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力推进河湖长制 建设幸福河湖

2022-11-15

中国生态文明 2022年5期
关键词:赣江长制南昌市

以机制为抓手,以问题为导向,以富民为目标,成功创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实现河湖长制从“有名有实”到“有能有效”的提升

建立“河湖长+警长+检察长”联动工作机制,提升了河湖长制工作的法制化水平

市级责任单位认真开展各项专项整治行动,形成全市“一张图、一盘棋、一个调、一条心”的良好局面

全市11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0.9%,赣江干流10个断面水质全部达Ⅱ类

军山湖

水为城之源,更是城之魂。南昌水系丰富,溪港纵横,湖塘棋布,水域总面积为2204平方千米 ,占土地面积的29.78%,素有“东方水城”“中国水都““鄱湖明珠”的美誉。水多、水美,是南昌靓丽的生态风景。

近年来,南昌市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要求,始终把水环境治理作为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的“重头戏”,以机制为抓手,以问题为导向,以富民为目标,举全市之力,加强河湖管理保护突出问题整治,全面推进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做好“显山露水、治山理水”的“大文章”,唱响水品牌,成功创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打造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推动河湖完成了净、清、美的华丽转身。2021年8月以来,“微笑天使”江豚频频在东湖区扬子洲境内的赣江水域出现,有力印证了河湖长制从“有名有实”到“有能有效”的提升。

彰显省会担当,在全省率先推行河湖长制

实施河长制,实现河长治。2015年,为巩固水环境治理成果,南昌市在全省率先推行河湖长制工作,成立高规格的领导小组,由市委主要领导担任总河长,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副总河长。2017年,出台全面推进河湖长制工作的实施方案,以流域综合治理为抓手,抓住资金投入、项目建设、水质监测三大关键,抓紧清淤截污、连通活化、生态修复、岸线管理四件实事,从思路、措施、能力、行动、宣教等方面打造河湖长制工作升级版。同时,制定会议制度、信息工作制度、工作督办制度、考核问责办法、工作督查制度、验收评估办法等6项制度。2018年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工作方案》,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全覆盖、江河湖库全纳入、区域流域相结合”的四级河湖长制组织体系。目前,全市共有河湖长2544人,同时设置“河小青”志愿者、民间河长和生态检察室,作为河湖长制的有益补充。

实施“河湖长制+”模式。在执法监管方面,由南昌市河湖长制办公室统筹协调调度,各责任单位认真履行河湖管理保护的相关职责,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制订《关于推进“河长+警长”治水模式的实施方案(试行)》《关于推行“河长湖长+检察长”工作机制的意见》,建立“河湖长+警长+检察长”联动工作机制,实现了重点河湖对应的河长、警长及检察长全覆盖,确定了定期开展联合巡河、召开专题会议的制度,提升了河湖长制工作的法制化水平。宣传、财政、发改、公安、生态环境、工信、城管、建设、农业农村、交通等市级责任单位认真开展各项专项整治行动,形成全市“一张图、一盘棋、一个调、一条心”的良好局面。同时,各区结合实情,聘请民间河湖长和企业河湖长,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助力河湖管护。

以突出问题为导向,河湖治理专项行动有力有效

南昌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突出问题为导向,实行清单管理,强化责任落实和问题整改,全面加强辖区内河流湖泊生态环境治理,让水更清,岸更绿。昔日的乌沙河臭气熏天,到了夏天,打开窗户就看见苍蝇、蚊子成群乱飞。如今,河畔生态绿道满目苍翠,生机盎然,一只只白鹭在河边觅食嬉戏,构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画面。

全面推进消灭V类及劣V类水专项行动。南昌市按照“属地负责、行业牵头”的原则,印发了《南昌市消灭劣V类水工作方案》,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针对2018年6月以来出现过V类及劣V类水的12个断面,单独列表,制定具体工程措施,明确时间表、项目表、责任表,大力推进消灭V类和劣V类水专项行动,并于2020年底全部整改完成。目前,全市11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0.9%,赣江干流10个断面水质全部达Ⅱ类。

全面推进鄱阳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行动。2018年以来,南昌市成立以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市直责任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鄱阳湖南昌湖区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出台《鄱阳湖南昌湖区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将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船舶港口污染以及水域采砂纳入专项整治,梳理鄱阳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突出问题清单,建立整改台账,滚动销号,扎实推进突出问题整改。截至目前,在3年以来累计发现的229个鄱阳湖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中,整改完成率已达99.7%,剩余1个问题正在有序推进。重点对环鄱阳湖的乡镇集镇、村庄生活污水实施截污纳管,建设污水处理厂和氧化塘,共建设集镇污水处理厂23个、农村村点696个,极大地提升了湖区农村水环境。

持续推进“清河行动”专项行动。持续开展以“清洁河湖水质、清除河道违建、清理违法行为”为重点的“清河行动”和“清四乱”专项活动,并对21条纳入省级河湖名录的跨县区河湖库实施“一河(湖、库)一策”,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工作,持续抓好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主要任务,河湖生态持续向好。2020年和2021年,“清河行动”和“清四乱”行动分别完成整改突出问题473项、326项,解决了一批危害河湖健康、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

实施河湖水系治理大提升。按照“治好一片水、美化一片景、收获一片点赞”的要求,积极开展河湖水系治理大提升行动。重点实施赣江岸线生态综合治理以及前湖、青岚湖、乌沙河水环境综合治理等7个水环境整治项目,以及赣抚尾闾水系连通综合整治、青山湖区幸福渠流域水系综合治理等5个水系连通工程,活化了城区水系,实现流水不腐。

以人民满意为目标,打造幸福河湖“升级版”

强力推进前湖专项整治。2022年年初,南昌市总河湖长、副总河湖长和前湖水系市级河长连续多日到前湖水系调研,定下“三个月初见成效、半年取得明显成效、一年内大见成效”的治理目标。市里成立工作专班,按照源头治理和全流域系统治理的思路,专项推进前湖治理工作。专班采用徒步、无人机航拍等方式进行每日巡查,对前湖上、中、下游水系进行地毯式摸排。对发现的问题,实行台账管理,及时下发整治清单,要求部门、县区制订方案抓好整治。目前,108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通过专项整治,前湖水系水质量显著提升,水环境明显改善,水生态持续向好。与2021年12月份相比,2022年6月前湖污染物氨氮浓度下降18%,水质维持在V类以上,稳定达到一般景观用水水质要求。一度出现了发黑、发臭现象的前湖水系,现在水清岸绿,成为市民休闲观光的新选择。

打造赣江岸线风光带。原来的赣江边,码头、砂场、搅拌站遍地开花,严重破坏了生态,影响了饮用水水源。为此,南昌市打造了赣江岸线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堤岸修复、道路铺装、景观廊架、绿化亮化等升级改造,建成后的赣江岸线路畅树绿、碧水蓝天,大大提升了城市形象,提高了居民幸福指数。同时,南昌市还充分挖掘文化底蕴,打造以“留住时光足迹”为主题的公园,补足休闲、运动、公共卫生服务等设施,让市民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广泛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活动。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江西省河湖保护活动周、水保宣传日、节水宣传周等为契机进行生态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网站专栏、电子显示屏、宣传横幅、橱窗展板等媒介,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进机关、进学校、进园区、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市民的知晓率、参与率、支持率。

猜你喜欢

赣江长制南昌市
模拟成真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节水专栏约稿(征稿)函河湖长制专栏约稿(征稿)函
治理赣江
赣江潮 大型原创交响组歌音乐会在昌举行(下)
赣江潮 大型原创交响组歌音乐会在昌举行(上)
江西南昌市1169个建制村实现通客车
推行湾长制的重点问题与优化进路
考了个大的
河湖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