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意义和措施分析
2022-11-16李春燕
夏 雪,李春燕
(青岛大港海关,山东青岛 266000)
目前,面对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如何从公共安全的角度确保人们的健康和安全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这与国民经济和民生的发展需要有关。在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受到病虫害和杂草的影响。因此,人们经常采取一些措施,如喷洒药物。然而,我国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没有根据科学剂量使用农药,缺乏标准化指导,导致农药喷洒剂量超过标准指标,农药残留在作物上,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因此,食品农药残留检测已成为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的关键一步,利用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进行检测已成为相关部门最重要的任务。
1 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的重要意义
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使得有关的法规无法真正起到应有的效果。各级有关单位要加强对粮食安全的关注,尽快建立和完善食品中农药残留量标准,持续加强对各种环境中的农药残留量的监测,确保所有的商品都能得到基本的保护,让消费者可以享用到符合标准的食物[1-3]。
1.1 为蔬菜上市把关
在蔬菜上市之前进行农药残留检测能够对蔬菜中农药残留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避免出现因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而引起群体中毒的现象发生。有关专家研究发现,农药残留中能够引起群体中毒的物质一般是有机磷、有机氯,卫生部的资料显示,当人体摄入1 mg·kg-1的有机磷时就会发生中毒现象。为了避免有机磷中毒,在蔬菜农药残留检测中要对蔬菜中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进行重点检测,根据人体有机磷中毒的标准对蔬菜中有机磷残留的标准进行设定。
1.2 了解蔬菜种植中农药使用现状
通过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可以对农药含量超标的样本用科学方法进行追溯,从而了解蔬菜种植过程中农药的使用现状。在农药残留超标样本追溯过程中,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到蔬菜种植的田间地头检查,询问种植户农药使用的情况,以了解农药使用情况。
1.3 及时发现农药残留量超标的蔬菜并对其进行处理
检测出农药残留量超标的蔬菜之后,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如果是因为蔬菜还没有到安全间隔期引起的农药残留量超标,则可以停止上市蔬菜的销售,对于没有上市的蔬菜则立即停止采收。等到达间隔期或者检测合格则可以恢复蔬菜的上市和采收。对于因为使用了违禁农药而引起的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则应该立即通知农业执法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
1.4 宣传指导菜农安全用药
相关部门应组织菜农参加农药使用相关内容的培训,积极宣传和指导菜农安全用药,并宣传农药残留检测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使菜农能够学会如何在蔬菜种植的过程中正确使用农药,推进标准化种植工作的开展。
2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危害
在生物富集和生物链的作用下,食物中可能会残留杀虫剂,如水产动物食用的浮游生物中存在一定的农药残留,导致水产中存在农药残留问题。从危害的角度来看,不同种类的杀虫剂对人体的伤害有不同的影响。例如,如果食物中含有有机磷杀虫剂,人体摄入后则可能导致皮肤组织损伤、肠胃、呼吸道感染或中毒等症状,从而影响人体健康。此外,有机磷杀虫剂会使人体的酶活性降低,无法有效分解乙酞胆碱,长期食用,会出现心脏跳动加快、肌肉抽搐、汗流浃背,甚至导致肝脏功能下降、大脑机能紊乱、细胞变异以及细胞癌化。有机氯农药残留物容易引起慢性中毒,一旦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对人体的大脑和肝脏产生损害,从而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如全身乏力、恶心、头晕,甚至危及生命。
3 食品中农药残留常用的检测技术
3.1 分光光度法
常见的杀虫剂中普遍含有氨基甲酸酯类和有机磷类物质,它们能有效降低农业中某些酶的含量。通过测定不同基体的不同颜色,可以精确测定不同浓度的杀虫剂残留。分光光度法用于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具有操作简单,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不高,适用范围大等优点。但该技术无法精确分析杀虫剂的化学成分,对氨基甲酸盐类杀虫剂的灵敏度较低,且它是根据特定的方法进行的,因此一旦外部的环境因素发生改变,很可能会出现“假阴性”或者“假阳性”的检测结果。
3.2 液相色谱检测法
液相色谱法是一种以液体为流动相的方法。1906年,俄国植物学者茨维特向含有微量碳酸钙的玻璃柱顶部加入植物色素,然后用石油醚冲洗柱体,从而在柱体中分离出各种色素,并在柱体上形成不同的色带。此后,该方法被称为层析。随着色谱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不但能对颜色物质进行分离,还能对无色物质特别是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离。目前,杀虫剂大多是由有机物组成,挥发性大、温度高、易降解,不适合使用常规方法,需要进行液相层析[4]。采用液相色谱技术对所设置的固体探测因子进行分析,可以快速获得精确的测量结果。但该技术在敏感性方面尚有欠缺,有待进一步发展。
3.3 电化学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是建立在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基础上的一类仪器分析方法,是由德国化学家C.温克勒尔在19世纪引入分析领域的,仪器分析法始于1922年捷克化学家 J.海洛夫斯基建立极谱法,电化学分析法的灵敏度也很高,可以准确分析微量元素,且检测速度快。电化学分析法是指利用电化学池中的电化学反应,将被测物质的浓度转换为电学参数,并进行分析和测量,从而实现对被测物质浓度的测量。采用电化学传感器,能够精确测定食物中化学物质的组成,且稳定性好。
3.4 化学发光法
化学发光法是一种分子荧光法,其原理是根据测定系统中待测物质的浓度和系统的化学发光强度之间存在线性定量关系,并通过测量系统的化学发光强度来测定被测物质的含量。化学发光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微量金属离子、各种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分析等方面,主要是以鲁米诺、洛粉碱等与杀虫剂中的有机磷组分进行化学反应从而完成检测的方法。在此过程中,荧光材料的分子将会吸附该反应所放出的能量,从而将其从基态转变为激发态,然后又回到基态;通过发射相应波长的光源,对其荧光强度进行检测,从而分析被检测的样品中残留的有机磷杀虫剂。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精度高等优点,但由于其自身的作用机理限制,仅用于对有机磷农药的分析。
3.5 免疫检测法
应用于农药残留检测方面的免疫分析技术有放射免疫分析和酶免疫分析,目前酶免疫分析技术尤其是酶联免疫分析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中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可逆性结合反应为基础的检测方法,其检测水平可达ng甚至pg级。ELISA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中农药残留如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除草剂、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兽药残留(如氯霉素)以及真菌毒素等的分析检测上。作为一种快速筛选方法,EKSIA法在分析复杂基体样品时,因为基体干扰和交联反应等问题,往往存在假阳性的问题。因此如果需要对样品进行定量和确证还需要联合使用其他分析方法。
3.6 生物传感器法
目前,生物传感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农药残留量检测技术,其核心技术是利用生物传感技术完成的。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单独的、可与能量转换器件进行直接联系并为其传递所需的数据和信息的独立的一体化器件[5-6]。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有3种生物传感器:①与免疫检测法相似的免疫传感器,它是将抗体组分进行固定后,再进行检测;②酶感应器,分为酶抑制剂传感器和酶解剂传感器两种,酶抑制剂传感器可以通过杀虫剂对酶的抑制作用来判断残留的杀虫剂;酶水解传感器是通过水解酶对杀虫剂进行降解,然后通过降解反应来确定残留的杀虫剂;③微生物感测器,其作用是通过特殊的微生物来对杀虫剂的残留量进行吸附和降解,从而生成能够发出特殊信息的特殊化合物;通过将该信号传输给感测器,可以实现对残留杀虫剂的定量分析,该方法具有测量精度高、价格低廉的优点,已逐渐普及使用。
4 应对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措施
4.1 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
利用农药降低和抑制害虫对农业的危害,依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危险措施。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农药的合理使用至关重要。因此在农药的应用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①合理选用药物及制剂;②合理使用药物,控制用量,降低环境污染,可取得理想的预防效果;③在合理施用杀虫剂时,应尽量采取交替措施,以防止作物产生抗性;④药剂控制也要与其他控制方法结合,采取多种控制措施,以保护生态为前提进行控制。
4.2 加强对各项前处理技术的应用
目前,在杀虫剂测定的过程中,采用的前处理技术主要有超声萃取技术、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固体微萃取法等。其中,超声萃取技术通过超声的方式,制造出更大的压力,推动物体移动,加快食物和杀虫剂的分解。目前主要被用于果蔬类、肉类食品中农药残留量测定的过程中。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可以使样品与液体紧密结合,有利于样品的扩散和溶出,能够大大提高提取效果。目前该技术在食品杀虫剂检测方面也有较大的作用。当前市面上所使用的固相微萃取设备较为简易,操作简单,应用广泛,许多杀虫剂都可以通过此方法进行预处理,使操作人员能更细致地了解杀虫剂的使用条件,以便制订出更科学的工艺措施[7]。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蔬菜中的农药残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的饮食安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对蔬菜中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对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时,要充分应用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深入分析食品中的农药残留,熟知农药残留的危害,保证食品安全与食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