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策略
2022-11-16莆田市城厢区教师进修学校郑超青
□莆田市城厢区教师进修学校 郑超青
伴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不断发展,中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课程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在课程中更多地挖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发展意识更是大势所趋。计算思维是当前国际计算机与教育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教学要素,它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学习能力提高都具有相对积极的发展意义,因此,教师在加大力度开展对初中信息技术的深层次教学过程中,不妨尝试将二者融合,达成利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目标,这样课程的全面开展与革新,才能切实符合近年来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并对学生综合能力发展起到相对积极的作用。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计算思维培养的相关概述
计算思维这一理念是被计算机科学家周以真教授提出的,它与理论思维、实验思维并称为三大科学思维。计算思维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中有着相对明确的体现,即它能利用简单的方式将原本复杂的教学内容加以处理,也就是说当学生面对自己相对陌生且复杂的信息技术学习时,计算思维能利用更简单易懂的方式将课程表达出来,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起到很大的作用。计算思维能力的相关发展还可以被理解为一种递归思维,即它能借助代码、数据等形式将原本复杂且冗长、错误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纠错处理系统,进而可以促使学生将课程的理解能力恢复到最佳状态。
二、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开展中的问题与不足
在基本了解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计算思维培养的相关内涵与概述之外,教师还应该对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展开相应分析,充分了解课程开展过程中的教学革新难点,这对后续课程的全面有效开展能起到很大程度上的导向作用。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受重视程度相对较弱
从当前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开展不足的角度来看,最突出的一项问题就在于课程本身所受的重视程度有所不足,且其中的教学体系也相对薄弱。因为信息技术课程相关内容的高效率教学要求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素质教育背景的推进以及互联网行业的不断进步而被提出的,提出时间并不长,影响范围也相对较窄,所以部分教师还受传统教育背景影响,难以充分意识到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也没有切实达成对该课程全面、丰富、趣味革新的目的,这就会导致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教学理论体系相对薄弱。除了因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而难以保证课程的高效革新与开展之外,在部分学生家长的眼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并不重要。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与背景下,教师难以开展课程的有效革新,甚至连基本的教学效率都很难达到。
(二)当前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手段相对陈旧
在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陈旧的前提下,他们采用的课程教学手段也会相对单一,这并不符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相关教学要求。因为信息技术相关课程本身存在着一定的新颖性与时代性,而且它的知识内容相较其他学科而言对学生会更陌生,他们难以通过自身的日常生活认知拥有相应的学习基础。所以要更高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将课程的有效开展效率加以提升,这需要教师利用更丰富且新颖的教学手段,将知识内容以更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而教师要想在提高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再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发展,就要将学生的计算思维加以拓展,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进一步了解教学内容。
(三)传统教育社会环境影响信息技术课程投入
除了教师与课程本身会对当前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全面开展起到阻碍作用之外,长时间处于传统教育背景的社会环境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相应发展也会起到一定的影响。因为信息技术课程的高效开展对于设备、硬件、软件要求都会相对较高,而学校本身能投放在这一课程教学中的资金又相对较少,所以社会环境下,各企业对学校课程开展所能够起到的辅助效用便会相对较高,而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当部分企业都会下意识认为,学校难以将信息技术的相关课程展开看作重点,自然难以加大对课程的相关投入,这就会使教育行业内信息技术课程相关教学发展受阻。中学生的年龄相较小学而言会更大,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对事物的自我认知能力会相较小学生更强,他们受应试教育的社会化影响也就会更多,这时教师所开展的信息技术课程对他们而言也不过是“休息化课程”,他们难以意识到相应学习的重要性,这也是当前课程革新进程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价值
明确课程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相关价值,是切实革新教学开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进一步树立教学目标、强化课程开展效益的重要保证。具体来说,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切实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价值,主要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认知
因为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切实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目的就在于利用更简单的表达方式对教学内容加以阐述,所以当教师能在课堂中将学生的计算思维加以培养后,学生的良好思维认知便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相应的发展。除此之外,教师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切实培养学生的思维价值,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家长对课程的重视程度。随着对课程的进一步开展,它便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而学生也将在此基础上得到良好的数学知识、计算方法等内容的全面认知与理解,他们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也将得到相应提高。所以,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巧妙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这对学生的良好思维认知和学习能力的发展便能起到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有效提高课程的开展质量
计算思维本身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指就的是利用计算机相关科学的基础概念,对既定教学内容开展问题的相应分析、解决,并以此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等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在利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计算思维价值的同时,学生还能得到对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相关能力的提升。当学生能在课程中学习到相对高效的教学内容后,他们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参与程度也会随之得到有效提升。而且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的过程,还会直接涉及部分将课程内容理解程度降低的手段,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对相对陌生的课程内容理解程度将会得到有效提升,随之课程的教学开展质量也将得到有效提高。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教师在尝试利用课程开展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计算思维的过程中,会应用部分引导学生对计算方法和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的手段,优化课程教学方法和质量,而这对进一步提高课程的整体开展效率而言,也能更好地起到积极的发展意义。
(三)强化学生的信息技能技术
除了上述两种教学价值之外,教师在利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切实培养学生良好计算思维的过程中,还能起到最直接的一种教学意义,即强化学生的信息技能与技术发展。因为计算思维的相关培养原本就能将课程的整体开展质量与效率、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全面理解能力加以提升,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生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加以提升,所以这一教学手段的全面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生的信息技能与技术加以强化,这时课程的整体教学效益也将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有效提高。
四、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措施
通过对上述几项内容的有效分析,教师对切实革新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相关方向应已具备部分认知,但要切实达成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相关目的,教师还要从以下角度加以衡量,以保证高效展开教学课程,并推动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一)巧用分解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认知能力
要想更好地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将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加以培养,首先要完成的基本教学工作就是巧妙利用分解教学形式简化教学内容,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因为当前的教学背景对培养初中阶段学生的计算思维重视程度相对较高,而且往往会将计算思维的相关内容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所以教师在课程开展时要更好地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优先提高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对此,教师可以尝试先带领学生分解完成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练习,之后再就每一步骤具体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这样不断深入课程内容的学习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课程教学水平的有效提高,而学生所学习到的实践、理论知识也将得到有效丰富,而且分解教学的方式,还能切实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对课程内容的结构认知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闽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中“平面素材加工与集成”的相关内容教学时,就可以尝试利用将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加以分解的方式开展相应教学,即依据教材所编排的内容依次从“图像的获取”“图像的简单处理”“图像的特效处理”等角度,不断加深教学内容难度,并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将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表达,这样课程的有效开展便能得到很大程度上的保证。除此之外,教师利用层层递进式的分解教学手段开展课程,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发展体系,而学生对前期内容的理解还可以辅助后期课程教学展开,这对提高学生学习思维、计算思维的提升也有着积极的发展意义。
(二)展开个性教学,制订相对明确教学计划
要保证信息技术的课程高效开展,一成不变的教学形式与手段并不能将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计算思维同步提升,只有对不同情况进行具体且不同的分析时,教学的整体效益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因为培养学生良好计算思维的要求就在于利用更简便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既定信息技术课程的了解程度,所以开展更具个性化的教学手段才能切实将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步加强。对此,教师可以从优先观察并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从知识理解程度的差异性角度着手,根据不同的实际课程需求将教学步骤与目标进行个性化设计,这样一方面能避免表面课程的开展方向出现偏差,另一方面还能从更全面的角度达成对不同学生的思维认识能力培养。以“制作Flash动画”的相关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在进行这一章节内容的相关教学时,可以从观察课程的知识内容与学生本身的知识认知能力出发。因为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难度相对较高,而根据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分析,教师还了解到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进行Flash动画制作时,所完成的作品质量也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在教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时,可以指导他们完成难度相对较高的综合创造,而针对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师则可以进一步加强前期“Falsh基本操作”的辅导,这样课程的开展才更适应大多数学生,而学生的计算思维也将得到同步提升。
(三)利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实际认知能力
案例教学手段的应用对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有着很大程度上的积极意义,因为教师所给定的实践操作案例既能保证符合学生的学习发展特性,又能在很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实践模仿能力,所以教师要想切实利用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更好地强化学生的计算思维,可以尝试利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将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有效提升。除此之外,教师利用案例教学的方式所开展的初中信息技术相关课程,还能帮助学生从生活化学习中得到切实的学习理解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学案例在教学手段中的有效应用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自身的实际认知能力。对此,教师可以尝试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更好地融入经典主题化案例,之后再在课堂上巧妙引导学生完成对案例的响应分析、研究与解答,这样高效教学的目的便能得到良好的保证。以“制作Flash动画”相关内容为例,教师在开展个性化教学的同时,还能将案例巧妙融入其中,如教师可以将部分优秀动画作品在课堂上展示,之后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模仿与创新,这样学生的实践认知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而他们的计算思维也将得到相应的培养。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想切实利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促进学生计算思维与能力的发展,首先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就是了解计算思维的相关概述,充分了解这一思维的内涵与特性,之后再对课程开展的现状加以分析,明确其中的不足,以便树立后续教学的革新方向。在完成前期准备之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应用价值分析,明晰课程革新目标,充分发挥出相应的教学效益,最后再从课程革新的细致化角度分析、完善课程教学形式,这样就能顺利达成上述教学目的、提高课程开展效率。
(左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