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板材加工业高质量创新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2-11-16胡婷婷徐燕谢积鉴陈怡玲钟雪梅

中国科技纵横 2022年1期
关键词:板材广西加工

胡婷婷 徐燕 谢积鉴 陈怡玲 钟雪梅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22)

木材加工产业作为林产工业的支柱产业,具有能源消耗低、污染少、资源再生性等特点,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1]。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木业加工、木制品生产基地和最主要的木制品加工出口国[2],人造板、家具等年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3]。广西是我国板材加工产业的重要省份,除了“南方板材之都”贵港市、“中国板材家具产业基地”崇左市等板材加工集聚区外,还拥有南宁、柳州、玉林、梧州、百色等多个生产基地。近年来虽发展态势迅猛,但仍面临着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等问题,亟待以创新为核心,打造广西板材加工业发展新引擎,为2023年全区林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赋能。

1.广西板材加工产业发展现状

木材加工产业是广西重要的千亿元支柱产业之一,其中板材加工产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广西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了《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广西现代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关于加快推进广西高端绿色家居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大力支持板材加工产业的发展。据第五届广西(贵港)木材加工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2019年,广西木材加工产业产值年均增长达21.56%,远超广西GDP年均增速。2019年,广西木材加工业产值2335亿元,其中人造板年产量5000万m3,居全国第三位。已建、在建木材加工园区多达30多个,形成了绿色家具家居、木竹制品、林产化工等多个产业集群;涌现出广西丰林木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三威林产工业有限公司、广西壮象木业有限公司等优秀加工企业,培育出“丰林”“高林”“三威”“壮象”“雅燕”等系列品牌产品,板材加工产业为广西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2.影响广西板材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

2.1 创新能力不强

主要表现在:(1)高新技术企业少。截至2020年底,广西有33家板材加工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占广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足1.2%。(2)硬核创新载体少。截至2020年底,广西仅有2家与板材加工相关的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企业研发投入低。以国内、广西区内比较有代表性的两个企业为例,根据企业年报,大亚圣象家居股份有限公司2018—2020年平均每年研发费用投入将近14561万元,平均占公司营业收入的2.00%。广西丰林木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比平均每年研发费用投入1671万元,占营业收入的0.95%。(4)申请专利少。截至2020年底,全国板材加工技术及产品的专利申请量为7438件,其中广西相关专利申请量为427件,占全国总量的5.74%,位列江苏(1342件)、浙江(901)、广东(657件)之后,排名全国第4。

2.2 产业结构不优

2019年,广西木材加工业产值2335亿元,其中木家具年产值256亿元,同年,广西木地板产量1151.8万m2,仅占全国产量的2.71%。说明广西板材加工业多以初级加工产品为主,终端高档家具、定制家居、木地板、木门等产品占比小,产业结构失衡,产品附加值低。

2.3 产品品牌不响

品牌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护城河之一。2020年“圣象”品牌价值达572.59亿元,领跑中国家居行业;大亚人造板品牌价值182.81亿元,列中国人造板行业榜首。广西虽然有“丰林”“高林”“三威”“壮象”等一批知名品牌,但是比起业内诸如“圣象”“大亚”“兔宝宝”“千年舟”“莫干山”等品牌,响亮度和价值度仍有较大差距。

2.4 研发人才不多

根据企业2020年年报披露,大亚圣象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拥有研发人员582人,占员工总数的9.01%,广西丰林木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仅为51人,占职工总数的4.65%。可见,广西板材加工企业的技术人才规模难以匹敌广西区外强劲对手。

2.5 环保治理手段有限

受到政策影响,很多小型木企因环保问题面临整治甚至查封,如2019年12月,广西贵港市340余家加工企业因环保问题被停产,遭受严重打击,由此造成家具行业原材料紧缺波及整个木材加工生态圈。因此亟需完善板材加工业的环保治理手段,而非主要依靠关停。

3.推进广西板材加工业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扶持政策

要实现板材加工产业优化布局需进一步完善并细化顶层设计。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各个以板材加工为支柱产业的地级市组建市委领导挂帅的板材加工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成立工作专班。二是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专项实施方案。在分析产业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环境容量、产业基础现状、经济形势、土地利用现状、可利用空间、城市发展需要等从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完善产业功能配套、精准推进招商引资、精心打造知名品牌、创新突破关键技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加强人才培养聚集、引导金融支持赋能等方面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详细规划、行动方案。三是配套扶持政策。积极组织协调科技、财政、税收等部门制定板材加工或是木材加工产业的相关扶持政策,制定电价、水价、用地、用能、信贷、税收等方面的差别化政策,倒逼企业绿色转型。四是设立专项发展资金。通过政府奖励、贷款贴息、贷款担保、定额减税等政策,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设备升级、结构调整,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3.2 着力提升科技型企业创新能级,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一是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联合国内外知名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组织实施板材加工重大科技专项,攻关解决“卡脖子”问题,开发有竞争力的精品,快速形成新的产业特色和竞争优势。二是加强创新型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壮大板材加工创新型企业集群。培育一批具有产业创新带动力、产业生态掌控力的骨干企业、领军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并助推其加速成长为“独角兽”企业;力争3年内高新技术企业入库培育企业超100家,形成创新型企业集群。三是引导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推动企业有计划地增加研发投入。四是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平台。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自治区级、国家级技术研发平台、重点实验室,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以科技创新催生发展动能。五是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意识。引导有条件的企业由“制造型企业”转型为“创造型企业”,建立完善的关键技术与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发展战略,有意识地将专利布局贯穿研发生产全过程,提高企业专利的整体价值;大力培育木材加工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自治区级知识产权试点企业,打造一批知识产权强企,强化其示范溢出效应,带动广西板材加工业整体创新发展。

3.3 着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推进广西板材加工产业结构从低端原始材料加工逐步向高端高附加值产品转移是促进广西板材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是创建国家级板材加工示范园区。通过示范园建设,促进广西板材加工产业结构优化,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提升和新旧动能转换。二是推进产业发展高质化、高值化。利用陆海新通道、泛亚铁路东盟通道、珠江-西江水运航道、中欧班列的便捷物流条件,通过进口高级珍贵树种木料,推动板材加工原材料供应链升级,促进板材加工终端产品向价值链高端发展,打造板材加工新的增长极;扩大下游产业链规模,加大家具、橱柜、地板、木门等终端产品大型企业的培育和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带动产业整体升级;探索发展智能家居、全屋定制等新型业务,着力提升产业链的质量和档次。三是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围绕产业发展定位和产业发展战略,组建技术研发中心,推动板材加工产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促进产业精深化、链条化、集群化发展,从而做大优势、做大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

3.4 着力加大高端品牌培育力度,助推企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是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护城河之一。一是制定并实施广西板材加工业品牌培育3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品牌战略,重点培育一批质量高、效益高、美誉度高的具有试点示范效应的高端品牌。二是建立广西板材加工高端品牌培育库。对主导品牌,进行“一牌一策”推广,将其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知名品牌;对于潜力品牌,进行指导帮扶,助推打造国内知名品牌;对于老品牌,以新技术、新模式、新形象赋予新动能,实施老品牌振兴计划等。三是设立品牌培育孵化专项基金。加大政府投入,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对新获质量奖的企业给予资金扶持,支持自主品牌发展。

3.5 着力促进全方位产学研合作,推进产业高端技术化

产学研联合不仅有利于企业不断开展技术革新,满足消费者日趋多样化的需求,还能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发展,进而推动整个行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强化产学研合作对促进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工程技术中心、研究开发平台、中试基地、重点实验室等。二是组织开展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活动。通过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中外联合技术研发等方式,与板材加工技术较为先进的国家举办技术交流合作活动。三是构建板材加工协同创新联盟。联合板材、胶黏剂、木工机械、家具制造、五金配件等全产业链的龙头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积极追踪国内外相关产业发展态势,深入了解外省竞争对手的发展动向,并围绕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开展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提升区域全产业链整体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3.6 着力培聚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研发人员作为企业核心技术和产品的创新人才,其规模和实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撑,是决定企业能否行稳致远、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一是构建本土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向有关部门建议在高校、职校设置板材或木材加工相关学科,培养本地产业创新人才和技术工人;建立校内实训和校外生产实习联合机制,加强生产与教学、科研结合,支持开展校企合作,拓展校企合作项目,提升人才培养力度和质量。二是构建板材加工产业人才聚集机制。制定以广西板材加工企业需求为主导的定制化政策,放宽人才落户通道,同时采用聘用和“飞地人才”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区内外高层次人才。三是构建产业人才评价机制。针对板材加工产业的特殊性,优化人才评价机制,赋予用人单位、行业组织人才评价主体地位,实施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评价方式。四是构建人才引培机制。出台板材加工企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扶持政策、创新创业人才评价激励政策等,构建系统、科学、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进一步改善人才发展环境。

3.7 着力完善环保治理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建设壮美广西”的嘱托。一是进一步向企业传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及“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经营理念,要走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人民群众幸福感高的发展道路。二是构建广西全区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的板材加工业发展政策。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积极升级落后产能,有序开展产业转型。三是构建制定产业企业准入制度。摒弃“先开发后治理”的观念,研究制定企业准入政策和实施细则,同时突出产业发展布局。四是构建绿色生产机制。对采用先进高效节能技术和环保技术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鼓励。五是通过在产业园区打造绿色制造“共享工厂”,有效降低环保压力及小企业转型成本。六是在承接外省产业转移时,要加大环保条件审核力度,选择环保条件好、技术装备先进的企业入驻。七是大力推进工业园区集中供热。积极推进供热管理体制改革,积极谋划各工业园区集中供热大项目,实施集中供用汽政府补助,同时规范供热行业服务行为及提高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

板材广西加工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广西广西
板材满足设计
广西尼的呀
菱的简易加工几法
到2022年北美复合板材市场将有强劲增长
板材利用率提高之研究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模具用经济型P20板材生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