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英语教师谈如何学习课程标准

2022-11-16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25期
关键词:课标课程内容英语课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陈 力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16个课程标准已于2022年4月底发布。就课程方案而言,这是200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20多年来的首次系统性修订;就课程标准而言,这是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施10多年来的一次系统性修订。许多中小学英语教师都很关心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未来英语教育教学的影响,以及如何更好地学习课标精神并落实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有关新英语课程标准的解读,期刊报纸和网络媒体已发布了大量的解读文章和辅导讲座,另外也有课标解读方面的书籍出版。本文不再重复课标文本和课标解读的具体内容,只谈谈一线教师在课标学习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或困惑。下面从教师为什么学课标、学什么、怎么学这三方面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希望能对教师们有些帮助。

一、教师为什么需要学课标

有教师觉得,课程标准是宏观文件,都是些高大上的理念,跟自己日常教学没多大关系。其实不然!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复习备考等日常工作 ,哪一样也离不开课标的指导。

课标是导航仪,能指明教学的目标和方向。中小学为什么开英语课?需要教哪些内容?具体教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法教?回答这些问题,最可靠、最直接的依据,就是课标。英语课标不仅规定着英语教学的目标方向和内容,也提供了教学方法的具体建议。一旦方向走偏了,越努力可能结果越差。所以,如果希望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让自己成为称职的优秀教师,就一定要学课标。

课标是攻略书,能促进教学提质增效。从工作计划到学生管理,从教材使用到课外资料筛选,从测试命题到教研活动,教师日常教书育人的各种工作,也都需要有个评判标准,这个标准也是来自课标,即看教师的教学在多大程度上落实了课标提出的各项目标和要求。教师大多关注课本、教辅、考试,然而,究竟怎样用好教材?如何选择教辅?如何提高成绩?不少教师都是根据经验来,并没有明确的思路和方法,要么教难了,要么教漏了,要么教偏了。其实,无论哪个版本的教材,都是按课标编-的,考试命题和学生评价也是依据课标定的。

课标是护航舰,能提升师生的幸福指数。教师工作是教书育人,但所教的“书”与所育的“人”,从内涵到要求都会随时代而变化发展。教师只有将新的课标要求理解透彻,在日常工作中才能有主心骨、定心丸;只有做到“知其然,也只其所以然”,面对新教材、新考试、新评价,才能更坦然、自信,工作才能更得心应手;面对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新理念、新模式时,也要有一定的甄别判断能力。学透课标能让教师变成专业领域的“明白人”,减少迷茫与困惑。教师教得明白,学生学得轻松,教学中的把控感、成就感自然就提高了,师生在课堂内外也都会变得更开心。

学课标的好处还不止这些。因此,学课标不该是来自校长、教研员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行政命令或外在要求,也不该是听听讲座、签到打卡、--汇报、走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学课标,应该是任何一个有职业理想的教师追求专业发展和职业幸福感的内在需求。

二、教师学课标要关注哪些要点

(一)明确新方向

了解课改背景。学英语课标需了解相关背景,比如学习《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面了解课标修订的背景、希望解决哪些问题、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明确育人任务。2022年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都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课程育人功能,全面落实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总要求,突出课程育人宗旨。修订工作全面落实五育并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完善课程内容结构;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精选和设计课程内容,设置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强化学科关联,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明确学业质量标准。课程目标方面,各学科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参照框架,教育教学视角从学科走向人、走向生活;学科教学的逻辑从学习知识技能升级为发展核心素养。新修订的课程方案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素养导向”,素养导向贯穿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全过程,注重培育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英语课程的育人任务,可重点研读课标中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两个部分。

(二)理解新目标

课程目标阐释课程对学生成长的核心价值和意义。英语课程目标,回答的是中小学开设英语课究竟有什么“用”的问题。课程目标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本次课改从传统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从知识、技能、成绩等直观指标,发展为更上位、更长远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这个变化凸显的是英语课程对学生终身成长的核心价值。教育从学科走向生活并不意味着要取消学科独立性,育人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所有学科教学的根本和灵魂,各学科关联融合,共同落实育人目标;同时,不同学科有其独特的教学内容和途径,蕴含独特的育人价值,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在不同侧面做出独特贡献。

在理解英语课程目标之前,不妨先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如果没有任何形式的考试,中小学开设英语课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如果没有考试成绩等外在的指标,我们说一个学生“英语学得好”或一个教师“英语教得好”时,我们指的是什么?学生成长和未来工作生活中所需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哪些方面是其他课程所不能提供或英语课程比其他课程提供的更为高效的?实现课程育人目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其他课程相比,英语课程究竟有哪些不可替代的贡献?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可以作为理解英语课程目标的起点和基础。

按照2022年版英语课标的表述,核心素养目标在英语课程中表现为四个方面,具体回答了英语课程为什么而教的问题,也就是经过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的英语教育,我们希望他们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方面有怎样的发展和提高。学习理解课程目标时,笔者建议教师注意对比体会英语新课标的四个方面与2011年版英语课标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五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清楚了解新旧目标之间的对应交叉和发展关系,以及这种发展背后的原因,是透彻理解新课标的关键。关于这部分内容,教师可重点研读英语课标中的“核心素养内涵”和“总目标”两部分。

(三)把握新内容

课程目标需借助课程内容来体现。2022年版英语课标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三个维度。内容要求指向“学什么”,规定教学内容的范围;教学提示指向“怎么学”。可能有教师会困惑:“怎么学”是教学方法和途径的问题,为什么也放到课程内容部分呢?这是素养导向课程设计的特点决定的,意在凸显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内在关联,即只有师生共同经历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动态过程,才能实现静态课程内容的潜在育人价值。此外,课程内容还涉及学业质量,学业质量标准的具体描述可帮助教师更清晰地把握课程内容的教学指向,即最终在学生身上表现为什么样的结果。

英语课程内容六要素。说到教学内容,教师都熟悉语言、词汇、语法,熟悉教材中的单词、对话、课文、练习活动。在2022年版英语课标中,这些教学内容被整合为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个要素,体现了课程教学内容的相互关联和结构化。就是要在特定情境中运用学习策略,通过理解语篇的主题和含义来学习语言文化知识,稳步发展语言技能,并运用语言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这里笔者提醒两点:一方面,六要素整合的核心是素养本位和生活导向,也就是英语知识技能的教学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课程内容结构化,意在矫正教学中可能存在的知识点孤立教学和“为技能而技能”的训练,引导师生关注知识技能的内在关联,关注知识技能与现实社会生活的关联,凸显课程育人的本质,为课程内容的生活化、动态化,教学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提供内容基础。另一方面,内容结构化不意味着忽视或无视知识点,强调学科实践也不是要抛弃知识技能,而是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基础技能为基础,在知识结构中去重新认识和定位知识技能的育人价值。

跨学科内容。义教阶段各门课程都专门设立了占10%课时比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内容,旨在加强学科间的关联,体现教学内容的综合化、实践性。这也是学科育人、素养导向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的体现。在落实课程育人共同使命的同时,英语课程需要凸显自己的本质属性,即教师通过教学英语语言文化知识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英语课程目标的四个方面中任何一个方面的培养和发展都离不开学生语言知识技能的基础支持。

(四)探索新途径

创新教学途径和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落实新的课程目标。2022年版英语课标在教学途径方面突出了课程育人的实践活动观。

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体验实践,强调学用结合,为素养发展而教,为解决问题而教,为健康成长而学。具体说就是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相互关联的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主题意义探究中学习语言和文化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积极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在学习生活中使用英语获取信息、协助交际、帮助解决问题。英语学习活动凸显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关联互动,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此外,课标还提出了教、学、评一体化单元教学设计思路,目的是解决以往教学中可能存在的“为知识而知识”、死记硬背零碎片化学习等问题,让单元学习内容变得更有系统、更有意义。

教学途径由课程目标决定,方法的优劣并不取决于它是“传统”的还是“先进”的,而取决于它与特定目标匹配的程度。因此,在理解课标中的教学方法创新改革时,切莫为创新而创新,更不宜模式化、一刀切。教学途径的模式化,极容易导致新的形式主义和机械僵化,这样不但违背教育的基本原则,也背离课程育人的初心。传统的教育教学原则是指要能促进新课程目标落实,比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言传身教等,指要有利于促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仍需结合新的课程目标继承发扬。

三、教师学课标如何保证效果

(一)为用而学,才是真学

学课标不是为了赶时髦,也不是为了应付检查。学课标是为了提升自己、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所以,学课标不仅是认识几个新术语、记住几个学新理念,还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以改善教学为初心去学。

(二)常备身边,常学常新

课标不是上公开课、教研总结、反思汇报时才临时拿来看的,也不是一次看完就将其束之高阁的;课标学一次就完全理解透彻是不太容易的,应该常看常新。课标作为日常教学工作导航、护航的指南,最适合常备手边,经常翻阅学习。

(三)调用策略,研读文本

外语教师都熟悉语篇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常用策略。其实在学习时,也可以将课标看作一个语篇,其主题意义自不待言,体裁是个篇幅较长的说明为主、议论为辅的语篇。所以,教师可以将平日语篇教学的很多理念策略迁移到自己的课标研读中来。比如,浏览目录猜测课标主题大意,看大小标题预测各部分内容要点,看关键图标帮助理解要素关系,理解主题句统领细节信息,扫读了解整体大意,跳读寻找特定信息,前后关联建立各部分逻辑关联,等等。在浏览目录标题初步理解了内容构成和各部分的大致逻辑后,对课标就有了一个大致印象,也建构了基本的主题意义。后面可以再按性质、目标、内容、途径、评价等分别细读各章节内容。阅读理解课标文本的内容要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重点思考理解新的理念针对的是现实教学中的哪些问题,对其中观点理念不符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或之前的教学观念的地方不能浏览一下就滑过去,一定记下来继续深入思考为什么。因为这些不符合自己经验和认知的地方,才是自己学习课标的重点难点。

(四)参考解读,深入理解

教师自学研读课标时难免遇到看不懂、想不透的地方,这时,各种解读课标的文章和讲座就可以作为辅助学习的好资源。不过,也有的教师因此产生了新的困惑:有时候会遇到不同专家解读的内容不一样,有的甚至相互矛盾。原因可能是教师未能理解不同专家解读课标的不同角度,多数情况下不同解读的表面差异背后,基本逻辑和本质理念应该是相通的。教师在学习课标解读的文章或讲座时,对解读内容的可靠性以及作者或讲课人的相关背景和解读角度有所预测;对不同解读内容表面的不一致,要思考判断是措辞或侧重角度的不同,还是基本观点的分歧。通过多阅读、多对比、多思考,在课标学习中的困惑可以逐步解决。当然,还可以跟同事讨论或通过各种渠道向他人请教,但无论如何,个人的学习思考是其他学习方式无法代替的。

还会有少部分教师学习课标时感觉课标中的陌生概念术语较多,不清楚其含义。这时教师有必要再扩充学习一些支撑课标研制的相关基础理论,如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课程教学论等方面的知识,完善一下自己的基础知识结构,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课标学习的效果。

(五)慎思明辨,把握内涵

课标学习不能满足于熟悉术语或说出理念,不能止步于碎片化的理解。课标学习如果停留在字面意思上,容易导致教学中的形式主义、绝对化、贴标签等弊端。因此还要把课标理念与教学实践打通,运用辩证思维,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过审问、慎思、明辨,逐步形成系统化的认识,尤其需要辩证理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创新与继承的关系,知识、能力、素养之间的关系,等等。

(六)学用结合,以用促学

学习和理解课标最终是为了“用”。知行合一,方为真知。课改理念只有经由教师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和创新实践才能成为现实。教师作为核心环节,决定着课标理念落实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教师的成长就不会有课改的真正成功。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自觉将新课标理念、新教学方法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不断反思、改进和创新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法,用心体会新理念、新途径与之前教学实践效果上的差异。如此,教师一方面可通过亲身实践来验证自己对课标的理解是否到位、教学途径的把握是否精准;另一方面,也用实际教学效果为课标理念提供验证和反馈,为将来课标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

(七)不可忽视家长

虽然家长对课改的具体理念和教学方式变革未必都清楚,但家长对孩子学习成长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教师有必要通过家长会、家长群等多种途径,与家长沟通交流课程育人理念和考试评价的新变化。这在以往几轮课改实验中常被忽视。课标、教材和课堂教学和评价的改革,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家长的认知共鸣和行动支持,教育改革的种种努力就可能“事倍功半”。只有家长和学校达成共识,将学业成绩、考试升学等中短期目标与学生的素养发展和终身成长的长期目标协调一致起来,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最大可能地统一起来,课程改革和育人实践才能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最后,学用课标的实践中,需注意预防两种认识误区和极端做法:一是找借口、不行动。以当地学校条件不理想、学生基础弱等客观困难为借口,学习不主动,创新不积极,对课标学习采取敷衍走过场的态度,错失改进教学良机,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不负责。另一种情况是教条主义、绝对化。未能把课标的精神实质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过于机械地、绝对化地理解课标中提出的理念和教学模式。生搬硬套“一刀切”的做法最容易导致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此外,还要警惕“两张皮”现象,典型表现是表里不一,课改创新做给外人看、日常教学依然走老路。这种伪课改对师生的伤害极大。对于以上种种认知和实践中的不良偏向,教师在课标学习培训和实施中都需要自觉预防、反思矫正。

时代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息,教育课程的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2022年版课标刚颁布不久,笔者个人对课标的学习理解也还在起步阶段。以上所谈粗浅认识有疏漏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猜你喜欢

课标课程内容英语课程
日本中学家政课中的劳动教育——基于“技术·家庭”课程内容分析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新生态学校如何诠释课程内容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
幼儿园艺术课程内容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