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2022-11-16

食品安全导刊 2022年26期
关键词:环节食品监督

白 雪

(汉中市南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陕西汉中 723000)

食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获得了空前发展,总体处于稳中向好的趋势,但在发展过程中局部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时有发生,与人们对其的需求尚有差距。为适应当前食品市场种类复杂、繁多且生产批量大的特点,我国普遍采用监督抽检的方法来实现对食品的安全监管。监督抽检全称“监督抽样检验”,其中检验结果具有评价食品安全状况、预警食品安全风险、为行政处罚提供依据等重要作用。抽样过程是整个监督抽检的基础,检验检测是食品监管的评判依据,二者相辅相成,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环节。

1 基层食品监督抽样工作现状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包括食品安全监督抽检、风险监测及评价性抽检等工作,其中监督抽检由国、省、市、县(区)四级联动完成,县(区)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由本级市场监管部门,即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实施开展。县(区)市场监管部门根据市级抽样检验年度计划,结合当地食品特点、日常监管经验等多方面因素和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方案。笔者所在省市,即陕西省汉中市,由于大部分县区食品检验检测机构不具备专业资质,少数具备专业资质的县区检测机构在检测技术和设备上也难以满足检验需求。因此,在基层,食品抽样后的检验检测工作绝大部分都委托给第三方检测机构完成,县(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根据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结果,依法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进行核查处置。

近几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任务量逐年增加,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在抽检时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突出重点品种、检管结合以及及时公布抽检信息等工作要求。食品监督抽检工作的考核指标也由曾经的“抽检合格率”变更为“问题发现率”,目的在于通过开展食品抽检工作,及时排查和化解食品安全隐患。

2 基层食品抽检中存在的问题

2.1 食品抽检经费和人员不足

基层食品抽检专项经费保障困难,存在拨付经费远不能满足食品抽样检验需要的现象,有些地区甚至没有专项经费来保障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顺利开展。基层市场监管部门只能通过减少食品检测项目、抽样时回避价格偏高的食品、选择价格更占优势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等方式节约资金,这样必然会对抽检工作的结果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可能会造成抽检盲区。此外,食品抽检过程需要至少两名具备专业素质的抽样人员,而基层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抽样人员不足和不断增加的食品抽检任务之间形成突出矛盾,加大了食品抽检工作的难度。

2.2 抽样过程不够规范严谨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的主要流程为制定和部署抽样计划、抽样、检验、结果报送、核查处置和信息发布等,涉及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较多,专业性较强。抽样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技能直接决定了抽检工作质量。抽样人员需要具备抽样专业知识,掌握食品抽样的相关规范和细则,还需要掌握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食品的属性分类、检验标准和要求等,才能使食品抽检结果准确性更高。但基层抽样人员稳定性不足,且存在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身兼数职而疏于抽样培训等现象,导致抽检工作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食品种类误判、抽取的样品不具有代表性或不能满足检验要求、抽检单填写不准确不规范等。抽样程序中存在的细节问题会加大后期案件处理难度。

2.3 样品的储备运输条件不达标

为确保食品抽检的质量和效果,样品的储存和运输条件十分重要。我国食品种类繁多,不同食品的储存和运输条件存在一定差异。例如,速冻食品必须要做好有效的冷冻工作,保证样品在运输过程中一直处于合适的条件,如果样品的储运条件不达标,样品质量受到影响,检验结果将失去参考意义[1]。但基层监管部门普遍不具备相关食品储存运输的硬件条件,很难对此类有特殊存储运输要求的食品进行抽样。

2.4 抽样存在遗漏和重复

流动商贩、早夜市的餐饮单位、居民楼里的私房菜馆等食品经营单位因流动性大、隐蔽性好,或因经营时间与常规工作时间不一致,往往难以抽样,小食杂店、小餐饮店经常因为样品数量不足无法抽样,抽样的覆盖面上存在盲点。此外,在实际工作中,因经费难保障、年度抽检计划下达较迟等问题,基层监管部门往往年中才能开始全年的抽样工作,抽样人员为按时完成全年任务而倾向于将抽样的地点选择在批发市场、商场、超市以及农贸市场等样品集中的场所。加之基层还未普及使用计算机辅助抽样,无法通过后台限制抽样品种,导致不同地区、不同环节、不同机构对同一批食品的重复抽取,浪费人力和财力[2]。

2.5 食用农产品核查处置困难

食用农产品多为散装,保质期短、易腐烂变质,且大多食用农产品销售市场进货渠道多样,索证索票落实不到位,很难进行源头追溯。食用农产品检测项目较多,实验室检验周期较长,检测结果出来后该批次食用农产品往往已销售并消费完毕,即使发出召回公告也无法完全召回,难以有效发挥抽检对监管的作用。

2.6 第三方检测机构承担抽样任务时存在问题

为缓解因执法人员不足或日常工作繁重难以完成抽样任务等问题,部分市场监管部门把食品抽样工作委托给第三方检测机构。第三方检测机构为节约抽样资金,实现利益最大化,主要集中在大中型流通环节超市、农贸市场等抽样成本较低、样品相对集中、便于抽样的场所抽取样品,并未科学划定被抽样单位所属环节,未考虑属地主要食品安全隐患,对于偏远地区,乡镇、农村等流通环节的覆盖相对较少。甚至有少数机构只想快速完成抽样计划,让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流于形式。

3 食品基层抽检的改进建议

3.1 保障基层抽检的经费和人员需求

为给予基层食品抽检工作充足的保障,相关部门应在经费上加大投入,提升抽检专用设施设备,增加专业抽检人员,形成稳定的专业抽样队伍,结合工作实践,加强法律法规、食品抽检细则、食品安全标准等方面的业务能力培训。市场监管部门可以考虑将食品抽样作为一项能力资质,组织专业培训、考试,对符合要求的人员颁发证书,让抽样人员持证上岗,并在抽样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全面提升抽检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抽样结果的准确性。

3.2 科学制定抽检计划,普及计算机抽样

在抽检计划制定过程中,应结合当地食品生产经营实际,参考日常监管情况,依托大数据优势,根据食品消费量、食品不合格项目等因子赋不同权重,通过科学的算法制定年度统一的计划。对于不同环节危害影响因素差别不大的样品,可以考虑在单一环节抽样,最大程度降低重复抽检的次数,保证抽检样品的代表性[3]。持续深化机构改革,协调基层抽样人员使用计算机完成样品采集、填报、打印以及上传抽样单等工作,将样品信息及时上传至“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信息系统”并共享抽样信息。利用校验环节,设定关键字段,如被抽样单位名称、被抽样单位营业执照号、生产许可证号、样品名称和生产日期等在一定时间内允许出现的次数,作为强制性的后台限制,对同一场所、同一生产企业、同一批次样品的抽检次数进行限制,避免重复抽检[4]。

3.3 持续提升抽检覆盖率,减少遗漏

针对早夜市的餐饮食品、现场制售食品、地方特色食品等品种多、覆盖难的食品抽样,可制定专项抽检计划,灵活安排抽检时间。对流动摊贩、迁徙养蜂卖蜜等无固定经营场所、无经营许可的食品经营单位,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利用信息技术将此类从业人员的身份证或营业执照信息纳入数据库,实现抽样信息结果全国共享。例如,将此类经营单位信息纳入守护者执法端App专栏,抽检后若发现不合格食品,由组织抽检的单位上传相关信息,系统自动生成预警或列入待处置名单,监管人员在日常或专项检查时只要在App中输入该单位名称,即可看到不合格信息,从而进行核查处置,处置完毕后进行系统销号,避免因经营单位的流动性太大导致形成抽样盲区。

3.4 加强食用农产品风险控制措施

食用农产品涉及的部门和环节多,流通渠道复杂。①加强源头监管,在种养殖环节对从业人员加强宣传培训,树立科学种养殖、合理用药的理念,严格控制质量安全。②普及和完善快检技术,尽快实现种养殖、运输和销售环节主体自检,争取在入市前发现问题[5]。③相关部门还应协调合作,通过数据信息共享,将食用农产品从源头种养殖环节到市场销售环节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实现无缝监管。

3.5 确保第三方机构抽样工作的有效性

①市场监管部门要提高标准和要求,选择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委托抽样。②引入考核机制严格监督相关部门抽样的工作质量。承担抽检任务的第三方机构也应该增强责任意识,提升抽样人员业务水平,保证样品的代表性、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随机性,不仅要从数量上完成任务,更要注重让食品抽检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

4 结语

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和国际声誉的社会热点问题,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成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作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基层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还存在诸多问题,需从各方面不断提升其科学性、专业性、严谨性和准确性,才能让这项工作更清楚、更真实地反映食品安全现状。

猜你喜欢

环节食品监督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食品造假必严惩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监督宜“补”不宜“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