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美术教学生活化策略

2022-11-16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中学景岳鸿

家长 2022年28期
关键词:生活化美术生活

□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中学 景岳鸿

初中美术知识同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只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注意将理论知识同现实生活相结合。为了提升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激发学习兴趣,教师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同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逻辑思维等综合能力。本文将以初中美术学科为研究目标,探讨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实际生活案例的教学方法,以期为初中美术教学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最新修订的初中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育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应该将美术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层次及领域,在美化生活、提升素质教育水平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也就是说,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提升美术素养。根据此标准,美术教师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推行教育生活化,将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用生活化的形式来展现,即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又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纠正“美术是艺术家的事,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无关”的错误认知,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美的良好生活习惯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

如何才能实现生活化的教学模式?首先,要求教师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学生构建一个相对生活化的教学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认识到美术的学习是源于生活的。提升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兴趣,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那么,教师如何才能为学生构建一个生活化的教学环境呢?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积极寻找美术课程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点,巧妙地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利用学生身边的事情作为教学资源进行开发;第二,联系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年龄、社会阅历和心理状况;第三,构建的教学情境必须生动形象、新颖有趣,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学生失去学习初中美术兴趣的主要原因

在现阶段中,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所学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学生在学习一些新科目时,会对此科目产生陌生感,尤其是对于部分理论性较强的科目,缺乏学习的兴趣。而对于初中美术这一学科,许多学生认为美术是一门较为简单的课程,进而对其产生好奇,在初步的学习阶段对美术课程充满期待。然而,随着课程的逐渐深入以及基本知识的教学完成后,后期的教学较为复杂且枯燥,许多学生开始打退堂鼓,逐渐对美术失去兴趣。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学生和教师。对于学生而言,不能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不能战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不能持之以恒。而对于教师而言,盲目地对学生进行讲授,没有讲究一定的教学方法。除此之外,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甚至教师往往只注重美术专业技能和水平,进而忽略了对学生审美以及情感方面的熏陶等,这些问题从根本上来讲,并不利于学生对美术兴趣的培养。面临着枯燥的学习内容,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并采取一定的措施缓解这一状况。比如,对于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应该再继续采用,因为这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而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美术的学习中感悟生活点滴,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

二、美术教育生活化的实践意义

美术的素材源于生活,艺术表现形式又高于生活,二者紧密联系。在初中美术教育过程中融入生活化元素,让美术变得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教育生活化表现的实践意义主要表现两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初中美术教学如果仅仅以教材为根本,就会使素材过于书面化,学生不能真实体会美术带来的美好感受。若在初中美术授课过程中以现实生活为出发点,让学生放飞思想回归自然,在生活中发现美术教育的美好,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创造出极具美感的作品。这样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对美术教育意义重大。综上所述,初中美术生活化教育的采用,能使学生将美术教材知识向生活化转换,并很好地利用。将生活中的美术素材深度挖掘出来,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就像每个学生对待生活中的美术素材都有自己的感受一样。生活化美术的展开,让初中学生更具思维创造力,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美术教材里包含着很多生活化素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把生活素材搬到美术教室中,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活、热爱生活,从而更喜欢学习美术。

(二)培养开拓性思维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美术素材可能源于生活用品,可能源于家庭成员的活动,还可能源于校园的某一个角落等。这些元素都能结合美术学习,激发学生创作灵感,为完成一件具有生活化特色的美术作品提供良好的资源。因此,将生活素材融入初中美术教育过程中,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见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开拓性思维。教师应通过生活的种种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美术爱好,打破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和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初中美术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这一节内容时,从题目中也可明确地看出本节所讲授的内容与生活是相关联的。因此,教师可以将本节内容与生活中的一些实践相结合进行教学。运用这一形式,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本堂课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物来了解美术、学习美术,让其掌握生活中的诸多事物都与美术是息息相关的。让学生明白美术的实用性,通过学习本节美术知识,学生便可以对教室以及自己卧室的空间环境进行装扮,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把生活中的美带进美术课堂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中国的知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认为,生活即教育。可以得知,教育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著名的“六大解放”教育思想就是由陶行知先生提出的,陶先生明确指出要想解放思想,就要解放学生的双眼,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因此,为了让学生不忽略生活中的细小之物,教师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举例说明,在教学“春天的色彩”时,为了让学生观察到自然的多种颜色,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走出教室,接触自然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观察。并且采取提问的方式辅导学生观察自然,如“从哪里可以发现春天的迹象呢?”有的学生回答:“路边长满了青翠的小草。”有的学生回答:“衣服上,衣服变薄了,颜色也变得丰富多彩。”也有学生回答:“楼下里的大树也发生了变化,大树冒出了嫩绿的、小小的树叶,特别可爱。”还有的学生回答:“公园里也可以发现春天的迹象,好多花都开了,十分美丽。”通过各式各样的答案,学生在讨论中观察到春天就在生活中。在春天里可以感受到小草的绿、花儿的红、天空的蓝,在这样五彩缤纷的景色中可以深刻体会到春天的生机勃勃,从而更容易描述出春天的美丽。学生在这次活动中不仅可以用审美的眼光去欣赏周围的美好事物,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

(二)建构生活化的教学情景

其实,包括美术在内的诸多艺术,其来源都是日常生活,大部分都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形象,通过专业者的提炼和总结,以艺术化的形式被展现出来。那么可以说,艺术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目前,初中美术所使用的教材涉及的内容大都是理论知识,需要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美术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一味注重理论教学,往往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同时认为这种理论学习没有实际用处,从而产生厌学心理,最终达不到既定的教学效果。很显然,这种相对静止的学习方式并不适合初中生对美术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坚持以日常生活为教学背景,引导学生沉浸其中,利用学生同生活中某个现象情感上的共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色彩的多变”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都见过哪些颜色呢?”同时要求学生结合具体实物来讲述颜色,学生众说纷纭,有的说穿衣打扮、家居装修;有的说自然界的各种颜色。教师借此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颜色的搭配,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进行旧材料改造的工艺作品活动时,教师可以采取一些不同的教学方式开展有效的课堂活动。可以提前讲解一部分关于废旧材料的知识,然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对废旧材料进行设计和创新,并试着让学生分享创作灵感和创作价值。在实际动手操作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这样学生也会根据不同的问题和教师交流,从而有助于师生互动和交流。为提供给学生良好的创作环境,教师可以放一些轻柔的音乐,从而促进学生思考,提高其创作效率。

(三)教学中将多媒体技术与生活化教学进行融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当今课堂教学中愈发成熟,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多媒体技术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增添了一道靓丽的色彩,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和热情,还为教师完成教学目标提供了多种方式的帮助,如图片、音频、视频等。情景教学,就是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设立适当的情景,帮助学生更容易和方便地学习美术知识。因此,情景需要教师根据多方面因素合适设置。在设置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情景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尤为重要。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教师可以加入教学内容,并利用多媒体,如图片、音频、影片等设置贴切教学内容又吸引学生进行创作的情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设置情景时,教师要注重将最新、最具时代气息的情景带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艺术修养。例如,在教授学生“向日葵”这节课时,如按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只是滔滔不绝地在课堂上讲述这幅画作者的创作背景及其生平总结,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没有与之共鸣的情感,也很难全身心地投入这幅画的学习中。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情景教学的方法,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关于向日葵的图片或者关于向日葵的纪录片介绍,从而让学生真实地体验作者在创作时的所感所想,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

(四)积极利用生活化互动教学方式

要想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而不是被动地听讲。此时,就需要教师开展互动式教学,在课堂教学这样一个动态的环境中,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目前,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布置比较多的任务就是临摹,没有跟学生之间有思想上的沟通,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其实,在美术这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生生之间互动的机会是非常多的。教师应该加以利用,甚至创造更多的机会来加强这方面的交流。比如,在绘画时,对立体感的把握是大部分学生的难题,此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使学生了解在绘画中远近、大小之间的关系。如果实物的展示不方便,还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让学生更好地观察,在掌握了事物形态本身的性质之后再进行创作,就会变得十分容易。

(五)重视美术写生活动

生活中处处有美,初中美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生活美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增强学生对生活的体验,然后将生活中的美用恰当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来。也就是说,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不应该只重视课堂教学,还应该定期安排写生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去感悟生活,从而发现更多生活中的美。有时候写生并不一定是安排在郊外,可能校园的一角就可以使学生收获良多。当然,课外实践的形式不仅仅有写生这一种,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记录生活点滴、实地走访等活动。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保持对学生的观察,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可以捕捉的点,引导学生一步步感受生活的美。

四、结语

总之,在初中美术学科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内容,既是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又是提升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养的需要。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美术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和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感受生活中各种美的现象,真正理解艺术源于生活的道理。美术教育需在实践中完成,生活中处处都需要美术进行点缀。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顺应教育改革的要求需要站在生活化的视角,教师要将理论联系实际,将更富有创造性的生活情景带进课堂。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另外,不仅要引进来,还要带领学生走出去,走进生活,在真正的日常活动中感受艺术之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使学生成为善于观察的人,同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带领学生进行美术实践。

(左毓红)

猜你喜欢

生活化美术生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