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寒冷地区农村消防现状与对策

2022-11-15胡旭

中国科技纵横 2022年7期
关键词:消防工作消防火灾

胡旭

(哈尔滨市消防救援支队道里区大队,黑龙江哈尔滨 150010)

在民生事业中,消防防火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消防防火工作的顺利展开是能够将火灾隐患极大减少,从而避免严重损失。我国有着较为辽阔的土地,在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所以消防安全工作无法套用,一个地方的做法可能难以适应其他地方。我国现行的消防防火工作规范是以全国为对象,所以制定的原则为普遍适用性,将其应用到某些局部地区时,会存在无法适应情况[1]。北方寒冷地区农村消防水源和消防灭火设施的规划和管理还存在一些不适应新时期消防灭火作战需要的问题。这些问题对消防部队灭火作战的成败有直接的影响,同时对农村生产、生活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因此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1. 寒冷地区农村消防现状

1.1 农村消防治理缺乏法制效用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政府开展公共消防治理必须要法制先行。我国《消防法》在得到修改之后,城市的消防布局得到了优化,城乡一体化的消防管理格局基本形成。在2014年,国家公布的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明确提出城乡一体和城乡统筹的建设目标,对政府的公共消防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2]。与城市的消防法制建设相比,农村的法制建设存在着明显不足,虽然《消防法》已对“城乡一体化”的消防格局进行了规定和规范,但是适用性并不强。有的地方政府根据《消防法》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地方发展的现状,针对农村公共消防治理而制定出了一系列的地方法律规章制度,甚至有的地区还制定了农村消防规范,并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从整体上来看,现有的农村公共消防规范制度并不完善,且发挥作用并不理想。从内容的角度来看,地方消防规范所体现的大多都是对农村公共消防的一些治理规划,并未明确具体的治理内容,这就使得现有的地方公共消防规范制度并未达到法律制度的高度[3]。

1.2 农村地区消防防火意识不足

公共消防工作的重点在于预防,而农村农村地区的民众普遍缺乏消防知识基础,并未树立起消防意识,如果无法有效应对火灾,无法及时地处理火灾,则会给民众带来更大的损失。除此之外,农村地区民众不规范使用煤气罐、不科学用电等行为也容易发生火灾,进而威胁财产与生命安全[4]。

1.3 农村消防基础设施薄弱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政府公共消防治理的主要内容就是供给公共消防用品,从而实现最佳的资源利用率。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之前,我国的消防供给一直以城市为中心进行开展,至今仍未见改观。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和发展,农村发生新变化,消防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逐渐显露出来,并成为阻碍公共消防治理的主要因素之一[5]。部分农村地区较为偏远,长期受到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等限制,所以严重缺乏消防基础设施和火灾扑救力量,多数农村缺少多形式的消防设施与消防队伍,没有固定的消防水池与消火栓,同时也缺少取水设施。部分山区农村离城镇较远,所以市政水源缺失,导致火灾发生后只能够等待专业消防救援队伍,再加上山高路远、远离公路、地势险峻,消防车无法取车,容易导致小火酿成大灾。

1.4 农村消防防火管理不足

就目前而言,我国针对农村消防方面的管理并没有加大较大的资金投入,农村地区在重视程度不足的情况下并没有构建起完善、健全的消防防火体系,对于防火的管理工作也没有重视,导致一旦火灾发生就无法将具体责任落实到个人,使得防火工作的展开会产生阻碍[6]。针对消防设备的管理,如果管理人员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其设备则会逐渐老化,等真正发生火灾后,灭火器等设备难以发挥作用。部分农村地区的消防管理人员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消防知识,甚至部分人员不会使用灭火器,当火灾发生时,其根本无法有效地控制火灾。同时相关人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只敷衍了事的检查,难以真正排除安全隐患,则容易导致火灾的发生。

2. 寒冷地区农村消防对策

2.1 完善公共消防治理的法制体系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政府公共消防治理的开展必须要依靠法律制度建设,为期提供基础性的制度保障。随着农村建设和发展的不断推进,政府公共消防治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法律保障缺乏具有直接关系。法律制度的建设对于政府公共消防治理中的职能定位、规划安排、权力设定、运行规则和装备配置等均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公共消防治理法治课题的破解必须以履行消防行政管理职责作为核心和基础内容,并对农村发展过程中的政府公共消防治理权力体系结构进行严格而系统的规划,促进公共消防治理理念的更新和优化。目前执行的公共消防管理制度体系以城乡分割为主,导致资源配置严重失衡,进而阻碍农村建设和发展的进程[7]。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公共消防安全法律制度必须要明确行为理论、组织法则和行政治理功能,并对城乡的公共消防设施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各级政府和消防机构等部门的权利,强调职能分工,从而完善公共消防法制体系,保证农村消防建设的有效开展。

2.2 强化民众的防火意识

火灾的有效避免以及火灾发生频率的有效降低与民众的防火意识有着密切联系,需要对民众的防火意识进行强化,在根源上确保防火工作的展开。宣传是强化民众防火意识的有效手段,是能够帮助民众逐步形成安全防火意识,并不断对其进行强化。我国消防管理侧重点症状发生变化,由一元性开始逐渐向多元性进行改变,所以在展开宣传教育时也需要重视多元化与社会化,同时不断完善其市场化[8]。消防防火工作除了要构建相应的立法工作外,还需要由政府部门牵头建立一套完善的消防安全教育规范,编制一套学习教材供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学习,使得消防部门唱“独角戏”的局面发生改变。宣传时需要抢占当前文化建设的重点,不断推动宣教工作,同时在国家文化建设中纳入宣传工作,使得消防防火工作能够融入式发展。在当前的消防文化建设当中,需要开展一些普及化手段使民众能够接受宣传教育,不只能将消防宣传教育停留在公民义务阶段,还需要将消防常识与法律自然有效结合起来,将教育层次不断提高,同时不断更新宣传观念,对宣传工作中的相关权利与责任进行明确。除此之外,还需要将消防安全素质作为知识技能,如果条件允许,则将消防安全素质纳入就业能力部分,根据农民工等不同群体制定与之相对应的宣教模式,尤其是针对农村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从而降低火灾的伤亡率。在教育过程中,需要给予宣教对象相应的帮助与关怀,尽可能地在现代消防进程中纳入社会所有群体。政府对于公共消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必须要扩大范围,加大力度,拓展教育的覆盖面,帮助民众形成消防意识,掌握消防常识,了解有关消防治理的法制常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走入了千家万户,智能手机逐渐变成了人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工具之一。因此,政府在开展宣传和教育工作时,就可开辟短信宣传平台、消防微博账号、消防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等多种方式,向民众宣传有关消防的常识和法制,定期组织公众学习消防知识,并邀请专业开展消防讲座,促进人们对消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促使公众形成消防自觉性。

2.3 加强农村消防供给与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我国的消防人员数量无法满足农村消防建设的要求,政府必须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和新兴城镇地区的公共消防供给,对现有的消防体制进行改革,配备更多的消防人员和执法人员,加大对公共消防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从而保障城乡消防工作的协调发展[9]。针对寒冷地区农村消防用水困难情况,应当为农村建设消防水池,消防水池的建造必须设置1个及1个以上供消防车用水的取水井与取水口,同时按照间距建造消防上水鹤。消防上水鹤不仅供水能力强,同时防寒防冻,单体保护面积大,适合严寒地区实际情况。修建通往天然水源的消防码头、消防车停靠平台、消防车道、回车场(包括道路或坡道)等设施,使消防车(泵)能够靠近吸水。当以地表水为消防水源时,应有可靠的取水设施,以保证任何季节、任何水位都能确保消防车取水。

2.4 创新政府消防治理方式

社会由多个组织、群体、社会阶层和个体等要素组成,这些要素之间具有着紧密联系,互相制约且互相作用,并形成一个较为复杂的关系体系。在寒冷地区农村消防中,政府是消防治理的主体,但是绝不能让其成为唯一的主体,避免出现决断失误和判断错误的情况,从而实现“群防群治”的最终目标。虽然我国早已实行义务教育,但是高等人才仍相对缺乏,特别是偏远的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水平并不高,农村人员的整体素质难以达到城市人口的水平,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坚持多元主体的策略,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通过全面的社会合作,推动消防治理整体布局的形成[10]。其次,现代政府在公共消防治理方面,不能单纯依靠命令和处罚等强制性的治理方式,而是要转变治理观念,运用更为多元化的治理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消防治理工作。政府相关部分应当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并对灭火设备以及预防火灾设施进行严格管理,如果在管理过程中发现有灭火设施不符合要求使用,则需要给予相应的处罚。针对趋于老化的设施与设备,需要及时给予更换,从而更好地应对火灾的发生,同时管理人员还需要安排相关人员进行消防排查工作,并不断加大力度,及时有效地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有助于将损失降低,对群众的利益保护有着积极作用。政府部分需要形成消防防火工作的正确认知,同时重视消防的防火工作,并构建起健全的消防防火工作机制,将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位,包括落实到具体个人以及具体单位,一旦有问题出现则能够及时找到责任相关人员,并追求责任,有助于确保消防工作能够顺利展开与落实。要加大消防工作的投入力度,配置足够的安全设施以及设备,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提升消防防火工工作的工作效率,还能够保障消防防火工作的整体质量。借鉴发达国家的安全评估制度,将消防相关行政许可作为前置条件,赋予相关部门一定的消防执法管理制度。对于涉及公共消防建设设施、消防转向政治等工作时,需要由政府牵头进行消防指导,做好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严格把握行政关口,加强遏制火灾的源头。

3. 结语

消防工作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现代化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做好消防工作对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需要切实履行国家相关制定,规定各级消防机构的安全职责,坚持以消防工作为基本的原则,全面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的形成,在北方寒冷地区, 应该对季节河、时令湖以及冬季破冰困难的地面水源积极做好规划利用。冬季利用天然水源作为消防用水时应有可靠的防冻措施以保证在冰冻期内仍能有效地供应消防用水,确保消防车能在任何时间方便地从中抽取消防用水。

猜你喜欢

消防工作消防火灾
现代化城市发展背景下的消防工作社会化研究
《消防界》征稿启事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重视消防
漫画说消防
消防也幽默
国务院消防工作考核组来我省检查消防工作
掌握火灾逃生知识
热红外遥感在森林消防工作中的应用简述
离奇的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