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力基础建设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存在问题
2022-11-15李栋
李栋
(中国电建集团河北工程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庄050000)
近年来,中国的电力基建行业已经初见规模,为社会生产建设提供了充足、可靠的电能。基础部分是电力工程建设的重点,混凝土施工又是一项重要技术。但在建设前期,中国电力工程却存在质量监督不严、指标未全面落实、工程质量差等问题,既埋下了电力输送的安全隐患,而且还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因此,应提高电力基础建设的施工质量,为电力的正常、安全输送提供保障。
1 电力基础建设工程混凝土施工的常见问题
1.1 混凝土配合比不严格
配合比与混凝土的强度以及施工质量密切相关,与其他建筑工程相比,电力工程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会因初凝、水分蒸发等因素而影响配合比,使混凝土结构强度降低,甚至出现开裂问题,严重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同时也给电力的输送埋下安全隐患[1]。
1.2 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不合格
为了提高电力工程的施工效率,同时又能满足文明施工的要求,很多施工企业会选择商用混凝土,并逐渐替代了既往路拌式混凝土的供应方式。商用混凝土的优势是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且使用简单,因此深受施工团队的青睐。但在具体应用中,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却始终存在问题,比如骨料级配不合格,拌和混凝土的沙石中含盐量较多,从而严重影响混凝土强度,还会出现因返碱而导致的脱落现象。
1.3 混凝土的浇筑养护不到位
混凝土结构强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浇筑质量,由于施工停留时间较长,在浇筑混凝土时,部分混凝土已经开始初凝,或者因过度振捣、振捣不充分等原因让混凝土结构出现空洞,严重降低了结构强度。养护混凝土的关键之处在于,既保证混凝土的结构强度能够满足施工要求,同时混凝土表面又不能太过干燥,否则会出现裂缝。实际施工中,因养护时间不够、监管缺陷等因素,混凝土经常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导致整体结构强度降低,混凝土表面大范围开裂。
2 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电力工程建设中,基础施工至关重要。提高地基施工质量,能够增强混凝土结构强度,同时减少应力作用。如果地基恰好处于软弱土层,则需要用砂垫层来加固,增强基础的承载能力,以免地下水渗入地基,影响地基强度。如果地基处于岩石层,则需要铺设滑动层来降低结构的约束力与温度应力。
2.1 混凝土的调配施工
混凝土是电力基础施工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施工材料,混凝土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水泥、砂石、外加剂等。制拌混凝土时,需要严格控制各种原材料的比例与质量,保证所有原材料都有出厂检验报告以及质量合格证书。尤其是水泥的稳定性与强度,均要符合施工要求[2]。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直接决定了其适用度,因此,不仅要保证混凝土强度符合标准,同时还要酌情降低水化热,让混凝土具有可泵性,尽量减少水泥用量。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将适量的粉煤灰加入混凝土中。此外,还要给每种施工材料标注信息,比如生产日期、型号、规格、级别等。施工前,再次检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保证所有材料都符合质量标准。
2.2 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
严格按照配料单来配置混凝土,禁止擅自更改配料单。拌和混凝土时,则需要根据气温、气候等客观因素合理调整砂石、骨料的含水量。如果没有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则要格外注意混凝土的运输,运输途中可能会因为颠簸等因素导致混凝土碰撞、分离,影响混凝土的均匀性。如果是在施工现场搅拌,则需要用到起重机、提升架等运输设备,必须按规范要求操作。
2.3 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
浇筑混凝土之前,应严格检查混凝土的施工强度以及模板的施工质量,确定模板施工点、目标施工尺寸,清理模板杂物。浇筑施工时,可采用分层浇筑方式,混凝土的浇筑高度不能超过2m。浇筑前,可以将适量砂浆铺垫在浇筑底部,对于提高浇筑质量有一定帮助。浇筑施工中,应尽可能减少混凝土离析。此外,混凝土的振捣和浇筑应同步进行。
2.4 混凝土的保湿与养护
在过高的温度、干燥的环境下,混凝土出现收缩和变形现象,继而开裂。混凝土裂缝始终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在完成混凝土浇筑与振捣施工后,还要做好养护工作,养护时间要达到14d,养护期间按时为混凝土洒水保湿[3]。养护方法的选择同样十分重要,如果养护方法不得当,很可能会影响混凝土的结构强度。可以为混凝土模板设置保温层,以避免混凝土表面温度发生大幅度变化,影响其必备应力。在混凝土初凝后,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降低表面水分的蒸发速度,尤其是冬天施工,更应该第一时间用薄膜养护,避免混凝土被冻害。养护过程中,其他施工作业可以同时进行,但是施工结束后,应立刻为混凝土覆盖保温层。还应保持混凝土结构表面热潮湿,用富水养护混合了膨胀剂的混凝土。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若温度低于5℃,则不可给混凝土洒水。
3 电力基础建设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与500kV线路相比,1000kV的特高压线路工程的基础方量更大,特别是转角塔基础,每基甚至达到了300~500m3。在时间上不允许现浇混凝土施工,因此采用商用混凝土。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原材料、搅拌与运输、下料与振捣、养护等环节,同时控制商用混凝土的坍落度。
3.1 混凝土的生产
混凝土的生产步骤为:①施工团队计算出混凝土的使用量,通知搅拌站,准备所需的原材料。②严格按照配合比施工,使用大型铲车装料、电子磅计量。砂、石使用输送带来运输,水泥与水则用输送泵运输。③每盘搅拌时间至少达到30s。
3.2 混凝土的输送与浇筑
3.2.1 输送
可以使用汽车泵输送的情况如下:①施工现场准备一台汽车混凝土输送泵车,水平输送距离37m。合理选择停放位置,保证臂架可以伸至各坑口的相应位置。基础坑口7m、根开17.5m、土的堆放宽度8m,三者相加没有超出37m,所以泵车完全可满足施工要求。②经管道泵出储料斗内的清水,充分湿润并清洁管道。水泥砂浆的配比与混凝土配比相同,将前者加入料斗内,润滑管道后,可以泵送混凝土。③控制初始泵送速度不宜过快,油压变化保持在允许范围内,若泵送一切顺利,则可恢复正常的泵送速度。保持连续泵送,如果无法及时供应混凝土,应酌情减慢泵送速度,如果不得已暂时中断泵送,仍需要继续搅拌[4]。
无法使用汽车泵输送时,可采用溜筒、溜管来输送,下料时需要注意:①频繁挪动,分层浇筑、逐渐推进。不可将混凝土堆得过高,任由混凝土流淌,以免出现砂窝、石窝。②用直径150mm的溜筒、溜管浇筑立柱。
3.2.2 浇筑
浇筑是需要注意:①操作泵车的工作人员尽可能一边移动布料杆一边浇筑,保证混凝土垂直下落。浇筑立柱时,应垂直落下输送管,且不能与模板发生碰撞。②严格控制布料杆软管高度,混凝土自由倾落的高度不得超过2m。③如果布料杆无法移动到准确位置,可使用串节溜筒施工,如果仍无法到位,则使用手推车运送。④2人配合控制布料杆软管,保证泵送混凝土的过程中不会喷向模板与支撑杆。不可在同一位置长时间泵送,泵送堆积的高度控制在0.5m以内。⑤专人振捣、专人监督,遵循“快插慢拔”的振捣原则,保持振捣均匀,当混凝土充分返浆时,则说明振捣时间合适,但又不能出现离析。⑥在自然分层浇筑形成后,即上层浇筑覆盖的同时,下层混凝土又没有初凝。此时将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0.5m左右,消除上下层之间的接缝。⑦考虑到混凝土的坍落度较大,因此丝杠与钢管的组合必须牢固可靠,需要将其支设在土质条件理想的坑壁上,并且垫上木条,以免土质松软导致模板发生鼓胀。委派专人看管模板,如果发现胀膜等问题,应立刻调整丝杠。⑧为了避免底板表面龟裂,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搓抹时间。分3次搓抹基础顶面,第一次在形成浇筑面时搓抹;第二次在浇筑后1h搓抹,并且要控制基础顶面的标高和平整度;第三次在混凝土初凝之前搓抹,混凝土已经完成了一定收缩,因此搓抹要格外仔细,之后还要磨平混凝土表面,搓抹过程中不能撒水泥面。⑨尽量避免振捣到模板或者钢筋,二者之间的混凝土可采用人工振捣。如果混凝土坍落度较大、含水量较多,可进行二次振捣[5]。
3.3 混凝土的养护与拆模
浇筑施工完成后,在混凝土表面洒水,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再覆盖一层麻袋。委派专人看管养护,定期掀开塑料薄膜为混凝土洒水,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养护至少1周的时间。如果在炎热的夏天施工,则完成养护的36~48h后可拆模。
4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具有水泥用量多、结构厚实、施工要求高等特点。大量的水泥释放的水化热量也更多,从而导致混凝土内部与外部温差过大,最终出现裂缝,影响混凝土强度与施工质量。
4.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原因分析
4.1.1 约束条件
根据所受约束的位置,可以将大体积混凝土的约束条件分为2种类型:①内约束。形成原因是混凝土内部出现不均匀的变形,引起混凝土内部质点之间的相互约束。②外约束。指的是构造物边界产生的约束作用。随着温度的变化,大体积混凝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形变,在外界因素约束了混凝土形变的情况下,混凝土内部便会形成应力,并影响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如果混凝土结构物的形变被完全约束,根据温度变形计算公式(温度×膨胀系数)可知,当温度变形超过了极限拉伸值后,就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4.1.2 外界气温
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的过程中,混凝土的入模温度随着外界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继而使混凝土内部的热量大量增加,内部温度更高。在外界温度迅速下降的情况下,混凝土内部与外部就会形成较大的温差,从而增加混凝土开裂的风险。如果外界温度较高,则会降低混凝土向外散热的传热系数,混凝土内部热量无法充分散发,导致内部高温。随着水泥的水化反应,混凝土内部聚集的热量越来越多,内部温度不断上升,最终开裂。
4.1.3 收缩变形
混凝土凝结过程中,损失的水分在80%左右,仅有约20%的水分被利用。混凝土的体积会随着凝结而发生改变,而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性质又会影响混凝土体积的变化程度,一般情况下,普通水泥的体积会收缩、变小。一些特殊的水泥则会膨胀,体积变大。混凝土收缩的主要原因是其内部存在含水空隙,空隙中的水分蒸发后,会引起空隙内毛管力的改变。混凝土的收缩变形通常具有可逆性,当混凝土因水分蒸发而收缩后,再往混凝土中注水,则混凝土就会膨胀,并恢复到收缩前的体积。
4.1.4 水泥的水化热
水泥在凝结过程中会释放许多热量,这种现象称之为水泥水化热。而混凝土的导热性能较差,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散发的热量极小,因此混凝土内部便聚集了大量热量,内部温度过高。但混凝土外部的散热速度却很快,在内外温差的作用下,最终形成裂缝。
4.2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4.2.1 设计
科学分析和选择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形式,采用合理的分块施工措施。
在大体积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满足施工要求后,尽量选择强度等级C20~C35的中低强度水泥。
合理设置大体积混凝土内的钢筋分布,推荐小直径、小间距的钢筋分布方式,钢筋直径以8~14mm为宜,间距控制在10~15cm,截面配筋率大于等于0.3%。如果混凝土内部钢筋的抗约束作用无法满足施工标准,则可以通过增加温度钢筋的方式来提高构造钢筋的抗约束性能。
优化结构物的约束条件,且保证不影响承压式基础的情况下,可以将滑动层设置在混凝土的垫层。
4.2.2 原材料
粗骨料与细骨料。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细骨料则推荐中粗砂,这种类型的粗细骨料配合具有良好的和易性,能够大幅度减少水泥的使用量,避免严重的水化热。除此之外,还要严格检查粗细骨料,避免含泥量过多影响水泥的收缩与抗拉强度。
水泥。混凝土的温度与水泥的水化热程度密切相关,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水化热低的水泥,以减少水化热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粉煤灰。这是混凝土的常用掺加物,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水化热,还能节约水泥,降低混凝土的制备成本[6]。
4.2.3 施工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通常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又可以细分为分段法、全面法、斜面法3种浇筑方法。浇筑过程中应均匀布料、分层振捣,上下层的浇筑时间间隔控制在1h内。尽量减慢浇筑速度,促进热量的散发,振捣棒的排距控制在500mm以内,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mm,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增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避免缩小和变形。
注意出机温度与浇注温度,尽量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夏天浇筑时可以将冰块加入混凝土的拌合料,避免混凝土入模温度过高。此外,还要优化混凝土运输路线,减少混凝土在途中的时间。
控制裂缝的出现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将温度配筋设置在工程基础内,并增加斜向构造的配筋,改善应力集中问题,预防裂缝;②掺加适量细度模数满足施工要求的粉煤灰,减少水泥的使用量,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与泵送性;③做好插筋与地脚螺栓部位的振捣、抹压与养护措施,避免因钢筋导热迅速而造成局部的温度梯度增加;④将S形的薄壁设置在基础内部,并焊接钢管用来降低温度,养护过程中,用冷水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缩小内外之间的温差。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基础建设工程中通常使用商用混凝土施工,为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与输电安全,应严格控制商品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运输与泵送过程、浇筑和养护等各个环节,以充分发挥出商品混凝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