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缙:针刺手法的“数度”与“分层”

2022-11-15武英超张静谈太鹏

中医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针法针刺针灸

武英超,张静,谈太鹏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张缙教授,中医针灸界泰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研究员、主任医师,张缙针刺手法学派创始人,是享誉海内外著名的针灸学家、教育家。从事中医药针灸教学、科研、临床工作70余载,毕生致力于针刺手法、经络研究和针灸古典文献研究及中医软科学研究,成就卓越。张老取得循经感传8个规律性研究成果,撰写的《针灸技术操作规范》成为针刺手法的国家标准,留下可传世的百万字《针灸大成校释》和《针灸大成研究》等著作,被誉为“当代杨继洲”,提出针灸学术分科成为针灸学术发展的历史里程碑,传承弟子和学生遍布海内外各地,为全球的中医药和针灸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尤其是在针刺手法方面,张老是当代针刺手法学派的领军者,精湛的针刺手法被同道们奉为针刺手法一代宗师。

“天地人三部行针”与“九六补泻”都是结合易学中的象数原理产生的针刺方法[1],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对针刺层次的论述,一个就针刺补泻而言,临床二者常配合使用。纵观不少针刺手法的描述,常出现 “九六”“九六倍数”“阴阳数”“天地人”“三进一退”“一进三退”的字眼。当前许多著作对其描述大体分为两种,一是具体查数,精细分层;二是模棱两可、含糊其词[2]。到底其含义为何,本文从二者源流出发,结合张缙教授对二者的研究,总结如下。

1 “天地人三部行针”“九六补泻”的源流

层次问题一直是针刺过程中的重要问题[3]。早在《黄帝内经》时期就有“刺有浅深”“深浅不得,反为大贼”等有关针刺层次的论述,《素问·刺齐论》里也强调针刺深浅必须到位的重要性[4],若不到位不仅不能发挥针刺功效,反而伤及所过的其他组织。《黄帝内经》中的“三才之道”要求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将“三才之道”作为原则应用于针刺,始载于《灵枢·官针》和《灵枢·终始》诸篇。所谓三才就是将穴位分天、人、地三部行刺[5],这套理论被后世医家采纳。至明代汪机在《针灸问对》中专门列有《三才法》一篇,按照进针顺序将人体组织皮、肉和筋骨具体分为天部、人部、地部。同样国医大师程莘农,在古人三才针法基础上,具化了针刺的深浅形成了“程式三才进针法”[6]。

“九六补泻”同样也是依据古代群经之首《易经》中的象数理论,与捻转、提插相配合,结合天地人三才进针法形成的[1],这种方法成于元明时期,其中尤以《医学入门》《针灸大全》记载较为全面[7]。明代李梴在其所著《医学入门》中对于“九六补泻”的记载强调行针中阴阳数的应用,“凡言九者,即子阳也;六者,即午阴也。”强调阳为补法是以九数为基,分别按照九的倍数分为初阳、少阳、老阳三种;阴为泻法以六数为基,同样初阴、少阴、老阴按六的倍数加以区分。并且在此基础上又结合子午时辰阴阳经气转换,指出在补法中子时至午时经气向阳转化之际用九阳数进补,阳日刺阴经用九阳数进补;午时至子时,人身经气向阴转化之时用六阴泻法,同时也强调阴日,刺阳经,用六阴而泻。

徐凤的《针灸大全》强调:“天地人三部分层行针”与“九六数”的结合运用,毫针分别刺入穴位天部、人部、地部后进行九或六的倍数提插或捻转[8]。所载“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子午捣臼、龙虎交战等更是将“九六补泻法”以及“天地人三部行针法”的结合使用发挥到极致。

2 张缙教授对“九六补泻”及“天地人三部行针”的研究

张缙教授将自己多年临床经验以及对古典文献的研究相结合,从《易经》以及《医学入门》中得到启发,指出“九六”概念属易经哲学范畴,除代指阴阳外,是针灸先辈们为使针刺手法得以流传而给手法进行的抽象的量化标准。这种“量”,不是具体的量,是模糊数学的量[9],是一种泛指。他对于“九六补泻”以及“天地人三部行针”的研究是与“烧山火”“透天凉”手法相联系的,并指出“九六补泻”作为一种从属方法是不能离开“烧山火”“透天凉”孤立存在,天地人的分层操作更亦是如此[6]。

张缙教授认为泉石心提出的“烧山火”“透天凉”中蕴含着一套完整的量化思维模式[10]。“九六”强调的是提插捻转的力度而不是数值,比如“烧山火”是取热之法,《易经》里九为数之极,为最大,用在“烧山火”手法就要用大力量重插、重捻。“透天凉”有取凉之意,六阴表示行针时用力要轻,要轻提、轻捻。可见操作中用九分力,还是六分力,其产生的结果是有质性区别的。“天人地三部行针”“一进三退”是对针刺腧穴从皮肤浅层逐步深入过程的描述,但实际操作并不严格地按照皮、肉、筋骨不同组织进行分层。只不过“三进一退”“一进三退”含有顺序的区别,之后张老在对“徐疾”“动推”的研究中悟出,热补是给予的,要用大力慢进。这里“慢进”更加能说明,分层只是个模糊的量化概念,并不是具体数值。

对于上述古典量化思维,张缙教授着重强调“九六阴阳数”的解释,他认为以“九六”为基础的初阳(9)、少阳[27(3×9)或49(7×7)]、老阳[81(9×9)],初阴(6)、少阴[18(3×6)或36(6×6)]、老阴[64(8×8)]之数,绝不是加减乘除那么简单,是有其含义和规律的。“九六”同上文所论述的一样,其强调的是含义,绝非具体数值,是抽象的量化,是为了术者在力度上有所区别而提出的。他指出在同一条件下,阳一定是大于阴的,阴一定是小于阳的,即:9>6、27>18、49>36、81>64;反之:6<9、18<27、36<49、64<81。就是说在同一身体条件前提下,“烧山火”取热用的力与“透天凉”取凉用的力相比,总是要大要强的[11]。

3 结语

笔者在跟随张缙教授学习针刺手法之前,一直粗鄙地认为针刺手法当中出现的九、六或者九六倍数以及三部行针等概念都是具体的数字概念。并一直疑惑临床按此法操作为何没有任何成效,直至遇到张老才把心中多年的疑惑解答。张缙教授一直强调针刺时针不是单纯的针,是带力的针,要把指力通过针这个载体注入穴内,这也是笔者遵从师门要求练习基本功一段时间后,颇有体会的一点,即“力”属物理概念,其本质蕴含大小、强弱区别。“九六”的提出使得术者在针刺手法中运用指力时有了量的分寸,既而其临床效果也就有凉热的区别;同样“天地人三部行针”这个分层操作理念,使得行针时在深浅上有了一个量的把握,临床也有未分层做出凉热手法的情况。可见“九六补泻”“天地人三部行针”本来是手法创造者为了给使用者以量化的方便而提出的抽象概念,但是由于传承过程中,不少人对其研究走错了方向,以讹传讹反而后来成为手法使用者捆住双手的枷锁。正确理解“天地人三部行针法”以及“九六补泻”所蕴含的古典量化思维,对于临床实践以及理解其他类似的中医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遵守其中蕴含的量化思维,但不能死据于数,要根据患者的症状确定其针刺深浅、刺激量,否则就失掉了本身的灵魂。对于医者而言,要想学好针刺手法,并且使之产生不错的临床疗效,要充分理解“九六补泻”“天地人三部行针”的具体内涵。

猜你喜欢

针法针刺针灸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清明的雨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针灸
湘绣针法的英译方法探析
新疆抓获75名“针刺”嫌犯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