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力小蓝 绿色崛起的缩影

2022-11-15

中国生态文明 2022年5期
关键词:开区水系园区

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南昌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之一,是中部地区第一家落户县域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仅用十年时间就完成从县级到省级,再到国家级的华丽“三级连跳”,成为江西四大“千亿园区”之一和排名第81位的“全国百强经开区”

紧扣“跨越三千亿、挺进五十强”的奋斗目标,着力发展高端产能,守护绿水青山,被誉为“江西以绿色崛起探索进位赶超的缩影”

江铃富山30万整车基地

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是南昌市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之一,是中部地区第一家落户县域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仅用十年时间就完成从县级到省级,再到国家级的华丽“三级连跳”,现在已是江西四大“千亿园区”之一和排名第81位的“全国百强经开区”,综合经济实力常年稳居江西省开发区(工业园区)第一方阵,被誉为“江西以绿色崛起探索进位赶超的缩影”。

协调绿色发展,释放绿色动能

小蓝经开区紧扣“跨越三千亿、挺进五十强”的奋斗目标,2020年的营业收入、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分别完成1220.4亿元、1208.42亿元和72.15亿元,同比增长10.3%、10%和4.5%,展现出严峻形势下的超强发展韧劲。已集聚世界500强企业17家、上市公司44家、规模以上企业259家,拥有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智能制造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等众多产业发展“金字招牌”。

2020年,汽车及零部件、食品饮料、医药医器等三大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和工业总产值分别完成669.5亿元和662.5亿元,同比增长14.7%和14.3%,江西汽车城、绿色食品城、医药医器城的品牌不断唱响。同时,半导体、VR、军民融合、智能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在这里聚群裂变,金湖科创小镇从这里全新起航,未来将打造成为江西创新发展的新高地。

小蓝经开区深入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省、市加快行业转型发展相关要求,坚持以绿色发展、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研究制订了系列产业转型升级和安全环保整治提升方案,进一步优化发展思路,让园区的发展理念更加科学,发展方式更加绿色,发展路径更加精准。

科学处置存量污染,围绕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面上环境隐患,结合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实行党政负责人包保责任制,逐项整治销号,下决心把环境历史欠账科学、全面、规范处置到位。高效治理增量污染,推行企业污染规范治理,着力提高治污效率。扎实推进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工作,区内企业清下(雨)水排口、污水排口、废气排口均实现了在线监测。

守护绿水青山,构筑连通水系

快速起步、高速发展、华丽转身的小蓝经开区,面临着很大的环境挑战。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管网收集系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再加上缺乏新鲜活水来源,水体自净能力不强,河湖水生态面临巨大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小蓝经开区大力开展区域水环境整治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明确工作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在县区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带领下,对区域水环境治理整改提出了全面的、有针对性的工作要求。制订了源头清污分流、市政管网改造、排污口整治、污水处理厂扩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径流污染控制、园区水生态系统修复、水系活化以及智慧水环境管理平台建设等一系列工作方案。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分工,有序调度,形成了分级管理、部门协调、上下联动、良性互动的工作推进机制。强化监督,在主要湖、河及雨水排口设立“智慧水务”在线监测系统,发现异常后立即排查溯源,在源头将问题彻底根治,消灭风险隐患。同时定期开展“回头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连通水系,让水“活起来”。金湖、玉湖水系连通工程于2022年8月全面竣工通水。这是总投资1.62亿元的象湖水系连通活化一期工程取得的初步成效。工程的主要设计思路是以赣江作为主要水源,以抚河及三干渠作为水系连通通道及第二水源,通过河渠、闸站和管道等方式将河、湖、渠等自然水系彼此相连、相互贯通。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中心渠建设、金玉湖水系连通、中心渠桥梁、中心闸站、汇仁大道闸站、银湖二路明渠闸及闸站自动化建设等。工程建成后,将通过河湖补水换水,形成“引排顺畅、蓄调得当、丰枯调剂、多源互补、可调可控”的河湖水网络体系,真正让水系“活起来”。

绿植重构,恢复水生态。小蓝经开区采取一系列重构措施,力争将河湖打造成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城市景观带。依托雄溪河及沿线新力愉景湾、银湖、下游联圩等自然水域,打造河湖串联的生态廊道。通过河道拓宽、水系连通、滨河缓冲带建设、沿河绿道、水生植物种植等工程措施,提升湿地的生态系统功能,充分发挥湿地水生植物的拦截吸附作用和微生物的脱氮除磷作用,显著改善河流水质。依托现有水域建设新力愉景湾湿地,实施河道拓宽工程、雄溪河与沿线湿地连通工程。实施雄溪河两岸的生态绿岸修复工程,种植种类多样的乔木、灌木、草丛,建立从岸边到水边的缓坡过渡带。构建以“沉水植物、微生物、底栖生物、浮游生物和鱼虾类”为食物链结构的水生态平衡系统,提升水环境自身的循环净化功能。园区还对水系周边的人文景观进行改造,形成了以金湖、玉湖公园为中心的景观带,成为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保卫蓝天绿水,加快升级转型

小蓝经开区实行“一区四园一中心”发展构架,即园区下设向塘物流园、武阳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南新滨江工业集中园、千亿建筑科技产业园等4个配套工业园和滨江商务科创中心。紧紧围绕“一区四园一中心”发展构架,小蓝经开区着力发展高端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层次更加高端、发展更加高效。

一是减存量。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对安全环保整改不达标、产出效益差、产业关联度低的企业,加大关停并转力度,腾出发展空间和容量,并加快研究制订新一轮淘汰关闭、搬迁转移计划,进一步压减企业数量,严格重大危险源管控,压降园区系统风险。

二是优增量。瞄准世界500强、行业50强等品牌企业,开展链式招商、靶向招商。严格项目准入,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坚定执行“初步议、专家评、联合审”的项目落户综合评价机制,确保新进驻项目发展高端、技术尖端、产品终端。

三是提质量。制定并实施《“一企一策”转型发展建议》《 转型升级深入再评估建议 》,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助推企业提档升级。同时,加快构建以服务园区特色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存量企业需求为基础的“平台+基金+项目”科技创新体系,筹建孵化产业园,为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集聚新动能。

坚守安全生产,树立文明风尚

坚守安全生产底线,按照“控源头、严监管、优保障”的要求,系统推进本质安全型园区建设。

一是提升园区本质安全水平。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明确各领域、各条线安全监管职责。完善日常巡查、部门联合督查的制度化监管体系,督促企业强化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

二是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引导企业加快高风险技术改造和工艺设备更新,积极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切实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督促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加大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三是提升园区应急保障能力。加强安全保障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系统开展区域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修编、实施、演练,园区应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开区水系园区
经开区各级工会组织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宁乡经开区“万名工人学党史”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徐州经开区打造“三个一”安全监管模式
吹响“冲锋号” 按下“快进键”——宁乡经开区深入开展“大干一百天,实现双过半”大竞赛活动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