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习的消极心理及对策探析
2022-11-15许晓磊
许晓磊
摘要:数学的应用无处不在,数学的学习也伴随着学生从小学延续到初中、高中。在高中阶段,数学是三大主科之一、高考的必考内容。当数学课程越来越难、越来越抽象后,有的学生就产生依赖、自卑、自傲、自我原谅等消极心理。对此,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疏导,避免学生丧失学习数学兴趣。文章在分析高中生存在的数学学习消极心理类型及成因的基础上,重点探究消除高中生数学学习消极心理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消极心理;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32-0085-04
数学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在信息时代,数学的作用更加重要,这也对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采取相应策略,积极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但高中数学难度大、抽象性强,部分学生出现依赖、自卑、自傲、自我原谅等消极心理,导致数学学习效率不高。对此,教师要重视,并探究积极的应对策略,消除学生的数学学习消极心理,让学生实现数学学习效率、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1.依赖心理
在数学学习中,部分学生存在“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的情况,严重依赖教师,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部分学生一方面希望教师在课堂上以满堂灌的形式将所有的知识传授给自己,减少课堂提问,另一方面希望教师将所有的题目分门别类地进行总结,并提供尽可能详细的解题示范,其只要一步一步模仿就可解题,然而当题目稍有改动后,其就有可能不知如何解题,或出现错误。
2.自卑、自傲心理
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接受新知识的速度也有快、有慢。这其中,数学基础不好、接受能力弱的学生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掌握新知识,久而久之会产生自己没有别人聪明的错觉,而数学基础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会产生比别人优秀的错觉。无论前者的自卑还是后者的自信,本身并没有错,但过度就会变成自卑或自傲心理,这两种心理状态都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
3.自我原谅的心理
从父母方面来说,其更重视分数而轻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教师方面来讲,其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多元,重视学习结果而忽略学生的学习过程。而家长、教师的做法无形中助长了学生重结论、轻过程的心理,导致学生对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不重视,理解不透彻。这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提升。
(3)标签心理。标签心理是指一个人被某种结论固定住,就像商品贴上了标签,其因此做出与所贴标签内容一致的自我印象管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就给自己贴上如“空间想象能力不强”“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等标签。这种标签一旦贴在身上,当有类似的能力考查题目出现时,学生就会认为自己不擅长。
1.家庭方面
(1)父母的期望。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985高校”“211高校”“双一流名校”等是家长对孩子的高考期望。而在高考路上,数学学科无疑是个拦路虎。高中数学作为高考三门主科之一,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等要求较高,其需要学生花费较多的时间、精力进行学习。但有的父母对此缺乏深度认知,提出较高标准的要求,紧盯每次考试成绩。殊不知,过高的期望和要求会让孩子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自卑、厌倦、焦虑等心理,严重到放弃数学学习。
(2)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有不同的影响。相关调查显示,成绩优异学生的家长更加尊重孩子,有更多鼓励、欣赏孩子的行为。
(3)父母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見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孩子从小会无意识地模仿大人的行为举止,父母作为孩子接触最多的人自然更会被模仿。但有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对孩子起到应有的榜样作用,导致孩子缺乏战胜学习困难的信心、勇气。
2.学校方面
(1)教材。1)语言。相较于初中课本,高中数学教材的抽象性语言较多,符号化较明显。数学中的原理、推理、证明实质上都是由概念组成的,而概念的形成要经历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对此,学生在初次接触时较难理解。例4:设A、B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存在一个法则f,使得A对应的每个元素a,按照法则f,在B中有唯一确定的元素b与之对应,则f称为从A到B的映射,记作:f:A→B。一般形式:f:A→B,x→y=f (x),f (a)屹f (b)圯a屹b。2)课程容量。高中数学首先在“量”上相较于初中有大幅增加,在“质”上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要求也较高。另外,高中科目较多,导致数学总体课时减少,学生只能挤时间消化当天的新知识。但部分不自律的学生省去了课下练习环节,这就导致其不会的知识越来越多,久而久之就丧失数学学习兴趣。
(2)教师。1)教法转变。初高中教师在数学教法上存在脱节现象。部分初中教师倾向于总结某一类型题的解题规律、方法、步骤,学生经过反复练习会形成对类型题目解题方法的条件反射。基于高中数学难度大,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要求高的特点,高中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2)角色转变。部分学校安排刚刚带过高三的教师到高一年级任教。这些教师常以高三学生的标准要求高一的学生,导致高一学生不能充分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反而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
3.学生自身
(1)存在不良学习习惯。在数学学习中,有的学生学得很轻松,学习效果也很好,但有的学生学得很吃力。相关调查显示,部分数学学困生存在缺乏专注力或对数学符号、运算不感兴趣等问题。而数学学科需要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且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善于发现问题,需要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以及将数学语言翻译成文字语言并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数学学困生存在的问题阻碍了这些能力的发展。对此,教师要积极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消极心理,不斷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2)早恋问题。早恋是一个敏感且无法忽视的问题。学生进入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是正常现象。对此,教师、家长要正确引导,让学生意识到早恋对学习的不利影响,从而将主要精力放到学习上。
(3)沉迷网络。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在带给学生便利的同时,也考验着学生的自制能力。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而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高中课程多、难度大,如果学生缺乏自制力,将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网络游戏上,将跟不上教学进度,从而出现学困现象。
1.家庭方面的对策
(1)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本身没有错,但学习成绩不是“成龙”“成凤”的唯一标准,父母要用欣赏、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对于孩子的优点要及时鼓励、表扬,让孩子持续进步,对于缺点要用恰当的方式正确引导,让孩子树立学习信心。
(2)做好言传身教。父母的榜样作用决定了孩子的高度和未来。案例一:正在打麻将、看电视或玩手机的父母对孩子说:“你看会儿书吧。”孩子通常会反驳:“你在玩,为什么要求我去看书!”案例二:父母把业余时间用于看报纸、看书,孩子会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因此,父母平时要积极规范自己的行为,真正起到榜样作用,培养孩子迎难而上、刻苦钻研的好品质。
2.学校方面的对策
学校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好的学习氛围会使学生整体乐学、好学,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使学生爱上数学课程并激发出学习潜力、动机以及兴趣,卓越的教师团队通过渗透数学思想,会无形中提升学生数学水平等。下面仅从教师教法方面探究相应的对策。
(1)实现数学学习和物理学习的相互促进。有的学科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甚至存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高中数学课程与高中物理课程就存在相互渗透的关系。一方面,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对物理学习有促进作用。例如,力的分解与合成就应用数学的向量知识,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则应用数学的抛物线知识,学习交变电流需要运用三角函数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会反向锻炼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例如,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会促进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提高,学习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内容会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平抛运动、摆球运动的学习会促使学生根据生活现象建立模型。
(4)巧用数学写作。数学写作可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例如,在教学“等差数列前n项和”时,课本给出了一道题目:工地上堆放着一堆钢管,最上层放了4根,下面每一层比上一层多放1根,共8层,请问这堆钢管共有多少根?解决方案:在这堆钢管的旁边倒着再放一堆同样数目的钢管,这样每层的钢管数目就相同了,乘以层数,再除以2,就得到总钢管的数目,这种构思非常巧妙。在初中阶段的梯形面积学习中,教师也提示学生在这个梯形旁边倒过来放一个全等的梯形,把图形“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以此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以上题目“求解等差数列前n项和”用到的“倒序相加”法,就是利用这种“互补”思路,化“不等”为“相等”。
(5)培养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学习是一个新知识与旧知识不断碰撞的过程,对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规划学习内容的能力,课上重点听自己不会的知识点,课下巩固课上所学知识。对于知识体系的构建,学生可采用思维导图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框架。
3.学生方面的对策
(1)制订学习计划。学习计划的制订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外在表现,也从侧面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意志力。在高效学习的学生中,50%以上的学生会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并能超额完成,30%的学生能按时完成制订的学习计划,20%的学生虽未能按时完成计划,但可执行计划的大部分内容。由此可见,制订学习计划可让数学学习更有条理性,可实现从预习到听课再到巩固的有序推进。
(2)执行学习计划。学习计划一般分为预习、上课、巩固三部分。预习是指上课前初步了解学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对不懂的知识做标记,课上着重听。预习后,学生对教学内容形成一定认知,可跟上教师的节奏,并最大程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保证听课效率。巩固是指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做到融会贯通。
高中数学难度大、抽象性强,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智力、专注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但部分学生进入高中后,因存在依赖、自卑、自傲、自我原谅等消极心理而导致数学学习效果不理想,甚至产生“失败者”的心理阴影。对此,教师要予以重视,积极探究消除学生数学学习消极心理的策略,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施健.针对高中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分析[J].中学生数理化, 2020(08).
[2]安现伟.高中数学学习思维障碍的成因及突破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8).
[3]譚斌.高中数学教育的现状和反思策略[J].数学大世界,2019(04).
[4]李大博.高中数学课堂数学文化教育缺失现状及对策[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7).
Exploration of The Negative Psychology of Mathematics Learning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Xu Xiaolei
(Feicheng No. 6 High School, Shandong Province,Feicheng 271600, China)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s is everywhere, and mathematics learning is also accompanied by students from primary school to middle school and high school.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is one of the three major subjects and the compulsory content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When the mathematics curriculum becomes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and abstract, some students will have negative psychology such as dependence, inferiority, pride and self forgiveness. In this regard, teachers should find out and guide in time to avoid students losing interest in learning mathematic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ypes and causes of the negative psychology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trategies to eliminate the negative psychology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Key words: senior middleschoolmathematics;negative psychology; genesis; countermeas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