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绿色可持续 农村生态有底蕴

2022-11-15于晓栋

中国生态文明 2022年5期
关键词:南昌市全市整治

□ 于晓栋

南昌市近年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业资源保护作为推进农业农村事业的重要抓手,有效解决了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了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一、聚焦污染防治,农业产地环境不断优化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以系统思路从全链条角度寻求根本的解决方案。近年来,南昌市坚持源头控制、过程治理、末端利用的原则,加快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提升农业绿色发展能力,实现了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农业产地环境风险得到了进一步化解。

守牢源头防控关口

养殖业严格落实“三区”规划。畜禽禁养区养殖场已全部关停退养,没有出现复养污染情况。建立了统一管理、分级使用、共享直联的规模畜禽养殖场信息系统,非禁养区1200余家规模养殖场全部纳入直联直报系统管理,强化了日常监管。持续开展水产养殖禁养区清理“三网”养殖工作,启动了10万亩绿色高标准池塘改造行动,分阶段实施,逐步改善池塘的绿色生产条件,实现渔业清洁生产。

网箱特色养殖

全力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按照“一地一策”的治理思路,采取“基础措施+配套调控”的方法,施用安全利用技术措施,推进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联防联控巡查机制。严格管控区严禁种植食用农产品,从源头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深入实施农膜回收行动。发挥进贤县省级农膜回收利用试点示范效应,大力推广普及标准地膜,强化加厚地膜、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示范应用。同时依托市财政资金支持,在南昌县、进贤县、安义县、新建区4个县(区)开展农膜回收利用示范,探索适合本市实际的农膜回收机制。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农膜回收网点达86个,农膜回收率达到86.58%。

把好过程减量关口

实施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的理念,开展了耕沤灭螟、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农药经营标准化门店创建和科学安全用药技术培训等专项行动,率先在全省建立了市级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中心和40个乡镇病虫害监测点,切实提高了全市重大病虫监测预警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近3年来,全市水稻作物未发生较大病虫害,病虫危害总体损失率均控制在5%以下,全市农药使用量实现持续负增长。

实施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近3年来,每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超600万亩。建设化肥减量增效示范片,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优化施肥方式,调整施肥结构,提升施肥专业化、集约化水平和肥料利用率,化肥利用率达到了42%以上。

开展养殖尾水治理建设示范。制订《南昌市水产养殖用投入品专项整治工作方案(2021-2023年)》,用3年时间全面对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生产、进口、经营和使用等环节开展综合整治。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已创建2个省级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建成10个养殖尾水治理示范点,建设水产养殖尾水治理项目34个,实现涉渔县区水产养殖尾水治理试点示范全覆盖。在养殖尾水实现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的基础上,实施水产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健康渔业,努力保障食物安全和水产品有效供给。

畅通末端利用关口

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在进贤县、南昌县、新建区3个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区),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总投资2.7亿余元,涉及改造养殖场1056家,建设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3个。建立了“县、镇、村”三级监管体系,实行日常监管保护责任制度。由当地乡镇政府、乡镇农技站、村委会逐级与养殖户签订环保责任书,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全链条监管,确保养殖粪污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粪污合理消纳利用。2019年以来,南昌市畜禽规模养殖场配套率维持在97%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维持在92%以上,大型规模养殖场配套率达100%。

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属于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质能资源,其综合利用对于促进农民增收、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以及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南昌市按照“农用优先,因地制宜,全量利用”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民参与”的运行机制,在南昌县、安义县、新建区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整县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从2018年开始,南昌市财政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列入每年的支农专项,补贴推动秸秆“动起来”,产业带动秸秆“快起来”,政策促动秸秆“优起来”,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到2021年年底,全市1000平方米以上的秸秆收储中心达13个,具备一定规模和基础的秸秆利用企业及专业户达40个,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形成良好开局,成效初显,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2%。

二、强化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是全面提升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让新农村留下“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物质表征,更能让群众获得“记得住乡愁”的内在的文化与精神诉求。

新农村建设筑牢发展基础

乡村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具体行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实施新农村建设的基础。2019年,全市新农村建设“扫一遍”任务基本完成,基本补齐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短板。从2020年开始,南昌市按照“重点提升、兼顾补缺”的原则,集中力量打造一批新农村建设提升点。2019-2021年期间,完成新农村整治4929个,新修(改)村庄道路1764.5公里,改水5.9万户,改厕7.8万户。到2022年,全市新农村建设“扫一遍”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同步打造了一批新农村建设提升点,进一步提升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建成了一批“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的新农村。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5个涉农县(区)中,已有安义县、湾里管理局、进贤县3个地方被评为全省美丽宜居示范县,南昌县被评为全省美丽宜居试点县。

三年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近年来,南昌市扎实开展了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农村“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整治提升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2018-2020)。通过3年的整治,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有效治理实现自然村全覆盖,建成497个农村村点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25%,改造卫生厕所43.6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3.2%,村容村貌提升明显,农村环境面貌基本实现了干净、整洁、有序的目标,农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安义县获评全国村庄清洁工程先进县。

“两整治一提升”打造样板

2022年,南昌市委、市政府印发《南昌市农业农村“两整治一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继续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在巩固拓展全市 7528 个自然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围绕高速铁路沿线、高速公路沿线、国道省道沿线、旅游景区沿线、江河湖沿岸和重点项目周边等区域,每年推进300个左右共同富裕样板村和27个左右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力争到2024年底,建成900个左右共同富裕样板村和80个左右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市村庄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南昌样板”。

“两整治一提升”行动明确了推进共同富裕样板村建设和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两项任务。一是建设共同富裕样板村(普通村)。在完成村庄“三清一改”(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和私搭乱建、残垣断壁清理整治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房前屋后环境整治、村庄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污水净化、路灯亮化“一整四化”建设。二是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精品村)。在完成共同富裕样板村“一整四化”建设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八有”建设,即有村庄建设规划、农村颐养中心、文体活动广场、污水处理设施、公共卫生厕所、农业特色产业、长效管护机制和乡村治理机制。

三、坚持多措并重,农业资源保护全面加强

农业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近年来,南昌市把农业资源的保护作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战略支持,统筹好保生产、保供给与保生态的关系,实现了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不断改善

耕地是最宝贵的农业资源、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南昌市重点采取三大措施,突出“改、培、护”三字要领,积极创新工作举措,大力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2019年以来,建设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示范片区3万亩以上,推广绿肥种植面积150万亩,配套综合增产技术,开展酸化耕地治理试点示范,不断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建立45个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同时,南昌市加快构建科学统一、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截至2021年年底,南昌市共建成高标准农田239.44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63.4%,占基本农田面积的80.6%,进一步优化了耕地资源,提升了产能。

水生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

南昌市认真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的重大决策,于2020年1月1日对鄱阳湖南昌湖区水域和4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实施全面禁捕退捕,于同年5月1日率先在全省做出在赣江和抚河南昌辖区水域全面退出捕捞的决定,实施渔船、网具回收,要求渔民退捕上岸。全市建档立卡退捕渔民6516户共24354人,注销渔业船舶证书4413本,回收渔船10037艘,回收处置各类网具132万余公斤,船、网、证实现了100%回收。退捕禁捕以来,南昌市持续开展打击非法捕捞、“四清四无”专项整治、违规垂钓集中整治等一系列行动,实施渔业增殖放流,开展水生生物监测,水生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生态红利不断释放。大规格鱼、幼鱼数量及鱼种类明显增多,多达10余头江豚汇聚于南昌市东湖区扬子洲渔业村水域,再现“江豚吹浪立,沙鸥得鱼闲”的美景。

农业物种资源保护全面加强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南昌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物种类型丰富,种质资源较多,制种、用种、研发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全省用种量60%的水稻和70%的蔬菜种子都由南昌发出,南昌辣椒种子和豇豆种子是江西蔬菜种子在国内种业界的两张名片,产品销售覆盖全国近30个省市区。2019年以来,共培育出国审水稻品种3个、省审水稻品种30个。南昌市高度重视种业发展,印发了《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促进全市农作物、畜禽和水产种业快速发展,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立南昌在省内种业强市地位。

近年来,南昌市不断加强种业生产基地建设,科学规划种业生产基地区域布局,着重建设一批设施化、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的优势种业生产基地,扩大种业生产规模。加强地方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依托科研院所技术平台,开展种质资源普查,建立了南昌地方农作物、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名录。加强种质资源原生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了安义瓦灰鸡、进贤瓦灰鸽、进贤银鱼、军山湖大闸蟹等地方特色种质资源圃,促进地方种质资源有效保护和有序开发利用。

2022年,南昌市启动了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在全市所有涉农区县开展外来入侵物种的全面普查,摸清外来入侵物种基本状况,有效遏止重大危害入侵物种扩散趋势和入侵风险,强化本土物种保护工作。

猜你喜欢

南昌市全市整治
模拟成真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江西南昌市1169个建制村实现通客车
专项整治
考了个大的
吃两个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