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房屋倒塌救援的处置对策
——以某市古城区老旧房屋为例

2022-11-16余军

中国科技纵横 2022年1期
关键词:古城区房屋救援

余军

(苏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姑苏区大队,江苏苏州 215000)

0.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以东部某市为例已高达29%,土地已然成为最稀缺的资源。老城区内的房屋由于历史文化保护,拆迁成本高、翻建难度大等原因,造成古城区内保留了许多砖木结构且年代悠久的建筑,部分控保建筑和名人故居均处于居民居住状态,而历史建筑由于阴冷潮湿、居住条件相对较差,往往被住户自行装修改造,给建筑内部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一旦遭遇暴雨、暴雪、大风、冰雹或者大火等极端天气及情况极易形成房屋倒塌,居住群体多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据不完全统计某区自2017年以来共发生17起房屋倒塌,其中因火灾倒塌的有7起,因雨雪大风倒塌的有8起,因房屋稳定性不足倒塌的有2起。造成人员受伤13人次,造成人员死亡4人。这仅仅是一个10多平方公里的古城区的数据,老旧房屋的倒塌救援也成为综合性救援的一个难点,本文就老旧房屋的倒塌如何处置浅谈一些基本对策。

1.古城区房屋基本情况及特点

以某古城区为例,古城区位于某市中心位置,是四周由护城河包围着的一块约14.2km2的区域,沉淀了悠久的历史。古城区文物古迹多、人口稠密、道路狭窄、交通拥堵、建筑密度大。古城区传统建筑主要采用抬梁式的砖木结构,部分为纯木质结构,屋顶的屋脊、檐口及山墙面构造赋予了建筑轻巧、小尺度的特征,建筑对于本地区的材料的运用赋予了建筑粉墙黛瓦的外部形象,在彰显美观的同时,由于建筑材料、结构特殊,加之年代久远,也存在着较大的火灾隐患和巨大的倒塌风险,一旦遇到台风、暴雨、雨雪等突发灾害,极易造成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受损[1]。

2.古城区房屋倒塌事故的原因

古城区房屋倒塌的原因大致分为2类:

一种是由自然灾害形成的事故,如雨雪、台风等极端天气引发的房屋倒塌事故,该种坍塌一般具有前兆,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会提前发布避险通知。

另一种是由于人为的因素造成的房屋倒塌,比如房屋年久失修、使用负荷过量,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没有及时修缮,造成房屋刚性下降而自然倒塌;再比如房屋建筑结构防火耐火等级不足,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坍塌。尤其是夜间突然性更强,易造成人员伤亡。

3.古城区房屋倒塌事故施救的处置难点

3.1 交通不便、道路狭小

古城区由于老旧房屋较多,房屋密度较大、建筑防火等级不足、内部通行道路较窄、违章搭建较多、水电设施老化、居住群体平均年龄较大,尤其是道路较窄,街巷纵深长必须熟悉路线,否则很难迅速找到事发地,耽误救援黄金时间。救援人员需靠人工的方式携带救援器材装备前往事故地点,大型机械设备难以进入,施救难度大。

3.2 救援环境危险性大

古城区内房屋密集且有面积小单间多的特点,一旦发生房屋倒塌,建筑构件堆积深埋、交错复杂,极易造成大量建筑物和家具家电堆积在小面积房屋里面。该建筑能进入内部的人员和装备数量受限,无法迅速形成巨大救援力量,只能在救援作业面狭小的空间缓慢施救,作业效率被迫降低;建筑倒塌后,液化气罐、电线随时可能引发次生灾害,未坍塌墙体被高温燃烧物炙烤后稳定性下降随时可能倒塌造成指战员伤亡。

3.3 救援过程舆情压力大

倒塌事故发生后,部分被困群众会通过手机传递求救信号,利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迅速传播,从而引发社会各界舆论高度关注。某市古城区又地处市中心区域,一方面容易造成新闻媒体关注的对象,跟踪报道,社会焦点聚焦于救援现场,极易给救援人员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事故现场周围易聚集被困人员家属和大量围观群众,造成一个嘈杂的救援环境,对搜救人员的生命探测设备造成极大干扰,致使救援行动无法快速有效开展。

4.救援处置措施

4.1 力量调集

当地消防救援机构指挥中心在接到报警后,应根据灾情迅速启动等级响应,调集足够的处置力量赶赴现场。全勤指挥部遂行出动,根据情况提请政府启动社会应急联动预案,增调应急、公安、医疗、住建等部门到场协助[2]。

4.2 闻警即动、快速处置

辖区大队在接到命令时,应迅速调派救援力量赶赴现场,并立即向支队指挥中心汇报;及时提请政府启动区县级应急联动预案,调派公安、医疗、电力、建设等联动力量协助救援。消防指战员到场后应立即分组展开救援行动:一组迅速进行警戒将无关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清除危险源,加固墙体防止倒塌、排除液化气爆炸和触电伤人的风险;通过初步途中询情和迅速进行现场侦察,协同街道、公安摸清被困人员基本信息和人数,制定营救方案。

4.3 科学指挥、高效救援

当地支队全勤指挥部到场后,应成立以军政主官为总指挥的现场作战指挥部,下设抢险救援组、信息联络组、战勤保障组、政工宣传组、联动协调组,全面组织救援行动。指挥部应按照灾害情况合理划分救援区域。在区域内作战人员必须形成班组保证人员数量和装备,人员数量通常在3~5人,包括指挥员、班长和战斗员,通讯员做好整个救援过程中的现场拍摄工作,携带的救援装备应包含有生命探测仪、破拆、挖掘、固定支撑、照明等器材,现场还需按照指挥层级配备每级安全员,对现场救援环境进行评估并能时刻监护现场情况,提前预判出现的险情及如何避险。进入内部救援要确保水、电、燃气方面的安全,对周围的墙体进行必要的加固,班长和战斗员协力配合合理运用装备对埋压物进行清理。外部设置轮班作业小组,在规定时间里进行换班作业既保证高效作业又能够让指战员充分休息,交接班指挥员应交代清楚内部情况。

5.因火灾导致倒塌的处置

5.1 科学选择内攻时机

古城区建筑火灾从初期阶段发展到猛烈燃烧阶段,通常在10min~15min,进入猛烈阶段建筑结构极易发生倒塌。在火灾初期阶段要遵守灭火救援安全行动要则的前提下小心避险、迅速内攻,第一时间关闭水、电、燃气,迅速找到火点并合理处置;如果发展到猛烈阶段则分为2种情况,一是有人员被困且判断时间不长生存概率较大,要组织精锐力量内攻救人,外部出水掩护,营救小组穿着避火服,根据被困人员的位置合理选择路线;二是没有人员被困,此时应该把力量集中在蔓延方向防止火灾进一步扩大,等火势稳定无建筑物倒塌后再内攻消灭残火。

5.2 自身防护要到位

灭火救援人员需穿戴好13项个人防护装备携带通讯设备,进入内部必须佩带空气呼吸器。进入内部时必须提高安全意识,正确选择安全路线,注意周边环境,避免掉落砸伤、塌陷坠伤和周边尖锐物品割伤[3]。

(1)内攻人员必须严格落实个人防护要求,携带好便携式照明灯、对讲机等装备。

(2)内攻搜救小组通常在3~5人之间形成班组,要明确任务和要求,组织水枪进行掩护,做到同进同出,防止单独行动。

(3)内攻事前先确定撤离路线和撤离信号,落实“一主一备”,遇有紧急情况立即发出撤离信号,实施紧急营救。

(4)对建筑物结构的危险性要研判,预判是否存在局部和整体倒塌的可能性,避免误入险境。

(5)在有倒塌危险区域开展灭火救援时,应当选择建筑构件牢固、受损坏程度小、距离近的路线进入,消除不稳定建筑构件,或对沿线结构进行支撑加固。

(6)不得随意破拆建筑物,拉动水带不得扰动不稳定建筑构架。

(7)不得使用直流水枪、水炮冲击柱、梁、墙等承重构件。

(8)使用直流水冲击吊顶、悬挂物等不稳定体,消除潜在隐患,防止高空坠落物砸伤。

(9)应使用直流水试探楼板强度,一边射水试探,一边采取前虚后实探步方式前行,防止楼板有孔洞或坍塌坠落。

(10)为避免搜救人员因长时间之救灾,产生过度疲劳、体力不支的情形,指挥员应视人力情况妥善调配,实施换班休息;应定时以无线电询问搜救人员情况。

5.3 进行必要的水枪冲刷和加固

为了降低被困人员和救援队员的风险,初入建筑内部时应对快要掉落的建筑物构建进行水枪冲刷避免砸伤,对周边墙体进行支撑加固。支撑技术就是利用一些原木、支柱或者专业设备对倒塌的构建进行加固,防止已遭破坏的、不稳定的建筑物进一步倒塌。这里介绍几种基本的支撑技术:

(1)垂直支撑。主要目的是:稳定被破坏的楼板、天花板或房顶,也可以被用来代替倒塌的或不稳定的承重墙或柱子。

(2)悬空斜撑。它是一种简易快捷的支撑方法。它用于轻荷载的临支撑。

(3)T形支撑。主要目的是初步稳定受破坏的地板、天花板或房顶。以便做进一步支撑时减少危险,这种支撑是临时性的,也可以用于快速解救受害者。

(4)框架支撑。这是一个高性能的支撑,用于支持大面积建筑构建或对挖掘通道的整体支撑。它也可以作为一个安全的避难所。在支撑的过程中,框架支撑需要多根支柱对危险区域进行支撑,从而形成一个框架或者通道。

(5)水平支撑将建筑物之间那些倾斜倒塌破坏的墙体支撑在完好墙体上。当相邻的墙可以被用作支撑物时,可用水平支撑方法支撑被破坏的墙。

(6)气垫撑顶。这种技术主要适用于被困者被较轻的墙体和构件压住身体某些部位时使用。主要用不同型号的起重气垫、扩张器、千斤顶、木方等。在使用该方法时要评估被撑顶构件的结构和稳定性并且对重量进行估算,使装备的负荷符合实际重量的需要,并选择好支撑点。

6.结语

在发生险情的第一时间,当地消防救援机构要在属地政府的领导下,第一时间启动相关预案,快速调派抢险救援编队和专业器材赶赴现场。作战指挥部宏观调控全局、合理划分救援区域,确保救援工作高效运作。科学施救,战术得当是救援成功的关键。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指导思想,科学研判灾情,充分发挥专业队优势,通过人员信息排摸、现场喊话、仪器侦查、搜救犬搜救、技侦定位等多种手段,快速确定被困人员位置,合理运用机械与人工、清障与破拆相结合的方法,定点作业、全力攻坚,为成功营救全部被困人员创造有利条件。联动高效、协同作战是救援成功的基础。根据被困人员人数及救援难度,调集公安、应急、住建、医疗等部门和相关技术专家、各型工程车辆到场救援。及时组织力量实行交通管制,维护现场秩序,组建建筑结构、医疗救助等专家组,实时提供现场技术支持,及时启动战勤保障,为抢抓救援“黄金时间”和持续作战提供人员、技术和装备的保障。救援力量到场后,要迅速实施警戒,及时疏散群众,合理部署力量,确保救援行动的顺利开展,救援期间,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在未确定人员具体被困位置前,不可盲目进行机械作业,要在不同方位设置多个安全观察哨,由现场安全员和建筑结构专家全程跟踪指导,密切观察建筑位移和形变状况,确保救援行动安全有序。

猜你喜欢

古城区房屋救援
苏州古城区交通拥堵现状及优化措施分析
紧急救援
UMAMMA历史房屋改造
3D打印大救援
浅析古城区七河镇红心猕猴桃的栽培种植技术
积极治理丽江市古城区农业面源污染,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转租房屋,出现问题由谁负责?
救援行动
奇怪又有趣的房屋
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