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赛教融合”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2-11-15董小琼

科技与创新 2022年3期
关键词:赛题竞赛大赛

董小琼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43020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各行各业中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的有力保障,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重要,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也由规模的扩张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转变。作为培养信息化人才的基础课程“电子技术基础”,要紧跟社会的发展需求,探索适合的教学模式和手段,为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作贡献。

1 目前“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困惑

1.1 重实践轻理论现象严重

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随着大学的扩招不断下降,相比较动手实践操作而言,学生对枯燥的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且由于学习基础的薄弱使其对学习本身具有一定难度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有相应的畏难情绪。随着“赛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推行及各种电子技能大赛的演练参与,很多获奖的学生认为实践比理论重要,学习理论是次要的。故出现了很多在职业技能大赛中的获奖者对电路的分析出现一头雾水的情况,理论学习完全达不到高职理论教育的“够用为原则”的标准,对电路的设计只能照搬照抄,电路参数稍改变不能正常工作时便不知所以然。

1.2 学生对教材的依赖性严重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学生进入大学所接触到的第一门较难的课程,与中学物理有着紧密的联系又有着相当的区别,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在物理课程的学习上有着惧怕心理,对本课程更是谈之谨慎,加上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故对所授课程的教材有较强的依赖性,对学习教材范围之外的内容以及大学里常见的跳跃内容式的教学方式不太容易接受。

1.3 教与学的不均衡性对教学效果的制约

在国家大力提倡职业技能竞赛的环境下,每个院校都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竞赛,但为了取得优异的成绩,每个院校都是通过层层选拔理论实践相对较强的优质学生进行参与,参赛学生的学习状况受到更多的关注,在学习过程中会对其进行更多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训练。但参赛学生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无缘参赛的学生不能通过竞赛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有的甚至会感受到在学习上受冷落以及被教育的不均等性,造成对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打击。另外,对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为保证竞赛的成绩,不可能每个教师都参与培训指导,教学团队的其他成员缺乏竞赛指导的积极性,如何实现“赛教融合”,提升教学质量,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1.4 师资队伍在专业综合实践能力上存在瓶颈

近几年随着教育部及各地方教育部门对职业技能大赛的日趋重视,各专业的竞赛项目内容及机制以促进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为目标,为达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电子职业技能竞赛借鉴世界技能大赛的经验,考察从事电子技术方向工作者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电路设计能力、嵌入式编程能力、线路板测量及检修能力以及电子线路安装与调试能力,通过实施真实的工作任务来考察选手的综合职业能力。专业教师参与竞赛指导,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是显著的。但是现今教师团队成员中,大部分教师是从学校走向学校的,本身存在理论强实践弱的现象,即使是双素质教师,脱离了企业较长时间,不能随时跟进企业引进的新工艺、新标准、新设备,在专业综合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能力、课程实施等方面存在瓶颈[1]。

2 “赛教融合”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 以赛题为依据,改变学生重实践轻理论的学习现象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目的,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但实践靠理论指导,不懂理论的实践操作只会是一种熟练工,更谈不上实践上的创新。高职教育的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原则,够用则要满足实践指导的需要,并且能为学生的实践创新提供理论支撑,要让学生以后成为企业的工匠而不是企业的熟练工人。

从思想根本上改变学生能在技能大赛上获奖就认为理论不重要的观念。教师可在课堂上以获奖学生在参赛项目上因缺乏理论分析而导致实践失分项为例,引导学生理论学习同样重要。例如每届湖北省职业技能大赛电子赛项都会有根据电路故障现象判断故障原因并处理故障的赛题,在2018年的赛题上就出现了数码管不亮的故障现象,但有相当部分参赛选手因不会用理论分析其不亮的原因无法处理故障而失分。学院参赛选手在2015年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最后测试阶段因缺乏分频器相关理论知识而导致设计丢分而痛失全国一等奖。

当然学习理论并不仅仅是为了在竞赛中获得好成绩,但竞赛是检验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竞赛赛题一般是由企业参与命题,遵循市场需求、选取企业实际生产项目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的赛题,竞赛赛题所突选的是学生以后从事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要培养大国工匠的技能人才,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与实践操作的掌握同等重要。

2.2 将竞赛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做好教学材料的准备

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较薄弱且学习习惯较差的高职学生,一本好的教材至关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的路标,教材宜选取项目式教材,教材中的每一个项目与生产实践紧密相关,每一个项目由几个不同的工作任务组成,不同的项目反映不同的知识实践要求但又有相关性。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最好引入企业的技术人员参与,将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及职业标准融入到了教材的项目内容。

一本好的教材需要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精力地组织并精心编写,但一本教材的使用不可能是暂时的,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出现,教师要对教学内容适时更新,这就需要教师做好教学材料的充分准备,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及时补充到课堂教学中。每年的职业技能竞赛紧跟行业企业对岗位人才的需求,赛题内容既符合国家最新职业技能标准,又贴近生产实际,涵盖了新知识、新技术等关键环节[2]。技能大赛赛题内容是教学所需的良好的素材,将技能大赛赛题融入教学内容中,教学团队提前做好教学内容准备,将教学课件在教学开始前公布在学习平台上或者以电子档形式发给学生,以便学生充分利用教材和课件进行预习和复习。并且学生通过对往届赛题的学习实践及制作,感受到赛题就是所学知识的应用,通过所学理论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也促进了大多数同学积极参与竞赛的信心。

2.3 建立合理有效的竞赛机制,促进教与学的均衡性

参与竞赛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较强的学习自觉性及能吃苦的精神是参赛学生必须具备的,并且领悟能力要强。竞赛选拔要面向全部学生,要制定参赛学生择优选拔方案,对组织、选拔、组队培训、参赛等过程进行协调和管理[3]。从选拔机制上体现竞赛的公平性,设立开放性的实训室,提供必须的实训设备,并按时布置一定的实践训练内容,让没有机会参赛的同学也有自主训练的场地,使学生大面积受益,体现学习的公平性。

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虽不能一一参与到竞赛指导中,但要充分发挥好教师团队的协调互助作用。竞赛指导教师要起引领作用,在集体备课中抛砖引玉,将赛题和团队分享,集体讨论赛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及实践操作内容,讨论如何将赛题合理引入课堂教学,集体探讨教学方法和手段。另外学校要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除对指导参赛队获奖的教师进行奖金奖励外,对整个教学团队也应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激励教师团队其他教师为参赛指导教师出谋划策,并对赛题内容融入课堂起着积极促进作用。

合理的竞赛机制,不仅能促进学生参赛的积极性,让学生从赛题中领悟知识,也能让非参赛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公平性,克服破罐破摔的思想,对正确学习课程知识有个清醒的认识。另外对教师而言,能让教师主动利用赛项的指导及时调整教学重难点、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并起到提升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2.4 以技能竞赛为契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目的,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很强的实践指导能力。而实践指导能力来自于企业的锻炼,但大多数教师不具备企业工作经验,技能大赛则为教师实践指导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契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与地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基本形成“赛教融合”“赛训融合”的大赛格局,其目的是促进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电子技能大赛在内容设计上与企业工作岗位相结合,考查电路的设计能力、电路板检测能力、电子电路安装与调试能力、产品报告设计能力等[4]。教师团队一方面从赛题的剖析中提升专业应用能力及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参赛院校因要采购使用大赛设备,则可以和参与大赛命题的单位企业进行合作,将企业的专家请进来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包括技术上的前沿及先进的设备工艺等,同时也可以将教师安排到企业培训,形成校企的长期合作,在技能竞赛的引领下,促进了校企业合作,减少了教学的盲目性,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实践指导能力会得到较大的提升,实现了“以赛促教”的目的。

2.5 搭建良好的课外教学平台,课内外教学双促进

对一门课程而言,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学习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要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堂与课外要双管齐下。良好的课外学习效果,需要教师为学生搭建好方便的课外学习平台。

首先,硬件上必须满足学生实践操作所需要的元器件、仪器、设备及场所,需建立开放的实训室。“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中有些理论知识学生理解也有一定的困难,如果学生有条件在课外能通过实践操作去研究发现,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电子技能赛所使用的设备是满足企业生产需求的先进的设备,开放实训室必需跟上企业的步伐,不能因其为学生课外使用而为学生提供淘汰的老旧设备,例如指针万用表、模拟示波器等,另外,教师要为学生向学校申请相关经费提供电路制作所需相关元器件的支持,以减少学生困难,解决学生后顾之忧[5]。

其次,在课程开发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学习资源,包括电子制作项目、仿真类实验项目。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缺少主动性,很多同学课外想学,但不知道如何着手,好似“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需要教师去引导去挖掘其潜能,提供好课外课程资源[6]。每年一次的电子技能大赛是电子制作项目内容的重要来源,教师团队将赛题分解、整合,再合理补充相关内容构成学生渐进式的阶段性能完成的任务,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再者,软件仿真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检验电路设计是否成功的便捷通道。电子产品的研发过程离不开仿真,电子技能竞赛过程仿真不可或缺。电子技能竞赛过程中主要用到的仿真软件Multisim,使用方法容易,它基本上相当于一个大型虚拟实验室,装着各种仪器仪表、元器件和各种分析方法,电路搭建方便,电路物理量测试容易,电路波形观察方便,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学团队开发的课程资源要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仿真实验项目,内容结合课程,电路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并且要有一定的趣味性。

丰富的学生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对第一课堂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课外课内相结合,必使教学质量上升一个台阶。

3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与反思

技能大赛的宗旨是将专业理论用之于实践,而技能大赛的赛题内容结合当前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变化,参与技能大赛不能以获奖为单一目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紧跟时代变化,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赛教融合”是一种形式,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必定会碰到各式各样的问题,但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要有长远的目光,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学院教师团队通过电子技能大赛,总结竞赛的经验与教训,即时调整“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赛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能力以及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7]。

4 结语

电子技能大赛融入了专业理论、企业文化,其内容是基于工作过程设计,通过技能大赛检验了学生的理论实践水平,也检验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其他能力,技能大赛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方式,高职院校要依靠技能大赛平台,尝试有效的教学改革方法,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零距离”上岗的就业能力。

猜你喜欢

赛题竞赛大赛
一道竞赛试题的多角度探索
记一种美丽
数学潜能知识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大赛主题:我的阅读·我的童年
谈谈备赛“湖南省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
创新思维竞赛(6)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用整数的一个简单性质巧解赛题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