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医学社会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
2022-11-15田静
田静
摘要:高校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阵地利用好之外,还应该利用好“课程思政”这个重要抓手,让两者紧密配合,充分发挥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医学社会学课程应该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实施课程思政,在教学内容上对学生进行医学道德规范教育、健康观和生命观教育。在教学方法上,以“问题链”的创新性教学方法让课程思政教学更加鲜活,以引导代替灌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为社会培养更多仁心仁术的医学人才。
关键词:医学社会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创新;价值引领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32-0033-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科学实践哲学视域下中医药知识的国际传播研究(19ZXD001)”、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科学修辞视阈下中医药文化传播困境及对策研究(2019SJA0305)”的研究成果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作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社会学课程的教师,如何利用好“课程思政”这个重要抓手,将“价值引领”渗透和贯穿到医学社会学的课堂教学中,本文尝试做一些初步的探索。首先,从国家、学校、学生三个层面阐明医学社会学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性;其次,探索医学社会学课程思政在教学内容上的改革;最后,探讨如何通过问题链教学法这一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来落实医学社会学课程思政教学。
1.落实党中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医学社会学课程是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尽管其在内容上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有许多不同,但在本质上都致力于“立德树人”,两者的教育目标一致。因此,“立德树人”构建起了医学社会学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内在契合和关联。在这种情况下,“德育”便成为医学社会学课程思政教学的风向标,教师在教学中要谨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命题,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医学社会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对象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在这个时期,教师不仅要向他们传授医学专业知识,更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不断强化他们作为一名医者应该具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个阶段属于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塑造学生健康健全的人格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有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2.践行南京中医药大学“三仁”教育理念
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始终坚持“仁德、仁术、仁人”的“三仁”教育理念。“仁德”是指崇高的理想、高尚的品德,“仁术”是指博爱的情怀、精湛的技能,“仁人”是指德术统一、全面发展。因此,医学社会学课程思政教学秉承着这一理念,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着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第一,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通过运用案例教学法渗透思想政治元素、中医文化元素,不断丰富和拓展医学人文教育的内容。第二,教师通过“邀请专家来课堂”“医德情景剧表演”等多种实践形式,实现“立德树人”与“以文化人”相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融通,多渠道提升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第三,教师组织以“校园文化”为主题的第二课堂活动,强调校园文化在育人方面的浸染性和引导性,使学生浸润在具有浓郁中医人文精神的校园里、和谐的校园文化里追逐梦想,坚定理想信念。
3.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当代青年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一些大学生往往沉浸于自己的小世界,对国家大事、社会热点等关注不够,这是对“小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大我”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够造成的。而教师在医学社会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能够引导大学生把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将“感动中国人物”梁益建医生(始终把病人放在心中,为了病人殚精竭虑,为我国骨外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的案例引入课堂,可以使教学内容时代化、具体化,让学生认识到只有突破“小我”的局限,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把个人理想融入黨和国家的事业之中,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因此,医学社会学课程思政教学应紧紧围绕“仁德、仁术、仁心”的教育理念,深入挖掘医学社会学课本内容中的思政元素,系统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生命价值观的教育。
1.道德规范教育
医学社会学课程思政教学应基于医学院校对医学生医德规范教育的要求,把“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医学规范教育的前提下,进行“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医德规范教育。
第一,进行“一视同仁、平等待患”的道德规范教育。医学社会学课程思政教学要让学生了解医生的职业特点之一是“情感的中立性”,即医生对待病人应该做到一视同仁,这也是医生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这意味着医生没有任何理由放弃抢救病人的生命。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所强调的“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让学生能够时刻谨记自己未来作为一名医学工作者的义务,要在遵守规范的前提下,始终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用所学知识来报效祖国和人民。
第二,“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道德规范教育。在医学社会学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相关案例引入课堂,以引发学生对知识点的思考。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有医生因违法编辑婴儿基因而获刑的案例,警示学生作为医生要遵守“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道德规范。同时,教师还要向学生讲授医疗规范相关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与医疗违规行为相关的法律常识,知道哪些属于犯罪行为、违法行为、违章行为及违反道德的行为,让学生在今后走上医生岗位面临社会中的一些“诱惑”时,能够做出正确的抉择,提高学生医德规范中的是非判断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在今后的行医生涯中杜绝拜金主义思潮、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把国家、社会、人民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砥砺前行。
2.健康观和生命观教育
第一,教师在医学社会学课程思政教学中,开展身体、心理、社会、道德四维健康观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加关爱自身的健康,构建自身健全的人格。教师可以把四维健康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中不因过分焦虑而急功近利,放弃道德原则,而应该时刻谨记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要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三个重要标志,即人格完整,情绪稳定;对生活充满热爱,表现为积极工作,勤奋学习;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大放异彩,才能为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二,教师在医学社会学课程思政教学中,要开展关爱生命的生命观教育,引导学生关心生命、为生命负责、尊重生命。“生命教育”最早于1968年由美国学者J·Donald Walters(杰·唐纳·华特士)提出,随后“生命教育”理念传播至全世界,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我国,对广大学生开展生命观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医学社会学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强调关心生命、为生命负责、尊重生命的重要意义,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热情,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独特性、平等性与多样性,让他们学会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还要引导学生关爱自己的生命(自爱)、关爱他人的生命(包括家人、病人、朋友、陌生人等)、关爱他类生命(动植物)。医学社会学课程思政教学的一个重点便是引导学生对生命意义与价值做深入的思考和追问,帮助学生明确自己作为医学生应该具备的医学信仰和价值追求,激励学生在勇往直前的奋斗中不断体会和完善对于生命价值的思考。
在医学社会学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润物细无声”地将思政元素嵌入医学社会学课程内容,避免生搬硬套,要让学生愿意听、喜欢听,并能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中指导自己行为的方法论,实现学以致用,让课程思政教学实现“入耳、入脑、入心”。而问题链教学法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现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具体探讨。
1.设计一个好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问题链的设计需要一个好问题作为起点,这样才能让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进而对课堂教学产生期待,为学生顺利进入学习状态打下基础。什么问题才是好问题呢?一个好问题,必须具有可理解性、紧密型和针对性。为此,教师要设计出一个好问题,首先必须对学生的专业背景、内在需求和认知特点等有足够的了解,其次要紧密联系课程内容,再针对学生特点确定提问题的方式。
医学社会学的授课对象是二年级中医专业和临床专业的学生,他们都是00后,已掌握了一些医学专业知识,但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并且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渴望表达自我、证明自我,同时又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教师必须依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原则来设计“问题链”,用问题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在“医生的角色”这一小节,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通常会直接以“什么是一个好医生”导入。但在问题链教学法中,教师可以进行以下问题设计,有效切入教学。问题1:在全国抗击新冠疫情的医生队伍中,有哪几位医生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问题2:如果你将来成为一名医生,面对类似新冠疫情这样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你会怎么做?问题1是一个具有时代性的问题,间接回答了“什么是一个好医生”这个问题。嵌入具有时代性的问题能够很快使学生融入课堂讨论,还能快速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職业理想。问题2实质上是对问题1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的进一步挖掘,有利于帮助学生把自己已掌握的知识上升为高阶的归纳能力、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形成“递进式”问题链,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根据上述引导式问题,教师应设计由浅入深、逻辑性强的问题,层层深入地对课程知识点和思政元素进行剖析,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让两者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得以延展。“医生的角色”这一节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医生的职业特点中“情感的中立性”和医生义务中“诊断治疗的义务”,其难点在于理解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据此,教师设计出如下“递进式”问题链。问题1:你认为,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奋不顾身支援抗疫前线的医生们具有哪些共同特质?问题2:为什么这些医生愿意“舍弃”自己的小家,义无反顾地来到抗疫前线?问题3:抗疫一线的医生们在环境恶劣、物资缺乏的情况下,为什么仍然愿意逆行而上,与病毒和时间赛跑?问题4:为什么在抗疫一线,医生面对每一位病人都能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待患”,尽全力抢救每一位病人?
这四个问题是在医学社会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的基础上所设计的,它们通过层层深入的挖掘来探究医生“情感的中立性”的职业特点和“诊断治疗的义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都体现了医务人员的集体主义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以及医务人员所坚持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
3.让学生自主设计“总结式”问题链,做到学以致用
在完成对“是什么—为什么”的学习以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所学内容,接下来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怎么办”的问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及“教师问、学生答”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是当前部分大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根源所在。因此,教师在医学社会学课程思政教学中,可以利用翻转课堂让学生亲自设计关于“怎么办”的问题链。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设计问题链来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程学习的主动参与者。以下是一位学生所设计的“总结式”问题链。问题1:今天的医学社会学课程主要讲授了哪一个章节的内容?问题2:成为一名医生最基本的要求和应该履行的义务是什么?问题3:在未来若再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你认为医生会怎么做?为什么?问题4:你想要成为像他们一样的医务工作者嗎?你准备好了吗?
让学生自主设计“总结式”问题链,并让学生站上讲台,与同龄人站在同一视角深入学习课程内容,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程知识和思政元素,更有助于学生共同提升思想政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
总之,医学社会学课程作为中医药院校学生的限选课,其课程内容主要是阐述医学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元素,对于医学生能够起到价值引领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注重在医学社会学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教学,让其充分发挥价值引领作用。而问题链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学中思,在思中悟,在悟中学”,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程思政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医学社会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道德规范教育、健康观和生命观教育。问题链教学法在医学社会学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实施步骤如下。首先,设计一个好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次,形成“递进式”问题链,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最后,让学生自主设计“总结式”问题链,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9(09).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Z].2020
[4]鄢平牡,丁菁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生命观教育途径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12).
[5]王静.高校思政课问题链教学法的运用与思考[J].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2021(11).
Exploration of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 of Medical Sociolog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e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 an Example
Tian Jing
(School of Marxism and School of Medical Humanities,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Jiangsu Province, Nanjing 210023,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not only make good use of the main posi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but also make good use of the important grasp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o that the two can closely cooperate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value guidance for students. The course of medical sociology should aim at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and imple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course. In terms of teaching content, students should be educated in medical ethics, health outlook and life outlook. In terms of teaching methods,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 of "problem chain" is used to mak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the course more vivid, to guide instead of indoctrination, to give full play to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to achieve the coordinated educ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o cultivate more benevolent medical talents for the society.
Key words: medical sociology;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innovation;valueleaders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