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分类培养分层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2022-11-15方瑛

科技与创新 2022年3期
关键词:基础课生源分层

方瑛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宜昌443000)

如何培养出符合国家、社会、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至关重要,而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主要规定和规范的是2个问题:①“培养什么样的人”,即培养什么规格、什么层次的人才,属于培养目标的问题;②“怎样培养符合培养目标的合格人才”,属于培养方式、培养手段的问题,这2个问题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也是人才培养目标的本质属性[1]。

1 研究背景

2019-0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高职院校2019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的目标;2020年两会中又再次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200万人的扩招任务。高职教育强调社会实际岗位需求为目标,以职业、就业为导向,以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主,为企业、行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后备力量。随着近几年中国高职院校扩招,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生源结构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源结构多元化,生源层次多样化,生源质量差异化;学生的需求各有不同,学习能力也有很大差异,这就有必要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采用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的模式最为可行。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境外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且已有一整套完整、合理、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的CBE模式,也称“能力本位教育”;以英国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和培训;以德国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大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2];以台湾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实施教育与训练,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技术教育方式。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数都具有较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国内高等职业教育经过数年的发展,目前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为数不多的高职院校具备了自己的专业特色、办学特色,形成了一整套较合理、完整、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的部分毕业生也逐渐得到了企业、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赞许。前期硅湖职业技术学院吴海华等老师在《高职实施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的探讨》一文中提出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所选择的未来发展方向,明晰未来的岗位需求及定位,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学分制度和考核机制,实施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模式;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马锐老师在《高职扩招背景下分类分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一文中提出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采用学分制计分、推出“1+X”证书制度以及产教融合的模式,对已经就业和未就业的学生进行分类分层培养。

3 开展分类培养、分层教学学生问卷调查情况

课题组根据生源结构多元化、生源层次多样化、生源质量差异化以及学生的目标追求,助力学生梦想达成申请立项,组织部分学生完成了分类培养、分层教学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到对分层培养、分类教学的认识,分层培养、分类教学后的学习态度、作用,学习兴趣等共12个方面进行调研。

共下发问卷1713份,问卷回收共计1593份,有效率达92.99%;在发放问卷的同时,还开展了分类培养、分层教学主题座谈和走访等多种形式调研,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问卷数据概括:①对分层培养、分类教学的认识。73.39%的学生对此表示非常清楚,55.5%、41.97%的学生对此是非常赞成或表示可以接受的,同时有83.49%的学生认为是因材施教;②有53.90%的学生在分层培养、分类教学后会选择继续提升学历,参加专套本或专升本的考试,有23.62%的学生会专注技术培养,毕业后直接就业;③有84.9%学生认为分层培养、分类教学后,教学内容会更加符合学生所需,上课会喜欢听,67.28%学生认为学习兴趣会提高很多,80.32%学生认为自己在学习态度、学生成绩上会有所进步和提高;④75.51%学生认为分层培养、分类教学后对师生关系会起到积极影响的作用;⑤81.92%的学生认为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有必要增加阶段性的测试、多种形式的评价机制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⑥82.15%的学生在分层教学、分类培养后自己的进取心和积极性会大大地提高;⑦81.92%的学生反映家长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是关心的。

4 学生及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当前,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多元化,生源层次多样化,生源质量差异化,有通过高考统招录取的高中生,有通过对口单招考试录取的中职生,有通过技能高考录取的中职生,有“3+2”中高职衔接的中职生,还有通过对口学校专业相关的职业适应性测试或职业技能测试考试录取的“退下农”学生以及企业单招的学生,就算是高考统招录取的高中生也有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差异。从以上学生生源结构可知,高职院校的学生入学渠道和标准不一,学习基础与需求不一,知识水平和能力不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不一;高考统招的高中生侧重的是文化课学习,录取的中职生侧重的是技能学习,“退下农”的学生有应届与非应届、就业与未就业及年龄段的差异等,生源质量层次良莠不齐。

据了解大部分高职院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评价考核机制简单,师资队伍老化,绝大多数院校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对于同一个专业的学生使用的人才培养方案基本一致,课程体系一致,学习进度和所授课程内容的深度一致,编制的行政班级所配备的教学资源基本无差异。这些都会导致有的学生适合,有的学生不适合,最终有的学生因学习知识比较容易而放弃,有的学生因学习知识困难而放弃,有的学生因学习知识没有针对性而迷失,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下降,毕业生不受企业欢迎,就业质量低下。

5 推进分类培养、分层教学存在的困境

招生人数不具规模无法进行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存在着部分专业只招满一个班的建制,且生源结构还多元化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采用分类培养、分层教学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由于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等相关方面的一些原因,其可行性很小,因此会影响到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的开展。

师资队伍偏老化无法满足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存在着惯性思维,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目标、教学业务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尽管多数院校提出了教师需利用寒暑假下企业锻炼,把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引入课堂,但依然不能够满足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的需要。

部分教职工存在着为难的情绪制约分类培养、分层教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改革,这需要对之前的一些做法进行摒弃,重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思想、新方法等,部分教职工存在着为难的情绪,不愿意做出改变,这对分类培养、分层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很难推进工作。

6 推进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

高职教育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职教二十条中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开办应用技术类型专业或课程即应用型职业本科教育,这打通了职业教育从中职、专科到本科的上升通道。从目前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生源结构来看,进入高职的学生学习水平、能力参差不齐,因志愿填报、家庭经济困难、高考失误、只注重专业技能学习等多种原因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其学习需求千差万别。所以,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学生的需求,有必要将学生分成几个层次,因材施教,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加有利于培养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所需要的高精尖技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

7 推进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的有效途径及措施

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古已有之,如教育家孔子“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等;国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学者,如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3]:“只要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同时使他们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他们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的同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不同的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所保持的注意力也不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应该采取分层培养、分类教学的模式。分层培养、分类教学模式既能使所有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又能使学习较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让所有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普遍提高[4]。分层培养、分类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满足自己的追求、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愉快的情绪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内驱力,极大改善了师生间的关系,并能建立起一个和谐的育人环境,从而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与沟通。因此可从以下3个层次开展分层培养、分类教学。

7.1 升学型

根据学生文化基础差异进行分层培养分类教学,助力其升本。学生生源起点不同,学生学习需求不同,有部分学生因志愿填报、高考失误等原因就读高职院校,但这些学生当初升入本科院校学习的梦想未曾改变。他们有一定的基础,有自己的追求,作为高职院校应制定相应配套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公选课+专业课的课程设置上增加文化基础课课程,加重文化基础课的课时,加大理论知识的学习,配备具有丰富应考能力的师资团队,分学期分重点实施,专业课除课堂教学外,还需增加线上教学内容,强化理论知识,提升学生备考能力。

7.2 创业型

根据学生个人技能专长进行分层培养分类教学,助力其创业。单招的学生、技能高考的学生、“3+2”中高职衔接的中职生和“退下农”的学生通常都参加过初级专业技能的培训或进入企业实习过,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或专业特长[5]。有部分学生具有超强的创新创业意识,也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高职院校可根据学生创作的项目进行选拔,挑选编班制定配套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公选课+专业课的课程体系设计中增加创新理论实践课程,配备具有创新创业指导能力的师资团队,培养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扶持学生创新创业。成绩评定可推出学分置换的办法,如学生获得了全国、省级、市级创新创业,“互联网+”等项目比赛一、二、三等奖,取得专业方面相关的技术技能型证书,产品的技术革新、专利等给予不同的学分,此学分与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挂钩进行置换。通过3年的学习,积累的学分达到相应的毕业生要求即可认定为合格毕业生。

7.3 技能型

根据学生以就业为目标进行分层培养分类教学,助力其就业。行业和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应用型高技术技能人才,从事具体的操作和加工,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承担应用型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因此作为高职院校对以就业为目标的大部分学生制定配套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公选课+专业课的课程体系设计设置中侧重实践专业技能培训的课程,弱化专业理论课程,配备双师型的师资团队,本着理论基础知识、够用即可,加大专业技能实训练习,组织开展职业技能比拼,实施“1+X”证书制度,并使之成为常态化。学生成绩评定可聘请用人单位的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为学业考核队伍或建立试题库、学业考核教师库等,成立教考分离考评小组,对学生的学习技术技能进行评价,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提升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8 分层培养、分类教学的组织实施

学院依据高职新生自己所选专业进行编班教学,大一的人才培养方案面向所有学生开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等,要针对高职生特点,深入浅出,激发和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大二的人才培养方案面向所有学生开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设置专业平台共选课程,以备不同专业的学生补充学习知识,为后期学习打牢基础;分层培养、分类教学在大三上学期即第五学期开始实施较为可行。高职学生入学后通过两年的培养、教育、引导、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已基本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同时也更加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学院通过阶段性的考核,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目标、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更加清晰,便于各层次学生生源的遴选及更好地组织实施分层培养、分类教学。在此分层培养、分类教学升学型、创业型的学生人数要严进来出,确保落实落地,真正把分层培养、分类教学落到实处,提高成效。

师资队伍建设对分层培养、分类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一支有理论基础、有专业技能、懂行业、有企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队伍是做好分层培养、分类教学工作的根本保障。因此围绕3种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应的师资队伍的建设也需要跟进,且必须跟上,开展相关系列的培训,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措施,借助新媒体、信息化的学习手段等多种形式为分层培养、分类教学储能增效。

9 结束语

分层培养、分类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层次性、多样性、弹性、灵活性;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高职院校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地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满足学生的愿望,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职教育选取分层培养、分类教学以此满足生源结构的多样化,助力学生目标达成。

猜你喜欢

基础课生源分层
渗透式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中的开展及探讨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两类生源高职生的比较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①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跨省生源调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原论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