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尔滨市小学生主观生活质量现状分析

2022-11-15刘亨荣张艺娜

当代教研论丛 2022年8期
关键词:哈尔滨市主观维度

刘亨荣,白 珊,张艺娜

(1.哈尔滨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2.哈尔滨市花园小学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7)

主观生活质量是指个体对生活环境和自身健康状态满意程度的主观评价。[1]研究表明,个体对生活质量的主观满意度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对生活质量满意度低的青少年更容易产生网络成瘾、孤独感、社交焦虑等不良心理适应结果和行为问题,[2-4]对生活质量满意度高的青少年则表现出更好的学业成绩、人际交往以及应对不利生活事件的能力。[5]本研究拟以哈尔滨市高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他们的主观生活质量现状,为促进哈尔滨市小学生相关教育政策制定、健康教育措施形成,以及小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哈尔滨市4所小学,并在每所小学的四、五年级中各抽取2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520份,回收有效问卷483份(回收率为92.88%)。其中男生239人(49.48%),女生244人(50.52%);四年级学生238人(49.28%),五年级学生245人(50.72%)。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

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该问卷由程灶火等人编制,共52个题目,包括家庭生活、同伴生活、学校生活、生活质量、自我认识、抑郁体验、焦虑体验和躯体情感等8个维度。前5个维度组成儿少生活质量的认知成分,各维度得分越高,说明各维度的满意度越高;后3个维度组成儿少生活质量的情感成分,各维度得分越高,说明各维度情绪情感体验越积极。[6]该量表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84,分半信度为0.899,符合测量评估要求,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42。

2.施测过程及数据分析

本研究所有问卷的施测均在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实习期间进行,由实习生和小学教师共同完成,确保施测过程安静有序,小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量表中所有题目内容。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哈尔滨市小学生主观生活质量与常模的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哈尔滨市小学男女生的主观生活质量总分均高于常模标准。其中,男女生在认知成分所包括的家庭生活、同伴交往、学校生活、生活环境、自我认识等维度得分均高于常模标准;在情感成分所包括的躯体情绪、焦虑体验、抑郁体验等维度得分均低于常模标准(详见表1)。这说明哈尔滨市小学生对家庭生活、同伴交往、学校生活、生活环境、自我认识等维度的满意度偏高,但在躯体情绪、焦虑体验、抑郁体验等维度的满意度偏低,较常模标准表现出更多的躯体症状、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

表1 哈尔滨市小学生主观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情况

(二)哈尔滨市小学生主观生活质量的基本情况

按主观生活质量总分的标准分进行划分,哈尔滨市小学生对生活质量极不满意的22人(占比4.6%),不太满意的96人(占比19.9%),一般满意的224人(占比46.4%),比较满意的138人(占比28.6%)。

以各维度得分除以各维度题目数量后得到的各维度均分计算,哈尔滨市小学生主观生活质量认知成分各维度均分从高到低排序为:学校生活(3.50±0.50)、同伴交往(3.38±0.68)、生活环境(3.04±0.69)、家庭生活(2.93±0.65)、自我认识(2.80±0.71),对认知成分各维度进行两两配对t检验的结果均为差异显著(p<0.001)。这说明哈尔滨市小学生对学校生活、同伴交往、生活环境、家庭生活、自我认识的满意度差异显著。对学校生活满意度最高,对自我认识的满意度相对最低。哈尔滨市小学生主观生活质量情感成分各维度均分从高到低排序为:躯体情感(3.41±0.58)、抑郁体验(3.20±0.53)、焦虑体验(2.87±0.68),对情感成分各维度进行两两配对t检验的结果均为差异显著(p<0.001)。这说明哈尔滨市小学生出现的躯体症状、抑郁情绪、焦虑情绪之间差异显著,出现最多的是焦虑情绪。

(三)哈尔滨市小学生主观生活质量的人口学差异分析

按性别、年级、父母婚姻状况、是否独生子女、主要照顾者、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人口学特征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类别小学生主观生活质量得分差异。结果如表2所示:哈尔滨市高年级小学生的主观生活质量得分不存在性别差异;四年级小学生的主观生活质量得分显著高于五年级小学生;父母婚姻正常的小学生主观生活质量得分显著高于父母离异的小学生;非独生子女主观生活质量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主要由父母照顾的小学生主观生活质量得分显著高于由祖辈照顾的小学生;父亲文化程度为大学及以上的小学生的主观生活质量得分显著高于父亲文化程度为小学(p<0.001)、初中(p<0.01)和高中(p<0.01)的;母亲文化程度为大学及以上的小学生主观生活质量得分显著高于母亲文化程度为小学(p<0.01)、初中(p<0.05)和高中(p<0.05)的;富裕家庭小学生的主观生活质量得分显著高于一般家庭的小学生(p<0.001),一般家庭的小学生的主观生活质量得分显著高于贫困家庭的小学生(p<0.01)。

表2 不同人口学变量的小学生主观生活质量比较

三、哈尔滨市小学生主观生活质量现状分析

(一)哈尔滨市小学生主观生活质量的总体状况

结果显示,哈尔滨市不同性别小学生对生活质量的主观满意度总分高于常模标准。具体表现为对家庭生活、同伴交往、学校生活、生活环境、自我认识等认知成分满意度得分高于常模标准;对躯体情绪、焦虑体验、抑郁体验等情感成分满意度得分低于常模标准。该结果提示:相较于认知成分各维度的满意度,哈尔滨市小学生情感成分各维度的满意度更值得引起关注,需进一步调研其情感成分各维度满意度低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地改进,有效减少小学生的消极情绪情感体验,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结果显示,主观生活质量总体标准分在3分以上者占人群的95%以上,这与程灶火的研究结果一致。[6]从主观生活质量各维度均分比较来看:哈市小学生对生活质量认知成分中家庭生活(2.93±0.65)、自我认识(2.80±0.71)的满意度偏低。小学生对家庭生活满意度低,这与他们对家庭教养方式、父母婚姻关系、家庭关系、亲子关系等家庭因素的不满意有关。可以通过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引导家长认识家庭生活对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指导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等方式加以解决。小学生对自我认识的满意度低,这与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正逐步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有关,可以通过引导小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积极地接受与悦纳自我、有效地控制自我等途径加以解决。

(二)哈尔滨市小学生主观生活质量的人口学特征

结果显示,哈市小学生对生活质量的主观满意度在人口学特征上存在差异。四年级小学生对生活质量的主观满意度高于五年级小学生,这可能与五年级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增加容易出现对生活质量的不满意,以及面临升学及学习增压产生的不良情绪体验有关。父母婚姻正常的小学生对生活质量的主观满意度高,这与父母离异小学生面临着学业、情感和社会的诸多现实困难有关。[5]非独生子女小学生对生活质量的主观满意度更高,这可能与当今社会非独生子女家庭环境、经济状况更好等因素有关。[7]主要由父母照顾的小学生对生活质量的主观满意度高,这可能与父母教育理念更科学、对小学生需求感知更准确有关。父母文化程度为大学及以上的小学生对生活质量的满意度高,这可能与父母文化程度高意味着家庭教育观念更民主、家庭生活环境更优良、家庭经济收入水平更高等有关。家庭经济状况越好的小学生对生活质量的满意度越高,这与家庭富裕所带来的优质生活环境、儿童生活需求能更好地得到满足有关。

总的来说,哈尔滨市小学生对生活质量的满意度较高,但仍有4.6%的小学生对生活质量极不满意,19.9%的小学生对生活质量不太满意。对这部分学生而言,应首先加强对他们的关注和爱护,通过对他们主观幸福感的积极干预,达到培养积极心态、提高生活满意度的目的,并最终促进其身心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哈尔滨市主观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哈尔滨市冰雪体育赛事之都的实现愿景与实施路径
协会专家组2021年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市召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第一中学校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后印象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对立与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