切实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体魄。例如,为了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为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师会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食育引领。在吃饭之前,教师会首先带领幼儿前往卫生间洗手,并表示只有把手洗干净,才不会把细菌吃到肚子里;在吃饭的时候,如果看到饭菜中有很多蔬菜,教师会大声、愉快地表示:哇,今天的菜有西兰花,西兰花真好吃,吃完以后我们的眼睛会变亮。在幼儿吃完饭后,教师会带头将桌子上的残渣收拾干净,而幼儿也会在教师的带动下参与到餐具收纳、卫生整理过程中。此外,教师还要求家长在家庭中也执行家园一致的日常化引领工作,努力让幼儿均衡饮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一段时间后,教师发现幼儿切实养成了饭前洗手、饭中不挑食、饭后主动收纳等良好的饮食习惯,而这些习惯也切实对幼儿健康起到了重要的助力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如果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告诉幼儿“吃哪些食物不健康”“我们应该珍惜粮食”,幼儿往往“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因为说教往往无法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还有可能引起适得其反的问题。所以,幼儿教师为了提升教育实践效率,要凭借食育活动的有效组织进行引导,充分发挥食育活动的教育价值,引领幼儿在多媒体观看、绘本欣赏、趣味化操作、互动化表达以及日常化引领过程中感受食物的价值、掌握食物制作的方法、建立珍惜粮食的品质、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在教师的巧妙引导和丰富多样持续活动的积极参与中,幼儿将伴随着有趣的食育活动提升能力、开阔视野,并在教师的帮助下顺利凭借食育探索收获快乐与健康。

(左毓红)

猜你喜欢

日常化食育饮食习惯
我是“食育”小画家
高质量推进新时代食育工作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七种饮食习惯让大脑老得慢
远离七种不良饮食习惯
戒除糖瘾先改饮食习惯
6种“败性”饮食习惯
“食育”也需进校园
糖尿病患者社区综合干预及其日常化管理研究
公众环境权利的诉求表达:激进化与日常化的内在逻辑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