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过量的不利影响与解决对策研究
2022-11-16汪鹏翔
汪鹏翔
(宿州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安徽宿州 234000)
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也越来越关注食品的质量与品质。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制作、加工、生产过程中的一种非营养性必要组成物质,适当使用添加剂不仅可以改善食品的外观,延缓食品变质时间,还可有效避免食品在销售过程中出现变质、腐败等问题[1]。目前,我国已被专业认证的可食用添加剂超过2 000种,主要包括防腐剂、抗结剂、膨松剂等。在深入食品市场调研的过程中发现,近年来我国由于食品安全造成的公共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应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优化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合理使用添加剂,为食品安全提供全面保障[2]。为进一步落实此项工作,笔者深入食品生产制造市场,分析过量添加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不利影响,根据其影响提出对应的解决对策,旨在引导食品生产与食品加工制造供应商采取正确的手段添加添加剂,带动食品行业健康、稳定地发展,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有利的食品购买渠道。
1 常用的食品添加剂类型
1.1 可食用色素
可食用色素的主要功能是使产品着色、提高产品的感官品质,使食品在视觉层面上更美观,更易激发消费者的食欲。根据可食用色素的成分,可将其划分为天然色素与化学合成色素。现阶段,我国相关单位被允许添加的可食用色素包括辣椒红、新红、日落黄、亮蓝和甜菜红等。
1.2 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可通过主动氧化和形成过氧化氢化合物延缓食品的氧化作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进而可以为销售商与供应商创造更高的价值与利润[3]。其主要包括二丁基羟基甲苯、丁基羟基茴香醚等,使用范围广泛。
1.3 防腐剂
防腐剂是用于抑制微生物生存与生长的食品添加剂,相比其他类型的添加剂,防腐剂在食品中的应用范围更广。按照成分可分为天然防腐剂与化学合成防腐剂。通常生产单位会采用联合多种防腐剂的方式防止食品腐败变质。
1.4 甜味剂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很多食物会因为加工等因素丧失原本的口感与味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甜味剂被广泛使用[4]。甜味剂是用来增加食品甜味的食品添加剂,常见的有麦芽糖醇、安赛蜜、木糖醇、糖精以及果葡糖浆等,一般会被用在饮料、饼干、面包、糖果、糕点以及蜜饯等食物中。
1.5 增稠剂
增稠剂是一种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能够形成凝胶,提升食品的黏度,常见的有卡拉胶、果胶以及瓜尔豆胶等,一般会被用在酸奶、雪糕以及饮料等食品中[5]。
除了以上添加剂外,还有膨松剂、乳化剂、漂白剂和酸度调节剂等多种食品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在食品中过量存在,会对人体健康和代谢产生不利影响。
2 食品添加剂过量的不利影响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不仅需根据食品类型与食品生产中的需求适量添加,还应严格遵循食品安全卫生市场发布的相关文件要求确定添加剂的用量。但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添加剂过量问题,在未按规定过量添加食品添加剂时,会影响食品的外观与色泽,部分食品添加剂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会对人体安全造成影响。例如,在制作饮料时,有些生产商使用大量可食用色素,如胡萝卜素、胭脂红酸、苋菜红以及姜黄色素等,若长期饮用,存在致癌甚至致畸的风险;在制作馒头时,有些生产商违规使用硫磺对馒头进行熏蒸,而硫磺会破坏食品中的维生素B2;有些不法商贩在制作面条时使用荧光增白剂,以提高面条的色泽与光泽;有些生产商在制作果干、蜜饯等产品时添加了过量的甜味素,在进行食品安全卫生的监督检查中发现,部分产品中添加的甜味素已超出了标准的10倍以上[6]。此外,《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规范》文件要求,在葡萄酒生产过程中不允许添加可食用色素与香料,但部分生产商为了强化葡萄酒的色泽,使其具有更高的销量,在生产过程中添加胭脂红等可食用色素。当人体长期摄入此色素时,色素会在人体内出现堆积现象,从而提升身体病变的概率。因此,食品添加剂的过量使用极大地影响了食品安全。
3 食品添加剂过量的解决对策
3.1 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检测工作
为解决上述问题、避免食品添加剂过量对食品安全与食品色泽造成影响,地方市场监督管理局应定期对该区域内相关单位生产的食品进行抽检,检测食品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和食品添加剂成分,以此约束生产方的生产行为,减少因食品添加剂过量造成的食品安全隐患[7]。随着现阶段我国科研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相关食品添加剂过量的检测手段与检测技术也在逐步发展,因此可辅助使用专业的技术与高精度的检测仪器进行抽样和检测工作,并安排专门的负责人出具相应的检测报告,确保食品安全检测工作能规范实施。
3.2 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制
为进一步落实此项工作,为食品提供全面的安全保障,应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作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依据,由政府主导进行食品质量监管。在落实此项工作时消费者作为此项工作的主要参与对象,应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工作中。同时,政府可通过建立社区安全监督机制、市场消费者权益保障体系等,对消费者进行正确的引导与教育,从而形成多角度协同监管机制。例如,开通市民举报、投诉专线,鼓励消费者在购买了不符合规范的食品后,积极、主动地举报,增加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率,全面防范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问题。
同时,成立专门的部门负责对食品安全生产企业的生产作业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安排专门的负责人对生产单位负责人进行培训,要求统一、规范地使用食品添加剂。在对企业进行质量验收时,一旦检测出食品出现安全问题,应加大对企业的惩罚。在必要的情况下,可采取查封生产单位的方式,对其予以严惩。对于食品生产企业而言,要做到对自身的严查,在落实安全生产制度的基础上,把控生产作业环境,确保生产过程的井然有序。同时,在生产部门中落实个人责任制度,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可直接找到负责人,避免在出现安全事故后内部出现责任推诿等问题。
3.3 加强对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当危害的宣传,加强消费者认知
有关部门要定期进行宣传教育,利用互联网平台讲解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危害及主要应用领域,并可收集食品添加剂的危害数据,向消费者展示,使消费者直观地认知到食品添加剂的危害。网络活跃媒体和互联网大V也可对相关食品进行测评,使消费者了解哪些品牌食品的添加剂使用不当,在潜移默化影响下,消费者会自觉抵制食品添加剂使用超标的品牌,倒逼这些品牌调整食品添加剂的用量[8]。
3.4 加大天然食品添加剂的开发力度
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危害较大。因此,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应积极落实主体责任,尽可能选择天然食品添加剂,保证添加剂的安全性。
食品添加剂按照来源可分为天然食品添加剂以及化学合成添加剂,前者是指利用以动植物组织或分泌物等为原料进行提取加工得到的物质,而后者是指通过化学手段得到的物质类型。与天然食品添加剂相比,化学合成添加剂价格较低,食品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使现在的食物中使用的大都是化学合成添加剂,包括上文提到的抗氧化剂、防腐剂以及甜味剂等。因此,政府可为开发使用天然食品添加剂的企业提供补助,有序引导市场行为,并提高企业生产使用天然食品添加剂的意愿。此外,企业必须提高自身意识,积极开发天然食品添加剂。例如,以农副产品为原料通过提取、发酵等技术辅助进行生产,还可在开发过程中加大创新投入,积极改进开发技术,降低开发成本,建立奖励机制,提升员工研发动力,不断研发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天然食品添加剂,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产生更多社会效益,真正担负起企业的社会责任。
4 结语
针对食品添加剂过量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本文从加强食品添加剂的检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这两个方面,提出了食品添加剂过量的解决对策。随着国家和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问题,食品行业的发展更要认识到此工作的重要性,并在此项工作中加强对其生产环节与食品的安全管理。同时,各级有关部门要根据当前食品工业的发展状况,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利用和反馈、加强有关法律和制度建设、加强社会监督,只有规范生产者的行为,合理合规地使用添加剂,才能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